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关村以中国硅谷闻名于海内外。20多年前,中关村众多国家级研究院、所羞于谈钱的知识分子们,响应党的改革开放号召走出高墙,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高科技产业。他们的坚苦历程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成为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研究探索的焦点,还是不发达国家推动其国民经济发展的学习模式。《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军转民之路》这本回忆录,用作者秦革先生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叙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军转民企业——康拓公司的过程和成长经历;用企业家的内心世界和鲜活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关村当年历史,满足人们探索和学习的需求。
回忆录中还披露了我国航天事业艰难的开创历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航天飞船的研究与发射相关经历,“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对航天事业的干扰。
中关村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创新模式,那就是在没有证券市场、没有私幕基金、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落后情况下,打造出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创新模式。
今天中关村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人们显示,它不仅成为穷国与富国抗衡的利器,也成为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永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所以还原中关村创业的历史,讲述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起源和重大事件的真相,让人们了解中关村伟大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的繁荣和平做出的贡献,是数十年来为中关村兴起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第一章 穿着破棉袄的求学之路
一、贫穷而又充实的中小学生活/2
二、中科大郭沫若校长与校歌/8
三、钓鱼中度过的蜜月/13
四、我的父亲和母亲/15
第二章 “四清”与“文革”
一、“四清”运动/20
二、中科院在洪洞县的“四清”工作/22
三、我与中央“文革”联合接待室/27
四、我和毛主席的合影留念/35
第三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
一、五院、502所的成立与航天事业的巨大作用/39
二、卫星制造与毛主席像章/43
三、周总理下令停止飞船研制/45
四、我国初期返回式卫星研制/49
第四章 中国军转民事业的起步
一、502所的组成部分/53
二、抱着送上门的石头过河/57
三、四通的人才争夺使我们清醒/60
第五章 走出大院开公司
一、组建康拓公司的源起/63
二、公司的创业资金是借款/65
三、探索军事院所的集体所有制/68
四、康拓模式走在路的中间/70
五、公司的发展战略/76
六、志同道合才能共事/80
七、早期的奖惩制度/81
八、领导科研人员是件难事/82
第六章 铁路的保护神——红外测轴仪
一、康拓红外测轴仪的研制/87
二、进入“铁老大”市场前的调研/90
三、用航天技术打造红外产品/92
四、铁路线上的大比武/94
五、王素素 永远的常青树/99
第七章 为市场量身打造的工控机
一、康拓工控机的开发/104
二、用户是方向/106
三、向联想学专家秀推出老魏/109
四、领导问怎么宣传个人/111
第八章 打造惊天事业──金税工程
一、聚宝盆被无偿拿走/115
二、让朱总理失眠的增值税/116
三、主动请缨进入金税工程/119
五、击败电子部夺标/120
六、防伪税控系统的研制/124
七、没有改革的决心无法推广/126
八、康拓公司与上市擦肩而过/127
九、刘纪原 中国军转民第一人/128
十、王雨生 军转民的实干家/130
第九章 泰山会
一、身价过亿的会员制/134
二、初期的泰山会/137
三、泰山会的管理制度/140
四、泰山会是民生银行之父/142
五、史玉柱的舍取/146
六、柳传志的联想股份制改造/149
七、钢铁般的意志/151
八、三步走的谋略/153
九、柳传志的心里话/155
十、段永基 民营企业的旗手/156
十一、胆大心细运筹帷幄/157
十二、理论超前言如重炮/162
跋:铁笔如刀刻青史
原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风靡我国。影片中有位在西伯利亚贫困农村生活的小男孩,在考中学时激情朗诵自己创作的求学诗歌,他说:“穿着一件破棉袄,挺起胸膛向前走,向前走啊不低头,迎着东方火红的太阳去上学。”这段情节使不少人感动得落泪。我看到这个情节时心口就会发热,还会自言自语地说:“穿着破棉袄的男孩,就是我,就是我。”我从波涛滚滚的图们江,穿过贫穷落后的山东沂蒙山区,最后成为北京的大学生,这是一条难忘的求学之路。
