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他是清朝第一大词人,又是武功出众的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是古来难得一见的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
翻开《一生最爱纳兰词》,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之风,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带着朝露的湿润,带着青草的气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最爱纳兰词(最全集超值白金版) |
分类 | |
作者 | (清)纳兰性德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他是清朝第一大词人,又是武功出众的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是古来难得一见的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 翻开《一生最爱纳兰词》,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之风,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带着朝露的湿润,带着青草的气息。 内容推荐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一生最爱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目录 卜算子(村静午鸡啼) 卜算子(娇软不胜垂)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采桑子(嫩烟分染鹅儿柳) 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雟周声里严关峙)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赤枣子(风淅淅,雨纤纤)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大酺(怎一炉烟) 淡黄柳(三眠未歇) 点绛唇(别样幽芬) 点绛唇(五夜光寒) 点绛唇(小院新凉) 点绛唇(一帽征尘) 点绛唇(一种蛾眉) 调笑令(明月,明月) 蝶恋花(城上清茄城下杵)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 东风第一枝(薄劣东风)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洞仙歌(铅华不御) 风流子(平原草枯矣) 凤凰台上忆吹箫(锦瑟何年)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河传(春浅,红怨)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红窗月(燕归花谢)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出郭寻春春已阑)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浣溪沙(海色残阳影断霓) 浣溪沙(桦屋鱼衣柳作城)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 浣溪沙(泪渑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浣溪沙(十二红帘卒地深)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微晕娇花湿欲流) 浣溪沙(无恙年年汴水流)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浣溪沙(燕垒空梁画壁寒)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剪湘云(险韵慵拈)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金菊对芙蓉(金鸭消香)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金缕曲(何事添凄咽) 金缕曲(酒流青衫卷) 金缕曲(木落吴江矣) 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生怕芳尊满)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 金人捧露盘(藕风轻,莲露冷) 锦堂春(帘外淡烟一缕) 酒泉子(谢却荼藤) 浪淘沙(蜃阏半模糊)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眉谱待全删)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浪淘沙(霜讯下银塘)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临江仙(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 临江仙(霜冷离鸿惊失伴)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临江仙(夜来带得些儿雪) 临江仙(雨打风吹都似此)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满富花(盼天涯,芳讯绝) 满江红(代北燕南) 满江红(籍甚平阳) 满江红(为问封姨) 满江红(问我何心) 满庭芳(堠雪翻鸦) 满庭芳(似有猿啼) 明月棹孤舟(一片亭亭空凝伫) 摸鱼儿(问人生、头白京国) 摸鱼儿(涨痕添、半篙柔绿) 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念奴娇(绿杨飞絮) 念奴娇(人生能几) 念奴娇(无情野火) 琵琶仙(碧海年年) 菩萨蛮(窗间桃蕊娇如倦) 菩萨蛮(淡花瘦玉轻妆束)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菩萨蛮(知君此际情萧索) 齐天乐(白狼河北秋偏早) 齐天乐(阑珊火树鱼龙舞) 沁园春(试望阴山) 沁园春(瞬息浮生) 青衫湿(青衫湿遍) 青玉案(东风卷地飘榆荚) 清平乐(才听夜雨) 清平乐(风鬟雨鬓) 