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郑振铎的《西行书简》、冰心的《大同云冈日记》、吴伯箫的《难老泉》、冯骥才的《游佛光寺记》……山西省旅游局编写的这本《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收集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写山西风景名胜的各类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山西省旅游局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郑振铎的《西行书简》、冰心的《大同云冈日记》、吴伯箫的《难老泉》、冯骥才的《游佛光寺记》……山西省旅游局编写的这本《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收集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写山西风景名胜的各类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山西省旅游局编写的这本《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收集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写山西风景名胜的各类散文作品。 《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这本书所收编的文章尽管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写作风格也有不同,有些观点和认识也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但都毫不掩饰地反映出作者对山西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景仰,以及对保存和保护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期许。这些文章,本身就很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有些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散文名篇。相信读过此书之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山西、了解家乡、认知“晋善晋美”会有所裨益。 目录 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代序)/谭其骧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节选)/梁思成 晋祠/梁思成 林徽因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梁思成 林徽因 山西通信/林徽因 西行书简/郑振铎 大同云冈日记/冰心 晋祠与晋渠/顾毓绣 永乐宫壁画/郑振铎 难老泉/吴伯箫 神宫变异记/王冶秋 拨开“涩”雾看园池/王冶秋 东拉西扯话山西/马峰 旅晋五记/施蛰存 晋祠/梁衡 北武当游/王朝闻 深巷酒香北武当/吴冠中 佛国人间——游五台山杂感/吴冠中 明清时代的金融城市——平遥/郑孝燮 黄崖洞掠影/李束为 弥佛洞一游/西戎 恒山奇观/胡正 太行胜景在陵川/胡正 雁门关的感慨/刘章 游佛光寺记/冯骥才 清凉世界五台山/梁衡 壶口瀑布/梁衡 东方之神(节选)/李存葆 霍山探泉(节选)/李存葆 祖槐(节选)/李存葆 飘逝的绝唱(节选)/李存葆 梁思成“落户”大同/梁衡 抱愧山西/余秋雨 附录 山西省旅游景点图 山西省A级以上景区名单 山西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 后记 试读章节 七月十二日 云冈 十二日晨,晴,阳光极好,大家精神倍爽,早餐后一齐出发,自别墅向西,穿入石佛古寺,先到正殿,入门就觉得冷气侵人,仰视坐佛大像高亦五六丈,在洞外登上四层高楼,又经过一条两块板的横桥,才到大佛的座下。洞中广如巨厦,四壁琳琅,都是小佛像,彩色亦新,是寺僧每日焚香处,反不如他洞之素古可爱。 出寺门向西,到西来第一山,佛籁洞、五佛洞等处。计中段诸洞石刻最完全,有庙宇掩护,不受风日之侵削。自此而西诸窟均沦为民居,土墙隔断,叩门而入,始得窥一二。第七窟佛像之伟大,为全山之最。像系坐形,莲座已湮没土内,两旁侍立之尊者亦璎珞庄严的露立天空之下。 由大佛像处再向西行,尚经十余窟,或封或启,佛像大小及坐立,扶倚,姿势及窟顶花纹鸟兽等,式样各不相同,亦有未完工者。总计全山石壁东西数里,凡大小九十五窟。佛像高者约七十余尺,次亦五六十尺,小则有盈寸者。各石窟高者二百余尺,广者可容三千余人。