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染料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是它比蓼蓝还要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冷。木材挺直而符合木工的墨线,然而用火烤过使之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能拿圆规来衡量,即使有时经过火烤、日晒,都不能够重新挺直,这是由于经过火烤。所以,木材经过墨斗划线加工就变得挺直,金属经过磨刀石磨过之后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明白道理,行为上也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于,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的高度;不走近深溪,就不会知道地的厚度;不聆听先王的遗言,就不会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哭声都是相同的,长大以后,他们的生活习俗就不同了,这是由于教育的不同引起的。《诗经》上说:“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要恭敬地安于自己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性。天上的神在听着呢,将会赐福给你的。”所以说,精神上最好的境界就是“道”,最大的福分就是没有灾祸了。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踱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丽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我曾经整天思考,但是不如学习一会儿所得的教益多。我曾经踮起脚去远望,但是不如登到高处看得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是能被很远的人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是使人听得更清楚。乘坐马车的人,并没有一双善于行走的脚,却能达到千里之外;乘坐船只的人,并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生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别的事物而已。
【原文】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术茎非能长也,所盘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滩,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
南方有一种乌,名字是蒙鸠,用羽毛做成巢,然后用毛发编在一起,系到苇子上。偶尔有风吹过,芦苇折了,鸟卵就会摔破,蒙鸠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巢不能说不完善,是由于所系的地方不对。西方有一种木材,叫做射干,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之上,下临百仞的深渊。显得很高大。并不是木茎有所加长,而是由于它所生长的地方很高。蓬若是生长在蓖麻之中,不用什么扶持就可以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合到黑泥里,就会和黑泥一样黑。兰槐的根有香气,若是放到臭水旁边,君子不靠近它,就是庶人也不会佩戴它,它的香气不可谓不美,只是它周围的环境不好。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邻居,交往的人一定要是有道德的,以此来防止自己走上邪路,保证内心平和。
【原文】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螨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译文】
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荣辱的降临,一定是内|心品德的表现。肉生了蛆就说明它已经腐烂。鱼干枯了才会生出虫子。人若是怠慢而骄傲了,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约束。自己行为邪恶肮脏,就会造成人们对你的怨恨。把干、湿两种不同的木材放在一起,火苗就会朝着干燥的一边烧去;地面平整的一样,水就会朝着潮湿的一边流淌。野草和树木总是共生,飞禽和走兽也是成群地居住,这是万物跟随自己的同类。因此,箭靶张开了,箭也就向这边射来;森林茂盛了,斧子就跟着来了;树木长大成荫了,许多鸟类就在那里开始生活了;醋发酸了,蚊蝇就飞来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应该谨慎地立身处世。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