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蓝血十杰(不收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约翰·伯恩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蓝血十杰出身名校哈佛,是天才中的天才。他们是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后勤英雄,他们卓有成效地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为盟军节余了十亿美元的耗费。

本书为他们立传,是美国《商业周刊》资深作家约翰·伯恩的扛鼎之作。

内容推荐

古老的西班牙人认为贵族身上流淌着蓝色的血液,后来西方人用蓝血泛指那些高贵、智慧的精英才俊。蓝血十杰出身名校哈佛,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们是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后勤英雄,卓有成效地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为盟军节余了十亿美元的耗费。

战后他们加盟福特汽车公司,把数字化管理引入现代企业,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业,开创了全球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河,推动了美国历史上最惊人的经济成长期。

他们三十岁即各有建树,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他们之中产生了国防部长、世界银行总裁、福特公司总裁、商学院长和一批巨商。他们信仰数字、崇拜效率,成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

目录

第一章 工业王子福特二世

第二章 “拿破仑再世”桑顿

第三章 数字帝国麦克纳马拉

第四章 工作狂利斯

第五章 罗情摩尔

第六章 十杰会师

第七章 青年才俊

第八章 眩目者未必是金

第九章 野心的冲突

第十章 桑顿出局

第十一章 择木而牺

第十二章 十杰各自纵横

第十三章 摩尔的王国

第十四章 利斯征服法国

第十五章 美国梦

第十六章 摊牌

第十七章 人类电脑的风格

第十八章 钢铁卡通

第十九章 桑顿新纪元

第二十章 闺怨

第二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

第二十二章 滑铁声

第二十三章 生辰忌日

第二十四章 冷血总裁

第二十五章 分庭抗礼

第十六章 计算机战士

第二十七章 兄弟反目

第十八章 麦克纳马拉的战争

第二十九章 英才旱逝

第三十章 颓废的形象

第三十一章 重聚

第三十二章 遗泽

结语

试读章节

在战后的荣光余绪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麦克纳马拉和包士华开车沿着七十五号公路,往北边的底特律奔驰,车子是麦克纳马拉老旧的福特路速T型车。 从他们在戴顿的美国空军基地到美国工业之都的底特律,足足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在1945年11月初那个星期三天亮之前就出发,空气相当干爽,预示着底特律又会有个令人难以忍受的酷冬。目的地渐渐在望时,冷风钻进车里,吹着两位吸着机油和汽油味的小人物;这两个小人物可是真英雄,因为他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很多人一样,刚刚协助美国打赢了一场大战,他们是后勤英雄,但是功绩不下于为正义战死沙场的壮士。和其他英雄不同的是,他们现在有一个更崇高的梦想。 这个梦能否实现,完全系于美国最重要的人物——亨利·福特二世的意向。

他们笑谈这次将跟福特二世面谈之事,此举在战前是多么不可思议,而今正处在战后世界刚复苏的时刻,每一个人脱下军服,迫切需要工作,想跟福特二世会面应该是更不可能的。福特二世掌管这个时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工业,提供他们最想要的工作,而他们现在就要去见这位工业王子,这得感谢他们大胆、专横的上司“德州佬”桑顿上校。

精英大批发

桑顿上校想出了这个奇怪的点子,就是以整批交易的方式,把他手下空军精英中最杰出的人送给年轻的亨利·福特用。这个想法出人意料,却也十分高明,虽然复员军人的数字极为庞大,要犹疑不定地面对未来;虽然战后的经济表示就业机会减少,但为什么一家极大的公司不能一举雇用十个人、雇用一群为了共同敌人和共同理想而聚在一起的战友呢?美国完全是靠战争才摆脱大萧条,很多人害怕战争结束后,数百万人拥进就业市场,会再带来另一失业、死心和绝望的时期。

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战争带给桑顿上校新生命和新期望。他和很多大萧条时期出身的人不同,有勇气又乐观,认为自己可以在美国的大世纪历史里,决定自己的前途。

