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拒绝陪孩子一起玩耍
儿童教育学家指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陪孩子一起玩耍能让孩子的性格更阳光。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孩子敏感期、青少年期甚至是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同时,孩子再跟家长的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与10年前相比,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幼儿园,还有些家长嫌孩子太粘人,就让她看电视、打游戏以便自己能够轻松一些。
“妈妈,星期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我想去幼儿园看熊猫。”
“你已经去过3次了,不要再去了。”
“妈妈,晚上你给我读故事好吗?我想听《沃耀久回贝利奥》。”
“不行,妈妈晚上忙着呢。”
“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陪我下斗兽棋好吗?”
“没空,让爸爸陪你吧。”
“妈妈,咱们做过家家的游戏吧,我当妈妈你当孩子。”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这些话,你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你拒绝孩子多少次?是不是你真的那么忙,还是只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悠悠最近非常喜欢缠着我跟她玩扑克牌。有一天,我刚做完家务,还没喘口气,悠悠就提出要我陪她玩扑克期牌。我告诉她自己很累,不想陪她玩牌了,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再说吧。她不情愿,一直嚷嚷着让我陪,我有些心烦意乱就高声训斥了她几声。悠悠很委屈地看了看我,眼里含着泪花自己去玩儿她的毛绒玩具了。直到爸爸下班回来都没跟我说一句话,并且很长时间都不求我陪着玩了。我现在回想起这件事非常后悔,我的话打击了孩子对扑克牌游戏的兴致。
陪孩子一起玩耍是最好的教养,不但有助于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而且对孩子发展群体意识、健全人格、协调与组织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另外,玩游戏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美国《母亲年鉴》作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玛格丽特·凯莉指出,在当前电视大爆炸的社会文化中,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儿变得非常难能可贵。父母陪孩子玩儿,促使孩子热爱生命父母学玩儿一种游戏,即便玩儿得不太高明,也能让子女理解尝试新事物是件好事。父母鼓励子女尝试新的玩儿法,有利于培养一些他们终身受用的创新意识,并使孩子热爱生命。
作为一名合格的妈妈,要学会跟女儿一起玩耍。你可以选择你小时候喜爱的游戏,譬如捉迷藏、放风筝、叠飞机、烘小甜饼等,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她的生活就会充实、有趣。
也可以牵着女儿的手一起去散步。不是只有花费多、行程远、时间长的旅行,才能让孩子开心,其实简单的散步也很有乐趣。比如在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外出散步,数数星星、唱唱歌,孩子会很喜欢这种亲密舒适的感觉。
陪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欢乐、纯真与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才是送给子女的最好礼物。
记得在念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自己都没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么,这样的老师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同样的,多年的教子经验告诉我,作为父母,如果自己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话,那么,也一定不是好父母。在我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全方位的,需要父母为了孩子在理念、个性、知识三个方面不断地更新。
我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在她还没有孩子之前,对自己的父母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尤其对母亲的态度一直都不好。直到有一天,她自己也做了妈妈,一次交谈中,她不无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终于感受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了。”一向大大咧咧的她竟说出这样的话:“当我看到妈妈背对着我时,我简直要抹眼泪了。”
对于我们来说,要对父母说出感恩的话,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孩子的到来会让我们很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其中,最直接的改变莫过于对自己父母的认识。
我自己对父母也有过这样复杂的情感。由于早年我对父母一直心存芥蒂,特别是自己学了几年心理学以后,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常想着要和父母理论。记得有一次,我用专家的身份请求父亲说:“爸,我想和你严肃地谈一下以往你对我和哥的教育。”父亲脸上露出非常为难的神情:“算了吧,我们别提这个了。”一阵沉默后,父亲又说了一句:“那个年代,我和你妈妈都没有安全感,能把你和你哥培养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这样鲁莽的念头了。直到多年以后,当我自己做了妈妈,才更加理解那份规矩背后的父爱,同时也更加后悔当年对父亲曾经有过的挑战。
生活中,也许你不太相信婚姻能改变一个人,但是因孩子而改变自己的父母却大有人在。在一位妈妈的博客上就曾清楚地记录着自己的转变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难免会有些曲折。当她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这位妈妈在日志中写道:“亲爱的宝宝,当妈妈第一次抱起你时,妈妈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妈妈知道从今以后,我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你的成长。所以,妈妈要不断地学习与改进,努力克服身上的缺点,这样才能做好你的领路人。”回忆初为人母的那一刻,相信一定有不少妈妈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改变自己。
然而,一旦回到现实,很多父母就会渐渐淡忘自己当初的诺言。直到有一天,当孩子的行为再次“教育”了我们,才让我们回想起那个诺言。让我们还以这位妈妈为例,当她两岁的宝宝因为喜欢的玩具被压坏了就冲她大吼大叫,甚至将能抓到的东西使劲往地上砸的那一刻,她一下子醒悟了,从宝宝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位妈妈的脾气一直很糟糕,每当什么事情惹她生气了,就不由自主地大发雷霆。现在,她很担心,自己的这个坏毛病已经传染给了孩子,就在这时,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那以后,每当宝宝惹她生气,她就会先到一边做个深呼吸,缓冲一下坏情绪。然后,尽量用柔和的语调和宝宝说话。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她也觉得很勉强,很难开口。但是这位妈妈知道这是正确的方法,她知道只要自己迈出第一步,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于是,她坚定地对自己说:“为了孩子,我一定要改变!”事实证明,在这位妈妈的坚持和努力下,在孩子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当父母自己改变了,孩子的改变就很自然。因为父母的心态决定着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就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园地吧。
除了理念和个性上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有很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好机会。在我看来,这些好机会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身边常有这样一些父母,一提起孩子学钢琴,他们就会叫苦连天,看样子似乎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除了逼着孩子练琴就没有别的。其实,家长的痛苦,对孩子来说也未尝不是痛苦。而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就在于练习过程中的孤独和无意义。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