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依据,以妇女运动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在前人著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历史背景、起源到世界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开展,都做了综合性的介绍,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国际妇女节的百年足迹,收录了古今中外的妇女组织、妇女会议和妇女人物,弥补了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视角研究妇女问题的不足。尽管这部书在某些方面尚有待提高,但它对于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群众乃至整个社会了解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历史知识、特别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妇女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妇女的自信力,教育全社会更加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热爱妇女,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称得上是一部有分量的妇女史著作。
本书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由青岛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在编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作者系统、深切地了解了这一伟大节日的百年风云,深深地感受到了妇女事业不可抗拒的百年沧桑巨变,也重重地感受到作为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巨变记录下来,提供给广大妇女工作者、妇女群众以及整个社会,作为普及妇女历史知识的文字,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妇女劳动节的角度为妇女史研究添砖加瓦,作点微薄的努力和贡献。
序
第一章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起源
第一节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 工业革命的基础性作用
二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前西方国家妇女的状况
第二节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源头和诞生日
一 第二国际的建立对妇女斗争的推动
二 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和第二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导向作用
三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源头和诞生日
第二章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广泛设立与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 西方国家妇女节的设立与妇女运动的全面高涨
一 1911~1912年间西方国家的妇女节
二 1913~1914年间西方国家的妇女节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妇女运动的影响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妇女的斗争
第二节 苏俄及东欧国家的妇女节与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一 苏俄妇女的斗争
二 东欧国家的妇女运动简介
第三节 亚非拉各国劳动妇女的斗争
一 亚洲
二 非洲
三 拉丁美洲
第三章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
第一节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兴起
一 女权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
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思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劳动妇女解放事业
一 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二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方针的确立
三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妇女斗争的新高潮
五 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
六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妇女运动
第三节 新中国的劳动妇女运动
一 新中国成立后前7年的妇女运动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妇女运动
五 新世纪中国妇女事业的大发展
第四节 新中国的妇女会议和妇女组织
一 新中国的妇女会议
二 新中国的妇女组织
第四章 联合国及各种妇女组织对劳动妇女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 联合国成立以来对世界各国劳动妇女发展的推动
一 1945~1974年联合国为推进劳动妇女发展的行动
二 1975~1980年联合国为推进劳动妇女发展的行动
三 1980~1990年联合国为推进劳动妇女发展的行动
四 1990年~2000年联合国为推进劳动妇女发展的行动
五 2000年以来联合国为推进劳动妇女发展的行动
六 妇女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第二节 国际性的妇女组织和妇女会议
一 国际性的妇女组织
二 国际性的妇女会议
三 联合国的妇女大会
第三节 世界各国的妇女组织
一 欧致洲
二 亚洲
三 非洲
四 美洲
五大洋洲
第五章 著名的妇女人物
第一节 世界著名妇女人物简介
第二节 中国著名妇女人物简介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 工业革命的基础性作用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从理论上探讨妇女问题的时代似乎应该结束了。形势发展之快已不容再有思考的余地,各阶级的妇女都聚集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与她们的父兄、丈夫共同为本阶级的利益而战斗。①广大劳动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要求妇女解放的国际妇女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劳动妇女的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斗争息息相关,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经说过: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在劳动妇女们的长期斗争中,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劳动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是劳动妇女争取自身解放斗争的产物。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的根源要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掌握实权的议会开始支配国王,控制社会,国家的真正统治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国家机器尤其是暴力机器,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他们通过“立法”的形式,扩大了圈地运动。他们对国内人民进行剥削,对殖民地进行掠夺,发行国债,扩大海外市场和发展国内工商业,加紧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他们由此创造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的资金这两个前提条件,使得以英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机器生产开始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业劳动。工业革命先是从轻工业开始,再向其他部门扩展。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由此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英国兴起的工业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世界的非欧洲地区。到1914年,欧洲的其他国家基本上建立起规模可观的工业,其中后起的最主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欧洲以外的国家中,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最快,到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也引人注目。在印度、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化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形式艰难地生成,并在夹缝中顽强发展。