1938年2月,我出生东北延边地区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和龙县,按照山东老家秦氏家族的习俗,我的名字排列是元字辈,父亲给我起名叫秦元富,秦革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改的名字。我幼年生活的地方是东北长白山脉的东坡,景色非常幽美,远远望去,巍峨的长白山上终年白雪皑皑,家门口四周山坡上绿树葱茏,不远处美丽的海兰江如同一条碧绿的翡翠链,蜿蜒向东汇人波涛滚滚的图们江。夏天,我和小朋友们在清清的小河中撒网,潜到水下从石头下摸鱼。冬天,在雪地中拉爬犁,滑雪打闹,有时还砸开厚厚的冰面,用鱼网从水下捞出鲜活的鱼,还走进山林在厚厚的白雪下挖出冬眠林蛙,拿回到家中做菜和父母、姐姐、弟弟们大吃一顿,那时真是美好的时光。
1945年,延边地区就解放了,当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师资力量强,教育基础也很好,每间教室都有电灯,晚上都可以学习。学校除了语文、算数外还有生物、手工、地理等课程,老师有时带领我们进人长白山原始森林,认识各种树木,讲解果树的嫁接原理,采摘野葡萄、山蘑菇等,既有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时又把我们带到小白兔、小青蛙面前,讲解小白兔的大耳朵和小青蛙独特的弹跳力,使我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好景不长,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巨变。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我们住的地方从此天天是震耳欲聋的大炮声、飞机声、炸弹声。大批朝鲜人民军战士从朝鲜战场上撤退进入我国延边地区,这些士兵在冬天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还穿单衣,为解决朝鲜人民军战士的住宿问题,当地所有中、小学全部停课,腾出教室、老师的办公室、放东西的仓库让他们住。我所在的小学也住满朝鲜人民军战士,当地政府给他们发放全新的冬装,还在小学的院里支起8口大锅为他们煮饭。
这种混乱的情况不要说读书,生活都成了问题,每次防空警报响起大家全要往防空洞跑,父亲只好让母亲带领姐姐我和弟弟们回山东老家上小学。我的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蒙阴县东儒来村,那里是个贫穷的地方,教育条件非常差,没有电,晚上读书只好用棉籽油灯,不一会儿油灯冒出的油烟就会把脸熏得黑黝黝的。我在家乡念完小学后,看到父亲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那么大年纪还要整日为全家的生计奔波,我是家中长子,不忍心向父亲提出上中学的要求,又回到东北延边地区,帮助父亲做小买卖贴补家用。当时父亲买了台草袋子编织机,我就在家编织草袋子一干就是两年。生活就是这么苦,我想读书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晚上我都要拿出小学课本看看,读上几段课文。知子莫如父,父亲对我说:“元富,你要是还想读书,就去山东济南找个中学上吧。”
听完父亲的话,我的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甜酸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我特别喜爱读书,在小学考试年年全校第一。有一年全校评比时,我比第一名只差0.5分,心里特别不服气,又把考试卷子检查一遍,发现有道题被老师扣错分,就找老师评理,结果我又重新成为第一名。我和姐姐秦桂珍、堂兄秦元钦每次考试都包揽前三名,在当地是有名的“秦氏三杰”。因为家里穷,姐姐小学毕业后,上了.一年速成师范就在当地小学当老师挣钱养家,我上中学、大学时姐姐给了很大的帮助,至今每年我都回山东老家去看望她。当年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好一些,姐姐肯定会考上大学。不过姐姐作为党培养的沂蒙山区第一代人民教师,在当地任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备受尊敬。
在父亲的支持下,我重新回到山东走上求学之路。那年的初春,我穿着件黑色的破棉袄,背着行李和母亲做的几十张煎饼,离开家走上去济南的求学之路。离开村口很远,我回头看到母亲和姐姐、弟弟们还站在村口看着我,向我招手。从我们村到火车站要步行50多里山路,那年我刚刚14岁,一个人如同小松鼠上下跳跃在山间的小路上,一点都不觉得累。大地上到处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绿的小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的小花点缀其中。到达山顶放眼望去,山脚下农民赶着牛在田中耕种,不时传来农民赶牛时的吆喝声和黄牛低沉的叫声,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P1-5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中关村科技园成立20周年的今天,康拓公司原总裁秦革同志的回忆录一《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一书的出版问世,使人们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最光辉的篇章一科技体制改革、军转民的历程可以有深刻的了解。