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弗洛伊德(精)》(作者迈克尔·S.特鲁普)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弗洛伊德(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迈克尔·S.特鲁普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弗洛伊德(精)》(作者迈克尔·S.特鲁普)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弗洛伊德(精)》(作者迈克尔·S.特鲁普)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弗洛伊德(精)》通过明晰、易懂、平实的语言,将读者引入弗洛伊德的思想世界,特别是对其核心重要思想,如”潜意识”“创伤”、“防御”、“模型结构”、“本能”等进行要言不烦地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目录 序 导论 1 你是谁? 建立联系 弗洛伊德的位置 为什么你(也许) 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 一个简短的重述 本能 2 创伤 普通创伤 心理现实 病态恐惧症和强迫症一瞥 3 词与物 传递 输入与输出 防御 地形学模型 力比多模型 结构模型 两种本能理论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和危机 命运 解剖与命运 分裂 乱伦 4 双边性 关于意义的起源 隐喻 捷径 脑化学品 5 反射镜不可能是摄影底片 神奇的拍纸簿 数学动物园 波动力学 机器中的幽灵 幽灵与光谱场 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密码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弗洛伊德最后的心灵模型以两种本能理论著称。它为弗洛伊德奥林匹克式理论建构斗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由于下面即将给出的原因,很多当代心理分析学家都不欢迎这一模型。(因某种原因法国除外。) 晚年的弗洛伊德相信:心理分析早期阶段对力比多的专注,忽略了人类事务中侵略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他就这一主题先写了几篇临床论文,然后提出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推断,大意是:全部生命就是作为“生命—力量”的力比多和被他等同于“死本能”的侵略之间的斗争。于是,他把生命视为这些原初力量之间的不断战斗,结果是后者(死)必然战胜个体。然而,通过个体和集体对破坏力量的不断斗争,文明的连续性和力量得以增长。 弗洛伊德指出,这种无止境的循环“超出了快乐原则”,并且说明了人以循环方式重复心理痛苦处境的倾向(重复强制)。因此,这种循环式重复是潜在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外部表现。 到此为止,这是弗洛伊德最具哲学意味的观点。很多分析学家认为它没有任何临床意义;而且,与其说它关注的是消极本能,不如说是生物细胞的死亡。这个现象学舞台与下述舞台极为不同:在这个舞台上,复杂的个人内部和人际间整合同时为两个目标服务:满足与理想平衡。 即使人们承认这些反对意见,人们也不应低估弗洛伊德的预见天赋。例如,生物遗传学中的最近发现表明:甚至在健康的个体中,也存在着一种关于循序渐进的细胞死亡的先天机制。(令人沮丧的是,也许它们在幼小的胎儿中就已存在了。)最近,胚胎学家们明确指出,在早期生命和青春期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不必需的细胞就会被剔除。当前的生物理论家提出,这一过程消除了那些早期阶段需要、而后期阶段不再需要的细胞。 就一个更大的范围而言,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上来说,人类历史总是悲剧性地为不间断的残杀所打断。大规模的集体屠杀——战争、种族灭绝和“政治压制”等——常常用后催眠主体合理化其脱离现实的“指令”所使用的同样的逻辑关联并以回顾的方式加以“说明”。 我们还应注意弗洛伊德在其最后“理论”中,向团体及政治国家命运的回归。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和危机 “在个体童年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种族童年的画面——一个人类种族的发展画面,而个体的发展事实上不过是在偶然生命环境影响下的一种简约的再现。” ——《标准版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第5卷,《梦的解析》,“后退”(1990),第548页 尽管从分类上看不是精神生命的一种“类型”,但俄狄浦斯概念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之作出独立的研究。 为了理解俄狄浦斯概念在正统心理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与意义,同样重要的是把握其在弗洛伊德思想中的演进情况。我们已经注意到弗洛伊德的下述主张:除非本能的性冲动从一出生就被视为明显的和有影响的,否则,人的动力行为及其机能失调就不可能达到临床上的和逻辑上的一致性。 根据弗洛伊德的图式,通过一个连续的生物学进化以及人的适当的抚养环境,婴幼儿注定(不情愿地)放弃“原始”快乐:接近母亲的乳房和身体、对母亲的关心与慈爱的表面上的独占性以及括约肌“游戏”的快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赢得强大的、理想化的父母—看护者的正面注意(后者自己现在也基本上是这些相同放弃的“守法”的幸存者)。在用他或她的“基本”快乐换取父母认可的过程中,婴幼儿通过一个日益增长和不屈不挠的认同过程获得了“他们的”超我。弗洛伊德把这一过程视为艰苦的、里程碑式的和构成性的。 尽管乳房和其他小“战场”可以相对容易地被转让出去,但孩子的生殖器兴奋、快乐和幻想却呈现为一个更为复杂的本能性战场。在此战场上,更多的内部、外部力量参与进来。弗洛伊德在若干场合注意到,产生肉体快乐的神经生理“态度”一旦在经验中加以确立,便只能不情愿地被放弃。患者之所以对分析治疗中的疗法“变化”产生抵抗,原因便在于此。 一个自己进食、“断了奶”且能进行语词交流的3岁或4岁孩子已经是一个“小人”,具有活跃的和复杂的幻想生活,具有很多技巧,且具有推进他或她特殊的重点和目标的能力。弗洛伊德相信,到了这个年龄,两性都进行一种积极的“浪漫”运动,以确保异性父母的爱和专注。这项持续几年的计划伴随着手淫的思想和幻想以及未成熟的手淫式自我刺激。这种行为的显著迹象(至少在弗洛伊德时代)遭到父母的劝阻,令孩子想起了早期的一些禁律,如必须断奶和保持干净整洁等。 于是,一个新战场出现了。 幼儿希望表现得“好”,以取悦于他的父母及其不断增长的内在代表——超我。“稍大的”孩子通常以一种基本上不存在问题的方式“控制”其进食和大小便,而他或她的特定生殖器冲动和需要,则会不断地对他或她的终生的意识、倾向和侧重点发生影响。在很多方面,一个人对性“需要”和“选择”——不管是否难以驾驭——的控制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其总的命运。这些变化也常常影响国家的命运。P60-63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