对桑顿上校来说,战争不是男人生命中突兀的片段,而是男性力争上游过程的一部分。他们从军的岁月代表弥足珍贵、可以待价而沽的经验。他们十个人不是转战沙场的勇士,但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对敌空战的效率变成高得可怕。桑顿招徕当时最聪明的人加入他的麾下,让他们在哈佛大学接受“先进管理技术”的训练,再把这些人派驻到世界各地遥远的外站,一到战场后,他们负责搜集现代战争的事实和相关数字。桑顿在国防部建立制度,追踪每一天美国空军有多少轰炸机和战斗机可以派赴战场,他们把飞机和机场、机员和飞机、武器和飞机匹配在一起,比较B—17轰炸机和B—24轰炸机的相对优势;这些把战争变成科学的专家,协助美国组织、管理,推动足以让敌人致命的空战。

要是有人能把这种奇异的点子推销给福特二世,这个人非桑顿上校莫属。1945年时,他才32岁,但是在外表和言词上却充满权威。有一位仰慕他的人说,他和你面对面时,就像太阳照着你,浑身散发活力,他可以用浑厚的德州腔迷住每一个人。人长得粗犷潇洒,身材中等,体格健硕,生就热诚迷人的面貌,圆圆的脸,淡褐色热情的眼睛,让人失去戒心的迷人笑容,牙齿间总是咬着冒烟的短香烟滤嘴,有着已故罗斯福总统那样感人的盛情,也像小罗斯福总统一样温煦直接,不顺心时会大发脾气。

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替这个世界划定了新地图,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制定了新疆界,桑顿和他的战友也要在商业上做同样的事情。这场战争既是民主的胜利,也是美国式管理的胜利。桑顿预见战后的美国,新一代的领袖前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他了解工业界正在等待新构想和新领袖,以决定生产战争利器的工厂承平时期该生产什么东西;这些领袖会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前途,有九位这种现成的“未来领袖”仍然在他麾下。要想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桑顿所必须做的首先就是说服福特,让福特相信他和这些同事可以让福特公司改头换面,就像他们摇醒死气沉沉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使他们变得拥有超级的效率,而且强大到足以成为操纵战争输赢的关键。他们到处宣扬效率,而且在战争中证明了它的潜力,他们把效率变成他们的宗教,变成一种信仰,却没有一般宗教坚诚度不够的问题。这是一种理想,他们所处的时代崇拜机器,也受制于达尔文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观念。他们是十位迈向另一个战场和一场新型战争的专业军人,时值美国新时代开始,大胆和冒失都是野心的代名词,正所谓“厚脸皮的时代”。桑顿上校和手下正符合时代的脉动,麦克纳马拉开着他深蓝色的路速T型特车,包士华坐在他旁边,接近福特的疆土时,他们知道桑顿上校做对了。

这两位倔强的军官第一次看到庞大的鲁治河工厂高耸的烟囱,这种景象让麦克纳马拉和包士华都目瞪口呆!平地耸起的是冒着烟火,由很多工厂连成一片的庞大帝国,砖造工业厂房、钢铁厂和铁路调车场,连接成一大片广袤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杂志上见过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人造世界的相片,但是黑白照片根本表现不出这种宏伟的气势。

他们相信,如果有什么地方可以见证工业奇迹,毋庸置疑,一定是汶里。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工厂,事实上,这也起他们在底特律注意到的唯一景象,也是他们初次造访之后还铭记在心的景象。从20年代末期起,福特汽车公司的工厂就像圣像一样耸立在这里,加起来大约有90栋建筑,皇地330英亩,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很多窗户盖满煤灰,阳光根本透不过去。世界上只有这个地方,铁矿砂由五大洲的港口用船运来,熔化成铁水,炼制成钢铁,然后在若干天内,转变成数千种制造汽车的零部件。

他们经过这些工厂,开向雪佛路的公司总部,好跟从华盛顿搭夜班火车来的桑顿上校和其他人会合。人口大门上方的花岗石上,镌刻着亨利,福特的梦想:“发明天才勤奋运用地球的天然资源,是繁荣文明的基石。”没有任何诗句能让他们有如此深刻的感触。