清平乐(画屏无睡)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平乐(凉云万叶) 清平乐(泠泠彻夜) 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烟轻雨小)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鹊桥仙(梦来双倚) 鹊桥仙(乞巧楼空) 鹊桥仙(月华如水)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 水龙吟(须知名士倾城)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唐多令(古木向人秋)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天晓角(重来对酒)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 调笑令(明月,明月) 望江南(初八月) 湘灵鼓瑟(新睡觉) 潇湘雨(长安一夜雨) 眼儿媚(莫把琼花比淡妆) 一丛花(阑珊玉佩罢霓裳) 一斛珠(星球映彻) 忆江南(春去也) 忆江南(昏鸦尽)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忆江南(心灰尽) 忆秦娥(春深浅)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高峰独石当头起)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曲闲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银床浙沥青梧老) 雨霖铃(横塘如练) 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 雨中花(天外孤帆云外树) 玉连环影(才睡) 玉连环影(何处) 御带花(晚秋却胜春天好) 月上海棠(原头野火烧残碣) 月上海棠(重檐淡月浑如水)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鹧鸪天(尘满疏帘素带飘)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 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 鹧鸪天(小构园林寂不哗) 试读章节 卜算子 午日 村静午鸡啼,绿暗新阴覆。一展轻帘出画墙,道是端阳酒①。 早晚夕阳蝉,又噪长堤柳。青鬓长青自古谁,弹指黄花九②。 【注释】 ①端阳:即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②弹指:形容时间极短,本为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祗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黄花:菊花。九: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即重阳节。 【赏析】 正是午夏时分,鸡鸣之声响起在寂静的村落,阳光下树木的枝叶明暗层次,阴阳错落。那轻帘开处,端阳节的酒香溢满在空气中。 可夕阳终究会到来,那不知疲倦的知了又会在河畔长堤的柳荫中嘶叫不已。不由想到,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够留住鬓边的缕缕青丝,时光急急地流逝,而今也是如此,不过是弹指之间,就又到了那秋意倍浓的黄花时节。 这首词所选取的不过是小山村里夏天正午时候的一幅极为平常的图景,却用层层对照,相互关联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心中独到的情思和深长的意味。有景,亦有情,景有妙处,情亦有妙处。由景而生情,并没有标新立异用词奇崛的地方,可贵之处就在于这份情思的独到、意味的深长。 从听觉角度打量,在“村静午鸡啼”一句中,词人用鸡的叫声反衬出山村的安静,这与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禁会想,为何闹中可以取静呢?原因是这些闹声(鸡鸣、蝉噪、鸟叫)本身只是些轻微、细小而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动静,因此只能在静谧的氛围中才能引起了人的关注,人的关注最终凸显了周围环境的安静。同样的,“又噪长堤柳”看似写蝉声,却透露出夕阳河畔一缕静谧的乡村气息。但这声蝉叫却不再单单只是“静”的旨归,蝉声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承担着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蕴意;此外蝉声也惯有浓厚的悲凉意味。这些特殊意味的流露最终指向本词咏叹时光易逝的主旨,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从视觉图景上来看,“午”与“夕”在大处形成鲜明对照,关照时光弹指之间便匆匆流逝的同时,又在小处关联着阴与阳,明与暗的错落和变换。“绿暗新阴覆”一句中,“新”字用得尤为精妙。树叶在午日的阳光下晃动,所投射下的阴影也有所变动,但是如何才能传神地写出这种阴阳交错呢?词人用了这样一个“新”字,有“新”,便有“旧”,阴阳相生,有了“新阴”、“旧阴”,就会有“新阳”、“旧阳”,“阴”有两种,“阳”也有了两种,阴阳之间,种与种之间有着不停的移换,视觉层次便丰富起来。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先生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也有着同样的丰富和新奇,堪为“可爱”。 青丝易白,时光易逝,弹指一瞬,不知蹉跎了多少光阴。这在很多文人们的诗词中常有流露。庄子的“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如此,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如此,苏东坡的“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是如此。关于这点,本词却独独有着一种对于相对性的玩味。从午日到夕阳西下这半天内的跨越,不过是词人对于目前之境的近程写照;而从“端阳酒”到九月黄花时节,却是词人心中更远处的联想和感喟。这两组时光轴上的端点,一大一小、一远一近地照应着词人心之所想、情之所发。而“青鬓长青自古谁”却将这种相对性伸展到更为普遍、更为深邃的人生主题上——生命有限。