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来源于林语堂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语丝》、《论语》这两部期刊。林语堂先生同读者共同探讨关于“幽默”的意义和范畴。何为“幽默”,何为“真正的幽默”,将在这部文集中寻得答案。社会上从男到女,从下自上,芸芸众生,自然包括林语堂在内,其中有黑月白、有红有绿、有苦有甜、有长有短。本书精选了林语堂多角度、多侧面论述幽默的文章和用幽默诙谐的笔触嘲讽社会上种种陋习、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其它多篇既有见地又有趣味的小品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殊不易(精)/林语堂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林语堂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来源于林语堂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语丝》、《论语》这两部期刊。林语堂先生同读者共同探讨关于“幽默”的意义和范畴。何为“幽默”,何为“真正的幽默”,将在这部文集中寻得答案。社会上从男到女,从下自上,芸芸众生,自然包括林语堂在内,其中有黑月白、有红有绿、有苦有甜、有长有短。本书精选了林语堂多角度、多侧面论述幽默的文章和用幽默诙谐的笔触嘲讽社会上种种陋习、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其它多篇既有见地又有趣味的小品文。 内容推荐 无论何时,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拟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状态,更进一步,即为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本书精选了林语堂多角度、多侧面论述幽默的文章和用幽默诙谐的笔触嘲讽社会上种种陋习、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其它多篇既有见地又有趣味的小品文。 目录 海呐除夕歌/001 劝文豪歌/003 《语丝》的体裁/005 插论《语丝》的文体/008 论骂人之难/015 译莪默诗五首/018 答《对于译莪默诗底商榷》/021 《英语备考》之荒谬/026 哈第论死生与上帝/030 给孔祥熙部长的一封公开信/041 缘起/044 论语社同人戒条/049 有驴无人骑/050 中政会先生未学算法/052 牛兰被审/053 中大得人/054 学者会议/055 李石岑善言性与天道/056 图书评论多幽默/058 “雨花”幽默文选/059 弥罗妙文/063 《论语》第二期编辑后记/066 一国三公/067 述而主义/068 汤尔和识见/069 取消治外法权之又一理由/070 岁在壬申/071 关于“幽默”复×××小伙计书/072 关于《弥罗妙文》复李宝泉书/074 关于“幽默”复徐绪昌书/081 《论语》第三期编辑后记/083 我们的态度/085 奉旨不哭不笑/087 思甘地/089 《申报》、《新闻报》之老大/090 关于《志摩与我》复韩慕孙书/091 九疑/095 尊禹论/097 断烂朝报/099 汪精卫出国/100 今年大可买猪仔/101 吾家主席/102 关于“读《论语》之姿势”复笑凡书/103 陈、胡、钱、刘/105 谁揠此苗/106 “雨花”幽默文/108 寄怀汉卿/109 捐助义勇军/110 司法得人/111 关于《念经打倭寇》复陈男青书/113 十大宏愿/115 晤笃走谑/117 无题/118 变卖以后须搬场/119 适用青天/121 关于“吸烟失败”复平凡书/123 关于“强奸《论语》”复支先生书/125 欢迎萧伯纳文考证/127 天下第一不通文章/130 萧伯纳与上海扶轮会/132 萧伯纳与美国/134 论佛乘飞机/136 军歌非文人做得/138 斯斐恩斯之谜/140 吊热河失陷/141 复罗家伦书/142 