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人的收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姚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姚谦二十周年艺术收藏手记。是著名的音乐人,也是专业的收藏家。姚谦凭借小康收入,不仅很早便慧眼识珠,收藏到刘小东、蔡国强的早期创作,更曾以很好价格收获印象派画作和常玉、徐悲鸿作品。在音乐之外,姚谦自1996年便涉足于艺术收藏领域,加之勤学善思,善于独辟蹊径,拥有既深且广的艺术品收藏资历,于两岸三地知名媒体发表评论,其评论亦在许多艺术相关媒体间转载与引用。在收藏领域中,其丰富的心得与看法正在两岸三地渐渐形成一股影响的力。  从买下第一幅作品,到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藏主题,从学习分辨变化纷杂的艺术市场信息,到巧妙避开市场热点寻找突破。《一个人的收藏(精)》将他多年的关于收藏的心得和文字收录成书,台版和大陆版同时发行。平实、理性的文字,带领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有心于收藏之乐的朋友,走进私人生活里的艺术收藏世界。

内容推荐

著名音乐人姚谦,也是一位知名艺术收藏家。

既非大富大贵,也非学院派专家,他喜欢独立于主流热潮思考,善于另辟蹊径。

二十年来,姚谦凭借小康收入和对艺术的一腔热情,陆续收获了众多19、20世纪的艺术珍品,既有西方印象派经典作品,又有常玉、徐悲鸿等东方大师之作。刘小东、蔡国强还在早期创作阶段,他便已收藏。有的青年艺术家,名不见经传之时,就被他慧眼识珠,而后名声大作。

然而,价值增值从来不是姚谦关注的重点,他强调对于艺术品本身的钻研和共鸣,认为这才是收藏的精髓。他不将“伟大的收藏”视为唯一道路,致力于将收藏行为融入日常。他关于收藏的活动和写作,在两岸三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的收藏(精)》是姚谦关于艺术收藏文章的结集。作者深入浅出,分享了20年来艺术收藏的宝贵经验。从如何买下幅作品,到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藏方向;从学习辨别纷繁的艺术市场信息,到巧妙避开热门寻找突破。他的文字见解独到,心得丰富,即使是普通读者,也可从中一窥收藏的奥秘。

目录

辑一 My Dear Art

序 一个人的收藏 姚谦

辑一 My Dear Art

 生命的风景

 收藏的意义

 去美术馆

 一位令人安心的朋友

 与生活共构收藏

 收藏的各自美好

 寄蜉蝣于天地

 任性一下,再解

 无人风景

 孟东篱和三十岁艺术家的作品

 陌生的激荡

 说着时间故事的人

 小收藏

 收藏说

 收藏印象

 江蕙里的常玉

 人生戏剧

 艺术的抒情

 动人的主题

 “眼与脑”的鉴赏力漫谈

 大城小记

 都在被遗忘

 财富以外的视野与胸怀

 安萨克力恋人

 “收藏”方法论

 找出收藏的乐趣

 乌利·希克的捐赠

 图录启示录

 印象派爱情

 重返台湾

辑二 幸福,雷诺阿

 我的美术史

 关于收藏和亚洲美术史

 不该被遗漏的美术史

 美术史的价值

 小心林风眠?

 华人抽象与音乐

 非名即利

 从亚洲出发

 当代艺术之我见

 抽象精神的写实

 收藏的价值

 数字看艺术

 在画廊淘新感动

 在东京品尝意大利

 在威尼斯,在巴赛尔

 谁替他的鱼子酱买单

 说说拍卖

 艺术市场时尚化

 数字之外

 远方“独”趣

 收藏片面观

 “神马都是浮云!”

 亚洲之心

 从时尚聚会中看到的艺术

 台北的抒情曲

 艺术,不只是拍卖

 艺术,阅读世界

 拍卖季的联想

 收藏与商业博弈

 大作品的价值观

 拍卖风景图

 冷静与现实之间

 逐渐影薄的台湾?

