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逝世两周年,陈丹青撰文《孤露与晚晴》纪念,细述三十年前纽约“老小无猜,海外孤露”的日子,首次发表木心若干珍贵影像。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寻访初安民、蔡明亮、陈传兴、骆以军等十三位台湾作家、学者、主编、诗人、艺术家,辑录有关木心文学的对谈,回顾三十年来木心在台湾的文学往事。
收录两场木心文学座谈会的精彩现场实录:2013年3月人民大学文学院座谈“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8月上海书展座谈“木心的困难”。本书由刘瑞琳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瑞琳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木心逝世两周年,陈丹青撰文《孤露与晚晴》纪念,细述三十年前纽约“老小无猜,海外孤露”的日子,首次发表木心若干珍贵影像。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寻访初安民、蔡明亮、陈传兴、骆以军等十三位台湾作家、学者、主编、诗人、艺术家,辑录有关木心文学的对谈,回顾三十年来木心在台湾的文学往事。 收录两场木心文学座谈会的精彩现场实录:2013年3月人民大学文学院座谈“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8月上海书展座谈“木心的困难”。本书由刘瑞琳主编。 内容推荐 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2012年底,先生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课堂笔录《文学回忆录》经整理出版,引起读书界巨大反响。许许多多普通读者开始关注木心,走近木心的文学世界,木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但阅读木心,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他留给时代的问题,留给艺术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探讨。年来从读书界到学界,关于木心文学创作的研究评论文章越来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对话,我们从大量的评论和纪念文章中,选取最值得记录保存的,合编为《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共分五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贵照片。辑一收入了木心先生的遗稿两篇,辑二、辑三刊载了海内外读者、学者的多篇文章与座谈会的文字实录,辑四选录了台湾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关于木心的谈话录,以及《文学回忆录》出版一年来大陆读者的阅读反馈,辑五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友、学生的纪念文章,还有从未发表的木心先生晚年与青年读者的谈话实录。本书由刘瑞琳主编。 目录 【辑一】 木心 海伯伯 木心 如是我灯(序) 【辑二】 孙郁主持 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北京座谈会实录) 谢 舒 杰克逊高地 蒋方舟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陈海龙 木心被这个社会远远低估了 朱也旷 作为信仰的文学 陇 菲 热读木心——微型文艺复兴 陇 菲 木心的朋友李梦熊先生 【辑三】 顾文豪主持 木心的困难(上海座谈会实录) 许志强 木心的文学课 张德明 秋心(诗一首) 马宇辉 文学史里看木心 【辑四】 刘道一辑录 文学往事 读者留言 《文学回忆录》反响摘录(上下篇) 【辑五】 王 韦 纪念舅舅逝世两周年 陈巨源 与一代奇才木心的交往 黄 帆 他告诉你怎样爱这个世界 匡文兵记录 晚年木心先生谈话录 陈丹青 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 陈丹青 《文学回忆录》得奖感言 陈丹青 《文学回忆录》获奖感言 陈丹青 孤露与晚晴 试读章节 去年仲夏送走母亲,回京翌日,就在书房圆桌摆上妈妈的遗像,设为小小灵位。到今年7月的周年忌日,桌面换了鲜花,花旁一盅酒,一小碗咸菜辣椒炒毛豆——妈妈中风那夜有我炒的这份菜,母亲照常饮酒,与我谈笑——摆好了,我就在书房跪倒,对着自己的小圆桌伏身磕头,前额触地时,稍觉有点滑稽,但终于是郑重做了这套规定动作,心想,以后自当年年如此吧。 “周年的象征性没有带给我任何东西。”罗兰?巴特在他怀念母亲的《哀痛日记》中写道。这是实话,亦且法国人不磕头。人追念逝者,随时随地,不必有待周年。另一句,“每人都有自己的悲伤节奏”,又是实话。但有谁知道自己的“节奏”么?好几回是起床后,走在厨房、过道、出门的路中,一念袭来,我会骤然哽咽、嘶哭,像个傻子。待狠命喘过,渐渐收泪,就去继续做事。 人为死者哀哭,是自伤,也是亲昵的幸福。有时我会蛰伏般地等着,不晓得是怕这袭击,还是期盼痛哭。 木心死,及今快两年了。那是另一种“节奏”。死者不同,悲伤自亦不同,但“周年的象征性”确乎不带来“任何东西”—他死了,这个词一遍遍自动闪过,轻微而频繁,好似无法关灭的信号。但刺痛袭来也不因这个词,而是那些日子、景象,生动而鲜明。