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被誉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开山鼻祖”。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阅读伊索寓言使人趋向聪明、理智、豁达、沉稳。
《伊索寓言》启迪着我们的心智,呵护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对广大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修养、心态、志趣、能力等方面有着这样和那样深远的影响和熏陶。
《伊索寓言》精挑细选了近百则经典寓言故事,通过狐狸、狼、狮子等生动的动物形象的演绎,将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真理及教训展现在我们眼前,寓意深远、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其蕴含的哲理。
伊索寓言中的作品都很短小,绝大多数作品在一两百字之间。这样的篇幅,要完整讲述一个故事其实并不容易;而且,如果故事同时还要有趣,那就更不容易了,但伊索寓言做到了这一点。在伊素寓言中短小而又有趣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狐狸与葡萄》中,一只饿得正慌的狐狸看见葡萄树上挂着串串葡萄,很想去摘,但摘不着,狐狸只好怏怏离开。他离开时自言自语地说:“它们还是酸的。”这个故事岂止只是短小(还不足百字 )有趣,绝对担得“精彩”两字。而且让人叹服的是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更概括了人类的某种阴暗心理,即明明是自己的原因,却偏偏怪罪于别人。
《伊索寓言》是一部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寓言集,相传它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创作的。《伊索寓言》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叉的著作。
哥哥和妹妹
有个人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很漂亮而女孩很平凡。有一天,他们一起在妈妈的房间里玩,偶然在镜子里第一次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容貌。男孩看到自己是这么英俊,就开始对妹妹吹嘘他的美貌。于是,妹妹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恼怒得就快哭出来了,觉得哥哥的话羞辱了她。她跑到爸爸那儿,告状说哥哥骄傲自大,还乱动妈妈的东西。爸爸大笑着亲了他们两个,说道:“孩子们,从现在起学着好好利用这面镜子。你,哥哥,要努力变得像镜子里的你那么英俊那么好;而你,妹妹,要决心用温柔可爱的性格来弥补你朴素的外貌。”
狄马德斯和他的寓言
从前,演说家狄马德斯在雅典的集会上演讲;但人们对他的演讲都心不在焉,于是他停下来说道:“先生们,我想给你们讲一个伊索寓言。”这话促使每个人都专心听。接着狄马德斯开始说:“从前,得墨忒耳、燕子和美洲鳗一起旅行,他们来到了一条没有桥的河边,燕子飞了过去,美洲鳗游了过去。”他讲到这里便停了下来。“那得墨忒耳怎么办呢?”观众里有些人叫起来。“得墨忒耳,”他答道,“对你们非常生气,因为你们不关心时事,只顾着听寓言故事。”
父亲和儿子们
有一位父亲,他的儿子们总是相互争吵,他试着让他们和睦相处,但怎么也不行。因此他决定用事实来说服他们的愚蠢行为。他命令儿子们取来一捆树枝,让他们轮流用膝盖折断它。所有人试过却都失败了。于是他解开捆着的树枝,一根根递给他们,他们毫不费力就把树枝折断了。“好了,我的孩子们,”父亲说道,“你们团结起来,敌人就无法战胜你们;但是如果你们又争吵又孤立,敌人就会利用你们的弱点各个击破。团结就是力量。”
