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以73岁高龄复出,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精力和体魄,扭转乾坤,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世人在叹服之余,纷纷寻求其中的奥秘。由武市红编著的这本《邓小平的平常生活》通过选录邓小平的部分生活照片,通以及文字介绍,将为您揭开这层面纱,展示生活中的真实的邓小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小平的平常生活 |
分类 | |
作者 | 武市红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77年,邓小平以73岁高龄复出,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精力和体魄,扭转乾坤,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世人在叹服之余,纷纷寻求其中的奥秘。由武市红编著的这本《邓小平的平常生活》通过选录邓小平的部分生活照片,通以及文字介绍,将为您揭开这层面纱,展示生活中的真实的邓小平。 内容推荐 《邓小平的平常生活》,顾名思义,讲述了邓小平的日常生活故事。《邓小平的平常生活》由武市红编著,其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的第一次婚姻,邓小平的第二次婚姻,邓小平与卓琳,邓小平和他的五个子女,在大海中游泳,四世同堂,含饴弄孙,打桥牌,散步和做操,看电视等等。 目录 邓小平的第一次婚姻 邓小平的第二次婚姻 邓小平与卓琳 重友谊 邓小平和他的五个子女 公事不私议 四世同堂 含饴弄孙 浓浓亲情 喜欢家乡菜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 在大海中游泳 倡议义务植树 打桥牌 读书的乐趣 喜爱足球 看电视 喜欢京剧 体育迷 散步和做操 中国“头号烟民” 从不影响左邻右舍 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 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一生简朴 试读章节 邓小平的爱情和婚姻,也如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充满了坎坷。他曾两度失去妻子。第一次失去妻子是由天灾所致,第二次失去妻子是因“人祸”而为。 邓小平的第一位妻子名叫张锡瑗,1907年出生于河北省房山县良乡镇,父亲张镜海是一名铁路职员,曾任良乡火车站站长。 1925年张锡瑗来到北京,认识了李大钊、赵世炎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积极参与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召开,从事各种革命活动并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5年下半年,张锡瑗由中共北方党组织选派,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张锡瑗和邓小平相识了。 那时,邓小平22岁,张锡瑗20岁,她活泼、爽快、性情温和,对人很好,长相则是“少有的漂亮”。 邓小平和张锡瑗在中山大学只是同学、同志、战友,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发展到恋人的程度。 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但邓小平学习不到一年,就因革命形势的需要提前回国了。 1927年7月初,邓小平来到武汉,在中共中央任秘书工作,负责中央文件、交通、机要的记录等工作。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他改名邓小平。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参加了这次对中国革命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不久,邓小平在武汉意外地遇见了张锡瑗。 张锡瑗是1927年秋经蒙古回国的。回国后她参加领导了保定的铁路工人罢工运动,这次罢工的筹划领导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张家进行的,因此连张锡瑗当时只有8岁的小弟弟都印象很深。此次罢工后,张锡瑗到了武汉,在武汉中央秘书处工作,老同学相遇,既惊且喜,他们终于并肩战斗在一起了。 不久,中共中央迁往上海,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张锡瑗也到了上海,而且就在邓小平下属的秘书处里工作。 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情趣和缘分,他们相爱了。 1928年刚过年不久,邓小平和张锡瑗结婚了。当时,邓小平不到24岁,张锡瑗不到22岁。 为了庆祝这对年轻的革命者喜结良缘,中央的同志们特意在上海广西中路一个叫聚丰园的四川馆子里办了酒席。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王若飞等都参加了,共有30多人。 当时曾去吃喜酒的郑超麟老人回忆说:“因为上海比较松(1928年10月以前),所以可以办酒席,还有几个在中央工作的同志也是这样办喜酒结的婚。”郑超麟现在已经91岁了,可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张锡瑗长得很漂亮,个子不高,是保定第二女子师范的学生,和李培之(王若飞的夫人)一道闹过学潮,在武汉也做过秘密工作。张锡瑗的朋友很多,当时也有其他的人追求她,可她和邓小平结了婚。大半年时间,邓小平夫妻和周恩来夫妻同住在公共租界的一幢小楼里,周恩来和邓颖超住楼上,邓小平和张锡瑗住楼下。 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战斗在龙潭虎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为了革命大业,邓小平和张锡瑗这对年轻夫妇,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邓小平回忆说:“我们在上海做秘密工作,非常艰苦,那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我们没照过相,连电影院也没去过。我在军队那么多年没有负过伤,做地下工作没有被捕过,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但危险经过好几次,最大的危险有两次。” “一次是何家兴叛变,出卖了罗亦农。我去和罗亦农接头,办完事,我刚从后门出去,前门巡捕就进来了,罗亦农被捕。我出后门看见前门一个扮成擦鞋子的特科人员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后来罗亦农被枪杀了。” “还有一次,我同周总理、邓大姐、张锡瑗住在一所房子里。巡捕发现了我们住在什么地方,要来搜查,我们特科的工作人员通知了周恩来,当时在家的同志就赶紧搬了。但我当时不在,没有接到通知,不晓得。里面巡捕正在搜查,我去敲门,幸好我们特科有个内线在里边,答应了一声要来开门,我一听声音不对,赶快就走,没有出事,以后半年时间,我们连那个弄堂都不敢走。” 192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邓小平去广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和组织武装起义。邓小平告别爱妻,踏上了去广西的征途。 1929—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李明瑞等发动百色、龙州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0年邓小平奉命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当时张锡瑗正住在上海宝隆医院,准备分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是天大的喜事。但是,谁也没想到,偏偏孩子难产。好不容易,孩子总算生下来了,可张锡瑗却因此得了产褥热。那时候,虽是住在医院,但医疗条件是很差的。邓小平在医院焦急地陪伴着妻子,但非常不幸,几天后,张锡瑗就去世了,年仅24岁。刚生下不久的孩子也随之天亡。 张锡瑗的死,令邓小平十分悲痛。但是,再不幸也是个人的不幸,再悲痛也只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里。因为前方形势逼人,军情如火。 邓小平没有来得及料理妻子的后事,便奉命匆匆赶回广西。 经过香港时,邓小平遇到中央特科工作人员李强,托他代为埋葬妻子。 P2-5 序言 邓小平的平常生活 邓小平是一代伟人,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也是一个凡人。平凡得如你如我,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邓小平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种满了草,种满了各种树木。冬天过去,每次都是邓小平第一个感受到春天,第一个发现院子里的小草又绿了。他知道是哪几株牡丹、芍药、月季结了花苞,结了多少花苞,邓小平说他最喜欢芍药,又能观赏,又可以当药材治病。秋天,他喜欢吃自家院儿里结的柿子、核桃和枣。树上有几颗樱桃果被小鸟吃了,他还挺心疼的。他每天散步,走到院子中间的小池塘边上,拍拍手,小金鱼听到声音,争先恐后游过来抢食吃,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它们,分享它们的快乐。 邓小平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孙辈,他从不掩饰和抑制自己那份真诚的情感。他真诚地爱着别人,也获得了人们对他衷心的爱戴。 熟知邓小平的老同志对他有这样一个评价:小平同志既会工作,也会休息。他思维清晰,办事果断,工作效率特别高。 1977年,邓小平以73岁高龄复出,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精力和体魄,扭转乾坤,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世人在叹服之余,纷纷寻求其中的奥秘。这部书中所选的部分照片,将为您揭开这层面纱,展示生活中的真实的邓小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