上海船长群像犹如陆家嘴金融中心新建筑群,是这座国际大都市一道靓丽的航运文化风景线。上海市航海学会编辑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丛书——海洋文化系列之《上海船长》,以传记体记录了跨越两个世纪的40多位船长的传奇人生和重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航运史的缩影。
此书面世是上海市航海学会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弘扬航海精神,提高公众航海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原中远、中海系老领导、老船长的生动形象在书中合璧,熠熠生辉。中国航运界代表性群体的敬业精神将激励后来者继往开来,同舟共济,放眼全球,创优争先。此书也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扬帆起航献礼。
吴长荣所著的《上海船长》,故事生动,史料翔实。
上海船长是航运中心建设的精英。吴长荣所著的《上海船长》以传记体记录了跨越了两个世纪的40多位船长的传奇人生和重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航运史的缩影。全书近50万字,后附招商局各发展阶段船型介绍。
上海船长是一个爱国群体。抗战前,沈际云、陈干青等夺回引航权。抗战中,陈秉直、章臣桐等撤运了大批重要物资和军民。抗战胜利后,涌现了一大批大海轮船长,如万吨自由轮十大船长滕士标、黄鸿骞、陈邦达、施复初等。解放初期,大批船长向往新中国。方枕流勇当先锋,首举义旗。陈天骏、左文渊等在党的领导下,在香港举行13轮起义。众多北归民营船长,如金知人、黄鸿骞等,起义船舶和船员为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船长英雄辈出,如贝汉廷、鲍浩贤、雷海、黄渭臣、秦中平等建功立业。很多船长是上海航运企业的实际当家人,是内行,当家做主门道精,如钱永昌、方嘉德、李克麟、周以恒、孙治堂等。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像朱尔敏那样的改革先锋。“瓦良格”号航母“首任船长”陈忠指挥无动力船体通过土耳其海峡。海洋科考也是航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沈权成为后起之秀。还有唐永豪、朱军农、郁龙初等船长。
上海船长是航运中心建设生力军
1 南洋航线“活海图”——记著名领港汤和笙船长
2 远洋船长第一人——中国航运业先驱陈干青船长
3 热血满腔英年早逝——记招商局首位国人总船长沈际云
4 恐怖与绝望的航程——记招商局马家骏总船长
5 亲历“中山”舰事件与六大江轮入川——记招商局章臣桐船长
6 叱咤风云争航权——记海员领袖金月石船长
7 毛森为何要抓黄慕宗——记黄慕宗先生
8 上海海运首席指导船长黄鸿骞
9 海上父子——记“海天”轮滕士标船长与“海玄”轮起义中的滕兆仁
10 张丕烈船长血洒台北
11 海国雄风——记上海港著名引水员陈秉直船长
12 从“江亚”惨案到起义有功——记著名船长沈达才
13 北归英雄功勋赞——记劳模船长龚丕勋
14 惊涛骇浪大陆行——记金知人船长
15 三见毛主席“文革”多磨难——记远洋劳模船长夏家箴
16 历经劫难豪情在——记徐文铨、徐奋才、徐文明、徐正英四兄弟船长
17 十三轮起义的“吉甫行动”——记十三轮起义中的众位船长
18 航海世家 远洋情怀——记方枕流、方嘉德、方亮祖孙三代
19 起义伉俪的风采——记费新安船长与孙美瑛女士
20 生命可贵 事业至上——记远洋船长贝汉廷
21 涛声澎湃 岁月如歌——记洪振权船长
22 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记徐文若指导船长
23 巨额诉讼翻身记——记原广州海运局局长、总船长龚鎏
24 “大海呀,大海”——记海洋文学家陆俊超船长
25 严谨坦荡 为人师表——记远洋船长鲍浩贤
26 胸怀韬略 足智多谋——记原上海海运副局长周以恒
27 奋斗在远洋战线——全国人大代表黄渭臣船长
28 “海上巨人”波斯湾蒙难记——记56万吨巨轮船长秦中平
29 轻舟已过万重山——记原交通部长钱永昌船长
30 “瓦良格”航母的艰难航程——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陈忠船长
31 碧海雄鹰——记劳模船长应嘉良
32 “银河”轮对决——记中远集团原副总裁雷海船长
33 创建中海的艰难与辉煌——记中海首任总裁李克麟船长
34 “朱尔敏模式”——记改革创新的QC船长朱尔敏
35 抱到“金娃娃”的局长——记中海集团副总裁孙治堂船长
36 渔业劳模连三届——上海水产集团郁龙初船长
37 奋战在平湖、春晓油田——记上海海洋石油局唐永豪船长
38 搏斗“魔鬼洋”扬帆南极海——记上海海洋石油局一海船长朱军农
39 实干 进取 奉献——记全国劳模沈祖强船长
40 南北极科考历险记——访“雪龙”号船长沈权
附录:轮船招商局船舶资料
清末
民初至抗战前
战后轮船招商局
中国油轮公司(1946-1951)
鸣谢
