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轻松幽默侃唐朝(2乾坤一统)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草军书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最具幽默与连珠妙语的说唐历史读物,最受网友欢迎与追捧的侃唐历史图书,最是搞笑与惹人捧腹的评唐历史著作。本书作为铁血网读者献花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历史类图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向读者朋友们展示了不一样的大唐历史。

本书以现代语言和符合现今读者阅读口味及习惯的叙述方式,向读者朋友展现了唐朝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内容推荐

“唐朝大厦”的建设开始了。

作为大厦产权所有人的李渊只挂了个总设计师的头衔,画了张大厦草图后,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包工头子”就都抢着按图建造去了。

大厦结实的桩基是在中原牵制了大量隋军主力的李密承包的;

四周的承重柱则是王世充、窦建德和萧铣、杜伏威等人完成的;

内部装修就是刘武周、薛举等北方豪强就近免费赞助的。

至于后来造反的刘黑闼、辅公祏等人,是替他们的老领导向李渊讨要被拖欠的工程款和劳务费的,只可惜,工资没讨着,还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从此,业主李渊过上了奢靡华贵、嫔妃成群的惬意生活。不过,外人的造反虽然暂时绝迹了,但自己儿子的造反却正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紧锣密鼓准备着,并最终使他的晚年陷入到绵久的失意惆怅和无穷无尽的哀伤心痛之中……

目录

一、脱“轨”的李轨

二、恶少逃城

三、唐初第一冤案

四、剿灭刘武周

五、江淮起义领袖:杜伏威

六、宇文化及:过把瘾就死

七、窦建德与萧皇后

八、王世充:两个“百出”皇帝

九、洛阳鏖战

十、决战虎牢关

十一、当降唐成为潮流

十二、天策府里策乾坤

十三、滑如泥鳅的宇文士及

十四、中国历史上第二号吃人魔王:朱粲

十五、 萧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十六、克定江南

十七、打工皇帝

十八、刘黑闼之乱

十九、辅公祏反唐

试读章节

在本书第一部《潜龙在渊》的开头,作者说过,李渊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其实根据李渊的表现,还可以在“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后面加上一句“忽悠的一生”。

李渊的忽悠是出了名的,特别是他的后半生,忽悠功夫已达炉火纯青境界,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四肢健全的隋唐时期造反界带头大哥李密忽悠得买了他的双拐、坐了他的轮椅,最终躺倒在了他的那张由轮椅改装成的担架上送掉了性命。

对于李渊来说,忽悠永不过时,只要他觉得有用,随时随地随便对哪个对象都可以施之用之。

为了安定国都长安的西部边境,这一次,李渊又想忽悠掌管大凉政权的李轨。

李渊自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长安,入驻长安仅仅半年,他就迫使自己拥立的隋恭帝杨侑禅位于自己。

说是禅让,其实那都是糊弄三岁小孩的把戏,谁都知道咋回事。一个皇帝到了主动说把龙椅让给别人的份上,只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皇位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除了先古时代,中国古代没有一个“禅让”皇位给外姓人的皇帝是完全自觉自愿的,他们只能打落牙齿让肚子里咽。客观地说,李渊玩的禅让大戏和早年曹丕、王莽、刘裕等人导演的禅让片内容、风格都是不属巧合,基本雷同的。但和大多数禅让得来的王朝都相对短命的事实不同,李渊“捡”来的唐王朝存续了漫长的两百八十九年,并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繁荣昌盛的高峰。这和李渊父子建国初期为社稷打下的牢固基础是分不开的。

定都长安以后,大唐总指挥李渊开始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四面出击国都附近的大小割据军阀。在打掉了长安之西薛举、薛仁果父子军团后,李渊又将下一个消灭目标对准了刚在武威称帝不久的大凉李轨政权。既然薛举父子都见鬼去了,李轨当然也要变成李“鬼”。

李轨的大凉政权当时所处的地点是现在的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他造反的原因很奇特,不是被隋政府所逼,不是日子过不下去,而是因为害怕薛举。