词人却并没有在此更多地着墨,没有写自己在这有限的人生旅程中,是要报国杀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还是茗茶赏花,自得其乐而已,因为他写词的本意并不在此。只是想到秋日很快就会到来,恍然之间,就是一弹指的功夫,手中的酒樽中又会盛满有着浓浓秋意的黄花酒,又是一年将尽啊,年年如是,青丝终将耐不住时光的变迁,心中便觉无限惆怅。 意到而发,所发之意回味无穷;意尽而止,所止之处恰得其妙。 卜算子新柳 娇软不胜垂①,瘦怯那禁舞②。多事年年二月风④,剪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④,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⑤,即渐迷行处。 【注释】 ①娇软:柔美,轻柔。②瘦怯:犹瘦弱。③多事:做没必要做的事。④可怜生:犹可怜。⑤苏小:即苏小小。苏小小有二,一位是南朝齐时钱塘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娼也。盖南齐时人。’”一位是南宋钱塘名妓,清赵翼《垓余丛考·两苏小小》:“南宋有苏小小,亦钱塘人。其姊为太学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见《武林旧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词,用拟人写柳树,又用柳树喻人,很是巧妙。黄天翼《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说:“词以‘新柳’为题。表面上,作者描绘一株娇嫩柔弱的柳树,其实以柳喻人。意境相当优雅含蓄。” 初春,埋在古柳枯干中的梦苏醒过来,伸出“娇软不胜垂”之柳枝。娇软就是柔美姣好,轻飘。不胜,与苏东坡之“高处不胜寒”中“不胜”同,指不能禁得住。柳枝娇嫩柔美,垂下树,担心瘦瘦的身躯是否能够禁得春风,禁得垂落弯折,“瘦怯那禁舞”,如此瘦弱又怎受得那凉风突如其来的随心所舞? 那二月之风却偏偏年年多事,“剪出鹅黄缕”。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明杨维桢《杨柳词》“杨柳董家桥,鹅黄万万条。”看似不禁垂舞之嫩条也是拜二月春风所赐,才得以如烟似雾的鹅黄一春。 苏小,历史上有两位,一位为南朝齐时钱塘名妓,另一位也是钱塘名妓,不过是南宋时的。所以,似乎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南齐时的苏小小)很重感情,写过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恋人约会时的无限风光:香车宝马,一起飞驶疾驰,记忆中,就像流星一样驶过。不过她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传说她曾邂逅一位穷困书生,赠银百两,助其奔逐前途,博得功名。但是,这个书生一去未归,从此杳无音信。由于她不愿降低人格,做姬做妾,卑微地顺从所谓“女人的命运”,而是选择了高傲地抗拒命运,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她不守所谓的“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恐怕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实乃是上天对她的美的成全。 小小门前之柳亦是风流得尽,长枝短条随风摇,“即渐迷行处”,要说柳色迷人,摇摇曳曳掩了行人前路,大有可通之处,恐怕行人更愿意迷醉在西风夕阳之下。然而,若要在使一女子躲藏在疏枝稀柳中,可谓是掩耳盗铃罢。事实上苏小小就曾经被人认为藏于柳色中。苏小本不是变色之龙,所以,可说苏小本是柳。一个如春柳一样的女子,“娇软”、“瘦怯”、“可怜”、美丽,却年年二月风剪。 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脉脉。下片侧重写其神韵,结处用苏小之典,更加迷离深婉,耐人寻味。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或是借以抒发艳情,如南朝宫体一类,这种属于本心无愁,却强言愁苦,读之索然乏味;抑或表达离愁别绪,这一种则多有可观处,等等。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寄托。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可备此一说。 P2-4 序言 容若的悲剧命运也似乎是与他的天生富贵一起注定的,上天总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样东西,必然也会收回一样。容若拥有令全天下男子都艳羡的财富与门第,但却有着一个孱弱的身体,他自幼身患寒疾,这难以根治的疾病总是会时不时爆发,折磨容若。 所以,容若性情中忧郁淡漠、伤感悲情的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自身的疾病原因,容若在青春大好的年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病榻上度过的,所以,容若的词作中,总是充满了无聊悲凉,甚至有些戚戚然的情绪。 不过这些都无法遮掩容若在清朝词坛的光芒,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清朝初年的词坛景象较为不景气,好的词作者并不多,词坛一片寂寂无声之景象,容若犹如一颗新星,在清初词坛掀起轩然大波。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年纪轻轻就可以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容小觑。更主要的是,容若是满族显贵,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 容若的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纵观容若的词风,清新淡雅间又不乏真情实意,虽然多是哀婉抒情之词,但却并不艳俗,反倒是清新脱俗,不流于坊间一些低俗之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作为一个满族人,容若对汉文化的学习不遗余力,他早年就勤读诗书,为汉文化与满文化的融会贯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之后,在容若的青年时期,他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容若的文化功力日渐深厚,而且,在拜师学习的这几年期间,他还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一举动为容若日后在朝廷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头彩。