福特二世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大理石大厅右边,小小的圆形车道旁有个专用门,这间办公室原本属于他祖父。从一大扇窗户看出去,有着像电影银幕一样的宽广视野,他们两个刚刚经过的鲁治河厂区尽在眼底。当年老亨利曾从这间办公室望出去,越过几十条铁路支线,望着壮观的工厂,欣贯他所创造的一切。

少主

麦克纳马拉和包士华在11月7日,跟桑顿和其他人在福特公司总部的大厅会师。四周身着暗色西装的人川流不息,他们穿着军装,上装是暗绿色的,配着美国空军军官略带粉红色的长裤,构成了令人侧目、不协调的景象。他们对亨利·福特的了解,只限于最近在《生活》杂志封面故事所读到的一切,是他接任世界最大私有工业帝国总裁时刊出的。他会在不够竺熟时掌控大权,是因为他父亲艾索·福特在两年前,也就是在1943年英年早逝。艾索身任公司总裁,又是必然接任公司宝座的唯一继承人,却因为胃癌手术的并发症去世,时年49岁。艾索死后不久,海军就让亨利除役,协助他年老体弱的祖父,学习汽车业务。在底特律,他被称为“福特二世”,好跟他祖父有别。

一年前,他坦承自己的稚嫩,尚在努力寻找纾困方案。福特公司从20年代末期以来的记录证明他们迫切需要良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福特公司约拥有美国60%的汽车市场,但是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市场占有率降为不到20%。福特在一度成功至极的T型车之外,迟迟没有推出不同的新车型,几乎导致公司濒临崩溃。同一个时期里,通用汽车公司重振旗鼓,市场占有率从大约12%上升到50%,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则从一无所有,一举攫取了20%的市场大饼。  更糟的是,亏损几乎把福特公司从1927年到1941年的利润蚕食一空。《生活》杂志在描述这一切时指出:“美国工业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有过这么长久、这么大规模衰退的例子。”如果福特是一家上市公司,必定要承受华尔街和股东的压力,亨利·福特这个老头早就丧失控制权了。但是老福特早年赚了数量惊人的钞票,而且把伙伴的股权通通买了下来,公司完全由福特家族掌控,公司赚的钱只要够这个家族的需要就行了。

桑顿这帮人来的时机再恰当不过了,年轻的福特二世急于摆脱祖父身边的旧时代重臣。他在身边聚集了一小群忠诚的经理人,不过出了这个圈子,他就不知道还有谁可以信任,桑顿上校和他的战友应该怎么配合这种情势呢?

福特二世的一位手下接待他们,并陪着他们过街,来到一栋形状奇怪的建筑,这栋建筑两侧有正方形的厢房,是1934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留下的怪物。老福特在大萧条达到最谷底时,花了260万美元,建造了一栋由钢铁和石灰石构成的展览馆,容纳福特公司的陈列品。博览会结束后,他下令把这幢叫作“圆楼”的建筑搬到迪波恩,在其中建了一些人工花园,作为增建的办公室。

他们来到一间没有丝毫特色的会议室,坐在一张胡桃木制会议桌四周。查尔斯·桑顿(Charles Thornton)、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弗兰西斯·利斯(Francis reith)、乔治·摩尔(George Moore)、查尔斯·包士华(Charles Bosworth)、阿杰·米勒(Arjay Miller)、爱德华·兰迪(J.Edward Lundy)和詹姆斯·莱特(James Wright)都到了,桑顿这个小组的另两位:班·米尔斯(Ben mills)和威伯·安德森(WilburAndreson)则在加州焦急地等待结果。

P1-5

序言

企业是最粗糙的科学,最冰冷的艺术,教导我们无数有关衡量绩效、检查品质、盈亏的学问,却几乎从未教过为什么人会一生投入工作、这样做意义何在的事情。

我报道经济新闻十五年来,大部分时间为《商业周刊》工作,我解读的大多数是企业如何生产千百亿美元产品和劳务的故事。但是我始终希望探索企业神秘的人性面,想了解把社会组织成为经济体和市场的同样做法,怎么会破坏个人的生活。