李轨本来是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家庭富有,政府任职,朋友众多,在哪都能吃得开,生活那是蛤蟆趴在头上叫——顶呱呱。可是,距离武威(今甘肃武威)不远的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造反后,他头上的蛤蟆都吓得闭了嘴,因为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果的残忍暴虐是尽人皆知的。李轨很担心薛举会打到武威来,便和同郡的曹珍、梁硕、安修仁等人商量说,薛举肯定要来武威侵暴,“吾辈岂可束手并妻孥为人所虏邪”,不如大家撇开昏庸的郡官,齐心合力,共拒薛举,“保据河右以待天下之变”。

众人鼓掌通过这条建议,于是打算推选一个人领头。可这些人造反很积极,当领导却很消极,对“领衔主演”这一角色都“各相让,莫肯当”。最后还是曹珍把李轨给推上了首长“轨”道。他说:“久闻图谶李氏当王;今轨在谋中,乃天命也。”

哎,一句“李氏当王”的政治谶言让太多的人对号入座。李渊说,这明摆是在讲老李,而李密则说这肯定指的是小李。这回,曹珍又说,据科学考证,这句话百分百对应的是不老不小的李轨。短短几句话,比一部洋洋洒洒的《红楼梦》的答案还具有放射性。怪不得美女朝一群光棍随便看上一眼,每个光棍都觉得美女是因为看自己才回头的。

在推无可推的情况下,李轨成了领头的首脑,变成了真正的“轨头轨脑”。他领人占据了郡城,自称“河西大凉王”。这称王称帝也太简单了点,比到菜地割把韭菜、拔根萝卜还容易。即便是动画片中的拔萝卜,猫狗老鼠一起上,还吭哧吭哧拔了个仰八叉呢。有些东西,来得太简单,去得就不会很复杂,李轨这个被“逼上‘凉’山”的大凉王的宝座刚刚焐热就凉了。两年后,还没走上正轨的李轨就被风驰电掣的李氏战车撞翻了。

李轨是幸运的,他好孬也做了千把天的帝王;李轨又是不幸的,他碰上了李渊这个忽悠王的邻居。

李渊这人有个特点,凡是具有忽悠价值的,一律照忽不误。早在他准备收拾薛举的时候,他就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派人穿过薛举的地盘,千里迢迢赶到武威向李轨示好,说愿意和他世代友好。李渊忽悠李轨的招式跟当年忽悠李密大同小异。

第一招是写信“卖老鼠药”。他说要和李轨“共图秦陇”之地。大意就是说咱俩把薛举这家伙大卸八块,两家二五对扒,一人一半,乐和乐和得啦。

第二招是认亲戚。和当年喊李密“大弟”的情形如出一辙,他称呼李轨为“从弟”。“从弟”就是现在所说的“堂弟”,爸爸的爸爸是一人。这么亲的叫法让住得比郊区还偏远的李轨心里跟灌了蜜似的。他马上派遣自己的亲弟弟李懋带着礼品以及特产到长安进贡。这李轨乐得屁颠屁颠的,却不知道他嘴里的甜蜜是口蜜腹剑的李渊从李密的嘴里挖出来后又转送给他的。

其实一部统一战争史,战斗与反战斗、忽悠和反忽悠同等重要。忽悠好了,战斗就少了,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反比关系。

李懋到达长安后,李渊“忽技”不减,且忽度不断加大,册封李懋为大将军,拜李轨为凉王。

看到这,可能有朋友会迷惑不解,李轨已经自称大凉王了,而李渊封给他还是凉王,这不是换汤不换药,一回事情吗?