跋众愚节《字林西报》社论/144 不要见怪李笠翁/150 复陈此生/152 谈女人/155 与陶亢德书/157 提倡俗字/159 关于《袁中郎全集》复黄柯书/164 关于“幽默与诗教”复郭绳武书/166 再与陶亢德书/168 发刊《人间世》意见书/170 《论语》文选序/172 关于“穿中装才是怕老婆”复峇峇书/173 关于《中郎尺牍》复黄杰书/175 关于“卸西装法”复王静书/176 俗字讨论撮要/178 假定我是土匪/185 一张字条的写法/189 山居日记(一)/194 山居日记(二)/197 启事/200 《有不为斋丛书》序/201 狂论/205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211 沙蒂斯姆与尊孔/217 今译《美国独立宣言》/221 游杭再记/226 跋《西洋幽默专号》/231 做文与做人/233 思孔子/243 记元旦/249 裁缝道德/253 与徐君论白话文言书/257 我不敢游杭/265 广田示儿记/270 论握手/275 《论语》三周年/279 记隐者/281 试读章节 志麟先生: 来函规劝,流露真诚,且所提出问题,正是今日一般青年所深感到,故在《论语》作一公开复函。近日亢德也常劝我不要写文言。我说我是写白话的文言。亢德说,白话的文言原也未尝不可写写,但彼辈正在复古,写来有意无意助纣为虐,此非其时也。我说,亢德,你此刻讲的是文言的白话,写在纸上,便有点像白话的文言了。伯讦也说,你此话十年以后可以讲,此时却犯不着,此时青年正在歧途观望,还是不要助古直之声势为是。我说,凡事只论是非,不论时宜,我写文章,是为十年后人读的,本是不合时宜,你说写与十年后人读,却正中下怀。我是不会学普罗,专喊某某的时代过去了。今年阿Q过去,明年便是阿R,后年便是阿S,花样年年变,不十年就轮到阿z,花样也就变完。西洋人有个好比,叫做“狗逐自己的尾巴”,打得团团转,却一无所获。当时说是这样说,也不过当面故意倔强,其实他们——及你——的话,我是心领的。 打诨尽管打诨,是非却不可不辨。我想趁此把中国文字问题,及其将来演化必趋的途径约略说说。问题不是这样简单,白话文言之界限不能十分分清。你姑作一不合时宜人耐心听下去,且把南海古直丢在脑后,此公古文就不通,不必把他太看在眼内。你想,白话中何尝无文言(亢德之“彼辈”,“助纣为虐”“此非其时也”,伯讦之“歧途观望”和我的“必趋的途径”),文言中又何尝不可放入白话(语录之“些子”“只怕”“难道”“过日子”“掉头”“样式”“冷猪肉”)?若说白话文言之分不在词汇,而在“呢吗了吧”与“之乎也者”,却也非确论,周作人最好的白话小品便有许多“矣焉欤否”夹入其间。若说文言作者掉书袋,那末,今日写白话劝人不要读古书之瓦釜雷鸣作者,做起文来,书袋也掉的可以。你想,一人一面劝人不要读古书,一面自己天天偷看古书,做起文章来,古书抄一大堆,难道谁会相信他的空话,不反去读古书吗?这叫做不诚,不诚终是立不住的。你说文言用典故,应该反对。我问你典故何时应该反对?其答语当不外“炫学”与“晦涩”二点。那末,现代瓦釜雷鸣的准普罗作者,做起文章才炫学的厉害,才是满纸冷猪肉气。须知典故何以成为典故,都是因为是当时一句白话,因为说得太巧,大家传诵一时,自然成为典故。如“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身外无长物”,这都是当日极好极趣的白话,才流传到现代。你不能说《五灯会元》的“火烧眉毛”是白话所以好,而《汉书》的“焦头烂额”或“燃眉之急”是文言,所以不好。你不能说古人的“釜中生鱼”喻绝炊不好,而今人的“等米下锅”才好。若不好便不会传到现在,只是后人无推陈出新创造巧语的能力,把他用得腐烂而已。你想我此刻常讲“瓦釜雷鸣”,试想此岂非一个绝妙的譬喻,把一班无才狂吠不知而作的人形容得淋漓尽致?这种典故,是中国国文之精华,我们的祖宗遗传下来的,你如非自认为什么高尔斯基的子孙,何以不可取来享受,运用入文?只要用时确知其表现能力,不存心炫学,又能鉴别其晦涩不晦涩,斟酌去取,以外又能推陈出新,便是。你看看当代白话作家,几个不炫学,几个肯写朴质平淡的白话文,可见旗帜虽然已改,大家还在舞文弄墨。那末,请你讲白话文言之界何在,两方所应争者何在? 请你耐心,让我把今日文白之形势阵伍细说一下,从中你就可以窥见我的结论了。今日中国学生学白话,毕业做事学文言,此一奇。白话文人做文用白话,笔记小札私人函牍用文言(参见刘半农遗札),此二奇。