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第二
【原文】
边文礼见袁奉高①,失次序②。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③,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文】
边文礼去见袁奉高时,举止失措。袁奉高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举止慌乱失措呢?”边文礼回答:“太守您新到任,帝尧之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①,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孺子回答:“不是这样的。这就像人的眼中有瞳仁,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①,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③,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⑤。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炜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元礼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哇!”李元礼和宾客们都因为他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地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原文】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⑤,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的身上,两个孩子能否保全性命?”儿子从容上前说道:“父亲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①。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②,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正遇八月中汇集宾客要检验鼓的音色。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四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使贤明的君主从梦中惊醒过来。”魏武帝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②:“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令他们朝见文帝。朝见时,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说:“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由于恐惧颤抖,所以汗水一点也不敢出。”
P5-7
《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前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通过记载魏晋时期土族阶层的琐闻逸事,再现了汉末至南朝宋初两百多年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才情。这对中国文学、审美时尚、思想文化特别是对士人的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身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招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有人说此书是出自其门客或众文士之手,但其本人主编的功劳还是不应抹杀的。由于刘义庆的组织和重视,《世说新语》才得以诞生,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刘义庆本人作品虽然不多,但在宗室子弟中却是一位佼佼者,《世说新语》是他的代表作。本书原名《世说》,唐代称《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后者成为本书专名大约在北宋。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宋朝的高似孙在其《伟略》中说它“极为精绝”,元朝的刘应登说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朝的胡应麟更是非常推崇它,说:“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到了现代,鲁迅称它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并说“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当代的易中天先生也称赞道:“魏晋是品评人物风气最甚的时代。一部《世说新语》几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录》。那时的批评家多半以一种诗性的智慧来看待人物,因此痴迷沉醉,一往情深。这种对优秀人物的倾心仰慕,乃是所谓魏晋风度中最感人的部分。”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为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此书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并且记载的大多是真人真事,历来也受史学界的重视。研究魏晋时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读此书的。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世说体”模仿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近二十余种作品。《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
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为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此书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并且记载的大多是真人真事,历来也受史学界的重视。研究魏晋时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读此书的。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世说体”模仿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近二十余种作品。《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
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前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通过记载魏晋时期土族阶层的琐闻逸事,再现了汉末至南朝宋初两百多年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才情。这对中国文学、审美时尚、思想文化特别是对士人的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