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樵夫的小屋
一间樵夫小屋的内部,简陋,乡土气,但绝非惨不忍睹。壁炉里煨着火。厨房器皿,衣柜,大面包箱,挂钟,纺纱机,水龙头,等等。桌上点着一盏灯。衣柜角两边蜷伏着一狗一猫,鼻子藏在尾巴下沉睡着。它们中间放着一大块蓝白两色的大方糖。墙上挂着一个圆形鸟笼,关着一只斑鸠。背景有两扇关闭的百叶窗。一扇窗下有张凳子。进口房门在左边,横着一根门闩。右边另有一扇门。有道扶梯通上阁楼。右边还有两张孩子睡的小床,床头放着两把椅子,搁着折叠整齐的衣服。幕启时,蒂蒂尔和米蒂尔熟睡在小床上。蒂蒂尔的母亲最后一次走近他们俩,俯下身来,端详了好一会儿。蒂蒂尔的父亲的头从半开的门探进来,她用手对他示意,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叫他不要作声,然后吹灭了灯,踮起脚从右边出去。台上有一会儿保持微暗,然后,一道光从百叶窗缝透入,愈来愈亮。桌上的灯复又自明,两个孩子看来已睡醒,翻身坐在床上。
蒂蒂尔 是米蒂尔?
米蒂尔 是蒂蒂尔?
蒂蒂尔 你睡着了吗?
米蒂尔 你呢?
蒂蒂尔 没有,我没睡着,我不是在对你说话吗?……
米蒂尔 今天是圣诞节,对吗?……
蒂蒂尔 还没到呢,是明天。可圣诞老人今年不会给我们带什么东西来了……
米蒂尔 为什么?……
蒂蒂尔 我听妈妈说,她没法儿到城里通知他来……不过明年他会来的……
米蒂尔 明年早着吧?……
蒂蒂尔 还早着呢……今儿晚上他可要到有钱孩子家里去……
米蒂尔 是吗?……
蒂蒂尔 瞧!……妈妈忘了熄灯!……我有个主意。
米蒂尔 什么主意?……
蒂蒂尔 我们马上起床……
米蒂尔 那怎么行呀……
蒂蒂尔 反正现在没人……你往百叶窗瞧瞧……
米蒂尔 啊!多亮呀!……
蒂蒂尔 这是过节的灯光。
米蒂尔 过什么节呀?
蒂蒂尔 对面那些有钱的孩子家里过节。这是圣诞树的灯光。我们把窗打开吧……
米蒂尔 能让我们打开吗?
蒂蒂尔 当然可以,反正就我们俩……你听到音乐了吗?……我们起来吧……
两个孩子起了床,朝一扇窗跑去,爬上凳子,推开百叶窗。一道强烈的亮光射进屋里。两个孩子贪婪地往外看着。
蒂蒂尔 都看见了!……
米蒂尔 (在凳子上只占到一丁点儿地方)我看不见……
蒂蒂尔 下雪了!……瞧,有两辆六匹马拉的车!……
米蒂尔 从车里走出十二个小男孩!……
蒂蒂尔 你真傻!……这是小姑娘……
米蒂尔 他们都穿长裤……
蒂蒂尔 你还真行……别这样推我呀!……
米蒂尔 我碰都没有碰你。
蒂蒂尔 (一个人把凳子全占了)你把地方全占了……
米蒂尔 可我一点儿地方也没了!……
蒂蒂尔 别说了,我看见树了!……
米蒂尔 什么树?……
蒂蒂尔 圣诞树呀!……你就瞧着墙壁!……
米蒂尔 我没有地方,只瞧得见墙壁……
蒂蒂尔 (让给他一丁点儿地方)好了,你地方够了吧?……这是最好的位置吧?……多亮呀!多亮呀!
