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你不知道的民国史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张力升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非常年代的生存法则,政治生态的金钱游戏。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为您揭开您不知道的民国史。

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钱的因素在政治和军事纷争的背后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各方枭雄们成就霸业需要钱,东山再起需要钱,绝地生存更需要钱。而对于艰辛生存的平民百姓们来说,钱的作用更加现实。居家度日不易,谁能让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就支持谁,经济因素在这里成了决定人心向背的因素。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变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各方枭雄们成就霸业需要钱,东山再起需要钱,绝地生存更需要钱。而对于艰辛度日的平民百姓来说,钱的作用更加现实。居家度日不易,谁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就支持谁,钱成了决定人心向背的主要因素。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客观细致刻画这个特别年代的全景图。

目录

第一章 细流成海:辛亥革命的动力

 舍弃安乐:革命者的胸襟

 花钱如水:造反的成本

 最后一个铜板:华侨的捐助

 末日狂欢:腐朽的清王朝

第二章 捉襟见肘:拱手让位的革命党

 揭竿而起:商人的抉择

 告急无门:手头拮据的临时政府

 让出江山:无奈的选择

 建国方略:革命者的新寄托

第三章 钱可通神:被钱逼疯的北洋政坛

 丧失命脉:善后大借款

 钱可通神:猪仔议员的由来

 不择手段:外国资本的深入

 世外桃源:新兴的市民生活

第四章 底气何来:北伐成功的背后

 一无所有:革命的困境

 商团之战:多余的政商冲突

 制胜法宝:来自苏联的武器和教官

 成王败寇:军事奇迹的回报

第五章 何以立足:蒋介石与江浙财阀

 风起上海滩:商人的抉择

 如影随形:政治对商业的支配

 军费何来:金融的力量

第六章 分化瓦解:混战年代的取胜之道

 官帽和银票:降龙伏虎的利器

 反复无常:乱世的带兵之道

 不堪重负:内战对民生的破坏

第七章 自成一体:地方军阀的生存之道

 夹缝求生:不得已的联省自治

 五脏俱全:割据的成本

 里通外国:一盘散沙的悲剧

第八章 鲸吞狼噬:官僚资本的嚣张

 “黄金十年”:政权与商人的短暂蜜月

 罗掘俱穷:富不起来的国家

 昙花一现:知识分子的小康

第九章 战线无形:中日经济战

 抵制日货:民族的吼声

 未雨绸缪: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

 以战养战:资源搜刮的毒计

 白山黑水:所谓的王道乐土

 输血管道:海外援助的功劳-

第十章 廉耻丧尽:大后方的民生乱象

 人肉的价格:战争衍生的罪恶

 艰难求生:贫与富之间

 喝兵血:自掘坟墓的致富手段

 物物交换:神奇的敌我贸易

第十一章 人心丧尽:金融风暴的后果

 权贵的盛宴:发接收财的大员们

 黯然离去:四大家族的结局

 币制改革:四面楚歌的政府

 黄金在台湾:国民党的“亡羊补牢”

尾声:人民币时代的来临

 接管与恢复: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打击投机:树立新规则的铺垫

 剥削有理:新民主主义时期论争

 总路线确立: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细流成海:辛亥革命的动力

舍弃安乐:革命者的胸襟

公元1894年11月,在亚洲东北角的朝鲜半岛,一场决定后来东亚秩序的战争正在进行,这就是后人耳熟能详的甲午中日之战。出乎满清王朝权贵们意料的是,被视为“倭奴”的日本人居然在海陆两路力挫大清王师,一路打进了东北。这给原本就争吵不休的北京官场油锅里又泼进了一瓢水,自然是噼里啪啦安静不了。

而此时,在万里之外、广袤太平洋中央的檀香山(即夏威夷),一个小小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了,首批会员有二十几个人,带头人是一个个子不高,眉眼有神的广东人孙文,号逸仙,而他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孙中山。

这是个有反骨的人。他从小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年岁稍长去檀香山上了几年鬼佬的教会学校,就在回国船上对大清国查禁走私的公仆们说三道四,说他们拿了百姓的钱不为百姓办事。回到老家更是经常发表一些骇人听闻的言论,这让村里的长者们很是不安:这个孩子莫非在洋学堂把脑子学坏了?