第二天,汤和笙到尖沙咀船员馆招聘两位舵工和一位驾驶员上船协助自己,三人都与他相识。第三天清晨,汤和笙下到引擎间(机舱间)检查,大车说一切准备好了,他又对甲板上的东西查了一下,见已绑扎到位,于是下令起锚,鸣号开航。“海通”轮领头走在前面,“定海”轮跟在后面,保持二三百米距离,由驾驶台舵工打手旗联络。两船很快驶出油麻地,把形似船首的昂船洲抛在船尾,船到上环附近,汤和下达舵令:“巴埃以斯!(向东转向)”舵工复诵后扳舵向东转向,岸上的高楼大厦不断向后退去,这时两艘行风船张着大风帆急驶过来,汤和笙沉着避让。过了北角,他又下令向东南转向,两船很快穿过鲤鱼门灯塔,信号台发来旗语问去哪里?汤领港回答去宁波港。两船过了港界,驶出了维多利亚港,汤和笙叫舵工把木大桅顶上的领港旗和船名旗降下来,林老板说三角龙旗不要降,这是大清国旗。两船刚出鲤鱼门,说也巧,正好遇到“甘州”轮进口,船员们与旅客们挥着手与汤领港打招呼。
两船在汤和笙引领下穿过东龙洲、北果洲后,一直向东偏北航行,太阳升到头顶,威力四射,大家不停地抹汗,天气很闷热。汤和笙对林老板说,天闷热,可能有台风,但现在没有天气预报,无法知道天气变化。林老板一听可能有台风,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左手捏着长辫梢不语。
船到汕头海面,“海通”轮大车说引擎有点问题需要停车修理一下,汤领港便决定在汕头港抛锚过夜,他把两船引领到榕江口外的妈屿和鹿屿附近的锚地下锚,两轮并靠。林老板问他到厦门还有多少海里?汤领港用两脚规量至厦门距离,又到海图上边的框线上量了一下,告诉林老板约有130海里,要跑13个小时,明天要早点开航。林老板见汤领港在海图上用铅笔划的计划航线,上面记录船经过的时间航向,便向汤和笙请教航海知识。当时的海图单黑色,柯罗版印刷,开面很小,英文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见图1.2)。
第四天傍晚,余辉耀眼,两船在汤和笙指引下,过了厦门外的东啶岛,便转向过镇海角,驶进厦门港,与招商局的“海晏”轮对驶而过,两船在海后滩附近锚地抛锚过夜。汤和笙举着望远镜眺望着熟悉的水仙宫太古码头,公司的“安徽”轮货轮在装卸货。
第五天,天气阴沉沉的,很闷热,汤和笙举着望远镜观察着鼓浪屿的巨石,天空阴云厚沉,船过金门岛后转向东北航行。他感到了船身的摇摆,海面上出现了涌浪,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是台风前的征状。他告诉林老板要变天了。
两船原本计划在温州港抛锚过夜,汤和笙望着天际出现的勾勾云和通红的晚霞,涌浪阵阵,这些都是台风来临的征兆。他与林老板讲,不能进温州港过夜,必须开夜车赶回宁波去。林老板担心黑夜里行船危险,汤和笙说自己走这条航线六七年了,有把握的。话虽这么说,毕竟没有白天看得清呀。
于是,两船马不停蹄地向宁波方向前进,风浪渐渐增大。天黑,伸手不见五指。一过福州港,两船在黑夜里互相只看见船黑影在摇动,大桅灯与航行灯晃移着。这里沿海岛屿暗礁星罗棋布,夜航是很紧张的,他聘来的驾驶员很得力,积极协助他嘹望。船在群岛中穿行,常遇到黑影在移动,这是捕鱼船。两船到了鱼山群岛海域,汤领港当机立断,向东越过大陈岛外进行航船,这里海域无岛礁,可以放心前进,但风浪明显大了。蒸汽机发出轰鸣声,船头激起白色的浪花。黎明前,两船已到达舟山群岛,当汤领港看到桃花岛高高的山影,心里放松了很多。驾驶台外,风声嘶吼,判断台风的外围已到达,海浪越来越猛,船像烧香叩头似地开进了群岛之间的水域。风浪顿时减小,大家也舒服了很多。当林老板听到大家的说话声,起床一看已到桃花岛,笑颜顿开。
P4-5
上海船长是航运中心建设生力军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上海船长群像犹如陆家嘴金融中心新建筑群,是这座国际大都市一道靓丽的航运文化风景线。上海市航海学会编辑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丛书——海洋文化系列之《上海船长》,以传记体记录了跨越两个世纪的40多位船长的传奇人生和重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航运史的缩影。全书近50万字,后附招商局各发展阶段船型介绍。业界著名船长、老领导钱永昌先生题写书名。
此书面世是上海市航海学会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弘扬航海精神,提高公众航海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原中远、中海系老领导、老船长的生动形象在书中合璧,熠熠生辉。中国航运界代表性群体的敬业精神将激励后来者继往开来,同舟共济,放眼全球,创优争先。此书也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扬帆起航献礼。
