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居道古(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恽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燕居道古》讲述了众多民国人物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史料丰珍,评述简明,颇有风趣。作者黄恽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风土人物的钩沉发掘,对于民国时期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书中所用材料均自旧书旧报纸中挖掘,有资料之独特性,文字能见他人之不能见,言他人之不能言。

追求民国史料的真实与铺陈民国文化的想像,是如今“民国类”图书的两大分野(即史料派和印象派),本书即是典型的“史料派”写法,冷静理智,没有过多的抒情与铨释,文风硬朗坚定,观点鲜明犀利。

以独有的眼光评衡民国的人事、风物,是此书最值得读者关注之点。

内容推荐

《燕居道古》乃是作者黄恽历年来阅读民国报刊资料时,挖掘的鲜为人知的民国人物掌故轶闻的结集。作者将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经历,借助旧时报纸的报道,还原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民国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对这个时代缺乏了解。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发现,那时的报纸真是有趣,娱乐八卦有之,文人之间的辩论斗嘴亦有之。作者并未对《燕居道古》中撷取的人物作过多的情感渲染,只是将这些人一生中的几个关键点白描出来,其他都留给读者去细细体会。

目录

第一辑 天地生人

 胡适·周氏兄弟·钱锺书

 鲁迅抄袭疑案本末

 蔡元培推迟参加殿试的真实原因

 吴藕汀大骂蔡元培

 民国人为何不喜胡适

 李超琼日记中的胡适之父

 柳亚子南明史料的奇遇

 林损辞职的真正原因

 张资平在南京的生活

 “抄袭家”徐枕亚

 吴湖帆因画失和

 “痴子”朱梁任之死

 不吃饭的萧退闇

 王韬的无奈与自解

 崔颢的“黄鹤”与“白云”

 苏州状元缪彤

 沈德潜如何得罪了皇帝

 经学大师俞樾在苏州

第二辑 野有遗闻

 冯玉祥拟访“张一鹿”

 曹汝霖笔下的“沈崇案”

 褚民谊与采芝斋争产案

 于右任与虎丘致爽阁

 曾国藩遣散湘勇

 林则徐三游焦山

 黄金荣与木渎灵岩寺

 谁喊出了

 第一声“毛主席万岁”

 《围城》中范懿的原型

 听杨绛谈苏州往事

 杨绛的小妹

 鲁迅谈藏书与著述

 高冠吾修复寒山寺

 五面间谍袁殊与《中国内幕》

 中央大学校长樊仲云

 顾颉刚的“房事纠纷”

 颜文梁教训理发师

 “最早的”科学小说《梦游天》

 虎丘捏相

 读《侯岐曾日记》二则

第三辑 只关风月

 吴三桂的“女婿”

 天阉尚书潘祖荫的豁达

 “皇二子”袁克文的隐秘情缘

 胡兰成为何夸赞佘爱珍

 郭沫若与高语罕的三角恋

 关露的鼻子

 上官云珠:乐益女中的韦亚

 纪果庵与路培华

 端木新汉的爱情

 周瘦鹃的风花雪月

 “皇后”虞漱芳

 苏州的月亮和苏州的女子

试读章节

胡适·周氏兄弟·钱锺书

谢泳先生有一篇文章讲钱锺书为什么不谈论鲁迅,文章写得很长,引用了很多资料,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材料,即钱基博发表在《光华半月刊》(第四期)上的写给钱锺书的两封信《谕儿锺书札两通》。其中一封信,钱基博明确警告儿子:“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如以犀利之笔,发激宕之论,而迎合社会浮动浅薄之心理,倾动一世;今之名流硕彦,皆自此出,得名最易,造孽实大!”他明告儿子不要向胡适、徐志摩学习,胡适、徐志摩都是迎合时流之人,不是真才实学之人。

钱基博笔下的胡适、徐志摩,其实正好代表着新派人物中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们在钱基博眼中,不是值得儿子效法的对象。周氏兄弟虽然是章太炎的弟子,却并不是传承章太炎学问的人,在当时,也属于新派人物,因此,在钱基博意中,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去效仿他们。

说起来,钱氏父子都是老派的学者,钱锺书在出国留学前就一直写作旧体诗,交往的人物很多都是东南高师、无锡国专的人物,他受的影响也都来自老派学者方面的,如柳诒徵、唐文治、陈石遗、冒鹤亭、陈柱等。钱锺书作为一位学者,主要著作也用文言完成,他的留学,目前看起来,只是为他的学术寻找可以比较印证阐发的材料和工具。在这个意义上,钱锺书的学术(诗论《谈艺录》和经史子集研究《管锥编》)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扩展和深入,是打破地域打通世界的学术,不过,他的出发点还是中国的传统。他留学英法与其说是为了学问,不如说是打开了眼界,掌握了更多的工具(语言)。