米蒂尔 他们闹哄哄的是在干吗?……
蒂蒂尔 他们在演奏音乐。
米蒂尔 他们是在发火吧?……
蒂蒂尔 不是,不过是够讨厌的。
米蒂尔 又有一辆车套着几匹白马!……
蒂蒂尔 别吱声!……看就得了!……
米蒂尔 挂在树枝后面金闪闪的是什么东西?……
蒂蒂尔 可不是玩具吗!……刀呀,枪呀,士兵呀,大炮呀……
米蒂尔 玩具娃娃呢,你说有没有挂玩具娃娃?……
蒂蒂尔 玩具娃娃?……多傻里傻气呀,这没有什么好玩的……
米蒂尔 那满桌子都是什么呀?……
蒂蒂尔 是点心、水果、奶油果酱馅饼……
米蒂尔 我小时候吃过一次……
蒂蒂尔 我也吃过。比面包好吃,可就是太少了……
米蒂尔 他们可不少……满桌子都是……他们就要吃吗?……
蒂蒂尔 敢情是。不吃拿来干什么?……
米蒂尔 他们干吗不马上就吃?……
蒂蒂尔 因为他们不饿……
米蒂尔 (惊讶)他们不饿?……为什么会不饿?……
蒂蒂尔 他们想吃就吃……
米蒂尔 (怀疑)天天这样?…… 蒂蒂尔 听说是这样……
米蒂尔 他们会通通都吃光吗?……会不会给人一点儿?……
蒂蒂尔 给谁?……
米蒂尔 给咱们……
蒂蒂尔 他们不认识咱们……
米蒂尔 咱们如果问他们要呢?……
蒂蒂尔 不能这样做。
米蒂尔 干吗不能?……
蒂蒂尔 因为不许可。
米蒂尔 (拍手)噢!他们真漂亮!……
蒂蒂尔 (兴奋)他们笑了,他们笑了!……
米蒂尔 那些小孩跳舞了!……
蒂蒂尔 是啊,咱们也跳舞吧!……
他们在凳子上高兴地跺着脚。
米蒂尔 噢!多好玩呀!……
蒂蒂尔 让他们吃点心了!……他们够得着!……他们吃了!他们吃了!他们吃了!……
米蒂尔 小小孩也吃了!……有拿两个、三个、四个的!……
蒂蒂尔 (欣喜若狂)噢!多好呀!……多好呀!多好呀!……
米蒂尔 (数着想象中的点心)我呀,我分到十二个!……
蒂蒂尔 我呢,我有四倍十二个!……不过我会给你一点儿……
有人敲门。P3-9
译序
郑克鲁
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是欧洲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用法文写作,获得191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他的“作品风格具有明显的创意和独特性,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他笔下流露出来的理想主义特质,把我们引向至高的神圣境界,并紧扣我们的心弦”。
1862年8月,梅特林克生于比利时的根特,这个城市的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保守而富裕,是佛兰德斯地区的文艺复兴活动中心,对象征主义思潮做出过贡献。梅特林克先在根特大学学法律,1886年到巴黎继续学习法律,但他抛弃了律师职业。他结识了巴那斯派①诗人,随后发表了一本诗集《温室》(1889),受到好评。这本诗集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将人的灵魂说成被奄奄一息地封闭在温室之中。当时正是象征主义诗人活跃在文坛的时代,梅特林克的早期剧作便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但是在戏剧舞台上建树不多,唯有梅特林克一枝独秀。
他的第一部剧作《玛莱娜公主》(1889)已引起评论界注意。1890年以后,他发表了三部曲《不速之客》《盲人》和《七公主》。《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1892)是他的一部重要剧作,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剧作最重要的代表,后来由德彪西谱成歌剧。1896年,梅特林克定居巴黎,接二连三地发表剧作,其中有《莫纳·娃娜》(1902)、《乔赛尔》(1903)、《青鸟》(1908)等,并发表了几部散文集,如《卑微者的财富》(1896)、《明智和命运》(1898)、《蜜蜂的生活》(1901)、《白蚁的生活》(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住在法国南方。比利时政府授予他伯爵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移居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直到1947年才返回法国。1949年5月,梅特林克逝世于尼斯。
梅特林克的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不同,不采用重大题材,不企求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他的戏剧与浪漫主义戏剧也不同,没有英雄,即使国王、神仙也像平常人。他不写主人公如何战胜命运,而是描写主人公被动地接受命运,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有少数剧作描写主人公去寻找更好的命运。梅特林克笔下的正面人物是美与善的化身,反面人物则是丑与恶的代表。他的作品虽然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明显的宿命论观点,但他通过对弱者的同情、对美的歌颂、对光明的渴求,给予观众向往正义的感受。他的语言充满诗意。他的戏剧往往带有梦幻色彩,在梦幻中隐藏事物的本质,舞台意境似梦非梦,也具有象征意义。关于象征,梅特林克说过一段话:“我相信有两种象征:一种可以称为先验象征……它从抽象出发,竭力让这种抽象具有人性。这种象征深深触及寓意,其典范是《浮士德》第二部和歌德的某些故事……另一种象征更多是下意识的,是诗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几乎总是远离他的思想:这种象征产生于人类的天才创造,其典范存在于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梅特林克的象征可以说是这两种象征手法的综合,它也体现在《青鸟》这一剧作中。