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就是五院,是我国航天高新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军转民的过程中打造高科技产业,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军转民工作的伟大事业也是军事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工程师、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科研院所的同志们锐意改变大胆创新,推出“一所两制”,即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共存的体制改革,推动大批科研人员响应党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号召,在军转民十六字方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指引下走出大院,“下海”开创高科技产业,与市场经济真正接轨。这些科研人员为我国军转民事业无私地奉献了青春年华、知识、智慧、力量,使军转民推动了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前进的步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本回忆录生动地描述出科技人员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心态,直白的刻画、准确记载下他们冲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苦历程。读来心潮涌动,思绪万千。
回顾当年,我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亲眼目睹秦革等同志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康拓公司的历程。当年他们在电子街只有一家小小的门市店,公司下属的红外事业部和工控机事业部只有十几个人、几万块钱资金。在短短的21年中,康拓公司不仅发展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有竞争实力的“黑马”,还借助航天科技的优势,推出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康拓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康拓工控机”,在市场上与国内外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争锋天下,决胜高低。康拓公司这种惊人的创举,在20多年前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以康拓公司为首的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军转民的过程中把航天高科技项目转化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不但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是英明正确的,也再一次向人们显示,改革开放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的惟一出路。
当前,我国航天系统的高科技企业群体,已经是军转民重要的战略基地,航天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我们应该使军转民工作继续发扬光大。
借此机会,我向当年奋战在军转民战线上的老“康拓人”致敬!也祝贺今天的新“康拓人”,在军转民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原五院院长
戚发轫
2009年6月10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我们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关村园区成立二十周年的今天,当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开拓者、老一代科技企业家们有的已经步人花甲之年,有的已是古稀之人,有的已去世。“滚滚长江东逝水”,大自然永久的规律会使中关村老一代企业家们渐渐地全部隐去,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铁笔如刀刻青史,他们的回忆录会让他们如同天上的恒星,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闪发光。这是我对中关村老一代企业家创业回忆录的定位。
1990年9月,我在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工作,负责《科技之光报》和首届“科技之光”奖的评选宣传工作。第一次见到康拓公司总裁秦革先生时,是他向“科技之光”奖评委们介绍公司的拳头产品红外测轴仪。评选结束后各公司的老板们都是坐小轿车走的,只有秦革先生骑着辆自行车离开,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我和秦革先生渐渐地熟悉,成为忘年交和好朋友。
2007年4月15日,我到《中关村改革回忆录丛书》编委会工作,出任编委和编辑部副主任。在制订27本回忆录丛书名单时,康拓公司以中关村唯一的航天军事领域的军转民高科技企业身份人选。我和秦革先生多次长谈回忆录的撰写事情,向他许诺由我亲笔自撰写回忆录。
2008年7月,《中关村回忆录丛书》编辑部解散,但我对秦革先生的回忆录是,季布一诺更无可移。我开始准备撰写《创业中国硅谷:我和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这本回忆录,但是回忆录的写作宗旨和技巧,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回忆录的宗旨,应该是折射出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瑰宝,什么是中关村最光彩夺目的瑰宝?有人说是中关村的创新之源,有人说是民营“二不”、“四自”优秀的运行机制,还有人说是中关村的高科技产品,众说纷纭。