不但如此,容若还熟读经史子集,并且还把读书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可见容若有着相当广博的学识,爱好也十分广泛。 在容若22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这次的成绩让容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和青睐,康熙皇帝后来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之后不久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御前侍卫是很风光的,可以常伴帝王身边,容若相貌堂堂,文才武略都很了得,而他当了御前侍卫后,更是经常随着康熙一起南巡北狩,游历四方,遍访大江南北,走访塞外山河要塞。时常与康熙皇帝一同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或者陪同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羡煞人了。 可是容若却并不满足,他虽然有着奇才,却并不留恋官场,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是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的,他无心功名利禄,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可惜世事难两全,多次受到恩赏的容若难逃圣恩,纵使他有归隐之心,家族也难以成全他的心愿,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发展,他也只有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留在自己并不愿意留的地方。所幸的是,上天还是眷顾容若的,在他20岁的时候,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美满的婚后生活给容若的人生多少带来一些安慰。 他在此期间的词作也大多风格明亮,偏于柔美温情。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爱妻的离去,给容若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作为情深意重的男子,容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他和卢氏之间的情感。古时男子当以事业为重,儿女情长并不是很被看重,所以,容若的这番悲情,无人能懂。 这一腔的愁绪,容若无处可诉,只有倾诉于诗词之中,高产的词作还有高质量的诗词,让容若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来因参透世事,又改名为《饮水集》。他的词作非常之多,后人在他原有词作的基础上,进行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流传后世的《纳兰词》可以说是容若短暂一生的心理写照,期间悼亡词中不乏传世之作,一首《采桑子》就是范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张任政的《饮水词·丛录》中写道:“后之读此词者,无不疑及与悼亡有关,并引以推证其悼亡年月。余近读梁汾《弹指词》有和前韵一首,词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观上二首,咏事则一,句意又多相似,如谓容若词为悼亡妻作,则闺阁中事,岂梁汾所得而言之。”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得容若在悼亡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后来容若又续娶官氏,此前又有侧室颜氏,都与她们感情平和,虽然没有太多的深情,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关于容若的爱情,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人,一人是容若从小定情、青梅竹马的表妹,二人成婚之前,表妹被选入宫,成为皇妃,这段初恋的夭折,也令容若一度萎靡不振,伤心欲绝,不过这段历史在史书中并无太多记载,更多还是出现在野史上,所以,难以断定真伪,仅能作为一个参考。还有一个人便是江南才女沈宛,此人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容若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结识江南才女沈宛。此女美丽聪慧,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她与容若有着惺惺相惜之情感,容若对她十分珍爱。 不过美好的爱情总是不能长久,容若是满族贵胄,而沈宛只是一个民间普通汉女,门第的悬殊令二人无法最终结合。沈宛随同容若在京城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容若迫于家庭压力,一直不能将沈宛接入家中,而沈宛也因为懂得容若的难处,便忍痛离去,回归江南。二人之间这段有始无终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哀婉。 作为才子,容若的爱情生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由于历史记载偏少,许多史料都是以讹传讹,终不可考。 除了对爱情执著外,容若对友情也是十分执著,在交友上,容若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容若不流于俗世,他的朋友不论门第,不论出身,也不论功名,只要是有才气的有志之士,与容若志同道合之人,都被容若视为好友,看做今生知己对待。他的许多朋友都是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容若对待朋友十分真诚,感情真挚,从无虚假。