反倒周年忌日,无所感。人在种种规定的日子总会自我提醒吧,那是“记得”的意思,不是哀伤。 年轻人居然记得:去年临到12月,海淀区一群大学生就要我去,说是为纪念先生逝世周年,预先申请了北大的某座礼堂。21日,我去了,其时《文学回忆录》才刚弄好,正可是个话题。那夜来了好多学生,十之八九不见得知道木心,但大家听到终场——又一年过去,今岁12月初,上海的郑阳,北京的刘道一,苏州的晶晶,又来问忌日那天要不要办活动。除了《温故》将出版第二回纪念专号,今年不拟办活动。晶晶,早在自行筹划小小的聚会,有书签,有小礼物,21日深夜来短信,说是到场六十多位各地的读者,仲青、郑阳,都去了,结束时,大家念了文学讲席的最后一课。 我无法知道木心怎样想象他的读者,也不能知道读者怎样想象木心。5月晶晶来乌镇,我领她进了先生的卧室,给她看搁在书架上的骨灰盒,还有纽约电影人拍摄先生的剪辑版——木心于是在自己的卧室缓缓说话,电视屏幕对着他的空床,我们就坐在空床上——晶晶没见过先生,几分钟后她退开,说是不忍看。 小代头一回看,也只片刻,起身走去客厅墙角,默默抽烟。他不哭。惟春末来过短信,说为别的什么事下泪,念及木心,趁势大哭一场,“好痛快”。木心逝世一年半,这孩子总算哭出来,说,他还是不能接受先生“变成了盒子里的一堆灰”。 木心留下的事,可得一件件做起来。初起着手《文学回忆录》的工作,长路漫漫,待一字字敲下去,倒是可把握的。母亲在医院昏迷的十天,再是昏累惨苦,回家坐定,录数百字,人即刻沉静。此事前后八九个月,如今回望,只一瞬,今年以来,则每月去一次乌镇:晚晴小筑,将要辟为木心故居纪念馆了。 晚晴小筑的幽静,如今转为凄清。一楼客厅陈设如昔,终日窗帘拉起,黄昏,临院仍是群鸟归巢的密集啁啾,入夜后,全楼漆黑,唯过道与吃饭间亮着灯,小代小杨仍住这里看守。面南三进小庭院那株枇杷树,枯死了:每片叶子并不掉落,有姿有态,就那么枯死了。两条狗,莎莎、玛利亚,是洗衣妇起的名字,春末莎莎死了,入夏,纪念馆开工,东门常是开着,玛利亚出走了,不再回转。西墙外是昔年孔另境先生的孔家花园,种有茂密的竹林,不知何故,去年割除大半,今年春,许是根脉窜入晚晴小筑,花园西墙根冒出十余株小笋,未久,竟成数米高的小竹林。 4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小代站在南院空房发呆。晚晴小筑落成后,南门迎对东栅景区街面,常年关闭,南院与北端的花园由白墙隔开,中有小门,进门穿过花园,便是木心暮年居住的二层宅邸。宅邸另有甬道通向东门,门外是公路,为避游客,主客由此出入。2006年先生还乡后,“木心美术馆”尚未动议,我催他将这面南的三间空房设为展厅,余事由我和镇方操办,可是木心从未打算清理,直到他逝世,经年空置着。垂老后,先生诸事嫌烦,除了勉力画画写写,已放弃一切。固然,他活着时,安康最是要紧,现在他死了,每想到南院空房,我便犯愁——位于西栅的美术馆动工了,纽约的设计者冈本与林兵来了怕有二三十回,亲自督造——纪念馆迟早总要弄出来,怎么办呢?P309-313 序言 今年2月14日,又到了木心先生的生日。本社隆重推出《温故》木心纪念专号第二期。本册专号,延续上一年度的特辑体例,首先披露木心先生未发表的遗稿《海伯伯》(未完成)与《如是我灯》序言草稿,以飨读者。 接着,我们汇集了《文学回忆录》自去年刊行以来引发的广泛讨论,包括读者的众声喧哗,共计四篇: 其一,是去年3月由人大文学院孙郁主持的座谈会“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其二,是去年8月上海书展由孙甘露策划、顾文豪主持的座谈会“木心的困难”;其三,是刘道一亲赴台湾寻访十三位作家、学者、主编、诗人、艺术家有关木心文学的谈话实录,回顾了三十多来木心在台湾文坛的文学往事;其四,是从网络留言的逾百万字中选编的大陆读者的回应。 木心先生无法听到这些回响了。但他生前就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早已留下独特而珍贵的文字。我们特意从他的遗稿中选择了若干段落,分别置于四份长篇谈话实录的篇首,以为呼应。 本册专号编选的单篇文章,除了对《文学回忆录》的深入回应与初步研究,请读者留意如下数篇:上海老画家陈巨源先生回忆“文革”末期与木心先生的交往,并附木心手书影印件,是迄今有关木心早期行迹格外珍贵的文本。学者牛陇菲先生所撰木心故友李梦熊先生的专稿,使我们得以窥见这位被遗忘的音乐家的一生。乌镇昭明书院匡文兵,记录了晚年木心的谈话,和《文学回忆录》中的木心,相映成趣。 继去年的悼亡文《守护与送别》之后,今年,陈丹青写成纪念稿《孤露与晚晴》,交代了木心故居纪念馆及木心遗稿初步清理的工作,并首次披露木心在纽约恢复写作的早期生涯。 此外,本期专号特地选择刊印了木心先生早期和晚期的若干绘画作品,这些画此前从未发表过。不久,将在木心故居纪念馆展示。 《文学回忆录》的刊行,对于木心文学的关注与推广,发生显著效应。年终盘点,该书分别获颁《新周刊》、《南方都市报》、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图书奖,中国广告协会则为《文学回忆录》颁发了“文化贡献奖—2013年度事件:木心文化现象”。 然而综览两年来围绕木心的种种话题与回应,对于木心的文学,大致仍然停留在赞美、怀念,以及各种争议的层面,真正的木心研究,严格地说,仅在初期阶段,甚至尚未开始。木心的绘画,则有待乌镇美术馆开馆后,才能与有心的观众与读者见面。而木心先生大量遗稿的清理、甄别、选编、出版,路漫漫兮,是本社今后的长期工作。 在今后一年一度的纪念专号中,我们将陆续呈示木心先生的文稿、遗物、史料及相关评述,俾便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进入木心的世界,发掘并分享木心先生远未展现的价值。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