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松保,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玉树州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期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学员。1982年,从事藏汉双语创作,作品散见国内多家报刊。著有诗集《恋歌,我的草原》。获第二届唐蕃古道文学奖。《坐享青藏的阳光》这本书就是他著的一部诗集,共计111首,包括《站在冬日里》、《跟随在一群羊后面》、《两寒相交时》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坐享青藏的阳光/康巴作家群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尼玛松保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尼玛松保,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玉树州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期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学员。1982年,从事藏汉双语创作,作品散见国内多家报刊。著有诗集《恋歌,我的草原》。获第二届唐蕃古道文学奖。《坐享青藏的阳光》这本书就是他著的一部诗集,共计111首,包括《站在冬日里》、《跟随在一群羊后面》、《两寒相交时》等。 内容推荐 《坐享青藏的阳光》共筛选收录了111首小诗。作品按写作年代排序,题材多半取自于作者尼玛松保熟悉的家乡风物,这些诗歌有对雪山草原、江河湖泊、野生动物、雪莲花的歌唱、有对生活在生命禁区中高原儿女坚韧、质朴、善良的歌颂,也有对不远万里无私奉献雪域高原的最可爱的人的礼赞。 作品通过对雪域高原的风情人物和外面世界的认知,力求用诗的语言对周围世界进行细腻描述,真情流露,从而引领读者去体会草原是诗人的至爱,是诗歌的源泉,引领读者发现美、领悟美、创作美。 目录 悼念李成环 许多人忙着购买物件 黑与白 这地方 站在冬日里 阿诗玛 睡美人 蛇年,住在A座 在邛崃,有一种想写诗的冲动 东方佛都 祈愿世界吉祥 春天起航时 请问 心语落地时 一滴胎血,让我从称多站起 多年后 跟随在一群羊后面 回赠 心跳 你的一笑 喀拉山的嘎依金秀 听一段你喜爱的歌曲 马上 我会看见更多的绿色 一次旅行 致女儿 生活真好 清晨 两寒相交时 无题 发现另一个理由 阿佳啦 吉祥 大雪这天 一片雪花 朋友说 没有看见风的影子 长袖舞动时 怀柔,有诗的记忆 小草 七月 不用扣动扳机 思念 三江情缘 一首小诗 遇见 趁夜色还好 今夜 这一天 嘎依金秀 羊羔花 笛声 仅此一朵 远逝的藏獒 像一条冰凉的鱼 解疑释惑 五月 一次酒吧 像雨整齐地翻山越岭 这个季节,我们在山上 六月 我在渤海湾 在海边 深夜听海 高处,雨懂得山的静默 走好,我年轻的兄弟 盘腿坐在七月 继续明天的变数 无题 这个秋季,我在一棵白杨树下 母亲如是说 等你,为期一季 我与心爱的人去了拉萨 像你的笑 一匹奔跑的狼 一起飞 怀念一杯茶 又见隆宝滩 教师节感怀 踏雪而归 花儿谢了 行走拉司通 你是我的阳光 无题 你来看我吗 一棵歪脖子树下 别对我说冬的寒冷 请等月亮升起 至少 只记了一段 我能说什么 选择 等待,一场让风停歇的雪 燃灯节的早晨 我会留守这个你不常来的地方 我用一把锋利的剑划过夜空 无题 鹰 距离 他们 古塔 巴颜喀拉山 无题 如果 一个风不知晓的午后,期待与你见面 三月,有人等雪 白桦树 五月前后 母亲 目睹 座椅上的人 试读章节 无题 谈不上广阔,我的草原 就在前方,在我的视线之内 如果高兴,把它说成无边无际 那就让心灵去延伸吧 因为巴塘并不无边,嘉塘亦不无极 如果开启酒瓶,喧嚣就汹涌 那么我会说,这里不适合诗人 回家吧,回到与雪山对视 与月光相会的地方 这样,视线之外的喧嚣 任其汹涌,与诗人无关 2015年12月20日 鹰 鹰在高空,离开我们 披着阳光向天边 看见鹰已起飞,我会祝贺 它所追寻的美好 鹰啊,雪山在望 你走了,令我感伤 是的,鹰是留不住的 你看,它的羽翼太光辉了…… 鹰已飞走,飞过肮脏之霾 涤尽罪恶,在远方重生 而我继续苟活 真怀念与鹰对面的时光 2015年12月23日 距离——赠友人 不曾忘记 你拥有的不朽 刻在你出发的那座雪山 与你的距离 像近旁的巴塘 没有什么比草原更亲近的距离 缘于出发,我会说 你不曾离去,永远也不会忘记 横隔的山川 不会拉断世间的距离 我想,与你的距离 好比躺在草地,仰视雪山 2015年12月25日 他们 他们骑着马 从雪山下驰过 那片有记忆的草地 是他们的梦 他们就地而坐,搭起帐篷 野炊的日子,有青稞酒做伴 他们的话题 不是行进路上的风雪 而是前方的格拉丹东 2015年12月26日 古塔 这座古塔静默于通天河畔 没有记载,没有传唱,没有转塔人 遇见的人说这座塔有些年头 但不知来历,为何而建 后来,塔边的山谷活了 说远嫁的公主从此地路过 再后来,石头活了,溪水活了 再后来,这座塔也活了 如今,这座古塔依旧静默于通天河畔 没有记载,没有传唱,没有转塔之人 有人说,这哪是什么塔 这分明是远嫁的公主留下的思念 顺着通天河水流向古长安 这话你信吗,我信了 2016年1月6日 巴颜喀拉山 一个适宜安放想象的雪山 四千八,心动的高度 远处,冰凉的草地 在看跻身于风中的少年 与路人话语这座雄性的雪山 2016年1月22日 无题 二月。