《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此剧于1908年在莫斯科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这是一部童话剧,集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故事描写圣诞节前夜,穷樵夫的一对儿女蒂蒂尔和米蒂尔盼望得到圣诞礼物,但他们只能望见旁边宫殿里灯火辉煌的盛况。他们平静地睡着时,梦见仙女请他们为她病重的女儿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仙女给了他们一颗有魔力的钻石,他们转动钻石,便出现各种景象。他们在光、水、面包、火、糖、奶、猫和狗的陪伴下,见到了各种奇景,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了千难万险,青鸟总是得而复失。梦醒后,蒂蒂尔把自己心爱的斑鸠送给邻居,斑鸠变成了青鸟,原来青鸟就在身边。剧本表明,只有甘愿把幸福给予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梅特林克一生喜爱孩子,他在《青鸟》中描绘了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展示了穷人孩子童年的悲惨状况。梅特林认为,孩子之所以有幸福,是因为有母爱。母爱是超越贫富的,母爱的财富是无尽的,凡是喜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全都是富有的,没有长得丑的,也没有老的……她们的爱永远是最美好的欢乐。当她们悲伤的时候,只要得到孩子的一个亲吻,或者吻一下孩子,她们的泪珠在她们的眼睛深处就会变成星星。母爱使孩子们热爱自己的邻居,只有和大家共享幸福,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梅特林克认为,官能享受不是幸福。剧中第四幕第九场,蒂蒂尔一行来到幸福之园,遇到最肥胖的幸福、产业主的幸福、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幸福、无所事事的幸福等假幸福,他借“光”之口说,这些都是害人的,使人意志消磨。在有神力的钻石的光芒照耀下,个个肥胖的幸福像破裂的气泡,眼看着瘪下去……他们赤裸着身体,丑陋,干瘪,一副可怜相,只好逃到痛苦洞穴中。梅特林克认为,世界上的幸福很多,超过了人们所想象的,大部分人却视而不见。幸福实际上就在身边,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拥有母爱、公正等,都是快乐。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
不过,人在寻找幸福的路途中会遇到重重阻碍,黑暗、死亡、怯懦会布下无数陷阱。梅特林克号召人们在光明的指引下去寻找代表幸福的青鸟,揭开“使生命遭受灾难的一切奥秘”。他指出,“所有不幸、灾祸、疾病、恐怖、浩劫”都无法阻挡人们前进的步伐。当人们看到月光溶溶,看到星光灿烂,看到朝霞升起,看到灯火闪亮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当人们的心灵里迸发出美好、明亮的思想火花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
寻找青鸟是孩子们做的一个梦,这个梦里有现实世界的种种困难、贫穷、饥饿、死亡、虚伪。梅特林克认为“我们自我的反光就投射在这场梦幻中”,梦是“我们真实而永恒不变的生活”,人们拥有这个自我,“比激情的或理性的自我更为深沉”。
《青鸟》将传统的所有童话题材糅合在一起,加以创新。它摆脱了梅特林克所受的悲观主义的影响(这也是象征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死亡的藐视,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和乐观主义,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梦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又让成人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的优秀剧作。
莫里斯·梅特林克编著的《青鸟(插图珍藏本权威全译典藏版)》写了一对兄妹蒂蒂尔和米蒂尔去寻找一只青鸟,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青鸟(插图珍藏本权威全译典藏版)》讲述了:圣诞节前夜,穷樵夫的一对儿女蒂蒂尔和米蒂尔睡着后,梦见仙女请他们为她病重的女儿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于是,蒂蒂尔和米蒂尔在光、水、面包、火、糖、奶、猫和狗的陪伴下,开始了梦幻之旅……整个故事歌颂同情与友爱,探索人类幸福的真谛,是一部熔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
莫里斯·梅特林克编著的《青鸟(插图珍藏本权威全译典藏版)》将传统的所有童话题材糅合在一起,加以创新。它摆脱了梅特林克所受的悲观主义的影响(这也是象征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死亡的藐视,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和乐观主义,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梦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又让成人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的优秀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