我认为,当年“一穷二白”的中国仅凭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中关村打造出高科技产业群,使中国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拥有高科技产业群体的第二个国家,这就是中关村最光彩夺目的瑰宝。因为从理论上讲,高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必须在美国这种风险投资、私募资金、证券市场健全的发达国家中才能成长,在不发达国家中很难出现。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群的出现,不仅使中国有了与美国高科技企业抗衡的基础,引起全球相关人士的震惊,也为全球其他不发达国家树立起学习的典范。所以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的成长经历,自然成为本书的写作宗旨。
回顾我国个人回忆录书刊市场,娱乐界大腕明星回忆录最为红火。但也应该看到,这些回忆录的写作技巧、图片配置、宣传方式、促销手段以及价格的制订等方面全部市场化,这也成为明星大腕回忆录走俏市场的必要保证。
在这本回忆录的写作技巧等方面,我做出新的探索。2005年我创作的《陈春先创办中国硅谷首家公司传》,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为范本写成的,真实地记录了整个过程。这篇文章发表后效果很好,成为研究陈春先创办中关村首家公司必读文章之一,被《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等多种图书和报刊引用,但是,这篇传记阅读性不强是个致命的弱点。
2008年4月,《中关村改革风云纪事》一书出版,这本书主要是描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0年到1992年的重大事件,我在这本书中“捉刀”7篇文章。为避免写作中出现一、二、三、四大报告式和可读性差的现象,我以描述事件主人公的心态为中心,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完成这7篇文章。我和出版社曾华编辑探讨时,她说:“‘我像一只受伤的小鹿,在故乡的小路上飞奔’等语言很动人,写作技巧的变换给文章枯燥事件的描述增加不少可读性。”她的意见给我很大的启发,增强可读性是我写这本传记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人心态真实的描写,让读者真正触摸到中关村企业家的心灵。为此,我在回忆录文章的布局、标题的设置、图片挑选、图书出版、发行等方面进行市场化的新探索。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读者喜爱,才能让他们购买。
个人口述由其他人撰写、编辑的回忆录,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既要不脱离主人公的生活与事业范畴,准确地刻画出历史的原貌,又要在固定的框架中创作出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所以,口述者与撰写人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还要给撰写人以较大的创作空间。在出版资金方面用中关村独有的自筹资金方式解决,彻底摆脱那种政府拨款、行政命令指导回忆录写作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走出图书出版后卖不出去、最后送到废纸收购站的怪圈。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虽然平淡却包含丰富的哲理,《创业中国硅谷我和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这本回忆录的出版,不仅希望达到这个目地,还肩负着当代人修撰中关村改革史的重任。
当代人修志,隔代人修史,这句话在我国史学界流传很久,它的涵义是指当代人只能编撰当代志,不能修当代史。因为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当代人在编撰当代史时会有很多顾及和禁忌,很难客观全面反映真正的历史,所以修史是隔代人的事情。
其实这是个误区,司马迁所著《史记》共130篇,其中写西汉初年的人和事就有66篇,占《史记》总篇幅的50%。从《史记》来看,当代人修当代史不仅有先例,当代史还修得文笔优美、事件清晰,流传千年而不朽。
再有,由于时间的流逝,许多带有时代印记的特殊事物也会渐渐消失,例如,中关村早期科技企业启动资金的来源,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公司的管理架构,大院大所创办公司的起因等,在今天已经变得陌生,让隔代人仅凭“只言片语”去研究和修撰这段历史相当困难。当代人修当代中关村改革史已成必然,中关村老一代企业家用回忆录方式,肩负起这个重担已是义不容辞。
饮水思源,我衷心地向秦革先生表示敬佩和感谢,因为他对军转民事业的热爱,对撰写人的理解,这本回忆录才能完成。
我衷心地向康拓科技发展总公司、502所等单位表示敬佩和感谢,只有他们对我国军转民事业不懈的努力奋斗,对本回忆录慷慨的支持,这本回忆录才能顺利出版,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转民事业的伟大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日:“以史为镜,可以鉴兴替。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善可为治,恶可为戒。”
这些话至今仍掷地有声。
齐忠
2009年5月18日
于北京海淀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