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份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不会小看和低视他们。 这使得容若拥有许多朋友,当时无数的名士才子都追随在他身边,而容若也对他们十分礼遇,照顾有加。当时容若居住的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就因为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容若招徕文人雅士的这一举动,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容若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满族人,能够令诸多满腹才学的汉人都为之钦佩,他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容若的词作有着汉文化的底蕴,还有满族人自身所带着的不羁、无拘无束的风格,令词风清新自由,不拘于一格。容若对李煜十分赞赏,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在诸多词风的影响之下,容若写出了自己的词风,并被万千人效仿。究其原因,无非也就是上面谈到的那几点。容若出身于主流上层社会,却是一生都在躲避上流社会,这让他自身充满了矛盾的焦点。 容若的一生,无不是后人关注与研究的。他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都与他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功名利禄轻而易举得到手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男子苦苦追寻的东西,容若嗤之以鼻。而寻常男子毫不在乎,或者说是稀松平常的自由与感情,却是容若求之不得之物。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奇特,想要的不会给你,不想要的却无法逃避。 这样的情形,构成了容若内心一种让常人无法体察的矛盾感受,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压抑情愫。爱情的来了又散、家庭的不理解,还有挚友们纷纷生离死别的这些境况,让容若本就脆弱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而原本就孱弱的他,也终于在不公的世道面前妥协了,他的寒疾再次乘虚而入,在容若对人生几乎了无希望的时候,侵入他的体内。容若病倒了,而他这一病却是再也没能够从病榻上起来。 抱病的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在病榻上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度过短短三十一载的岁月,生命在容若这里如此之轻,又如此之重。 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之间的容若,历经悲观心态,走完了人生之路,而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无尽的哀叹与惋惜之外,还有那部宝贵的《纳兰词》。纳兰词作现存349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婚姻爱情、友谊分离、家庭思索、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虽然词作本身的眼界并不算很开阔,高度上也无法与唐宋那些大词人相比,但他的每一首词都是缘情而旖旎,道出了极为真挚的情感。这让后人沉浸在他的词作中,无法自拔,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可见容若词作的影响力之大。不过,后人虽然热捧纳兰词,但却未必能够真懂纳兰词中的真含义。容若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就哀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是的,纳兰词虽然流传天下,容若的词名虽然遍及天下,可是人们在争相诵读纳兰词的时候,容若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府的贵公子,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写入词中的点点斑驳心情和刻骨铭心的愁苦,谁人又能真的懂得?只怕是容若的亲身父亲明珠,也难以懂得。 容若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自己内心,却是无法体会到快乐的真谛。容若死后,纳兰家族似乎也失去了生机,随后便日渐衰落,政治间的权力争斗无声无息,却是无比凌厉,纳兰家族最终落没在了这场争斗中,所幸的是,容若早逝,没有看到自己的家族落入尘土中,被人遗忘。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后多年过去,乾隆晚年,和珅为了博得圣上龙颜一悦,献上了一部《红楼梦》,乾隆读罢后良久,掩卷长叹一声:“书中所写,不正是明珠的家事吗?”世事无常,容若最终还是逃离了最残忍的惩罚,没有亲眼目睹家族中道衰败,不然那时,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三百多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书评(媒体评论)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 容若短调,清新婉丽,诚如其自道所云。并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况周颐《蕙风词话》 纳兰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郑振铎 聂晋人曰:少工填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者也。 ——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丛录》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谢尽。 ——徐志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