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份较为全面而系统的、便于教学和自学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教材,编者们编写了这本地质实习教程。本书分为两篇,共十四章,主要介绍了地质罗盘的结构及其应用、岩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地层的野外观察及工程地质岩组划分、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韩城地区自然地理概况、地层及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野外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罗盘的结构及其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岩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地层的野外观察及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工程地质调查、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等;第二篇是韩城教学实习区地质,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及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踏勘路线介绍等。书后附岩层厚度的计算公式、真视倾角换算表、剖面垂直比例尺放大后岩层倾角大小歪曲结果表和常用地质图例符号。
本书适合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资源勘察工程、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的野外地质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一篇 野外地质工作
第一章 地质罗盘的结构及其应用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结构
第二节 地质罗盘使用前的检查、校核和保护
第三节 地质罗盘的应用
第二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节 地形图的投影规律
第三节 地形图的符号
第四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第五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
第三章 岩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第一节 岩石及岩体的分类
第二节 土的分类
第三节 岩石的野外鉴别
第四节 土的野外鉴别
第四章 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褶皱
第二节 节理
第三节 断层
第四节 不整合
第五节 赤平极射投影及其应用
第五章 地层的野外观察及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一节 地层的野外观察
第二节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六章 工程地质调查
第一节 地貌
第二节 地层岩性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第四节 不良地质现象
第五节 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水文地质
第七节 建筑材料
第七章 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
第一节 收集地质资料、拟订踏勘计划
第二节 路线踏勘
第三节 实测地质剖面
第四节 地质填图
第五节 资料整理和实习报告的编写
第二篇 韩城教学实习区地质
第八章 韩城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交通
第二节 经济地理及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气象与水文特征
第四节 地形地貌
第九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
第二节 地质发展史
第十章 地层及岩性
第一节 太古界
第二节 元古界
第三节 下古生界
第四节 上古生界
第五节 新生界
第六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志
第七节 韩城地区的岩石类型
第十一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新生代以前的地质构造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二节 地下水
第十三章 不良地质现象
第一节 地裂缝
第二节 边坡变形
第十四章 实习区地质踏勘路线简介
第一节 毛子沟西踏勘路线
第二节 西垣沟踏勘路线
第三节 秃山踏勘路线
第四节 禹门口观察路线
第五节 上峪口观察路线
第六节 文涧岭观察路线
第七节 裾水河观察路线
附录一 岩层厚度的计算公式
附录二 真视倾角换算表
附录三 剖面垂直比例尺放大后,岩层倾角大小歪曲结果表
附录四 常用地质图例符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