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兰词(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纳兰性德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所著的《纳兰词(插图本增订版)》以清康熙刻本《通志堂集》为底本,搜纳兰词全部作品,并根据权威专家译注对文中艰深难懂的字词和典故进行注释,配有古今文学名家的经典评析,并配以古版插画以画释词,展现那或伤感或雄浑的词句。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解读“纳兰词”,编者们在每一篇词后都注有词解,以优美流畅的语句和极富韵味的语言风格,诠释纳兰公子的怅惘与深情。部分词还配有古今文学大家针对本词的评价,以权威的声音帮助读者赏析“纳兰词”。纳兰性德所著的《纳兰词(插图本增订版)》最为特色的部分是在部分词集中穿插有“词人逸事”,不仅可以了解纳兰公子的生平,更可以略窥大清王朝盛世繁华的背后文人墨客官场失意、壮志难酬的悲凉与苦寂。

《纳兰词(插图本增订版)》为了还原真实的纳兰性德,在《纳兰词》的最后我们选录了《纳兰性德哀词·诔词·祭文·挽诗·挽词》、《纳兰性德词集评》、《纳兰性德集序跋汇编》。将世人对纳兰性德其人、其词的评价捧于读者眼前,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客观的风流词人。

目录

纳兰词

 梦江南(江南忆,鸾辂此经过)

又(春去也,人在画楼东)

又(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又(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又(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又(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又(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又(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又(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又(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又(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又(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又(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又(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又(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又(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又(暗怜双郁金香)

又(刺桐花下是儿家)

 玉连环影(何处)

又(才睡)

 遐方怨(欹角枕)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黄叶青苔归路)

又(纤月黄昏庭院)

又(木叶纷纷归路)

又(万帐穹庐人醉)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

又(水浴凉蟾风入袂)

又(月落城乌啼未了)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又(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又(暮雨丝丝吹湿)

 酒泉子(谢却荼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又(鞭影落春堤)

又(散帙坐凝尘)

又(短焰剔残花)

又(惆怅彩云飞)

 点绛唇(一帽征尘)

又(别样幽芬)

又(一种蛾眉)

又(五夜光寒)

又(小院新凉)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

又(已惯天涯莫浪愁)

又(十里湖光载酒游)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

又(燕垒空梁画壁寒)

又(抛却无端恨转长)

又(桦屋鱼衣柳作城)

又(海色残阳影断霓)

又(泪浥红笺第几行)

又(伏雨朝寒愁不胜)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

又(莲漏三声烛半条)

又(消息谁传到拒霜)

又(雨歇梧桐泪乍收)

又(谁道飘零不可怜)

又(酒醒香销愁不胜)

又(欲问江梅瘦几分)

又(一半残阳下小楼)

又(睡起惺忪强自支)

又(五月江南麦已稀)

又(残雪凝辉冷画屏)

又(微晕娇花湿欲流)

又(五字诗中目乍成)

又(记绾长条欲别难)

又(杨柳千条送马蹄)

又(身向云山那畔行)

又(万里阴山万里沙)

又(收取闲心冷处浓)

又(无恙年年汴水流)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

又(肠断斑骓去未还)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

又(十二红帘窣地深)

又(容易浓香近画屏)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

又(藕荡桥边理钓筒)

又(欲寄愁心朔雁边)

又(败叶填溪水已冰)

又(出郭寻春春已阑)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又(隔花才歇廉纤雨)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

又(惜春春去惊新燠)

又(梦回酒醒三通鼓)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

又(晓寒瘦著西南月)

又(窗前桃蕊娇如倦)

又(朔风吹散三更雪)

又(问君何事轻离别)

又(乌丝曲倩红儿谱)

又(玉绳斜转疑清晓)

又(荒鸡再咽天难晓)

又(白日惊飙冬已半)

又(榛荆满眼山城路)

又(黄云紫塞三千里)

又(知君此际情萧索)

又(萧萧几叶风兼雨)

又(为春憔悴留春住)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

又(乌丝画作回纹纸)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

又(客中愁损催寒夕)

又(砑笺银粉残煤画)

又(飘蓬只逐惊飙转)

又(车尘马迹纷如织)

 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

又(烛花摇影)

又(相逢不语)

又(从教铁石)

又(断魂无据)

又(花丛冷眼)

 卜算子(娇软不胜垂)

又(塞草晚才青)

又(村静午鸡啼)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

又(严霜拥絮频惊起)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

又(嫩烟分染鹅儿柳)

又(非关癖爱轻模样)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

又(明月多情应笑我)

又(那能寂寞芳菲节)

又(深秋绝塞谁相忆)

又(海天谁放冰轮满)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

又(巂周声里严关峙)

 谒金门(风丝袅)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又(马首望青山)

又(何路向家园)

 一络索(野火拂云微绿)

又(过尽遥山如画)

