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程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程所著的《中国脸谱》一书是从人物角度入手的中国当代历史。

时光流转。公私合营,末代皇帝新生,黄金荣悔过自新,刘文彩真相,第一次普选,原子弹上天,《梁祝》一出惊世,红歌《东方红》,样板戏,文革手抄本,联合国中国代表团,恢复高考,《少林寺》功夫潮,中国女排,三峡移民……

有一些事,烙下生命印记。

郭路生、海子、崔健、张铁生、王选、袁隆平、刘心武、陈景润、雷锋、张华、王石、潘石屹、刘慧芳、俞敏洪、王海、小燕子、韩寒、周杰伦、李宇春、姚明、易中天、谭千秋……

有一些人,值得用尽一生记忆。

内容推荐

《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2011年迎来百年校庆的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所共知,清华另一句口号同样深入人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为祖国鞠躬尽瘁。献完青春献子孙;“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强大影响力为中国在国际争得话语权;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陡然发现中国人先富了起来……60多年来,中国在变,中国人在变,张程编著的《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聚焦社会变辽中留下鲜明印记的“年度人物”。所选“年度人物”秉持百姓情怀,埋首民间。那些感动中国的“脸谱”群像,构成国人共有的中国记忆。

目录

1949年 独自坚守没有硝烟的战场——阎又文

 翻开新的历史篇章——管玉泉

 勇敢拥抱新时代的学人——茅以升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0年 烽火硝烟中的浪漫——符石富、何秀梅

 公私合营第一人——卢作孚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英雄——杨根思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1年 “悔过”的黑帮老大——黄金荣

 《沙家浜》里的草包司令——胡肇汉

 八千湘女出塞——谢树仁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2年 壮美的青春——王文柳

 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的特殊战士——高亚雄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3年 从女工到工程师——尉凤英

 五十年风雨无阻的坚守——党素珍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的见证者——许崇德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4年 天上的修路者——张福林

 “我也去了趟老莫!”——王兆忠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5年 西望长安——李万铭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杨华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6年 集体赛跑中走路的人——史来贺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7年 敢言敢怒见精神——马寅初

 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梁思成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8年 “看天知云雨”的气象专家——蔡尔诚

 飞身扑向火海——向秀丽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59年 草原雄鹰——布德

 用小提琴演奏中国爱情——何占豪

 末代皇帝的新生——溥仪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0年 站上世界之巅——中国登山队

 生产自救的时代偶像——邢燕子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1年 唱响世界的刘三姐——黄婉秋

 从石头缝里抠良田——张贵顺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2年 自由主义者之死——胡适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新中国第一位影后——祝希娟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3年 平凡战士的不平凡人生——雷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依夏木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4年 立志耕耘的新式农民——董加耕

 《东方红》的“打杂导演”——周巍峙

 中国升起了蘑菇云——原子弹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5年 钢铁战士——麦贤得

 赤脚医生——王桂珍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6年 给毛主席戴袖章——宋彬彬

 地主恶霸的典型——刘文彩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7年 天天唱样板戏的感觉——丁立钢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8年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郭路生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69年 炉前工的文学解构——张宝瑞

 最后的史学大师——陈寅恪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0年 全球响彻东方红——“东方红”

 在祖国的草原上——张勇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1年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庄则栋

 联合国的中国旋风——联合国中国代表团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2年 打出中国威风——李小龙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3年 南方的信——李庆霖

 北方的信——张铁生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4年 亚运第一金——苏之渤

 当代毕昇——王选

 思想者——顾准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5年 让世界吃饱饭——袁隆平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6年 飞车报信——李玉林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7年 揭开伤痕的《班主任》——刘心武

 高考1977——郭方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8年 用科学点亮天空——陈景润

 生死契约——严宏昌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79年 可口可乐来了——佟志广

 放则兴,收则衰——“一位读者”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0年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

 敢问路在何方——“潘晓”

 导演新中国银幕第一吻——向霖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1年 漂亮的亮相——中国女排

 勤劳致富——章华妹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2年 “青年先锋,时代楷模”——张海迪

 功夫皇帝——李连杰

 “新时代的理想之歌”——张华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3年 兼职引发的“第一案”——韩庆生

 中国变性第一人——张克莎

 第一个“小业主”党员——白士明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4年 “下海”的弄潮儿——王石

 这个老人不一般——经叔平

 市场经济的洗礼——步鑫生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5年 为老百姓的闲钱找去处——陈礼铨

 读书生活——沈昌文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6年 从一无所有开始——崔健

 第一代证券商——黄贵显

 中国第一下岗厂长——石永阶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7年 承包就是胜利——马胜利

 国际倒爷——王学文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8年 “蛇口风波”所改变的——曾宪斌

 闯海南——潘石屹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89年 大邱庄神话——禹作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吃喝专员”——魏明生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0年 老劳模的退休生活——傅昌旺老人

 传统道德的回归——刘慧芳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1年 都市寻梦人——安子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2年 “上海小姐”——张蒙晰