因此我决定研究十位沉迷于近代企业史上最伟大梦想的英才,这十位朋友被人称为“十杰”。他们堪称企业界空前绝后的团体,所有成员都受到冷静和理性驱策,犹如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的人员;有时候,他们被人比作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太空人,同样浑身是胆、勇猛精进,是豪杰和圣哲的有力组合。十杰自可以创造完善的世界,企业就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他们也说服别人相信这一点。

十杰最奇妙的事情是他们都是朋友,都忠诚拥护彼此的使命。他们先是战友,后来成为福特公司的伙伴,他们尊重和支持伙伴程度之高,在我采访的其他企业人士之间,确属罕见。一段时期后,他们改变了效忠的对象,跟个人的事业形成浮士德式更密切的关系,成功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执迷不悟使其中几位冲向绝望的深渊,细微的妒意使朋友变成敌人,骄傲打乱了才气。为了成功,他们抄捷径,这种做法给了我一个新指针,得以了解为什么人可以这么聪明,却创造出愚蠢之至的组织。

在统治上一个大时代的人当中,他们是人中龙凤;他们的世代在人口数目和希望方面,丝毫不亚于现在掌握美国政经权力的婴儿潮世代。他们是精明、英勇的美国空军军官,是后勤英雄,设计出掌控竞争力量的新方法,想出克敌制胜的数学模式,协助美军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沙场英雄用生命作战,十杰的革命性新方法是印出来的图表,他们可以交运飞机、部队和紧急食粮,用来击溃敌人。对他们来说,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数字作为答案,不是踏破敌人滩头堡的激烈壮怀,不是神秘的灵光闪现。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战后一起出击,他们可以替企业完成他们为盟军所做到的事,为当时和现在一样有问题的汽车工业,引进控制和科学管理技术,汽车工业已然有成为美国工业动力的态势,十杰远远地就看得出这种潜力。亨利·福特二世在1945年把他们全数聘用,事后证明这是他做过的最佳交易之一。十杰把福特公司从低迷不振中拯救出来,协助公司振翅高飞。

十杰年轻,没有经验,十分天真,沉迷于理想。即使是精明的人才,突然间出人头地,理当在完成任务后,退隐到历史中。但是这十个人决心改变世界,这种使命感最后拆散了他们的友谊,驱使其中一位自杀;最后迫使身为他们后辈的我们,陷入过去二十年使我们濒临经济毁灭的企业制度和仪式。美国经济的苦苦挣扎,我们对数字始终不渝的信仰,我们对公司力量等同公司规模的坚持,穷本溯源,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理念。

十杰把福特公司和美国所有工业拉进现代世界,可是这样也有着很可怕的影响。他们信仰数字,结果留给我们为了提升效率而牺牲敏感回应的制度;战后一整个世代的理性人变成了数字的奴隶,学到从每一个零件和每一种产品里,压榨出成本来。同时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白领幕僚,把权威和决策集权到中央;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取控制的效益,我们牺牲了所有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的观念,我们也忘记了个人的主动精神。

他们的观点也创造了一种崇拜管理和数字、本质傲慢而自大的教派。十杰对自己的能力具有最高的信心,美中不足的是,这种信心不是来自真正的市场知识或产品经验,而是来自使他们和其他专业经理人近乎神明的实证资料体系。最后,这种体系教导经理人信任数字,不相信人。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理念运作得很完美,美国企业需要纪律、秩序和控制,他们提供了管理成长和建立企业帝国的模式。传统的历史说,摩根和亨利·福特之流的企业家,创造了让美国享有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企业。这种历史是半对半错的,摩根、福特之流固然光荣,却不正常。战后新一代的专业经理人在美国兴起,他们具有驾驭野马,驱策庞大、复杂企业克服无数挑战的意念,使世界各国对美国机构又敬又怕,十杰只是第一批这种新工业精英。