工业革命是一场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和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具有极其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从此出现了资本主义本身所不能克服社会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据统治地位。英国工业革命处于完成阶段,法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也有了显著发展。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和雇佣工人的增多,工业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逐渐白炽化。从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开始,每隔8~10年就会循环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成果也归社会共同支配。随着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走投无路的工人阶级开始了争取自身生存权利的斗争。当时许多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认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是机器带来的,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据说,英国莱切斯特郡的一名叫卢德的工人在1811年第一个起来破坏机器,发泄对资本家的不满,其他工人群起效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破坏机器的运动称为“卢德运动”。1816年这类运动仍时有发生。到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从破坏机器的自发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由跟随资产阶级参加政治活动发展到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年和1834年的两次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者工人运动新时期的到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批判、继承并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定要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主义的诞生推动世界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以后工人运动迅猛地发展。
工业革命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同时,也给工业无产阶级带来苦难,工人变成了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他们跟随着机器运转,并逐渐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经济生产由家庭作坊转移到工厂,工厂开始需要大批的劳动力,而男人们根本没有能力单独承担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全部劳动力。所以,机器的采用也把大量的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由于工厂的生产规模是以前手工规模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广大妇女成为有潜力的劳动力,使得妇女出来工作成为当时工厂主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至于一些工厂的老板向地方当局求援,请求地方当局帮忙说服妇女到工厂工作,地方当局又求助于教士,请他们广为宣传,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到工厂去上工。
在工业革命产生后的社会动荡的年代,在出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国家的妇女们开始从事工业生产的时期,妇女们主要是在纺织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并开始获得劳动报酬。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妇女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工业革命用机械力取代了肌肉力,操作工序的简化以及所需技艺水平的降低打破了男子对某些行业的垄断,为妇女敞开了过去对她们一直封闭的大门,使劳动妇女成为某些行业的主力军。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例如:在传统的女}生行业——棉纺织业中,当棉纺机体积增大之后,所需要的体力也随之增强,于是男性占领了这一领域,儿童作为这个行业的助手。在法律禁止工厂雇佣童工之后,妇女开始取代儿童作为辅助工被雇佣;只有到了蒸汽机广泛使用的时代,棉纺织业所需要的体力和技术均有所下降时,妇女才再次垄断了这一行业。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时代,虽然劳动妇女们填补了劳动力的空缺而成为某些行业的主力军,但是在妇女们新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一时难以改变的问题:首先是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劳动妇女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创造的伟大力量,可是她们的创造性被男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忽视了,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打压;更有甚者,男性凭借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强取豪夺劳动妇女的创造力并把这种创造力归功于他们自己。当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女性创造力受到压制和掠夺是长期社会不合理的状态所致。其次是待遇不高,工资和报酬微少。直到19世纪末,女工的平均工资仍达不到男工的一半。部分原因是男女工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大部分男工可以得到技艺的训练而从事有技术的工作,因此可以得到较多的工资和报酬;相比之下,女工们由于受到的训练较少,所以很少有妇女成为技术工人。除了这种易于被社会忽视的性别歧视之外,更加体现当时社会妇女受到公开的社会歧视的是,在同一行业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里尔的纺织厂中,男工每天挣2.5~3个法郎,而女工的日工资则只有75生丁~1.75法郎。女工们忍受着贫困的处境。这一年,巴黎福利局不得不对22777名单身妇女和35432名已婚妇女给予救济。再次是女工们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到19世纪末,大多数工厂的厂房通风很差,挤满了发着噪音的机器,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尤其是纺织行业,女工们在极度炎热和潮湿的厂房里工作,亚麻厂的女工们每天要在华氏120~140度的高温中干14小时的活。由于工作条件极端恶劣,很多在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中工作的工人吸进了大量的纤维和金属粉尘,从而染上了肺病。在英国的工业城镇奥尔德姆,19世纪50年代初死于肺病的人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妇女死于肺病的占25%~3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由于工作时间过长,身体器官极度劳累而弓f起的疾病更是不计其数。法国的花边女工们大多从6岁就开始劳动,到中年之后,起码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变成驼背或眼睛受到感染,出现如眼皮肿胀、近视、失明等症状。
与此同时,劳动妇女们和资本家的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工会渐渐在工人中间建立起来,成为劳动妇女们维权的工具。在欧洲,妇女们维护自身权益的火焰即将点燃。面对自身的险恶处境,女工们首先自己组织起来进行抗争。早在1788年,英国莱斯特地区的纺织业就有个妇女组织鼓动女工们为增加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而进行斗争。
P1-5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m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权利。联合国成立后召开了4次全球性的妇女会议,加强了国际社会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度,促进了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妇女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要求妇女权利及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子。