上海近现代为中国航运中心,聚集全国最多的海轮、船员与航运企业,涌现了一大批航运精英,对上海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船长是上海航运企业的当家人,是内行,当家做作主门道精。如原上海海运局局长孙治堂船长,任职近五年,使全局资产从40亿元增加到143.7亿元,可谓辉煌。周以恒等船长和广大海员为保证上海和华东六省的经济发展而千方百计运输煤粮等战略物资,为上海和全国的繁荣奉献青春。钱永昌船长在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期间,开创了中国大陆集装箱运输,使上海成为全国集运中心,后任交通部部长,倡议“三主纲要”,实施了全国“五纵七横”公路网,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与港口。李克麟船长担任中国海运集团首任总裁,为创办中国现代大型航运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善于逆势扩张,短短十年内,使中海年利润达到近百亿,资产更是从初建时的251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736亿元,近3倍;至2011年达到1610亿元,是初创时的6倍多,被称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运输之父”。他们都是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国航运事业、上海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佼佼者。
上海船长是一个爱国群体。抗战前,上海的航权与引水权大多为英、美、日等国所窃占,由于金月石、沈际云、陈干青、黄慕宗等船长奋斗呐喊,才逐步夺回。特别是1948年,黄慕宗一举夺回上海港引水权,为中国航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他们(复校六委员)为主,多方努力,促使停办了十多年的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于1929年复办,成为全国船长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大量航海人才。抗战中,陈秉直、章臣桐等船长驾驶海轮入长江和川江,撤运了大批重要物资和大批军民,为抗战接地气,多次获得交通部门通令嘉奖。很多著名船长,如陈干青、张丕烈、马家骏、汤和笙等,宁可失业,绝不伺敌,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浩气长存!特别是陈干青严词拒绝当汉奸,正义凛然,显示了上海船长的风骨。抗战胜利后,我国航运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海轮船长,如万吨自由轮十大船长——滕士标、黄鸿骞、陈邦达、施复初等,大长了中国船长的志气。解放初期,大批船长向往新中国。方枕流船长勇当先锋,首举义旗,躲过暗杀而取得了胜利。陈天骏、左文渊、沈达才、刘维英、王俊山、费新安等众多船长在党的领导下,在香港举行13轮起义,投向新中国,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血雨腥风,斗争激烈。众多北归民营船长,如金知人、黄鸿骞等,起义船舶和船员为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奠定了基础。其中,张丕烈船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汤和笙、徐文明、夏家箴、龚丕勋、徐文若、王正英等船长在解放初期,带领船员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船长英雄辈出,如龚鎏、周以恒、徐正英(又名王正英)、洪振权、徐文若、沈祖强、应嘉良、贝汉廷、鲍浩贤、雷海、黄渭臣、秦中平等建功立业。陆俊超船长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创作的文学作品与世界文豪作品媲美,成为著名海洋文学家,弘扬海派文化。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像朱尔敏船长的改革先锋。“瓦良格”号航母“首任船长”陈忠指挥无动力船体通过土耳其海峡,为国防建设建立了功劳,是精彩的一笔。海洋科考也是航海事业的重要部分,沈权船长成为后来之秀,在极地考察中,熊口逃生。杰出的船长还有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方嘉德船长,才气横溢,高瞻远瞩,提议建设大连、上海、北部湾航运中心等等。
他们是实现我国航海强国梦的带头人!他们都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生力军和精英人物。上海船长和广大船员驾驶着无数的海轮,承担着上海82%的进出口物资的运输。上海船长的前辈是航运中心的先驱和旗帜,在航运业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威武雄壮的精彩人生,惊涛骇浪,出生入死。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英雄,为上海船长树碑立传是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的伟大精神永放光芒,代代相传!
《上海船长》故事生动,史料翔实。作者吴长荣船长不辞辛劳,奔波三年采访写作成书,是为序。
二○一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