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罗振宇编著的《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罗辑思维已经出发在途,我们不会再回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辑思维 |
分类 | |
作者 | 罗振宇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罗振宇编著的《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罗辑思维已经出发在途,我们不会再回头。 内容推荐 《罗辑思维》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目录 第一章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 Part Ⅰ 末日是一个“笨谜” Part Ⅱ 向死而生的境界 Part Ⅲ 人类灭亡于电子游戏? 第二章 拒绝逃离北上广 Part Ⅰ 城市化的财富效应 Part Ⅱ 见识贫乏糗事多 Part Ⅲ 孤立环境让天才不自知 第三章 大国的“武器” 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 Part Ⅱ “卖国贼”李鸿章如何爱国 Part Ⅲ 格局是个大问题 第四章 罗胖的“歪理”与“歪嘴” Part I 大国崛起得先有大国思维 Part II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Part III 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玩法 第五章 歪理邪说一“罗”筐 Part Ⅰ 歪理邪说话“能源” Part Ⅱ 歪理邪说话“环保” 第六章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 Part Ⅰ 地域歧视是一种“简化机制” Part Ⅱ 解决地域歧视,还需人格修炼 Part Ⅲ 一个人呐喊,不如有组织行动 第七章 夹缝中的80 后 Part Ⅰ 悲催的夹缝一代 Part Ⅱ U 盘化生存 Part Ⅲ 一招教你不用再拍领导马屁 第八章 房产税和地沟油 Part Ⅰ 房产税该怎么收? Part Ⅱ 税收是一门技术 Part Ⅲ 不易察觉的制度成本 第九章 慈善的善与恶 Part Ⅰ 慈善的恶果 Part Ⅱ 好慈善是一座座矗立的高峰 Part Ⅲ 对真理抱持一种怀疑 第十章 成名的代价 Part Ⅰ 互联网时代:捧得越红,摔得越痛 Part Ⅱ 为民除害还是为“名”除害? Part Ⅲ 警惕互联网时代“被”成名 第十一章 权力之下的真相 Part Ⅰ 权力的沉沉阴影 Part Ⅱ 真相和笑话 Part Ⅲ 大数据让真相浮现 第十二章 民意真的可信吗? Part Ⅰ 民意需要驯化 Part Ⅱ 民意不等于公正 Part Ⅲ 不负责任的民意 第十三章 剩女照亮未来 Part Ⅰ 剩女时代:挑不挑都“悲催” Part Ⅱ 婚姻需要用些策略 Part Ⅲ 剩女的“光荣与梦想” 第十四章 和某些公知谈谈心 Part Ⅰ 玩儿命的空想家 Part Ⅱ 马克思主义与互联网 Part Ⅲ 马克思《资本论》拖稿16 年 第十五章 大国不能认死理 Part Ⅰ 德意志的“崛起之殇” Part Ⅱ 不认死理的“日不落”帝国 Part Ⅲ “孵化”一战的一个月 第十六章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 Part Ⅰ 达尔文20 年的痛苦“难产” Part Ⅱ “不谋而合”的《物种起源》 Part Ⅲ “进化”的方向 第十七章 反腐的曙光 Part Ⅰ 社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 Part Ⅱ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代价 Part Ⅲ 美国的信息“关联”与“公开” 第十八章 反腐黑箱必被砸爆 Part Ⅰ 马布里诉麦迪逊案 Part Ⅱ 美国司法权威的最终确立 Part Ⅲ “米兰达警告”的双面效应 第十九章 哥伦布大交换 Part Ⅰ 让知识与思想充分交融 Part Ⅱ 水泥配方建成纽约城 Part Ⅲ 哥伦布大交换影响世界 试读章节 刚才我们说,相信末日说这叫作猜笨谜,可是相信末日说其实也有好处。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带着末日心态去生活。就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讲的,叫作向死而生。亡是一种状态,而我们活着就是去死,不断地逼近那个亡的状态。 我们假设,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无远弗届的,可以永远活下去。那你想你这辈子一定会极其糟糕。因为你什么时候努力都可以。 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的时候忘了人是要死的。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撒谎,就是因为我现在搞点小伎俩骗骗人,我现在获得点利益,我为了将来,我可以做好人。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不今天晚上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因为我们觉得我现在在挣钱,我忙啊,等我挣完钱之后。我有机会再来孝敬父母。