时间眯上了眼 站与不站,风逐鹿夜色 孤灯拉长的卡其色 孤灯遗忘的街角 啦啦啦,啦啦啦 皮鞋擦得亮爱情有方向 啦啦啦,啦啦啦 白天里的人夜晚里的鬼 唱词久而不停…… 2016年2月1日 如果 如果,有一天 雪压落枝叶 季节可否停下它的伤感 如果,有一天 风卷走彩虹 脚步能否停下它的追逐 如果不能,一起走吧 随着季节逾越伤感 随着脚步追逐梦想 如果,有一天 诗带走喧嚣 孤单是否停下它的寂寞 如果不能,请继续吧 为美丽的孤单 为一直以来的风景 2016年2月26日 一个风不知晓的午后,期待与你见面 我相信你已知道,那个早晨 我已离开草原,坐享一缕阳光 我想,我离开的事是风告诉你的 我的心事也就风知道 不过你想知道的应该不是这个 我很好,在另一座雪山,与你不远 希望有一天,你能路过我拥有的这座雪山 这样能与你见面,见面可以细说原因 期待见面,一个风不知晓的午后 2016年3月8日 三月,有人等雪 云的走失让三月风沙四起 有人感叹,没有雪的早晨不安宁 其实,等雪的人和写诗的人 心情是一样的,都在打听云的消息 广场上有人不断舞蹈 想以此踏热地底下的春 盼望一场雪成了人们的心愿 是的,青藏干燥的三月 不愿藏匿冬日里的情绪 夜里,风再次卷起 卷走云,卷走半个季节 2016年4月14日 白桦树 叶之飞,飞走一季思念 叶之飞,没有凋零的伤痛 ——题记 这株白桦树和我一样 一定有它生根的理由 自打站在泥土里,这株白桦树一直向上 直至触摸云朵,青藏的天空下 我见过这样的白桦树 我会搂着她,像搂着不谙世事的情人 我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与她为梦 在我的上空,明亮的秋日里 多年后,星星或许不愿驻足天空 西去的月亮不能带走我的忧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这株白桦树 这株白桦树必定长高,长到视线不及的地方 那天有人把她砍去用作材料 我也终将会变成一截柴火与之燃烧 我拥抱着白桦树,亲吻了阳光 灼伤是这个午后留给我的记忆 这株白桦树开始长高 最后的绿叶为不久的冬日绽放 我看见叶之飞,叶之飞,是我的祝福,在风中 2016年4月28日 五月前后 一定是这样的 假日里,人们怀揣梦想 奔赴在各自设定的意境里 我这里,一场雪落在五月前后 这场雪是送给这个节日的礼物 没有什么能送给你。问候 是我唯一的礼物,我知道 这样的礼物很轻,不像落雪纷纷扬扬 五月前后,我也去了一个地方 就像你去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而我去的地方枝头还未绽放 落雪是我见到的最好景色 五月前后,大家各自奔赴 一个心里向往的地方。说是奔赴 其实我仍在原处,没能走出草原 很好,草原有雪,就像远方不能没有雨一样 五月前后,有我的问候 一场从雪中送去的问候 2016年4月30日 母亲 纵然国王直视着我的脸 我也决不肯低眉顺眼 可是坦白地说 母亲,在您温柔的目光里 我是那么的卑微、低下…… ——题记 圣地。深浅不一的脚印里 我找到了母亲留下的那一串 就像五月里,有人找到了一米阳光 像我,可以忘记一切 唯独不能忘却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炯炯如炬,照亮黑暗 我曾试图匍匐青藏之路 想以此打开布达拉宫之门 感恩早年离去的母亲 有人说:好啊 这样能报答母亲一只乳房的恩情 是的,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即使匍匐藏地,所有的圣地 是的,在母亲温柔的目光里 我是那么的卑微、低下…… 2016年5月4日 P106-121 序言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2015年和2016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再次推出“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三辑、第四辑,含数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还是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入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至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入。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地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入所造就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