试读章节

收藏说

因为收藏的爱好被人知道,于是有了许多关于收藏心得的分享机会,我略作摘要整理,藉此再分享。

收藏前需要先思考:喜欢艺术的原因。

在我的成长经验里,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后来就戛然而止。所以收藏可能是对我生命的一种补偿,这也促使我在后来的很多收藏行动中形成大量的阅读。因此发现亚洲近代美术史中原来有那么多的天地。就在这一个半世纪的亚洲美术历史里,因为受到西方的影响,知道了艺术家们如何先从学习西方发展到运用西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何跨越质材的限制来表达属于这个时代的自己。也了解到质材其实只是平台,艺术没有国界。

每个人的收藏目的不太一样,而我收藏的最大的收获是它会不断扩大我的阅读。以前我经常旅行,在旅行途中总会逛美术馆并且买看过的画展画册,然后交叉阅读。这是我一个很大的乐趣。在自己收藏作品的行动之后,在自己的屋子里再跟我的书对照。把艺术放在生活之感是更立体的,非常有趣,至今乐此不疲。

每一次决定收入一件艺术前:再想一次收藏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收藏,美术作品的阅读是一个很轻松的不费神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好艺术的展览可以去欣赏的,值得你踊跃地看,参与艺术的活动,绝对是一件花费不大、适合放在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散步一样,如果你愿意,特别是在广州,艺术活动比较蓬勃的城市。但是当你决定进行收藏了,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收藏艺术品,我刚才说了,收藏于是刺激我阅读的方式。最客观的对照就是通过文化对照的方式,看到别人的生命和属于他的时代表达。这也是我一直非常有热情去面对的事,也是造成了我收藏的很重要的动力。

决定收藏了先理智地想:如何实践收藏。

艺术品的收藏大约有以下几个来源,我简单的以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画廊

在收藏艺术品上我总推荐先从画廊开始,在一手市场以合理价格选到好作品的机会比较多,可惜媒体不太喜欢报导一手市场的状况,他们只会告诉你,哪场拍卖发生了富豪用一个亿买了谁的画这种消息。其实世界上大部分喜欢文化的人们,都选择用生活去实践和享受文化,也成就并支持了文化。文化包括电影、音乐、文学、美术等。大部分人爱艺术不会只用投资的思考去评估艺术,画廊常常是他们的选择。在艺术世界里面,真爱艺术的人不会随波逐流,借着质量好的画廊,去选择支持坚持创作的好艺术家,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这样的态度将会成就一个好局面,并且形成很大的力量。这在亚洲一手市场是值得期待的,我们也将渐渐看到亚洲更多的收藏家,因为自己的收藏力量而影响艺术圈。虽然眼前常见到某拍卖会高额成交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但其实这都是过渡,并不能拿来代表此刻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在我更愿意相信,七五后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是有自己观点的,也更以自己存在价值的诚实态度去创作。我期待华人当代艺术的一个高点在这一代人身上发生。而这些作品现在都还在好的画廊里,等待爱艺术支持艺术的人捷足先登。

二、博览会

我第一次收藏艺术品是通过拍卖行,后来我才知道了画廊,再晚一点我才进入到博览会。我常常觉得博览会是大观园,可以用快速的、本能的直觉来浏览,但是在那里买作品,我经常有压力的。博览会其实也是画廊的竞技场,他们会拿出能代表他们画廊特质的艺术家,或者是比较重要的作品出来,希望在那里能被一些大买家买走。尤其是像巴塞尔博览会,我去过后太有压力了,我并不是特别喜欢。他们是一个最好的博览会,但是人流多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变成一个Party,一个卖场。这让我不敢相信自己是否是清醒的,但是必须赞美他们的分类和招商能力真的很好!博览会就是有这个优势。其实还有许多博览会也做得不错,而且各自的特质不一样,你可以针对你的收藏,选择参加可以满足你的博览会。博览会的浏览,是一种横向地了解,因为博览会更多地是呈现当下艺术一手市场的状态。巴塞尔的审美模式非常地欧洲、当代,以德国、英国为主角,也有一些画廊是专卖印象派的东西。近期,亚洲因为中国富豪到印度尼西亚兴起成为华侨富豪后,已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市场,所以巴塞尔也买下了香港博览会,成为巴塞尔的第三个博览会。我常常跟朋友说,不急着在博览会下订单,但是我会鼓励你借用博览会的机会,很快地了解美术状态,并且很快地多认识几个新的画廊和好的艺术家,只有透过博览会你才能找到: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画廊和艺术家们,从此你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增加自己的选择。