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人如蝼蚁,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呀。也就是说,你晚上脱下鞋上炕,第二天能不能再穿上你是不知道的啊。死亡往往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状态。 所以,其实心中永远保有这样一个“死”字,对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绝对不会作恶,你绝对会把当下该千的事情立即都千掉。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夜里我要醒不过来,我有没有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还有惭愧之处?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境界。 其实人都是这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据说,慈禧最后一道遗诏说以后大清国女主不许千政。你看她是知道的呀,但是只要她不到死那一刻,她就不把这句话吐出来。 还有一些人在临死的时候,他会有好的人性展观。比如说著名的路易十六,就是那个被“咔嚓”一刀拿掉脑袋的法国国王。临死前的最后几秒钟,他回头看了看刽子手,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法国人那个拉彼鲁兹探险队回来没有,有没有消息?当时这个探险队在太平洋上已经失踪了很多年了。现在日本北边那个宗谷海峡也叫拉彼鲁兹海峡,就是以他命名的。 所以你看,一个国王在他临死的时候,他不是说反对革命还是支持革命,不是给王朝留点话。他关心的仍是法国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探险队的去处和消息。这是真正的人性的展露。 最让我觉得震撼的是纳粹的空军司令戈”’,大胖子,比我还胖。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这一生几乎就找不出一点好。戈林酷爱搜集艺术品,他是欧洲艺术界的一个大劫难。这个人还非常残暴,屠杀犹太人他也有份。 他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就是1946年的10月。此时盟军法庭已经判了他死刑,他一直跟盟军法庭博弈一件事:他说能不能枪毙我,不要把我绞死。 因为在欧洲人的观念当中,砍头、绞死和枪毙,这是完全不同的死法。绞死给谁预备的?江洋大盗,最底层的老百姓。砍头是最高贵的死法,你看查理一世…、路易十六都是“咔嚓”一刀。至于枪毙呢?那是军人应该享受的死法。 所以戈林说我怎么能跟江洋大盗搞到一起去呢?好歹搞个枪毙嘛。博弈半天,法庭最后没同意,说你就得绞死。戈林很沮丧,回到监牢里之后,就拿出自己藏着的一颗氰化钾胶囊吃了死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也是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是,他临死的时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既不是给孩子的,说我哪藏着金子。也不是什么给纳粹的继承遗志者的一封什么公开信,而是写给监狱长的。 信中他详细交代了这个氰化钾胶囊的来历。他说,我一共带了三颗,第一颗放到衣服口袋里,故意让你们发现。第二颗呢,我搁在帽沿里面,所以检查的时候你们没发现。第三颗我是搁在手提箱的那个雪花膏的瓶子里,你们到现在也没发现。 信的最后他写了一句话,他说:监狱长,我这种藏法.你们的检查人员是不可能查得出来的,请你不要怪罪他。 所以你看,在历史上留给我们一个如此不堪的肮脏背景的人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暴露出来的是慈悲心肠。知道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看戈林? 人带着着末日心态去活,和心中没有末日去活,这会活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序言 2013年8月9日,敦煌。 是夜,微凉,夜空蓝得像海。 站在这个安静的小机场,高耸的塔灯放出一片黄色的光晕,仿佛置身于时空穿越之所在。 白天,“罗辑思维”刚刚完成了“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计划”。短短6个小时,5500个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合在了一起。 此刻,罗振宇在美国。我则要参加一个名为“玄奘之路”的挑战赛,接下来的四天里,在三藏法师行走过的戈壁徒步108公里。 在微信朋友圈里,我写下一句话:“到敦煌,定心。借一盏灯,照亮罗辑思维的前路”。 初心在何处?灯就在何处。 2012年10月18日。我和罗振宇,第一次相约“夜观天象”。 清冷月光下的道路清晰可见。 我曾是一个媒体民工,他也是。 不同之处在于,以前他是搞电视的,口活吃饭。我是做杂志的,写字刨食。 相同之处在于,大爷都是干腻味了憋屈坏了跑出来的。不做制片人,也不再当主编。 我开了一个传播公司,他跑江湖当顾问培训主持。 那天晚上,我们一块喝茶。 举杯感慨,世道变了。 十年前,地铁里人人端着一份报纸;今天,你我手里都不止一个屏幕,不光智能手机还有平板。 十年前,十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同一档新闻联播同一台春晚。