报章小品用白话,新闻社论用文言,此三奇。林语堂心好白话与英文,却在拚命看文言,此四奇。学校教书用白话,公文布告用文言,此五奇。白话文人请帖还有“谨詹”、“治茗”、“洁樽”、“届时”、“命驾”,此六奇。古文愈不通者,愈好主张文言维持风化,此七奇。文人主张白话,武夫偏好文言,此八奇。这是今日文白分野对垒的现象。请你静心深思,何以结成如此局面,对于文言可废不可废,及应当把他如何处理交代,便有三分默悟了。 你不能尽说这只是社会变动之不彻底性。你要明白社会变动,合乎自然,不可十分勉强。在此方面,尤其要注意白话文人函札何以用文言一点,因此中具有心理分析材料。好像是说,有人见时写白话,无人见时作文言。何以如此,试问何以如此?从此穷思极虑起来,你便悟出文言相当的存在能力。语日,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你要知文言之长处(在简洁),你才能打倒文言。 请你再细问,白话今日何以倒霉,虽则只是一时的倒霉而已?你爱护白话,也须明白白话之弱点,痛加改革,才可与文言争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焉。白话确已走上迂腐之路了,写来比文言还难读。白话文人若不反躬自省,痛改前非,单骂人是无用的。这也犹如古直自己古文不肯用功,单骂白话也是无用的。你站在旗帜鲜明的白话文学运动之下,他人却不站在这麾下,无论谁i文易读便读,文不易读便不读。你不能强天下之人读你佶屈聱牙拗断喉舌的白话文。此吾所以提倡文言之语录,要以其文言之白羞杀白话之文,使白话作家愧死。请你把那提倡语录之文细读,才有个是非。我明言“白话行文是天经地义,今人做得不好耳”,又题日《论语录体之用》,乃言其有某种用处(即在公文,及在中学教科书中作文白过渡之滓梁)。 今日文风,已略变矣。普罗作家还在用“一切的一切”“事实告诉我们”“轻地的”,但大体上那种佶屈聱牙之哈尔滨白话,已不大看见。此正是白话之一点生机。大众语虽然喊得震天响而不能兑现,大家却多能注意到白话之习惯与文理。今日白话文人之写作,不如一般旧小说之白话远甚,甚至竟有提倡大众语之刊物,误认”附足邮票”为文言,把他改成“附够了邮票”的不通白话。食洋不化的译文,也不敢十分放肆露面,洋气熏人。这一点就是白话之转机。至于《怎样洗炼白话入文》,请见《人间世》第十三期。 一国的文字是国人的公物,谁也不能夺为己有,要望中国将来演出又美丽又灵健的文字出来,必不可有丝毫成见存心。我们必须冶文言白话于一炉,炼出一清新简洁富表现力的文字出来,泥古泥今,皆做不得。其体裁上,我倒不甚注意,最要是不要堆砌陈言烂调,使日趋迂腐。古代陈言,固然不可滥用,摩登烂调,也不可胡乱盲从,只要认得“清新”二字为主。还是孟老夫子不失为文评家,以“辞达”为主。袁伯修骂时人“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便是此意。你知道那一句话最能简洁达意,不管他是文言是白话,尽管用进去。你可使白话为奴,不可为白话奴。有时“彼辈”好,有时“他们”好,“彼辈”不必摒,“他们”也不必拘。“之乎也者”都没关系,可用即用。“了吗的呢”,可省即省,不可牢骚,务使“之”与“的”互用,“矣”与“了”调和(其夹入用法,请细读周作人文)。白话文人每好滥用“啊”“的”,切戒切戒。 现在许多人文章已经做到文白调和境地了。你可读了十行而不辨其为白话为文言。将来文体总是趋这一途,得文言之简洁而去其陈腐,得白话之平易而去其冗长。写文言的人,切戒用晦涩艰辞,写白话的人,也应切戒用冗长字句。你是白话派,我可提省一二。比如本段上句“趋这一途”不必说“走这一条路,,才算白话。“得白话之平易而去其冗长”不必改为“得了白话的叫人易懂而去掉了白话的噜哩噜苏”才算白话。上段“‘彼辈’不必摒,‘他们’不必拘”,“摒”无须改为“摈弃”,“弃掉”;“拘,,无须改为“拘泥”,“拘守”。“可省即省”,“即”字是文言之遗赐,不必改为“就”。“不但”可与“岂但”并用,“此公”可与“这人”齐观。如此把文言白话熔炼锻合,便可有简洁的白话文。 至于白话亦须力求简洁及文理通顺,叫人念得下去,我可举一现成的例。本月十日《自由谈》第一篇《旧书年》有这样文理不通假充斯文的洋八股。下一段加圈的字句,皆有哈尔滨小品味道。 P258-26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