其实这是两回事,同样是“王”字,一竖三横和三横一竖不一样。李轨的自封行为就象是一个街头摆地摊的小贩,自己随便找块地方往那一坐说,我就是这里的地摊摊长了。可是,城管同意你当摊长了么?得不到城管的正式批准和承认,你这地摊长很快就会瘫倒在地。当然,李渊不是城管,但他是管城的,经过他批准的凉王,在大唐组织部门是有备案的,是合法有效的。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起初,李轨派弟弟到长安朝贡的时候,他头上的帽子还是“大凉王”。可是,当李渊派去的册封使节到达武威的时候,李轨已经宣布称帝,改元安乐,职务职称由“王”变成了“皇帝”。

就唐朝册封的这一封号,到底是接受还是拒绝,大凉国大臣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和观点激碰大辩论。李轨已经在心里真的把李渊当成了“从兄”,他主张接受封号,认为自己和李渊都姓李,“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可惜的是,他不够果断,没有明说“yes”或“no”,而是以征求意见的口吻问大臣:“吾欲去帝号,受其官爵,可乎?”

以这个问题问臣下,答案当然只有一种:不可以。因为臣下肯定希望自己就职的政府级别高啊。皇帝是国家级,大臣们就是省部级,皇帝要是降成了省部级,那他们不就是厅局级了吗?这个浅显的“步步低”,即便是把IP混淆成IQ的人都懂得的。那些刚受封大凉国爵位职务的大臣,他们才拿到手的VIP卡还没来得及充值呢,怎么可能会舍得弃卡投降?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从任何方面看,当时的大凉都不应该和大唐抬杠顶牛,因为他们没有资本和根本。资本指的是综合实力,根本讲的是民众基础。李轨所在的河西和薛举所据的陇右地理环境相差不大,都是欠发达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物力、财力、军力均严重不足,没有作为长久根据地所应该具备的上好硬件。力量比李轨强大得多的薛氏父子都被唐军剿灭了,力量单薄的李轨又怎是如狼似虎的大唐李氏父子的对手?所以,此刻接受唐朝的册封是很明智的。因为至少李渊此时还没有对李轨下手的计划,他还有比李轨更重要的刘武周需要解决。所以,即便是大凉国不想成为大唐的附庸,想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那也应该审时度势,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思路,先答应加盟大唐,像鸵鸟那样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子里,然后再苦练内功,徐图发展。  然而,李轨没有这样做,他在长史曹珍等人的劝说下,拒绝接受李渊的封号,并派自己的尚书左丞邓晓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长安入见李渊,信中的落款是“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这个落款表明自己愿意称臣,但不愿取消帝号。也就是说,大凉和大唐之间是平行的国与国的关系,不是垂直领导的关系。李渊见信怒不可遏,立即将邓晓刑事拘留,并将兴师讨伐李轨之事提上议事日程。

怎样教训不听话的李轨呢?李渊不想亲自动手,他“因陋就简”,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办法,让位于大凉政权西边的吐谷浑出兵攻打李轨。当时的吐谷浑可汗名叫伏允。伏允当年被隋炀帝杨广杀得大败,有国难归,只得长期流亡党项。赶走了伏允后,杨广扶立吐谷浑在隋朝做人质的伏允的儿子伏顺为吐谷浑可汗,但伏顺并没有回到吐谷浑,而是一直待在长安。后来趁着隋朝丧乱,伏允又带兵光复吐谷浑,重新登上了可汗之位。但他的儿子伏顺却一直滞留在隋朝。李渊即位后,伏顺从江都回到长安,成了李渊手上的一颗外交棋子。于是李渊和伏允达成了一条“以出兵换儿子”的军事协议,他答应伏允,只要他率兵进攻李轨,唐朝就把他的儿子归还给他。思子心切的伏允一口答应,马上发兵攻击李轨。李渊可真够鬼精的,杨广放在身边十几年都没用上的人物,他十几个月就派上了大用场。面对如此善于就地取材的精豆豆,李轨这个大老粗被就地取命是预料中的事情。

尽管伏允按诺出兵,但吐谷浑的实力也就只能和李轨的大凉你来我往地拉拉锯,把水搞浑而已,指望着吐谷浑把李轨完全放倒,那是不现实的。就在李渊准备对李轨用兵的时候,他得知李轨的户部尚书安修仁是自己的手下安兴贵的弟弟,于是便派安兴贵去说服李轨,希望能促使河西问题和平解决。