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常是孤独而痛楚的,当过“少年海归”的他深切感受到了国内外的两重天。自己在乡村里吃白薯长大,没有鞋穿,两个叔叔为生计所迫到美国淘金,后来都死在异乡。那些神气活现的政府官吏,除了敲老百姓竹杠之外就没听说过他们做过什么好事。而檀香山,海中多山的孤岛,却因为洋大人的网开一面成为许多同胞的新乐园。

广东人从19世纪中叶起陆续赴夏威夷谋生。由于美国的糖价因南北战争而飙涨五倍,夏威夷的甘蔗园和榨糖厂一片兴旺,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做工之余不少华人便开始种植水稻以及香蕉、芋头、咖啡、烟草等作物,过着安稳的生活。孙中山的大哥孙眉15岁便随亲戚到檀香山做工,如今已成了富足的农场主。

难道自己的祖国天生就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带着满腹的想法,孙中山先后在香港和广州读书行医,对腐朽政府和体制的憎恶与日俱增。从世俗的角度看,行医兼营药房的孙中山过着安逸的小康生活,每年收入高达万余元,但他志并不在此。

1894年夏,孙中山回到老家闭门十余天,写成一封给当朝栋梁、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上书,把自己三十年的人生经验和出洋感悟汇集成一份理想蓝图,要求促进民间工商业发展、改革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做到l“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完成后托人找到李鸿章的幕友转交上书。在各位乐于举荐新人的大人们一路引荐下,满怀救国理想的孙中山赶到李鸿章的驻地天津等待召见。

现实打碎了这个只属于年轻人的梦想。李大人要对日本备战,无心他顾,对这个上书的后辈只是随便地打发了。国家危在旦夕,而清政府却热衷于筹备慈禧太后的60大寿。慈禧太后下令动用军费白银100万两,铁路工程经费白银200万两,向各省和京内各衙门摊派强征白银290多万两,专供她个人挥霍。

激愤的孙中山再次登上了开往檀香山的轮船。这次他的目标明确:找旧日亲友,集资回国,反清复汉。

这时期的檀香山华人在付出辛劳之后,许多人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在这个“不务正业”的同乡劝说下,很多人也萌发了拯救民众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的愿望。

在兴中会早期的会员126人中,商人就有74人,很多人是孙中山的亲戚朋友。这些人难以忘记故乡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对他所描绘的新世界同样有着热忱与期盼。但是他们同样也是稳健和不愿冒险的,造反杀头的事件是大逆不道,而且祖坟和亲戚还在老家,不敢惹祸上身。于是一听到革命造反的情节,很多人就立刻捂住耳朵闪人了。

为了留住人,也为了争取他们的人力财力支持,孙中山对会员们做了不少妥协和让步。他在兴中会的章程上只是将造成危机的原因归之于“庸奴误国”,也就是皇帝英明只怪贪官坏事。在宣传革命之余,孙中山组织会员接受军事训练以便回国起义。

造反是要花钱的,而且可能要花大钱,可兴中会活动经费的筹集极不顺利。章程规定人会的人每人交5美元会费,要办大事的话经费还要另外筹借。孙中山四处募捐,还发起银会集股,每股10美元,宣称成功后收回本利百元,但这一方法效果不大,华侨认股并不积极。到1895年初孙中山回国时为止,筹得的款项仅有1300多美元,其中会费和股份只占一小部分,个别热心革命者的捐款反而占了主要部分,如兴中会干事邓荫南就变卖了自己的农场倾家相助。

