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畅销的普京传记,2009年全新增订版。
唯一经外交部认可的普京传记权威读本,普京研究专家丁志可潜心研究多年力作。
有人说,他是上帝派来拯救俄罗斯的使者,更有人喜欢称他为“21世纪的彼得大帝”!
从职业特工,到圣彼得堡副市长;从叶利钦身边的“红人”,到入主克里姆林宫。幸运女神时刻眷顾着这位“小个子”的俄罗斯巨人。他连任俄罗斯总统,经历了车臣战争的洗礼、“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寡妇军”劫持大剧院、金融寡头的挑衅……无处不显现“铁腕”政治家的魄力。民众的信任、自身独特的魅力与非凡经历共同打造出俄罗斯的“守护神”——普京。
俄罗斯正在强势复兴、重整霸业,而这其中,一切都与普京有关。
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显露出来的却尽是强悍。从总统到总理,角色虽然变换,却依然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并用自己的方式规划着俄罗斯的明天。
俄罗斯还会重新成为超级大国吗?这一点人们不妨从普京峰上寻找答案。
本书作者丁志可潜心研究普京多年,堪称国内普京研究专家,他的这本《普京大传》史料丰富,各种秘闻与故事贯穿其中,可说是普京传里最好的读本。
第一章 平凡的起点
按照中国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一个淘气、任性而又成绩平平的孩子,大概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了。然而,有这样一位俄罗斯小男孩,却在47年后成为影响世界的政治领袖,这个人就是普京。
且看普京的真实童年——
大杂院里欢乐多
1952年10月7日,在圣彼得堡(时称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父母在这个男孩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由此,便将其取名为弗拉基米尔——一个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样的名字。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列宁一样,为苏联的将来做出贡献。
普京的父母来自特维尔州图尔根诺斯基农村,他俩是地地道道的同乡。普京的母亲玛丽娅·伊万诺芙娜·谢罗莫娃居住在一个名叫扎列奇耶的小村庄里。而在距离她家仅4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名叫波米诺沃的小村子,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就居住在这里。
据后来普京自己讲,父母的结合主要是出于爱情。还有,父亲很快就要应征入伍,为了彼此有个保证,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
普京的说法和流传在那个乡村中的关于他父母亲的说法有着巨大的差别。另一种说法是,在当时,许多年轻人总爱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散步、聊天,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而美丽的玛莎(普京母亲昵称)和沃洛佳(普京父亲昵称)都热衷于参加这些活动。在一次活动中,沃洛佳不小心弄伤了玛莎的眼睛,而且还比较严重。于是,玛莎的爸爸就把沃洛佳叫到了自己家,并对他说,“你娶了我的女儿吧,她现在这个样子谁还会娶她呢?”
于是,普京的父亲就娶了他的母亲。
婚后第四年,他们移居列宁格勒,住在城郊。母亲进工厂上班,父亲在潜艇舰队服役。战争开始后,父亲上了前线,母亲则留在家里带孩子。
普京的一个舅舅在舰队参谋部工作,把他们家带进城里照应,普京一家在城里度过了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最艰难时期。
老普京在卫国战争中受过伤,退伍后回到家乡,在一家工厂里工作了一辈子。他腿上—直留有榴弹的小碎片,每当天气出现反常,他就疼痛难忍,连走路都很困难。
普京曾有两个哥哥,都是幼年早夭。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就死了,另一个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死于白喉。母亲直到41岁时才生下他这个“独苗”,父母自然视他为掌上明珠,对他疼爱有加。虽然如此,父母家教甚严,对他并不溺爱。作为一名苏共党员,老普京经常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心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
而许多年后,普京果然不负众望,成为对俄罗斯真正有用的人。
有人说,清贫的生活、朴实的家风和严格的家庭教育能让人在成人后异于常人。从普京身上,我们的确验证了这句话。但少年时的普京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俄罗斯总统。
小时候的普京很贪玩,他喜欢在外面玩,在院子里玩。当时普京家住的地方有两个院子合在一起,像一座风井。普京的一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时候,普京常常玩得昏天黑地的,有时连饭也想不起来吃。母亲呢,也担心他跑出去,偶尔会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喊:“你在院子里吗?”事实上,普京虽然爱玩,但总是待在院子里。这一点还是让父母比较放心的。所以只要他不乱跑,就可以在院子里玩,不必征得大人同意,如果他要出去玩的话,就需要跟母亲说。
有时候,普京也会做些离谱的事。有一次,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上学呢,有一天他没告诉大人,就一个人跑到大街拐角上去玩。那天正好是五一,大街上嘈嘈杂杂,一片喧闹,他小小的个子只能看到人们匆匆忙忙走过的脚和腿。当时他有点儿害怕,赶紧往家跑,后来他自己都不知怎么回的家。