悲痛和他的权力
朱庇特正在向众神指派他们的特权,恰巧悲痛没和其他人一样在场,但当所有的人都分配好后,他也进来索要他的权力。朱庇特茫然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没有多余的权力给他了。不过,朱庇特最后决定让悲痛掌管为死者流泪。这样悲痛就跟其他众神一样了。人们越是虔诚地向他要求应得的,他越是只好慷慨地给予。所以,长时间追悼死者并不合适;否则,唯一的乐趣只在于丧礼的悲痛,很快就会有新的理由让人流泪了。
大力神和智慧神
一天,赫拉克勒斯正沿着一条狭窄的道路走,这时他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只像是苹果的东西,于是他经过时用后脚跟踩了上去。令他惊讶的是,这东西大了一倍而不是踩碎了;于是他又一次攻击了它,还用棍子重击了它,结果它膨胀成一个庞然大物堵塞了整条路。面对这一切他扔掉了棍子,惊讶地看着这一幕。就在这时,密涅瓦出现了,对他说:“让它去吧,我的朋友;在你面前看到的是不和苹果:要是你不去乱动,它仍会像开始时那么小,但要是你对它动武,它就会膨胀成你看到的那东西。”
大力神和财神
众神中的赫拉克勒斯接到朱庇特的邀请参加宴会,他礼貌地回应了众神的问候,除了财神普路托斯。当财神走近时,他将眼光瞥向地面,转过身假装没看见他。朱庇特对他的做法感到非常惊讶,就问他,为什么对待所有其他的众神那么热忱,却要那样对待普路托斯。“陛下,”大力神说道,“我不喜欢财神,我来告诉您原因。我们一起在人间时,我发现他总是混在一群恶棍中间。”
大力神和马夫
马夫正赶着马车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车上载满了货物,这时马车的轮子深深地陷入了泥潭,马儿们怎么用力都无济于事。他就站在那里,一脸无助,不时大声呼唤大力神的援助,天神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把你的肩膀顶在轮子上,老兄,再赶你的马儿们,那时你才可以召唤大力神的协助。要是你自己懒得动一根手指头,就别指望大力神或是别人会来帮你。”自助者,天助之。
朱庇特和猴子
朱庇特向所有的动物们宣布,他判定谁的后代最美丽,就会给谁奖励。其中有一只猴子,怀里抱着猴宝宝,一个没有头发又塌鼻子的小怪物。看到它时,众神都发出如雷的笑声;但是猴子抱紧她的小宝贝,说道:“朱庇特会奖励他喜欢的任何孩子,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所有孩子中最漂亮的。”
朱庇特和乌龟
朱庇特打算娶妻,为了庆祝此事,决定邀请所有的动物参加宴会。大家都来了,唯独乌龟没露面。这让朱庇特出乎意料。当他再次见到乌龟时,便问它为何没有出席宴会。“我不愿意出去,”乌龟说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朱庇特听了这话非常生气,为此他颁布了法令,从此以后乌龟必须背着家,即使以后他再想离开家也不行了。
朱庇特、尼普顿、密涅瓦和莫摩斯
根据一则古老的传说,朱庇特造了第一个人,尼普顿造了第一头公牛,密涅瓦造了第一座房子。他们完成劳作后,开始争论谁的作品最完美,就一致推选莫摩斯当裁判,并将服从他的裁决。然而莫摩斯很嫉妒他们每个人的手艺,就对所有的作品挑三拣四的。他先责怪尼普顿没把眼睛安在牛角上,让公牛能看得更清楚要往哪里攻击。接着谴责朱庇特没把人的心脏安在体外,这样每个人就能察觉到邪恶的意念,并防范故意的伤害。最后他又痛骂密涅瓦没在造房子的时候安上铁轮子,要是证实邻居是讨厌的,就能更容易搬迁了。朱庇特见莫摩斯如此妒才,不禁勃然大怒,撤了他的职,把他逐出了奥林匹斯山。
墨丘利和被蚂蚁咬了的人
从前,有人看到一艘满载全体船员的船沉没了,便狠狠批评众神的不公。“他们根本不在乎人品,”他说道,“竟让好人和坏人一块儿去送死。”他站在蚁丘附近正说着,有只蚂蚁在他脚上咬了一口。他就把气撒在蚁丘上,踩死了许多无辜的蚂蚁。墨丘利突然出现了,用他的权杖痛打他,一边打一边说:“你这个坏蛋,这下你那高尚的公正感哪儿去了?”