 洛阳春(密洒征鞍无数)

 清平乐(参横月落)

又(麝烟深漾)

又(烟轻雨小)

又(青陵蝶梦)

又(将愁不去)

又(凄凄切切)

又(才听夜雨)

又(塞鸿去矣)

又(风鬟雨鬓)

又(孤花片叶)

又(泠泠彻夜)

又(瑶华映阙)

又(角声哀咽)

又(画屏无睡)

 忆秦娥(山重叠)

又(春深浅)

又(长飘泊)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扉)

又(重见星娥碧海查)

又(莫把琼花比淡妆)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

又(欲话心情梦已阑)

又(小立红桥柳半垂)

又(一霎灯前醉不醒)

又(昨夜浓香分外宜)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青衫湿遍(青衫湿遍)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帘际一痕轻绿)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又(凉月转雕阑)

 太常引(西风乍起峭寒生)

又(晚来风起撼花铃)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又(知己一人谁是)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菊花新(愁绝行人天易暮)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又(暖护樱桃蕊)

又(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

又(垆边唤酒双鬟亚)

又(锦帷初卷蝉云绕)

 浪淘沙(霜讯下银塘)

又(蜃阙半模糊)

又(双燕又飞还)

又(红影湿幽窗)

又(眉谱待全删)

又(紫玉拨寒灰)

又(夜雨做成秋)

又(野店近荒城)

又(闷自剔残灯)

又(清镜上朝云)

 雨中花(天外孤帆云外树)

又(楼上疏烟楼下路)

 于中好(背立盈盈故作羞)

又(谁道阴山行路难)

又(小构园林寂不哗)

又(独背残阳上小楼)

又(雁帖寒云次第飞)

又(别绪如丝睡不成)

又(冷露无声夜欲阑)

又(握手西风泪不干)

又(马上吟成促渡江)

又(尘满疏帘素带飘)

 河传(春浅,红怨)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又(绿阴帘外梧桐影)

又(春情只到梨花薄)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

又(峰高独石当头起)

又(黄昏又听城头角)

又(彩云易向秋空散)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

又(凭君料理花间课)

又(风灭炉烟残灺冷)

 鹊桥仙(倦收缃帙)

又(梦来双倚)

又(乞巧楼空)

 南乡子(柳絮晚悠飏)

又(红叶满寒溪)

又(鸳瓦已新霜)

又(灯影伴鸣梭)

又(烟暖雨初收)

又(何处淬吴钩)

又(泪咽却无声)

 梅梢雪(星球映彻)

 红窗月(燕归花谢)

 踏莎行(春水鸭头)

又(倚柳题笺)

又(月华如水)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又(昨夜个人曾有约)

又(点滴芭蕉心欲碎)

又(独客单衾谁念我)

又(绿叶成阴春尽也)

又(丝雨如尘云着水)

又(长记碧纱窗外语)

又(六曲阑干三夜雨)

又(雨打风吹都似此)

又(飞絮飞花何处是)

又(夜来带得些儿雪)

又(霜冷离鸿惊失伴)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又(眼底风光留不住)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城上清笳城下杵)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

又(露下庭柯蝉响歇)

又(今古河山无定据)

又(尽日惊风吹木叶)

又(准拟春来消寂寞)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

又(古木向人秋)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鬓云松令(枕函香)

又(鬓云松)

 淡黄柳(三眠未歇)

 青玉案(东风七日蚕芽软)

又(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原头野火烧残碣)

 海棠月(重檐淡月浑如水)

 一丛花(阑珊玉佩罢霓裳)

 金人捧露盘(藕风轻)

 洞仙歌(铅华不御)

 剪湘云(险韵J踌拈)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

 满江红(问我何心)

又(代北燕南)

又(为问封姨)

又(籍甚平阳)

 满庭芳(堠雪翻鸦)

又(似有猿啼)

 水调歌头(空山梵呗静)

又(落日与湖水)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又(锦瑟何年)

 金菊对芙蓉(金鸭消香)

 琵琶仙(碧海年年)

 御带花(晚秋却胜春天好)

 百字令(人生能几)

又(绿杨飞絮)

又(片红飞减)

又(无情野火)

 东风第一枝(薄劣东风)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木兰花慢(盼银河迢递)

 水龙吟(须知名士倾城)

又(人生南北真如梦)

 台城路(阑珊火树鱼龙舞)

又(六宫佳丽谁曾见)

又(白狼河北秋偏早)

 瑞鹤仙(马齿加长矣)

 雨霖铃(横塘如练)

 疏影(湘帘卷处)

 潇湘雨(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平原草枯矣)

 沁园春(试望阴山)

又(瞬息浮生)

又(梦冷蘅芜)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又(酒浣青衫卷)

又(疏影临书卷)

又(生怕芳樽满)

又(洒尽无端泪)

又(何事添凄咽)

又(谁复留君住)