我最大的目的是通过博览会认识新的艺术家和画廊,这是我对博览会的看法。

三、拍卖行

一手市场买不到的东西,我会通过二手市场来买。我一开始收藏的是台湾二十世纪初前辈画家作品最热的时候,那时根本买不起。而我却有机会买到徐悲鸿的非常好的油画。当时热门的是徐先生的水墨,特别是马。我也在那时收了许多其他的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好作品。后来台湾老艺术家热潮衰退了,我也有机会收藏那些期待己久的台湾老画家的好作品,并且是以很好的价格收藏到的。我永远都是提醒自己:当大家热闹的时候,我先去别的地方玩,绝不凑热闹!这也是我自得其乐的地方。为了与手中收藏的亚洲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作对照,我也买一些印象派的作品。当时我从日场拍卖入手,运气很好,几年下来买到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也学会了不少经验,获得更深入的印象派阅读。在印象派拍卖上,我也是本着「永远不要在热谁的时候就关注谁,要有自己的节奏」来收藏的。

其它来源的收藏,例如:艺术家赠予、藏家之间交换,或是得到长者遗赠等,这些我就无太多经验了。

当收藏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请想一想收藏以后的人生。

最后,艺术品进入家里和生活发生关系,让生活跟艺术品的灵感和思想互动。这是另一段人生了,你也对这些艺术品也有了相对的责任。艺术品挂在家里后会让你更有动力去收集更多的相关阅读资料,那是一种很有乐趣的阅读。也因此造就我的收藏定位以亚洲近代美术史为主,因为这方面的书対我来说太有趣了。我觉得收藏刺激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也鼓励大家可以试试。不用考虑你的收藏是否名贵,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作品,你可以从相关的位置再去延伸阅读,用艺术去看这个世界!生命最大的拥有就是经历,我拥有过这些艺术品的经历,它们进入到我的生命,形成我内心的变化,促使我对美术史有更多的了解,经验是我们生命最有价值的事。而收藏是体验经历很好的对照,它刺激我阅读,也刺激我努力地干活、挣钱后再收藏;也刺激我更愿意去画廊、美术馆、图书馆搜集数据,这些阅读的经验,都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收藏最大的价值。

以上是每次与人分享收藏时会跟対方提到的部分。很高兴我的人生里有三件让我活得很丰富的爱好:那就是文字、艺术、音乐。也许是老天爷帮忙,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我喜爱之一:音乐。一路都没换行业,只是后来我做了管理。我有很长时间是在工作以外不敢听音乐的,还好这段时间有收藏艺术品的业余爱好做支持,让我的生活得到心灵的出口。我常常会开玩笑跟朋友讲,多好啊,有一张常玉的画在自己家里面,可以同时看著书对照着,这个过程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且我非常相信一件事情:文字上的历史都是赢家的历史,成功的人在书写,就像我们现在见到的《马云传》、《王石传》等等,然而我觉得透过美术来看历史,是可以脱离有限的视野的,为什么呢?很多美术的创作,大都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一些感想,不是为赢家服务。

在美术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家们的思考,例如印象派的兴起与被理解,正是摄影发明之际,有了摄影的发明,我们就不再只凭肉眼去解读世界,透过由摄影所表达的光影方式,从室内走到室外,再重新解读世界。例如二战后是心灵最需要抚慰的时候,通过非具象的抒情,这种接近诗歌的方式可以安慰人心。所以那个时候抒情抽象绘画就产生了。我在对照的时候感知到,美术对于历史的反应是最客观的,而且是最接近心理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收藏。收藏真的会帮助我重新再解读我们以为熟悉的历史,洞悉人类曾经的共同经验。虽然看来不是那么具体,但是却很诚实。而开阔的阅读又再扩展自己的收藏,循环成一个轮回。