妇女的进步是人类进步的标志。马克思认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恩格斯非常赞赏法国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第一个说出的名言:“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与男子同等伟大的作用。自1910年设立至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从此劳动妇女们有了自己的节日。它将各国劳动妇女的力量联合在一起,显示了妇女的强大力量,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中,在发动妇女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解放同阶级解放、人类解放具有同步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节日是妇女斗争的伟大成果;反过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又推动了妇女解放的发展。这100年,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波澜壮阔,妇女们在政治、经济、法律、婚姻、教育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地位得到巨大提高,妇女们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早在维新运动时期就萌发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中国妇女进一步觉醒,她们发出了“解放妇女”的呼声。19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妇女有了自己的节日,实现了妇女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28年里,中国妇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妇女自身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妇女们不仅在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取得了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实现了婚姻自主,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妇女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有些领域妇女的贡献甚至超过了男性,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妇女确实能顶“半边天”。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86个春秋。在这86年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已经成为凝聚中国妇女力量的重要节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随着人们对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进步意义的认识,国内外对妇女运动和妇女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这些成果多是围绕为争取妇女解放的妇女运动而展开的研究,对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历史的系统记述与研究方面的著作较少。
青岛出版社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而推出的这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录》,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依据,以妇女运动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在前人著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历史背景、起源到世界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开展,都做了综合性的介绍,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国际妇女节的百年足迹,收录了古今中外的妇女组织、妇女会议和妇女人物,弥补了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视角研究妇女问题的不足。尽管这部书在某些方面尚有待提高,但它对于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群众乃至整个社会了解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历史知识、特别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妇女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妇女的自信力,教育全社会更加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热爱妇女,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称得上是一部有分量的妇女史著作。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来临之际,特向广大妇女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敬意!祝全世界妇女事业更加进步!祝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的研究更加繁荣!
是为序。
2010年3月1日于北京海淀
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100年来,国际妇女运动云蒸霞蔚、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妇女地位和权利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妇女组织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各种主题的国际妇女会议不断召开,世界妇女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妇女实现了真正的大联合。可以说,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诞生以来的100年,是妇女自身地位和权益发生巨变的100年,是妇女解放的100年,是世界妇女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100年。尽管在世界各地,广大妇女的解放事业、地位和权益变化不尽相同、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快或慢,但全世界妇女已经觉悟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男女同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都在共同创造着人类美好的明天。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伟大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功莫大焉、其功厥伟。
百年大庆。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青岛出版社策划出版献礼图书。为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录》。在编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系统、深切地了解了这一伟大节日的百年风云,深深地感受到了妇女事业不可抗拒的百年沧桑巨变,也重重地感受到作为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巨变记录下来,提供给广大妇女工作者、妇女群众以及整个社会,作为普及妇女历史知识的文字,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妇女劳动节的角度为妇女史研究添砖加瓦,作点微薄的努力和贡献。
毫无疑问,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前人大量的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引用相关成果时,我们尽量标注了出处,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原谅和指教,以便将来本书修订时予以补正。同时,由于我们的学力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和指正。
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为本书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尤其是感谢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给予的热心指导和支持,并为本书赐序。这些都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们的编写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谨以此书献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万岁!
孙新王涛
2010年2月2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