大哥孙眉对这个任性的弟弟放着好好的医生不做很是不解。他自己在檀香山奋斗多年,已经拥有了土地6000英亩、雇工1000多人,自然觉得孙中山在不务正业。但孙眉最终还是做了让步:既然他要去胡闹,先由着他吧!孙眉人了兴中会,还把农场的几百头牛以低价出售,帮助弟弟凑齐了第一笔活动经费。

在以后的岁月里,孙眉一次次捐出家产赞助弟弟的事业,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破产。而当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劝阻了他人拥戴孙眉出任广东都督的做法,认为经营实业才是其所长,便写信给兄长,劝他不要担此大任。

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国内人心愤激,对政府的不满随处可见。孙中山准备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他首先着手组织兴中会香港总会,制定了起义计划:精选3000人,以突袭方式攻占广州,但是很快就因为事机不密失败。10月28日凌晨,兴中会组织的400多人乘船进入广州之时,清兵已在码头守候搜查,起义者只能束手就擒,史称流产的“广州乙未起义”。

P2-4

序言

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并影响和左右了政治活动,所以说物质是意识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联动效应。从短期来看,政治变迁就是一个当政者如何挣钱与花钱的过程,时局动荡的时候尤其如此。

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钱的因素在政治和军事纷争的背后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各方枭雄们成就霸业需要钱,东山再起需要钱,绝地生存更需要钱。而对于艰辛生存的平民百姓们来说,钱的作用更加现实。居家度日不易,谁能让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就支持谁,经济因素在这里成了决定人心向背的因素。

当然,争天下的人还不能安于当守财奴。有钱不花,人心散了,你的地位甚至生命很快就会岌岌可危。除了那些捞了点钱就出国躲起来的没出息的东西,很多玩政治的奸雄始终操心的是弄来的钱怎么花才最有效果,才物有所值,才有利于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与任何一个投资银行家没有区别。

挣钱的意义毋庸赘言,没有钱就办不成事,区别只在于手段有高下之分。别人主动捐助是上策,有借有还是中策,直接动手抢是下策。比如,纳粹德国首先用的是中策,后来摊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了,就用了看似痛快实则愚蠢的下策,把相对富裕的犹太人宣布为敌人加以剥夺。一时痛快之后,换来的是广泛的道义失助和社会精英的出走。

在历史的尘烟中,诸多当权者都深谙这一套必然的手法。希特勒上台以后,利用国家统制和美国贷款迅速稳定经济,降低失业率,赢得了德国人对他的好感和拥戴。 蒋介石名不正言不顺地登上统治地位,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对手,在表面上重新统一国家,都可以算得上具有一定的花钱艺术。这些手段当时能够欺骗一些百姓和短视的所谓“社会精英”,让他们在享受到一定的利益后山呼万岁,从而奠定独裁者的当政基础。而一旦天下初定,这些手段的负面效应立刻凸显,毕竟从良的老虎改不了吃人的本性。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城头王旗变幻的表象下,其实是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的行动在进行。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苍生社稷成为了牺牲品。为了取得内部斗争中的优势,在位者竞相出售国家利益给外国,换来现实的物质支持,而不管自己死后的洪水滔滔。为了拉来潜在的对手归顺,巨额的社会财富变成了收买人心的工具,虽然无数的同胞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但是,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在没有尽头的长夜里,也依然有着仁人志士的扼腕叹息和冲冠一怒,有着忘我者的不屈奋斗和艰难求索。这些令人因痛心而焦虑,因思索而振奋的故事不是戏剧,不是云烟,而是警示后人的教材。这使我们动容,使我们感触中华民族曾经距离一个公平而正义的社会有多远,使我们感受我们的民族依然有着无尽的生命力和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书评(媒体评论)

“蒋先生在中国纵横几十年,他所凭借的武器,不外金钱收买和分化离间的伎俩。”

——李宗仁

“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

——陈立夫

“现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则既不出钱,又不出力,囤积居奇,发国难财。”

——马寅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