胡适却不是这样。胡适留学,其实是学会了研究学术的新方法,运用到后来的“整理国故”中,就让国人耳目一新了。胡适是懂得一点西方民主精神的,这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接触广泛,而钱锺书感兴趣的就只是学术和文学,在西方民主政治方面并无多少研究。

再来看看周氏兄弟,这两位其实是封建士大夫的延续,如李慈铭的后身。他们也去留学,却并不关心什么政治体制,他们留学日本的时间较早,时代思潮是反满,张民族大义。虽然周二娶了日本妻子,他们在日本接触的人却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这点也与黄遵宪、郁达夫等诗人不同。兄弟两人的性格,虽然周二表面显得稍微平和点,两人的内心却都是刻而不宽容的。周二的关注多在文化,所以他主要是个文化学者;周大呢,识人,有思想,却不是现代的思想。他们与陈西滢的争论,更多是一逞刀笔之快,与杨荫榆之争,更多是不喜欢这个老处女的行政。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其实就是没有什么是非,口舌之争、派系之争而已。却因此得罪了无锡人,钱锺书就是无锡人,且是杨荫榆的侄女婿,又是旧派文学家的嫡派子弟,对周氏兄弟怎么会有好感?  钱锺书也是个尖刻的人,在私下议论中一定可以和鲁迅的尖刻媲美,只是当时鲁迅被抬得很高,他不想站出来成为大家瞩目的反周人物罢了。不过,钱锺书也从不放过可以表明自己看法的机会,一言半语,点到而已。在钱锺书眼中,知堂的文学论是浅陋的(见《新月》的书评)、粗放的,甚至可笑的,不过,他对鲁迅却尚不敢这么说,因为鲁迅还是高明的,只是内心不服膺。不服膺的原因有家庭影响,有自身傲慢,有无锡与绍兴的恩怨,有旧学传统,有更广博的文化视野,也有相同的性格!

与鲁迅和钱锺书相比,胡适在学术上的成就相对要低一个层次,因为他不能深入。在学术方面,钱基博看不起胡适,钱锺书则更看不起胡适,胡适性格开明宽厚,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理想,这些均为鲁、钱不及,却也为鲁、钱所不屑。

因此,钱锺书不评论鲁迅是很正常的,他们不属于一个学术体系,钱对鲁迅不怎么感兴趣,且有先入为主的恶感,后来,鲁迅这种尊崇的地位,也使得钱锺书绕道而行。即使钱锺书要评论鲁迅,也最多是一言半语的讥嘲,就像鲁迅也不会对钱基博生出好感,即使要评论钱基博,也最多是一言半语的讥嘲。记得鲁迅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就曾对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表示过一点不屑。(鲁迅这样说:这篇大文,除用戚施先生的话,赞为“独具只眼”之外,是不能有第二句的。真“评”得连我自己也不想再说什么话,“颓废”了。)

鲁迅在谈到陈独秀和胡适的不同时,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武器库的比喻,觉得胡适不怎么坦荡,有机心。鲁迅看人稳准狠,胡适此人懂得待价而沽,所以在20世纪40年代末会成为蒋介石眼中可以竞选总统的一员。试想,胡适如果是个单纯的学者的话,他会成为蒋介石眼中一只棋子么?当胡适的一只眼在关心学术的时候,另一只眼却在关心政坛,可惜的是,中国当时的局面,非胡适可以大展宏图,因此他也算不得志。

P3-7

序言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日常坐在叶圣陶故居的廊下看天,饭后到古典园林网师园里散步,平素读读书,写写文,基本就是我三十五岁后的生活。一晃已经十年多过去了。

燕居,闲居之所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所言"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正是这样的所在。道古,说掌故也。刘大櫆《焚书辨》:"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看来,道古对于专制统治阶级颇有点不便,其实不然,道古未必一定就非今,非此即彼的思想未免幼稚。道古固然可以誉古,以间接地非今;道古也可以非古,以间接地誉今。李斯辈大可不必紧张,进而一禁了之。更多时候,我的道古,犹如白头宫女,絮叨天宝故事,这就相当于野史,为现代生活添加一点谈助而已。对于我来说,燕居可以奋笔,道古无非遣情,当然现在笔是不需要了,改作敲击键盘,形式上颇似弹琴鼓瑟,也算得风雅。

这几年,出版了《蠹痕散辑》、《古香异色》,也编了几种书,成绩寥寥,无可称说,日前检电脑中文,差不多又可以成集,于是"老三"就在燕居道古间诞生了。

是为序。

黄恽

2013年10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