安氏兄弟出身河西望族,家族势力在当地很强,有十几名子弟在李轨身边担任机密近要官员。和《战国策》里那个准备游说赵太后的触龙一样,到达家乡武威后,说客安兴贵首先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来当说客的,而是说来投靠李轨的。李轨对这个大凉粉丝很重视,当即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

于是,在朝为官的安将军有了经常接触李轨的机会。有一次,他趁着和李轨独处的机会,苦口婆心地做起了大凉皇帝的思想工作,说大凉不大,不过千里之地,而且“土薄民贫”,抗风险能力很差,不如效仿汉代窦融以河西五郡归顺光武帝刘秀的做法,对“战必胜,攻必取”的唐朝“举河西归之”。

但经过臣下的不断地鼓劲打气,此时的李轨自信满怀,他对安兴贵的“归顺说”嗤之以鼻,马上接口豪迈放言:“吾据山河之固,彼虽强大,若我何!”这个时候,李轨对安兴贵的看法有了改变,怀疑他是帮助唐朝来做说客的。吓得安兴贵忙不迭地表白自己对大凉的忠心,说安家“阖门受陛下荣禄”,绝不敢“更怀他志”。

阳的不行,就来阴的;软的不行,那就端出硬的。为了替李渊搞垮李轨,安兴贵、安修仁这哥俩很是敬业,他们偷偷联络附近的胡人共同出兵,向大凉发起攻击。李轨不知是计,带兵迎战,结果大败而回,不得已“婴城自守”。见时机已经成熟,家族势力雄厚的安氏兄弟率领亲信发动兵变,安兴贵大声对众人宣告:“大唐遣我来诛李轨,敢助之者夷三族!”

到了这个时候,李轨的“大凉号”皇帝专列完全脱轨覆翻了。最后,他被安氏兄弟送至长安,李渊送给自己这个“从弟”的礼物是一个单音动词:斩。

李轨以他的人头成就了安氏兄弟事业的辉煌,事后,大唐皇帝论功行赏,封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安修仁为左武侯大将军、申国公。

姓薛的死了,姓李的亡了。两个睡在大唐卧榻之侧的凶猛军阀,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被李渊彻底铲平。自此,河西、陇右再无战事,唐朝西部边界大范围延伸拓展,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解除了一大后顾之忧。西部边境的安定为唐朝下一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打掉太原之北的刘武周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P1-7

序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绵长的国家,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历史词条,然而,你我他都一样,在面无表情的历史面前,我们也都是面无表情的。可是,历史曾经多么热火朝天,曾经那么万马奔腾,面对多姿多彩的历史,我们不能总是板着面孔去敲历史的大门。在历史的客厅里,我们是可以戴着有色的眼镜,用轻松的心态、丰富的表情、随意的姿势去看、去写、去体味过往的历史云烟的。

《轻松幽默侃唐朝》就是这样一本让读者在历史客厅的沙发上随意落座、随手翻阅、随口大笑的,以诙谐搞笑为主基调的正史图书。

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叙述唐朝相关的人物和历史,不是搞流水账似的全记录写法,而是以俏皮劲道的语言将大唐三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您在了解真实历史事件的同时笑口常开,享受阅读文字所带来的高品质享受!

我以我的个性化语言书写历史,坚决摒弃“某年某月某日,某朝发生了某某事”这类填鸭说教的传统模式,尽量代之以现代语言和符合现今读者阅读口味及习惯的叙述方式。虽然书中的语言调侃味儿很浓,但绝非是戏说历史,书中史料均来自于权威古籍。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让读者朋友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悦”读的美丽,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我以为历史是可以带着感觉去看的,是可以也应该有让我们开怀畅笑的魅力的。真诚希望这本书,能让亲爱的读者朋友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现代生活中听到自己纯净清澈的笑声。生活越来越忙,但笑容不应该越来越远。

让幽默的阳光照进历史,让历史的天空生动鲜活。《轻松幽默侃唐朝》是一套系列图书,将分多卷全面讲述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是第一卷,其后卷将陆续出版上市。希望读者朋友们继续支持并关注本系列图书。

谢谢!

二○一○年五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