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人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走进窟洞,自山下云冈堡绕回,进怀远、迎曦二门,门上额书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立。堡内道旁尽是民居土屋,并有“留人小店”。衔中朝南有庙名碧霞宫,对面有戏台一座,也是明代建筑。 午餐后少息,下午四时许沿别墅东边之和尚沟上山,山上有田地,并有明万历清康熙时代之和尚坟三座。向西走人一处土城,为云冈上堡,系明代屯兵之所,今已夷为田圃。再向西走为云冈山顶,有玉皇阁,门窗破损,阒然无人。看钟上款识,为明崇祯末年(一六四四年)所铸,钟声初鸣,国祚已改了! 七月十三日 云冈 晨九时许,微阴,因定下午回大同,因又遍探各窟,作临别之依恋。先向西走尽山末,又回来向东沿河岸行,过刘宋刘孝标译经楼,和云深处,左云交界处的刻石,走到河岸尽处,崖壁峭立,俯视浊流,少憩即归。 午后由云冈巡长和堡中村长率数十民夫,打开东边数窟,使我们得窥一二,只破墙上一部,我们登梯上去,只见到石窟寒泉一洞,中有石柱屹立,上刻佛像,地下有泉水流迹。其余诸洞以时间匆促,因止不发。 下午四时又乘汽车回大同。重过观音堂时阴云已合,大雨骤至!十五分钟之后,便又放晴。而四周是山,山洪四围奔合,与车争路,洪流滔滔,顺山沟倾泻而下,横截山道势如瀑布。河边沙岸为水冲陷,纷纷崩倒,奄然随流而去。我们在一座桥边,暂停了二十分钟,候到水势渐减,方涉水而过。自此一路如在河内乘车,水花四溅,直抵城下。 山西四围是山,稍有雨水,便可成患,由来已久,这也是我们到处出游,看见镇水的铜牛等像的原因。 回站已是黄昏,登上专车,竟如回家一般的欢喜。稍憩即进城到“兴华春”晚餐,尝了代酒汾酒的滋味。饭后有赵司令请大家到电灯公司看电影,系营中俄国技师所摄,有山西骑兵队抗日之战,内长黄绍雄百灵庙之行,及五当召等景,茶毕回车已一时许。 七月十四日 距大同一九·八一公里 口泉镇 高度一○七九·六○二公尺 晨在车休息,午后二时到口泉镇参观煤矿。从小读地理,即知山西藏煤之富甲于全球,急欲一睹实况。同时煤矿中情形,在十三年前在门头沟参观过,已不大记忆,极想探味这“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 大同到口泉之间,路桥被山洪冲折一段,下车步行,跨桥而过,换车到口泉站,有矿中工程师吕君来接,又乘晋北矿务局的小火车,径到永定庄。 沿途已看见巨大的煤块,整齐的堆在轨旁。两旁山窟里不时的露见门窗,是穴居的工人住处,此处土质极粘,土穴亦不虞倒塌。 晋北矿务局是一所半洋式的房子,有办公处,图书室等设备。自招待室后窗,望见了后面山上的工人俱乐部,有些面目黧黑的工人,在门口坐立。晋北矿务局成立于民国十八年,廿一年末改组为公商合办之股份有限公司。矿区已开采者有煤峪及永定庄两处煤井,均用新法,掘成许多横贯的平洞,每间一百尺,即开一风洞。上下用吊车。矿中并有排水通风各种设备。工人本用包工制,二十年十月改成里工制,即局中备有工牌,由工人自行领取,至井下公事房中,由工头登记,分别工作。工人分日夜三班,每班八小时,工头工资每日四角,工人最少者一角七分。矿中现共有工人三千余,每日产煤量本可有二千吨,近来因销路不佳,每日只开采六七百吨。 三时又下雨,屋后山洪奔注,声如巨雷,我们在矿务局用过午餐,已近四时,才收拾下矿,有个年青的工头带领。我们都穿上很厚的蓝布套衣,戴上柳条编成的帽子,穿上套鞋,拿着镁光灯,拄着棍子,从井口的吊车中,降到矿里去。 吊车的构造,好像升降机,沉黑中大家挤在一起,只听得井壁四边水声滴沥,潮热熏人,蒸汽水从吊的铁槛上缘着我们的臂手,流到衣上袖里,湿的难受。这吊车飘忽地不住在沉黑中下降,忽然机身微微的一震,便停住,是到了深三百尺的地下了。 睁开眼,借着手灯的微光,我们俯身鱼贯的在六尺至八尺宽的圆洞中进行。洞顶都用很粗的木柱支撑着,洞壁闪烁着黝黑的光。地下流着又湿又热的泥水,洞中流转的是沉重闷热的蒸汽,顶壁间还不住的落下水点。我们稍一抬头便要碰着顶壁,这时才知柳条帽的用处。 地道里的小仄轨上,不时急速的隆隆地走过煤车,有黧黑褴褛的工人,伛偻的推着,从我们身旁挤过。这样气也不出的俯身曲折的走了半天,才到一处修理器械的中心,这里周围稍为宽阔,炽着熊熊的煤火,几个工人,在那里打铁,还有几个童工在等着传递,见我们露齿而笑,目光闪闪。这里因着生火的缘故,空气更为窒闷。过此便是升降机的发动处,机声隆隆,有几个工人在扳着机闸,洞顶安着电灯。 出此又到开采的地方,有许多工人,着力的用铁锄向着壁上一下一下的掘,煤屑飞溅。落下的大块,便有人捡起,掇上煤车推了出去。 出矿已过六时,重见傍晚的阳光,重吸着爽晴的空气时,我们心中都有说不出的悲恻和惭愧。大家脱去蓝衣,发现彼此的内衣上满了黑灰,鼻孔和耳窍也都充塞着黑垢时,那年青精悍的工头,傲然的微笑道:“我们连肚里都是煤屑呢!”我默然! 回大同已七时许,晚赴贺渭南段长的晚餐,菜极丰美。 P61-65 序言 首先应该从远古时期说起。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山西在远古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从南边芮城县的匾河遗址、襄汾县的丁村遗址,一直到北边朔州的峙峪遗址、阳高县的许家窑人遗址,都是有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山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更多了,仰韶文化遗址遍布全省。