当你很喜欢某部小说或是一篇文章时,你可能会在你的人生中反复阅读,可能每年看一次都会获得不同的内心感受。收藏艺术品也是一样,将随着你年纪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获得,而且是亲密的收获!(P047-053)

序言

一个人的收藏

姚谦

我想,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收藏;收藏记忆、收藏情感、收藏某些与自已经历或想法对照过的东西。小时候收集邮票、书签、看过的戏票、读过的书、听过的卡带、CD,和现在储存在硬盘里的文章、影片与音乐,当然也包括重复回头看的照片:那些自己拍摄的风景与人,还有别人拍摄的你。收藏这个动作,仿佛是每个生命都戒不掉的习惯,只是表现得隐性或显性而已,因为它可以从某个角度证实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我也不例外,生活中也不刻意地收藏一些事物,因此收藏得广、随兴,没有太多主动的目的,绝大多都是跟自己的记忆与阅读有关,特别是艺术品。我应该是从1996年开始收藏与艺术相关的物件的,当时就只单纯地因为自己有着这方面长久以来的爱好与阅读,当有了一点经济能力之后,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放在私生活领域,似乎是一种小小的自我肯定,更多的是证实自己对于世界理解的相对存在,当时并没有正式、理性、有计划地收藏艺术的概念。如今想起,艺术收藏的确是另一种成长,是在自我价值上、眼界上和人性上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艺术圈内中,看到许多值得尊敬的榜样,听过很多觉得可惜与扼腕的故事。

在艺术的面前,金钱的确有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证实自己,然而金钱有的时候也会让自己失去了自己,在我收藏艺术的路上,常见这样的故事。而随着收藏的累积,我觉得更大的收获,还是因为收藏而促进了自己在知性上的阅读。也随着阅读的逐渐扩展,收藏带给我的思考范围变得更大、更丰富了。最早我是由于喜爱20世纪的艺术品,对照自己曾经读过的历史,才发现可以获得深刻与立体的体会。这让我更乐意通过艺术去理解这个世界,特别是我去不了的时代,不能深入居住观察的地方,经过艺术、文字、音乐,我可以自在地在其中悠游。后来我对于20世纪亚洲的当代艺术产生了特别的兴趣,这段西风东渐后亚洲美术产生的变化的历史,亚洲艺术家在这个东西方相互影响的年代里,以西方媒材创作的艺术品,一直是我乐此不疲的兴趣。亚洲各民族艺术家的转变过程与思考,正呼应着整个时代人思想的变迁,而我也活在这时代之中。

一直觉得艺术是诚实的历史,它能负载与我们所看过的文字历史相对更深刻的观察,这是我后来收藏艺术的最大动力与乐趣。然而当艺术收藏成了一种投资的方式时,人心与艺术之间就有了很大很大的考验。但是,无论金钱如何改变人的心与情感,我仍然相信这与艺术本身无关,这是个人的价值观与选择。当我看着艺术市场的变化,从美术馆经过画廊走到博览会、拍卖行,甚至因为利益而川流不息于艺术家工作室的人们,看着那些以艺术之名交换的情感与金钱,也曾让我困惑过。不过时间仍会证明,哪些是艺术、哪些将是过季的商品,就像印加人最终还是明白了西班牙人不是上天派来的神。而那些我以文字记录的、曾经的想法,现在重读起来,还是觉得,要感谢这世界上有太多太美好的艺术品可以安慰自己,帮助自己找到了方向、沉淀了心情。这么多年来,阅读艺术,参与艺术市场的一些活动,记下心中的感想,有些事情看明白了就释然了,有些事情看清楚了反而有了更深的情感与兴趣。

对于越来越年轻的艺术市场工作者、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我还是愿意站在欣赏的角度试着去支持,自己能力与财力有限,多数时候通过文字与大家分享心得。此刻随着十年来关于收藏所写的文字整理出版,我也有机会再回头看这十多年来自己的变化,发现这也是另外一种心灵日记,只是比过往的文字轻淡,对于艺术市场则显得更真实、更冷酷或更沉重。因为人在艺术的面前,都是一个需要成长的孩子啊!

2015/7/19于Cusco,Peru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