墨丘利和雕刻家
墨丘利想要知道人类究竟有多尊重他,就化作人类的模样,来到一个雕刻家的工作室,那儿有很多雕像的半成品和正在出售的雕像。他看到其中有尊朱庇特的雕像,问道:“这个多少钱?”“一克朗。”雕塑家说道。“就值这个价?”他哈哈大笑,又问:“那么(指着朱庇特之妻朱诺),那一尊多少钱?”“那尊啊,”雕塑家说,“半克朗。”“那么现在,那边的雕像你想要什么价呢?”他指着自己的雕像继续问道。“那一尊?”雕塑家说道,“哦,要是你买下刚才的两尊,我就把它额外奉送给你。”
墨丘利和商人
朱庇特在创造人类时,吩咐墨丘利做一种撒谎药,放点到造商人的成分里去。墨丘利照做了,轮流灌进了均等的分量给蜡烛制造商、蔬菜水果商、服饰经销商和所有的商人,轮到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商人马贩子时,他发现还剩下一些药,就全部灌了进去。这就是为何所有商人或多或少都会说谎,而马贩子最能吹的原因。
墨丘利和樵夫
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手上的斧子飞了出去,擦过树干掉进了河里。当他站在岸边为此哭泣时,墨丘利出现了,问清了他为何悲伤后,出于同情,就跳下河去捞起了一把金斧子,问是不是他掉的那把。樵夫说不是,墨丘利再次跳进河里,又捞起了一把银斧子,问这是不是他的。“不,那也不是我的。”樵夫说。墨丘利第三次跳进河里,捞起了他掉的那把斧子。樵夫捡回斧子非常高兴,衷心地感谢了他的恩人。墨丘利很喜欢他的诚实,就把另外两把斧子作为礼物送给了樵夫。樵夫把这件事告诉了同伴们,其中一个非常嫉妒他的好运,决定自己去碰碰运气。于是他也去河边砍树,过了一会儿就故意把斧子扔进河里。墨丘利同样出现了,得知他的斧子掉进了水里,和上回一样,他跳进河里捞起了一把金斧子。还没等墨丘利问是不是他的斧子,小伙子就大叫起来:“是我的,是我的。”一边急切地伸手去拿金斧子。但墨丘利却对他的不老实非常反感,不仅没给他那把金斧子,也不肯帮他捞起掉进河里的斧子了。诚实是上策。
P1-9
据传,古希腊有一个奇丑无比但异常聪明的奴隶。一天,主人要他到市场上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买回来,他便从市场上买了一盘舌头回来,主人问他为什么买这么多舌头,奴隶回答:因为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语言都是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主人又让他把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买来,过了一会儿,这位奴隶从市场上又提来一大串舌头,主人非常气愤,问他为什么舌头又成了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奴隶说:舌头能编造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主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只好认同舌头又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的看法。这位奴隶就是《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伊索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撒摩斯岛,做奴隶期间,他经常编讲寓言故事供主人消遣,因为机智善言、聪明出众,后来被主人赐为自由人。正像伊索对舌头意义的阐释一样,《伊索寓言》的魅力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
有的人从《龟兔赛跑》的故事里悟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有的人则读出了这是少数天才(兔子)和多数白痴(乌龟)之间的游戏。乌龟的上帝为了迎合大多数人,只有让乌龟长寿、获得冠军;让兔子短命,成为失败的英雄,世界才显得公平。有的人从《说谎的放牛娃》里读出了孩子呼救“狼来了”是撒谎、欺骗,因而引出不诚实的秉性导致羊群丢失的道德训诫意义;有的人从中读出“狼来了”的呼救是因孩子远离成人世界导致的遗弃感和危险感促使孩子产生寂寞、恐惧的本能呼喊,它是向成人世界寻求安全庇护的信号;相反,欺骗和撒谎只是成群结队的、处于安全地带的成人以其天然的道德和诚实的权威身份对孩子的武断判决。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失去了天真;钱锺书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发简单,愈发幼稚,教得孩子误以为人事里的是非分别、因果报应也像在禽兽之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可见,寓言所蕴含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多元的。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伊索寓言》并不全是伊索本人创作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的在公元前8世纪(伊索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流行。经过多次的汇集、改写和编纂,才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伊索寓言》。可见它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好几个世纪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有人说它的地位仅次于《圣经》。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伊索寓言》只不过是用另一种体裁重述古希腊人的故事。我们在神话、史诗和悲剧中所看到的古希腊人为了个体利益而勇敢、好斗、机智的性格,同样可以在《伊索寓言》中找到。
寓言主体以拟人化的动物、普通人以及神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度地凸现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褚蓓娟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