雁北地区又有一部分细石器时代的遗址。这说明山西在石器时代是全国的一个文化中心。 再从传说中的古史来看,唐尧、虞舜、夏禹时代的首都都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舜都蒲坂就是现在的永济县蒲州,禹都安邑在今天的运城市境内。关于尧舜禹的都城虽然还有各种不同传说,有的说在山东,有的说在河北,但在山西的传说却比较可信。因为有关他们的活动范围的传说主要在山西。比如传说夏禹出于西羌,那个时候的西羌应该就是指今天山西境内的羌族。整个夏朝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所以,从尧舜一直到夏朝,山西,主要是晋南,是当时华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商朝起于东方,它推翻了夏朝后,山西就失去了重要性。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其弟唐叔虞封在山西,旋改国号为晋。不过西周时的晋国并不很重要。到了春秋,晋国才发展成为黄河流域的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初年,黄河流域的强国是郑国、齐国,到了中期和晚期,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晋国则是黄河流域第一流的强国,率领华夏诸中小国和长江流域的霸主楚国相抗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楚争霸”时期。而晋国的中心就在山西,前期的首都在绛,亦称“翼”,在今翼城县东南;后期迁于新田,亦日绛,故址在现在的侯马。 …… ——截选自《代序: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 后记 《晋善晋美——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名胜》收集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写山西风景名胜的各类散文作品。 表里山河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今天的山西可谓“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文物271处,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0多座,占全国的70%以上;史前文化遗址、古代寺观、墓葬壁画、戏曲舞台数量为全国最多——确实当得起“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誉。 这本书所收编的文章尽管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写作风格也有不同,有些观点和认识也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但都毫不掩饰地反映出作者对山西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景仰,以及对保存和保护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期许。这些文章,本身就很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有些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散文名篇。我们按文章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辑,初步汇集成了这一本文选。相信读过之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山西、了解家乡、认知“晋善晋美”会有所裨益。 我们想说的是,这本文集所收编的作品肯定不全,一定还有遗漏。但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有找到。所以特别希望广大读者能多提供线索和资料,帮助我们进一步将其尽可能收全。 本书的编选和出版,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许多文化名人的亲自关怀、帮助或其子女的热情赐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山西省旅游局 2012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