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人像、美洲大地上的巨幅图画承载着远古失落的文明,精卫填海、雅拉射月、众帝之台等神话传说同样记述着远古失落的文明……本书正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破译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信息,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相对照,以便解读远古的密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读远古密码/八纮九野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重构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人像、美洲大地上的巨幅图画承载着远古失落的文明,精卫填海、雅拉射月、众帝之台等神话传说同样记述着远古失落的文明……本书正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破译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信息,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相对照,以便解读远古的密码。 内容推荐 自从人类萌生历史观念之后,便开始溯源的努力,但源头茫茫,后世难免臆想而补之。问题在于,远古的信息是通过人的口、耳、大脑来进行传输的,这种方法容易产生信息的流失和歧变,以致我们今天往往无法识别出其中的原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却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撰写此书,目的正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破译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信息,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相对照,以便解读远古的密码。 目录 前言 上编 一、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二、神话、传说的一般定义 三、从信息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 四、神话传说的性质 五、神话传说产生的年代 六、神话传说的分类 七、神话传说的资料 八、中国神话传说资料的多与少 九、中国神话传说资料的真伪 十、关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十一、目前学术界对神话传说的认识 十二、远古神话传说的信息 十三、神话传说信息的流动 十四、神话传说信息的复原 十五、神话传说与边缘科学 十六、神话传说资料的排序 十七、神话传说研究的发展 十八、仙话研究的意义 中编 一、对79个民间故事记忆的天地大冲撞事件之解读 二、重构中华文明先夏史纪年表 三、帝禹山河图是这样画成的 下编 一、《尧典》四星研究质疑 二、吉祥的景星 三、神秘的木星 四、夸父逐日之谜 五、女娲补天新解 六、后羿射日传说的自然信息 七、嫦娥“奔月”悲剧的内幕 八、沃焦与天文地质学 九、不周山是陨石坑吗 十、日中无影与地轴倾角 十一、炎热的传说与古气候变迁 十二、蚩尤作雾与盐水女神 十三、日月消失的传说 十四、开天辟地的神话 十五、岱舆、员峤何处寻 十六、精卫填海与愚公移山 十七、被阻隔的恋人 十八、大禹治水的遗迹 十九、共工振滔洪水 二○、传说时代的浩劫 二一、神人感生的故事 二二、沐浴风俗之源 二三、浑敦 二四、传说时代的猎人头风俗 二五、锺山石首 二六、众帝之台与金字塔 二七、十二座日月出入山 二八、大鲵是龙的原型动物 二九、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丝绸贸易 三十、神话传说点滴 附录 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 试读章节 二、神话、传说的一般定义 神话、传说是两个内涵很广的概念,每个学者、每个人在使用它们时都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最简单的,《新华字典》认为神话是远古人们集体创作的神异故事。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茅盾先生的《神话的意义与类别》认为:“我们所谓神话,乃指: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传说(legend)也常被混称为神话。实则神话自神话,传说自传说,二者绝非一物。神话所叙述者,是神或半神的超人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者,则为一民族的古代英雄(往往即为此一民族的祖先或最古的帝王)所行的事。” 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认为:“在本质上神话也和别的艺术一样。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是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创造神话,不是根据抽象的思想,而是根据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的感受和欲求,所以我们说,神话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夏鼐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指出:“传说与神话,应该分开。传说有些事实,只是辗转传说,走了样,神话则完全出于主观幻想,并无事实根据。” 上面我们仅引述了少数学者的意见,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侧重面均有所不同;大体来说,神话和传说是远古的故事,前者近乎虚构,后者略有事实。但是,主张将神话和传说严格区分的意见,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任何研究神话的书,不得不讨论传说;任何探讨传说的书,也无法回避神话;袁珂先生的巨著《中国神话辞典》更名为《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亦起因于此。 我们认为,神话、传说是远古人们留下的一种信息,对此学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果在研究之前,要以信息的真伪、有无将其分为两类,不但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我们的讨论中,神话与传说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它是远古特定时代流传下来的我们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的某种信息。为了探讨这种信息的内容,我们有必要从信息角度研究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从信息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 人是太阳系内一种最高级的物质形式,我们作为人来研究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可能有着先天的局限性。但是,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驱使我们从种种角度去研究这一问题。 评判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有许多标准。最常见的是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将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亦可从使用工具角度分析,如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器时期、铁器时期、机器时期。我们还可以从科学技术水平、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质量和多寡等许多不同角度来分析。如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便可发现有必要换一个新的角度,即人类社会某个时期掌握的信息总量及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手段决定了它的文明发展程度。这样我们可以将人类发展分成六个阶段。 1.准人类阶段 许多动物都有学习与记忆的功能。