 科技富翁——迟斌元

 希望就在前方——股民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3年 狂热的集资——沈太福

 第一代职业操盘手——花荣

 一个人的学校——俞敏洪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4年 让策划前行——王志纲

 舍小家为国家——三峡移民

 雪域红旗——孔繁森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5年 将中国联人世界——张树新

 从纺织女工到空嫂——周慧琦

 开除也不下跪——孙天帅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6年 中国民告官第一案——陈锦洪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7年 19点钟的太阳——徐虎

 我的1997——艾敬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8年 “还珠格格”横空出世——小燕子

 无奈的总编——李敬泽

 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

 年度人物

 大事记

1999年 网络文学第一人——痞子蔡

 盛大开幕——陈天桥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0年 走过三重门——韩寒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1年 为选择北京而自豪——何振梁

 最受欢迎新人——周杰伦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2年 言语犀利穿透人心——罗永浩

 NBA刮起“姚旋风”——姚明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3年 与非典面对面——钟南山

 考验社会宽容度——木子美

 用生命推动法治进程——孙志刚

 年度人物

 太事记

2004年 从环保官员到NGO的践行者——邓仪

 给心灵一片栖息地——陈旭军

 留守儿童的阿妈——田金珍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5年 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芳礼

 想唱就唱——李宇春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6年 历史不容抹杀——夏淑琴

 “学术超男”——易中天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7年 中国最牛散户——刘芳

 厦门PX风波——朱一鹭

 “拍虎英雄”——周正龙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8年 大爱千秋——谭千秋

 六十载回乡路长——郑坚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09年 终究是个败类——宋思明

 打黑局长——王立军

 希望永远在前方——蚁族

 年度人物

 大事记

2010年 倒在岗位上的民警——张大庆

 抗旱英雄——申玉光

 大爱无疆——黄福荣

 年度人物

 大事记

尾声:中国愿望

参考文献

 图书

 报刊

 网络

试读章节

独自坚守没有硝烟的战场——阎又文

国民党起义将领名单中没有列入他的名字,统战对象中也就没有他,共产党组织部门的档案里更没有对他立功受奖的记录,一个在和平解放北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却默默背负骂名31年。他就是潜伏者阎又文。

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30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的新闻发言人、政工处副处长阎又文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他代表傅作义宣读了北平和平解放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古都北平和战火擦肩而过,和平解放了。

没有人想到,代表国民党宣布这个消息的阎又文会是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多年、终生没有暴露的老共产党员。

阎又文,山西省荣河人,是傅作义的老乡。从山西大学毕业后,阎又文进入傅作义部队工作,1938年秘密加人中国共产党。阎又文工作认真、为人低调,逐步取得傅作义的信任,先后担任傅作义身边的文书、秘书、机关报社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处长等职,逐步升迁为国民党少将。

但是之后的几年,阎又文却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深深潜伏着,直到1945年中共中央社会部边区保安处想起了他,并派王玉探一探他有没有背叛。这个任务的困难之处在于,王玉既没有阎又文的联系方式又没有接头暗号,于是只能采取最原始、最冒险的方法:直接来到国民党军内部找阎又文相认。如果多年来阎又文心向党组织,接头就能成功;如果阎又文已经叛变或者要自保,王玉就羊人虎口,有去无回了。

幸运的是,王玉自报家门后,阎又文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兴奋地称他同志。就这样,阎又文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源源不断地把傅作义军队的情报传递给人民军队。随着傅作义越来越信任阎又文,阎又文传递的情报价值也越来越高。党中央社会部非常重视阎又文,规定他保持高度机密,维持“阎又文——王玉——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情报室主任罗青长”的单线联系,禁止阎又文产生横向联系。所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没有人知道阎又文的党员身份。当时的北平和傅作义身边,地下党很活跃,也有人主动做阎又文的工作,阎又文都装作视而不见。就拿北平地下党员刘光人来说,他以记者的身份,在阎又文身边工作多年,除了工作联系外,根本不知道阎又文是自己的同志。  在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后时刻,阎又文不仅把傅作义军队的部署、实力、将领概况和傅作义与蒋介石的矛盾、思想斗争等情况告诉了党,还尽其所能保护傅作义、傅冬菊(也是地下党员)父女的安全,防止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遗憾的是,虽然阎又文兢兢业业地为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不顾个人安危,但是国民党的军装却让他的形象更多地成为平津战役中的反面人物,其家人也在解放后许多年还受到牵连。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需要,组织上要求阎又文继续隐藏共产党员的身份,担任水利部农田水利局副局长、农业部粮油局局长,并在1958年公开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困难时期,阎又文拒绝特殊优待,生活清苦加上工作繁重,不幸于1962年9月25日因食道癌去世,年仅48岁。