又(木落吴江矣)

又(此恨何时已)

又(未得长无谓)

 摸鱼儿(涨痕添)

又(问人生)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

湘灵鼓瑟(新睡觉)

大酉甫(只一炉烟)

转应曲(明月,明月)

满宫花(盼天涯)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望江南(初八月)

明月棹孤舟(一片亭亭空凝伫)

望海潮(汉陵风雨)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附录

纳兰性德哀词·诔词·祭文·挽诗·挽词

纳兰性德词集评

纳兰性德词集序跋汇编

试读章节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①。紫盖②忽临双鹢③渡,翠华④争拥六龙⑤看。雄丽却高寒⑥。

①建业:古县名。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县设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等八代王朝的都城,故称“旧长安”。

②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

③双鹚:船头绘有鹚鸟图像的船,此处指皇帝的游船。

④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⑤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马八尺称龙,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⑥高寒:地势高而寒冷,或指清高。这首词咏建业的雄丽:江南美好,建业的繁华如同是旧长安一样。忽然迎来了皇帝的驾临,百姓欢呼围观,场面甚是壮观,景色雄丽中透着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末至十一月末,康熙帝巡行江南,纳兰性德扈驾前往,第一次来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他深深被江南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所吸引,江南的气质与这位才华横溢的贵胄公子无比契合。于是纳兰性德一连写下了十首《梦江南》,这组词歌颂了江南美景,也表现出了词人对这种小桥流水的闲逸生活的向往。

江南好,城阙①尚嵯峨②。故物③陵前惟石马④,遗踪⑤陌上⑥有铜驼⑦。玉树⑧夜深歌。

注释

①城阙:城市,特指京城的城郭宫阙。

②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③故物:旧物,前人遗物。

④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这里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

⑤遗踪:旧址,陈迹。

⑥陌上:路上。

⑦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这里指铜驼街,在今河南洛阳古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尊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后以之代指游冶之地或指繁华之地。

⑧玉树:乐府吴声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被视做亡国之音,这里泛指柔美的曲调。

词解  这首词吟咏南京城的宫阙、皇陵和街市:江南多么美好,那城郭宫阙依然高耸。那孝陵前的石马,宫门两旁的铜驼,深夜的轻歌曼舞,这些前代的遗踪还依稀可见,当日繁华的盛景仍仿佛集于眼前。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①头红蓼②月,乌衣巷③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注释

①燕子矶:地名,在江苏南京东北郊观音门外,突出的岩石屹立长江边,三面悬绝,宛如飞燕,故名。

②红蓼: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③乌衣巷:地名,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晋宋时期王、谢等名门望族住于此。

词解

这首词借历史遗迹发吊古之情:江南多么美好,这怀古之意谁能来传达呢?那燕子矶边升起的明月,乌衣巷口如烟的杨柳,风景如同千百年前一样啊!

江南好,虎阜①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②秀,翟箫③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④?

注释

①虎阜:虎丘,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北,亦名海涌山,唐时因避讳曾改称武丘或兽丘,后复旧称,相传吴王阖间葬此。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其上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人石等名胜古迹。

②诗格:诗的风格,此处指山水极富诗情画意。

③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④木兰船:木兰舟。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词解

这首词描绘的是苏州虎丘的美景:江南多么美好,正是虎丘美丽的晚秋时节。山水如画,诗情画意,笙箫之音与柔美圆润的吴语相融合,煞是动听。远处又划来一叶兰舟,坐在上面的人会是谁呢?

P2-4

序言

经典,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关心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经世治国”精神。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对当世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也有古人抒发真情而传唱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汇集自身与前人经验而成的、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之言。它们或蕴含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深见,或承载着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或记录着曾经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过程……品读这些经典,如同饮啜醇酒,回味无穷。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心得,换种角度重新品味当前的生活;也能够从中欣赏到古诗文的优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可以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学习古人行文中的美意巧技,应用到自己日常的遣词造句之中,别有一番趣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显而易见,经典的价值的确无可厚非。但它们产生的时空毕竟离我们已过遥远了,远的有数千年以前的,近的至少也有一二百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思索和选择,选择最适合我们阅读、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让读书的体验更为舒心。

“家藏四库系列”丛书就体察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本着选取经典、还原经典的原则,从经典中选取最适读的典籍,保留下最为精华的篇章,以高水平的文本质量,将这道经典大餐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轻松展卷,就开始我们品味经典的阅读时间了。原文解读既葆有古典的韵味,又让读者品读原意;栏目安排既有作者简介、题解,交代作品背景,又有注释、译文、评析,深入地解读作品;版面设计上则讲究让读者赏心悦目。这套丛书对自己理念阐述得十分清晰:典籍中的经典,精粹中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将先贤智慧清晰呈现,做到真正地便于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经典,普及经典,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谨为这套丛书作序,以表致我们对文化发展前程的远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