在群居动物中,个体之间能够通过表情、呼叫、肢体或全身的动作交流信息。某些高级动物在传递信息时,表现出焦急、疑虑、困惑,可以认为它们想说的比能够说的要多,能够得到的要比希望得到的少。在这种情况下,便发生了信息危机。即需要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能够传递的信息。唯有人类最深刻地感到了这种危机,并使他们的表情、手势、呼叫极大的复杂化、规则化、代码化,以便交流尽可能多的信息。 2.语言和传话阶段 人类对呼叫声进行的有目的的代码化工作,使人类发明了语言。最初的语言是面对面的、转瞬即逝的、不能复制的,经过相当长的时期,输出信息者和接收信息者产生并发展了记忆和复制语言的功能。只有到了这时,个体掌握的信息量才有可能成为群体的共同财富,也只有到这时,信息才能通过第三者进行传递,从而便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群体既能从其他群体获取信息,又能够将信息在较长时间内积累起来,于是信息量便急剧增长,产生新的信息危机,即群体中每一个群体成员如果要承担为生存而进行的平均劳动,便无法继承群体掌握的总信息量,从而限制了群体总信息量的进一步发展。 3.图案与神话传说阶段 上述信息危机,在许多人类群体中都曾发生,如果某一群体找到了解决办法,那么该群体便会获得长足进步,解决的办法便是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在掌握和继承信息上产生了分工,某个或某些成员获得群体的允许,可以减少或不参加直接为生存进行的劳动,而是专门负责掌握和继承群体的总信息量,并尽可能地传输给后代,承担这项工作的人,可能是部落首领或巫师。他们使用的工具便是传说。传说与传话不同,传话是每个成员都可使用的语言,是l临时性的日常的信息交流;传说则是整个群体掌握的重要信息,并经过整理、删取后,作为法定的严肃的社会责任传输给整个群体的后代,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对传说信息的种种解释便是神话。 巫师在承担传说信息的传输工作时,为了增强记忆力及可靠性,逐渐发明创造出种种助记符,即图案、图画、契刻、结绳,以至文字。当然,各种图画、符号的产生还有着其他的原因,如宗教、占卜、图腾等等。 4.文字阶段 当人类社会的总信息量超过某些个体成员的记忆力时,又将产生信息危机,这时便需要一种能将所有信息大规模、长时间储存、复制、传输的新工具,它就是文字。凡是发明文字的人类社会,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进入了文明的高级阶段,群体的信息量迅速增长,并摆脱了少数人的垄断,产生了知识阶层,促使信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纸和印刷术复制信息阶段 纸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四大发明中的两项重要发明,从信息角度来看,它们是大范围、大规模、长时间、高精度、高容量的储存、复制、传输信息的高效工具。它的出现,促使世界上许多先进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总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并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共享这些信息。 P2-5 序言 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之中,我们知道它曾经存在过。和氏璧在战国群雄的硝烟中失踪,我们不怀疑它曾经存在过。《水经注》记载,周显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45年)九鼎沉没于泗水之渊(今日徐州、宿州附近),一百多年后又从水中出现,秦始皇闻讯大喜,并在东巡途中组织打捞,可惜缆绳断绝,九鼎重新沉入水中,从此再无消息。真的有九鼎吗?大多数人都相信这是真的;九鼎是大禹时代铸造的吗?许多人半信半疑;九鼎上铸有《山海图》吗?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接近于神话或传说了。《列子·汤问》记有,渤海之东(今日太平洋)有五座山,即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有众多仙人居住,此后由于天灾人祸,岱舆、员峤二山(实为海岛)沉没海中,无数居民逃往它处,这个古老的故事长期被人们视为神话(类似大西洲、太平洲的传说)。 但是,神话传说就一定是编造的想象的文学故事吗?未必!世界上许多严肃的学者都在尝试从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那些遥远时代的人类文明活动事迹。以色列入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新旧约全书》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坚信在古老的神话传说里记录着自己祖先的足迹。这是因为,人类的文明活动,不仅可以物质的形式遗存下来,也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包括图书文字绘画符号等视觉信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听觉信息),两者可以互为补充,眼见可以为实,耳听也可以为实,它们都是获取远古信息的重要途径。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人像、美洲大地上的巨幅图画承载着远古失落的文明,精卫填海、雅拉射月、众帝之台等神话传说同样记述着远古失落的文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中国拥有一部令外国学者惊奇、羡慕的古老奇书《山海经》,它记录着洪荒时代许许多多早已失落的文明信息,那是传自我们祖先的记忆碎片。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山海经》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四部著作合辑而成,编辑者系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此事件促成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以及图书出版业的起源;笔者还相信周室典籍至今仍被王子朝等人秘藏于地下,大约在今日河南省南阳市到镇平县一带)。 据《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大约四五千年前,大禹治服洪水、划定九州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绘制物产分布图,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可惜古图久已失传,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五藏山经》之中,计有南、西、北、东、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相应的水系地望606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为了寻找中国古代失落的文明,为了再现神奇瑰丽的远古华夏大地景观,笔者与画家琴岛瑶池女士历时五载,于1999年9月9日创作出巨幅丙烯画《帝禹山河图》,画高5.4米、宽7.8米,将《五藏山经》记述的全部内容均绘入画面之中。我国神话学泰斗袁珂先生题词祝贺,称赞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找到上述失落的文明遗迹。 事实上,自从人类萌生历史观念之后,便开始溯源的努力,但源头茫茫,后世难免臆想而补之。问题在于,远古的信息是通过人的口、耳、大脑来进行传输的,这种方法容易产生信息的流失和歧变,以致我们今天往往无法识别出其中的原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却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撰写此书,目的正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知识,破译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信息,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相对照,以便解读远古的密码。 本书系《追寻远古的信息——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一书的改写本。借此机会,感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工作人员对本书进行的卓越工作,感谢琴岛瑶池为本书绘制插图。 重构(王红旗) 2008年5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