临终前,阎又文嘱咐妻子丁宴秋“有事情找组织”。他的遗言不幸成为谶语。因为阎又文身份特殊,当初在国民党起义将领名单中没有列入他的名字,统战对象中也就没有他,共产党组织部门的档案里更没有对他立功受奖的记录,阎又文解放以前的经历“说不清楚”。这些严重影响了他的六个子女的生活和发展,每当人党、分配、提干的时候总因为政审不过关而作罢。二女儿被调离公安机关,三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厂当钳工。一家人受父亲影响达31年。

1993年,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光人遇到了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王玉,谈起在手下工作的阎又文二女儿的情况。王玉感慨:“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王玉又找到曾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一起证明了阎又文的早期经历。1993年5月,农业部分别向阎家子女的单位发去公函,称:“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在此期间,他利用担任傅的秘书的有利条件,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关键时刻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至此,阎又文的英雄面目,才正式为世人所知晓。

翻开新的历史篇章——管玉泉

夜幕中,几个人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楼顶的旗杆上还挂着青天白日旗。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扯下青天白日旗,换上部队冲锋时用的红旗。当象征国民政府的旗帜迅速降落,红旗开始迎风飘扬,一个黑暗的旧政府被推翻了,一个光明的新政府即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1949年4月23日凌晨,解放南京的战役打响,三野第七兵团35军第104师312团3营营长管玉泉带领部队冲进了南京城。此时的南京早已没有成建制的守军,只有一些零星的国民党残兵、特务。管玉泉当即决定兵分四路,分头占领国民政府各中央机关。他亲自率领9连,在一位姓孙的市民带路下跑步去占领总统府。大家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就在这即将摘得胜利果实的时刻,管玉泉的战友、3营参谋王友却不幸被冷枪击中牺牲。

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在夜幕中飘起缕缕灰烟。大铁门紧闭,院落里飘落着纸张文件、废弃报纸,偌大一幢楼只有几个房间还闪烁着灯光。

抵达总统府后,管玉泉发现总统府的镂花大铁门只是用插销插着,并没有上锁。他们正在开门,总统府里出来了两三个人,很配合地将大门打开。6名战士用力推开了沉重的大门,9连的战士立即拥入。一进门,通讯班班长王保仁看到东墙上有一幅蒋介石身着军装的画像,怒从心起,端起枪连发了数枪。战士刘学山也来了个点射。大家很快控制了整个总统府大院。有十多名没有武装的总统府留守人员成了俘虏。

在俘虏的引领下,管玉泉带着几个人登上了总统府顶楼。他看到楼顶的旗杆上还挂着青天白日旗,一个箭步冲上去扯下青天白日旗,换上部队冲锋时用的红旗。从日后补拍的摄影画面中,我们已经很熟悉这一幕了。当象征国民政府的旗帜迅速降落,红旗开始迎风飘扬,一个黑暗的旧政府被推翻了,一个光明的新政府即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管玉泉记得当时是4月23日上午8时左右。

随后,管玉泉带着战士挨个房间巡视总统府办公楼。一楼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办公室隔着走廊相对,“总统办公室”、“副总统办公室”的木牌赫然挂在墙上。

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是当代中国的简明年谱。六十甲子大事,筛选集体记忆;年度风云人物,彰显国家命运。

——张远山(曾任中学语文老师,著名专栏作家,与人合著的《齐人物论》影响了至少三代读者)

脸谱是定型的,一张张面孔背后是什么,往往没有人关心,有时候脸谱变成了另外一种真相的方式。

脸谱是中国的一种创造性艺术品,《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是一部创造性的叙事方式,它将脸谱的内涵意味与象征意义融于其中。六十年的岁月流逝。大浪淘沙后的记忆也只能是脸谱,无论是原子弹还是雷锋,不管是人民英雄还是地主恶霸,更不用说是实实在在的人物还是小说虚构的形象。他们是时代创造的典型,也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我们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时看得最清印象最深的节点。  脸谱是绚烂的展示,它展示的内容同样绚烂。

——侯皓元(复旦大学博士,两北大学博士后)

时光流转。公私合营,末代皇帝新生,黄金荣l每过自新,刘文彩真相,第一次普选,原子弹上天,《梁祝》一出惊世,红歌《东方红》。样板戏,文革手抄本,联合国中国代表团,恢复高考。《少林寺》功夫潮,巾国女排,三峡移民……有一些事,烙下生命印记。郭路生、海子、崔健、张铁生、王选、袁隆平、刘心武、陈景润、雷锋、张华、王石、潘石屹、刘慧芳、俞敏洪、王海、小燕子、韩寒、周杰伦、李宇春、姚明、易中天、谭千秋……有一些人,值得用尽一生记忆。

年月把一些记忆上升为“公识”,这些被阳光和夜色的光轮照亮过的“公共知识”收藏在我们的集体相簿中,又抽象又形象,活成我们的集体记忆。年月比刻刀锋利。他的作品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雕刻在我们的骨千里。这印记也许不从娘胎里带来,却比眙记更醒目。铭刻在我们的生命印记,再也无法磨灭。

——丹飞(独立策划人,作家经纪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