我一面报道、一面撰写这本书的五年期间,利斯变成了十杰最好和最坏两者问的燃点,两种极端在他的性格里交会。

十杰当中,利斯最像彗星,他原本可以像麦克纳马拉或桑顿一样,成为美国历史中的关键人物。麦克纳马拉后来到华盛顿,在两位美国总统之下,担任国防部长;桑顿替美国两位最著名的资本家亨利·福特二世和霍华德·休斯服务,结果自己也成了有名的资本家。利斯应该有和他们不相上下的成就,他使法国福特汽车公司起死回生,胸前别着法国政府颁授的勋章,以真正英雄的身份凯旋回国。

利斯信心十足,替福特公司勾勒了一个策略性的计划,要正面对抗比较大、比较强、难以取胜的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他说服自己,认定可以靠着制造比较大、比较美、比较好的汽车,做出真正“美国人梦想的机器”,赢得这场对抗。他梦想创造出“车轮上的贾利·库柏,胸口有毛的汽车”,这个原型变成了1957年的水星厂大道巡弋(Turnpike C11Jiser)。他全心全意投入这种汽车的创造上,除了彻底的成功之外,他完全没有预期还会发生其他事情。等到这部汽车惨败,他为福特公司设计对抗通用公司的大计划随之尽去,他无法从中复原,失败使他失去热爱的工作,也摧毁了他。辛辛那提的验尸官判定他死于自杀,致命伤是0.38口径子弹造成的。

朋友要是知道利斯绝望程度之深,或许会协助他渡过这场危机,但是利斯完全孤立无助。事业当然会妨碍友谊,但是有时候,友谊会胜过事业,利斯之死有多少是十杰的共谋?在我所得知料想不到的事情中,有一个内幕故事,说明福特公司如何推出声名狼藉的艾德瑟计划——到今天仍然公认是历来最大的商业产品惨剧之一,知道十杰的友谊是造成这场惨剧的关键,一定会让很多人震惊。十杰中有好几位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庞大的投资,甚至有一位冷峻而精确地预测说,和通用公司正面冲突等于自杀;各种数字后面的假设愚不可及,几近虚构。但是十杰中的其他人都没有坚决反对,因为计划是由他们的同事利斯构思和推动的,诚如米勒的话:“我们不想在利斯的兴头上泼冷水。”友谊和野心毕竟不是经常可以共存的。

在利斯的故事里,我在自己的恐惧和野心方面,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我知道工作经常使自己变成自作自受的堡垒,我可以轻易地想象到,利斯的成功一定使他跟自己实际的力量脱节,开始把组织的力量误认成自己的力量。我需要沉思利斯的故事,好摸索一个人能够前进到什么地步。我一看到一则广告,销售利斯俗艳的创作——1957年的水星奇怪汽车时,就急急忙忙地赶去看这部大烂车。我在一位古董汽车收藏者肮脏的车库里,看着这部在空心砖上的车子,怎么看怎么像博物院里的恐龙骨骼,是完全用钉子、不用其他物品凑在一起的东西。我一定买下这部车,即使它丑陋之至,这是用钢铁做成的青年才俊利斯,代表他的人格、他的狂热。坐进这部旗舰,开着它走在街上,感觉它像战车一样的力量,让我对他这个人、对他想追求的东西,有了一层新的了解。

在他们接近人生旅途的终点时,十杰中的每一个人都发现企业不是科学,甚至还算不上是艺术,麦克纳马拉、利斯、桑顿和他们的亲密战友,终于用他们的方法改造了世界,只不过不是他们所预期的样子。

十杰是我们的企业先贤,他们很可能太精明,太热心,对自己和自己的方法太有信心了。继承他们工作狂热的我们这些后辈,的确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友谊,短的只有8个月,但他们的相互交往和影响却持续了一生;他们之间都是至交,以早年歃血为盟的情分,却坐视朋友失败而不加援手;他们的成就非常高,但背后却埋藏了无数娇妻幼子的深闺幽怨……绚烂终归于平淡,蓝血十杰的情节,有如现代工商企业社会的翻版,无情得令人动容。

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脆弱,一样的自我怀疑,一样的困惑和寻觅。他们不光是成功者,也同时是悲剧人物甚至罪人。而这也许是那些作为“畅销书”的人物传记永远无法触及的真实吧。在作者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笔调下,如此的质感,像一幅毛呢布料,缓缓地展开。

——网友liuye0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