今天,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在创造分享内容。你联系的节点越多你所看到的世界越大。 信息封闭的时代,权威自上而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信息民主的时代,没有“权威”,只有“信任”。没有“信任”,没有“参与”。 中国300个电视台,2000家报纸,1万种杂志,还有多少可以靠广告模式生存? 元芳,有人说“传统媒体已死”,你怎么看? “大人,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 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本身零价值,信息渠道也不再值钱。传播的枢纽是魅力人格体。 啥叫魅力人格体?有种,有趣,有料。 去虚伪的客观中立,老子就是热血、主观、真实。 以前在传统媒体的时候,几十几百甚至数千号人吃着大锅饭,人人都是这个组织的马甲。 罗胖告诉我,2008年他离开央视,举目自愁,不知道哪里还有一个可以每月发他10000元工资的地方。 而今天,我们越来越确信,只要你是一个鲜活的肉身,在互联网时代就不愁兑现不了你的价值。 美国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有个理论叫做“1000个铁杆粉丝”。不管你是江南STYLE还是旭日阳刚。只要你能创造高质量的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的通路,拥有1000个愿意为你一年付出100美金的粉丝,你就能在美国过上体面的生活。 罗胖和我很想就此实践一下。 他的小小希望,是可以实现“罗辑思维”中念兹在兹的“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而我干嘛不创建一个为“魅力人格体”服务的组织:帮助像他这样有本事的朋友们逃离传统媒体,转型成为真正的自媒体。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于是,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一天,《罗辑思维》问世了。 从此,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就会有一个60秒语音的马桶伴侣,每周五,一个叫罗振宇的歪嘴胖子在镜头前唠叨“歪理邪说”。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优酷上线的那个早上,我们的团队都怀着忐忑的心看着播出数字的增长,不停刷新着网友们的点评。这番体验,即使对于我们两个有过10多年媒体经验的人都是全新的。 时光飞快,一晃已经10个月。 罗辑思维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我们的视频在优酷有了4000多万次的播放,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了70多万好友的关注。我们招募了第一批会员。一颗小小的种子,正迎着互联网的轻风成长。 我们自知,大家爱的不仅是罗胖的歪嘴肉身凡胎。大家更爱的是罗辑思维里展现的那个魅力人格体,寄托着我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 我们发现,我们找到了所谓自媒体的方便法门,其实就是8个字: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2013年8月14日,当我和一群创业者们共同走完108公里的荒漠,再看到老罗的时候,我告诉他,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理想行动坚持。 莫忘初心,罗辑思维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它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茫茫人海中,罗辑思维想找到这样一帮朋友,十六个字概括: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 十万同道,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要求算不算高?这样的一群人如果真能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究竟能发生什么?值得想象和期待。 公元627年,一个叫玄奘的和尚出玉门关,陪伴他的只有古道西风瘦马。 三藏法师只有目标和愿力,没有清晰明确的路线图。在接下来的万里跋涉中,我所体验过的不过是其中非常短一段而已。 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坚忍之心/必胜之心,他做不到,我们更不可能做到。 罗辑思维已经出发在途,我们不会再回头。 如果你们盼着罗辑思维成,罗辑思维就一定能够成。 书评(媒体评论) 《罗辑思维》是个很有意思的节目。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她的公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应该具有与主流世界对话的能力。《罗辑思维》点滴传递的正是这种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孕育“中国梦”的温床。 万科董事长 王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