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读史可以使人打开通往诸多学科的门径,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用世界胸怀和历史眼光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世界通史》(作者桑楚)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四大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读史可以使人打开通往诸多学科的门径,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然而世界历史漫长悠远,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创建了“通史”这种体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精练的文字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多领域的文化等,内容广泛,对世界历史进行现代诠释,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通史》(作者桑楚)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世界通史》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发明了文字,称为“象形文字”,意为“神圣的雕刻”。后来,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希腊人、罗马人相继统治埃及,希腊语逐渐取代古埃及语。这样,在整个中世纪和近代,象形文字成了一种不再被人们应用的文字。直到公元1799年,法国的拿破仑率军侵略埃及,他的士兵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上看到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其草书体、希腊文3种文字对照写成的,文中歌颂了国王托勒密五世的功绩。
古埃及象形文字约有700个。一个词要用音符、意符和部首3种字符组成。古埃及语中表音符有24个,实际上是24个辅音字母。这套音符后来传人腓尼基,成为腓尼基字母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古埃及人又用植物的浆液制成墨水,用削尖了的芦苇管做笔,用尼罗河口三角洲一带生产的芦草制成纸。中王国时期开始普遍使用这种纸作为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的文学作品大多使用这种纸草文卷。从保存下来的文卷中可以看到,古代埃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作为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的神话,由于受埃及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埃及神话呈现出变异的趋势,其故事情节经常发生变化。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是埃及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以教谕文学作品最多,大都是些“预言”“箴言”“训诫”之类的文献,如《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聂菲尔列胡预言》《伊蒲味陈辞》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娱乐性,旨在规定和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以达到巩同社会秩序的目的。
古王国时期出现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和诗歌很丰富。如《辛努哈特历险记》讲述大臣辛努哈特因受叛乱事件的牵连而逃到国外,后来得到法老的宽容才得以回到故乡的故事。作者刻画了辛努哈特的思乡之情和落叶归根的喜悦。又如《一个能说会道的农夫》叙述了一个农民向法老申诉凄惨境遇的故事,带有歌功颂德的意味,标榜法老伸张正义。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文学又得到新发展,散文的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艺术性很强,思想深刻,已具有现实主义的韵味。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埃及,在涅伽达文化一期和二期时,已出现象征王权的红冠和白冠及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据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
通常将埃及法老几千年的统治,称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君主政治。“法老”一词的原意为“宫殿”,最早出现于埃及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出现在对国王的颂词中,新于同时期正式成为国王的尊称。根据君主专制王权开始于古王国的史实,史学界把古王国以及以后的埃及国王都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古埃及的专制主义统治君主,具有法律、行政、财政、军事、宗教等一切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主导的独裁统治。
在涅伽达文化二期,生产力的发展已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渔猎经济在生产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王国时期,铜器的使用已比较普遍,手工业有了较细的分工,陶器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采用彩釉绘画。
中王国时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桔槔及装有把手的耕犁,并且,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玻璃制造业。
新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籁峰时期。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在青铜器广泛使用的同时,铁器也出现了。冶炼金属已使用脚踏鼓风机给氧,用皮革制成风箱,效率大为提高;出现了立式织布机,织工可同时照看两枚悬式纺锭。农业生产中已使用长柄锤、直柄犁、梯形犁,尤其是多层桔槔连续提水,可把河水输送到更高的地方,进一步扩大了耕地面积。
另外,手工业技术明显提高,能够炼出2米长的金属板并能冶炼六合金的青铜。陶器施釉新工艺已发明。埃及人从希克索斯人那里学会了马拉战车的技术,制造战车的水平也已相当高。
后埃及时期,铁器得到普遍应用,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繁荣,埃及的纺织品、陶器、金银工艺品畅销到地中海和西亚各地。公元前305~前30年,是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很迅猛,农业上出现了用畜力牵动并拴有吊斗的扬水器;传统手工业保持兴旺的势头;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非洲北部、小亚细亚沿岸和黑海沿岸等地。另外,还卅现了铸造的金币、银币和铜币。亚历山大里亚城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p10-11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读史可以使人打开通往诸多学科的门径,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
古人记述历史的范围受限于他们当时所能认识的世界,这可以说明为什么具有悠久历史的美洲直到15世纪末被欧洲人“发现”时,被称为“新大陆”。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村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只有了解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掌握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各个阶段,树立全球史观,才能正确看待现代人类面临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然而世界历史漫长悠远,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类从来都是分为不同的群体,在漫长的过去,他们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创造了有各自特色的文明,这就是人类历史多样化的特点。相应的,对于世界历史,研究者出版了各种典籍,有的写专门化、不同主题的历史,有的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出现了当代历史研究中的细化和碎片化现象,使得普通读者很难找到入门之捷径。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创建了“通史”这种体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精练的文字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多领域的文化等,内容广泛,对世界历史进行现代诠释,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世界历史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世界通史》,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四大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书中还设置了世界大事记、中国大事记、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其中,“世界大事记”以编年形式介绍世界历史大事,便于读者系统掌握分散的历史信息;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事记”与“世界大事记”相呼应,系统介绍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历史大事;“相关链接”简要介绍了与文章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反映出社会发展历程。所有这些内容,或纵向深人,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理解世界历史为出发点。
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在这里,我们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来解读重大的历史事件、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多元文化,把厚重的史实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用世界胸怀和历史眼光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