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蒯因(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美)L.汉肯森·内尔森//杰克·内尔森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分析哲学家蒯因:哲学为何是科学的延伸?

《蒯因》首先对蒯因的思想进行了概述,使读者对其有较全面的把握,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对其“经验论”、“整体论”、“本体论”、“不确定性”以及“运用科学”等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既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蒯因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本书由L.汉肯森·内尔森和杰克·内尔森著。

内容推荐

蒯因,20世纪美国杰出的哲学家。《蒯因》为西方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读通分析哲学家蒯因:哲学为何是科学的延伸?

《蒯因》作者L.汉肯森·内尔森和杰克·内尔森在写作过程中全部采用蒯自己的著作,力求以蒯因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蒯因。在第一章导轮中作者先简要概括了蒯因的整体思想,在后面的章节中则从整体论、重构的经验论、不确定性以及运用科学等方面有着重性的阐述其思想的不同方面。

目录

1 导言

蒯因在20世纪哲学中的地位

蒯因浓缩版

蒯因的方案

2 存在着的所有证据

经验论的主要信条

“经验论的五座里程碑”

3 两个教条

4 整体论

这一学说及其根源

整体论的启示

5 重构的经验论

6 有什么

本体论承诺

物理主义和还原论

设定

7 不确定性

理论的不充分决定性

指称的不可测知性和翻译的不确定性

对不充分决定性的再考察

真理

8 运用科学

关于自然化认识论的论证

在其新背景中的认识论

引用的著作

试读章节

“自然化认识论”和“自然种类”都发表于1969年,是《本体论的相对性及其他论文》中的第三篇和第五篇文章。尽管这两篇文章开启了当今重要的一些研究纲领,但在一些哲学领域,蒯因关于自然化认识论的论证和说明仍然极具争议性。在某种意义上,发生争议并不令人吃惊。根据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来看,蒯因的下述建议是令人吃惊的:这些学科应该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学的一章”)来加以认识和追求。它反对像历代哲学家所追求的(以及像有些人继续追求的)那样,把认识论视为独立于科学而且其目标是为科学辨护的“第一科学”。相反,蒯因论证说,认识论是科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自我意识到的科学。

但是,考虑到蒯因关于我们己经探究的那些主题的观点,这条提议——抛弃传统的认识论而支持自我意识到的科学——就根本不令人吃惊了。蒯因认识到卡尔纳普在《构造》中肩负的方案不可能完成之后,紧跟着就有了这条建议;而这条建议也反映了蒯因(早在1936年)就怀疑逻辑和数学的句子是根据定义为真的。两者均出现在“自然化认识论”的论证中。而且,蒯因对分析/综合区分的拒斥使得认识论那据称非经验的地位成为不可能。最后,自然化认识论如同蒯因所构想的那样,是蒯因一直寻求重构的经验论的一个自然结果。

“自然化认识论”的开头几页,把蒯因论证自然化认识论的源头归于20世纪前半期未能实现休谟的下述指令,即证明每一个真理要么可以根据逻辑得到说明(对于逻辑和数学的真理),要么可以根据感觉经验得到说明(对于经验真理)。当然,在这篇文章中,蒯因重点关注的是第二项方案;但他是从讨论第一项方案开始的。这使得他后来在下述两者之间做了比较:一是第一项方案的失败(到蒯因发表“自然化认识论”时才被普遍承认);一是第二项方案的失败,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尚未得到普遍承认)。评论者过于经常地忽视了这开头几页。

蒯因指出,数学基础的研究中有两个中心。“概念研究”是证明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术语来定义。“学说研究”是证明数学真理能够从“明显的或至少潜在明显的…逻辑真理”(70)推导出来。当然,两项方案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术语来定义,那么,数学真理归根结底也就是逻辑真理。如果后者是自明的,那么前者也是自明的。

蒯因指出,这一方案在概念方面和学说方面都失败了,这是因为数学原来不可还原为“逻辑本身”,而“只能还原到集合论”。(70)由于下述两个理由,这令人深深地失望。

终极真理,即集合论的那些公理……比起我们由它们推出的大部分数学定理来,有着更小程度的明显性和确定性(它们正因其明显性和确实性而被选为公理)。并且,由哥德尔的工作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放弃自明性要求,也没有任何一个一致的公理系统能够涵盖数学。(70)

这样,将数学还原为集合论就没有“揭示出数学知识的依据”,没有“证明数学知识何以是可能的”。(70)

在这个背景下,蒯因转而努力去发现(可承认的)经验科学的基础。这里也有一个概念方案和一个学说方案。概念方案,可追溯到休谟,就是根据与感觉经验直接联系(或等同)的东西去定义关于物理实体的句子。在这个方案上已有了进展。对休谟而言,物体将被等同于一束束感觉印象,蒯因把这种探索描述为“大胆的和简单的”。随之而来的从印象到作为经验意义承载者的句子的转向(经验论的第二座“里程碑”),改变了概念方案的关注中心。现在的目标是要证明,关于物体的句子来源于或可还原为关于直接感觉经验的句子。P139-142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