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隋朝(大河滚滚下的悲欢)》为其中一册,隋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它确立的多种政治制度,奏响了中华文明最强音的前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朝(大河滚滚下的悲欢)/正说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硕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隋朝(大河滚滚下的悲欢)》为其中一册,隋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它确立的多种政治制度,奏响了中华文明最强音的前奏。 内容推荐 《隋朝(大河滚滚下的悲欢)》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约在6000年前,中原地区就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的平等体系被打破。据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了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但延续到东周时代便逐渐解体。秦朝统一各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自汉朝起则以文官政治主治国家,直至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隋朝结束了中国长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确立了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为唐朝的兴盛打下了完美的基础。 《隋朝(大河滚滚下的悲欢)》由李硕主编。 目录 历史纵览 杨坚受禅建隋 隋统一全国 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 隋文帝的经济改革 开皇之治 隋征高丽 炀帝的继位 繁重的劳役征发 隋末农民大起义 关陇贵族统治集团的分裂 隋炀帝的穷途末路 王薄起义 瓦岗寨 人物春秋 隋文帝与独孤后 杨素与夺宗之谋 隋炀帝欲壑难填 李密与瓦岗军 欺诈小人王世充 “真英雄”窦建德 宇文恺与大兴城 贺韩争功 “突厥通”长孙晟 书不释手的牛弘 杨玄感的悲剧 宇文兄弟 社会纵横 文帝的刑法观念 文帝不好儒 隋代的官制 后梁的末路 陈后主的命运 猫鬼之狱 隋与突厥 炀帝营东都 隋朝三渠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高昌政变之谜 隋与西突厥 裴矩与《西域图记》 试读章节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代周之后,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最主要的便是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周仿((周礼》设六卿,分管庶(shu)务。隋文帝废北周六官,综合汉魏官制,在中央设三师、三公,以及内史、门下、尚书、秘书、内侍五省;其中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职权最重,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互相牵制,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尚书省是朝廷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之名,自秦有之。当时,少府遣四史在殿中,主发书事宜,故称尚书。尚书省的雏(chu)形产生于东汉。光武年间,在少府下设尚书台,其下设六曹,分掌各种政事。尚书台总领纲纪,无所不统。因之,三公之权渐轻,尚书台职权渐重。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隋唐成为定制。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尚书省下设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黜陟(zhi)、调动之政务。其长官为吏部尚书,副职为吏部侍郎。下辖吏部(一称司列)、司封、司勋(xun)、考功(一称司绩)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ci)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身,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务。其长官为礼部尚书,副职为礼部侍郎。下辖礼部(一称司礼)、祠部(一称司祠)、主客(一称司蕃)、膳部(一称司膳)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政务。其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下辖户部(一称司元)、度支(一称司度)、金部(一称司珍)、仓部(一称司庚)等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地图、军令之政务。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副职为兵部侍郎(改称司戒少常伯)。下辖兵部(一称司戒)、职方(一称司城)、驾部(一称司舆(yu)或司驾)、库部(一称司库)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刑部掌全国律令、刑法、徒隶、按复谳(yan)禁之政。其长官为刑部尚书,副职为刑部侍郎。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工部挚全国各项工程、屯田、水利、山泽、交通之政务。其长官为工部尚书,副职为工部侍郎。下辖工部(一称司平)、屯田(一称司田)、虞(yu)部(一称司虞)、水部(一称司川或司长)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又曾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因时而异。侍中即为宰相。 内史省为隋代最高政务机构。其长官为内史监、令。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宰相分工明确,一方面削弱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览大权,而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它对唐以后的封建统治体制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六部制,沿用至清末。 ·州县二级制 隋代还简化地方官制,“罢郡为州”,即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tai)一批冗(rong)官。又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限收归中央,地方长官及其主要佐属需每年“朝集”朝廷,由吏部考核优劣,予以黜陟。以后又规定州县佐官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得选用当地人,以免地主豪强把持本地政治。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王朝常以巡省、巡抚或观察风俗为名,派遣中央官出使地方,督察行政工作。此外,隋代又收地方的用人之权,规定各州郡不得自行辟置僚(liao)属,凡九品以上州县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各级官吏政绩好坏,由吏部每年进行考核。此后,又规定州县佐官每三年更换,不得长期担任,还规定本籍人不得担任本地官员。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南北朝以来官制之弊,集权于中央的有力措置,它对于巩固新成立的统一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 ·改革府兵制 在军事制度方面,隋朝统治者对沿袭西魏以来的府兵制进行了重要改革。原先的府兵制一般是家属随营,列于兵户,不属州县,因此家属随军征战,不事农桑。公元590年,隋文帝下诏说,六坊军人,都由州县官管理,垦种田地与民人同样待遇。原有统领坊兵的军府,照旧不废,仅废山东、河南(与陈接境地)及北方边境的新置军府。隋文帝取消坊兵制,也就是扩大府兵制,统领坊兵的军府改为统领府兵,也是较为顺便的办法。全国通用府兵制,对久苦军费重担的民众有很大的利益。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