普京虽然爱玩,但他不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他唯一的冒险经历还是和一个小伙伴一起。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怂恿普京一起出去玩。他俩没有告诉父母就一起离开了家。
两个小家伙乘上一列不知开往哪里的火车,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下的火车,完全迷路了。当时天很冷,地上的冰很厚,两个人冻得直发抖。他们不停地跺着脚,小脸冻得通红通红的。这两个小家伙也真够逗的,他们把随身带的火柴拿出来,就那样傻乎乎地点火取暖,不一会儿火柴就没了。
那可怜的样子,不禁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么冷的天,什么吃的也没有,他俩肚子空空的,可冻坏了。后来一位好心的阿姨领他们去家里吃了点东西,问清了他们的地址,把他们送上火车,他们才安全地回到家。
可想而知,回到家里以后,等着普京的是什么。无疑,为了这次“壮举,,他少不得受一场皮肉之苦。老普京气得暴跳如雷,抡起皮带把他一顿好打,普京的屁股为此痛了好几天,那几天他睡觉都只好趴着。
从那以后普京再也不敢往外跑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上学可能是件有趣的事,可是普京并不这么想,他还想着玩呢。那时候的普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玩,玩,玩!但再玩也得上学,他还是被父母送进了学校。
普京是10月份出生的,所以他差不多到8岁才上学。他们家的相册里还夹着一张他身穿老式的灰色校服的相片。普京后来回忆说:“那身衣服看上去像军装,不知为什么照片上的我手里拿着一个花瓶。不是鲜花,而是花瓶,有点怪怪的。”
小普京于1960年9月1日进入193中学接受启蒙教育,这是一所包括小学和中学的混合制学校。从1年级到8年级,普京都是在这所中学度过的。
学校离家很近,和普京家在同一条胡同,步行不足10分钟就可以到达。可能是还没适应上学的节奏吧,小普京上第一节课经常迟到。所以到了冬天,即使再冷,小普京也不敢多穿。为了节省时间,避免迟到,他从不穿大衣。按照现在他的说法来讲就是大衣太重,严重影响了他跑步的速度。还有,穿着大衣跑到学校,然后再脱掉它,这需要很多时间。通常他就像子弹一样,射到学校,立刻坐到桌子后面。
在校方看来,小时候的普京并不是他们所期盼的乖孩子。
学校的生活对普京来说也没什么吸引力,他的成绩都是中等。学校离家不远,自家的院子就是可靠的避难所,不想上课的时候,他就跑回家。
从小普京就形成了独立的性格,在学校里,他常常独来独往。
在家贪玩,到了学校他也改不了贪玩、好动的脾性,打架的事总少不了他。当然,许多时候都是别人挑起事端,他出于自卫才跟人家动手。有时候,他也看不惯一些同学被欺负,于是就拔刀相助。正因为他的这种“好勇斗狠”,又加上成绩不怎么样,直到六年级他才加入少先队。
四年级时,班上组织外语学习小组,小普京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外语小组里分别教英语和德语,学英语在当时比较时髦,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英语,而小普京却选择了德语。这一选择为他日后入选国家安全委员会并赴前民主德国工作打下了基础。
至于为什么选择德语而不是英语,普京一直没有给任何人一个确切的答复。也许,在他的童年,他就有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与众不同”的思想了。但小普京上小学时的表现十分平常,以至于老师们没有对他产生深刻的印象。
1999年10月,普京的母校举行50周年校庆之前。有人打电话到校长接待室问:“你们邀请普京了吗?”起初学校不相信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学生,等翻出档案一查,才发现弗拉基米尔·普京,也就是当时的俄罗斯总理,确实是该校1970年的毕业生。P2-5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句话的确是一个规律。而在苏联的历史上,这句话应该改作:五十年必有霸者兴。
“普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在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之前,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年会上,西方记者问的一个很普通但却很难回答的问题。 所以,自然地,在问题提出后,没有人可以回答。 在俄罗斯的高级政要们心中,当时的普京尚且是一个谜,更何况是其他人了。
就仿佛是一条龙一样,虽然你能看到他出现,但更多的却是他隐藏在云背后的故事。一时,神秘的光环笼罩着这位俄罗斯“第一人”。
英雄不问出处,是千古名训。当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普京的简历很简单,在俄罗斯,有他这样简历的政府官员多如牛毛,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莫斯科只工作了三年,在1999年却连升三级,被提拔为政府总理,并在这年的最后一天里,传奇般地当上了代总统。三个月后又以53%的高支持率成功地当选为总统。
是什么让他这样“一帆风顺”,难道有天助?莫非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俄罗斯的尊者?
当他接手叶利钦留下的“烂摊子”后,面对当时内外交困的俄罗斯现状,励精图治,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俄罗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峻考验之后,顺利地走完了他的第一个任期。
2004年3月,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以71.2%的高支持率再次当选。
这一切的一切,仅用“幸运”二字是无法让人信服的,背后一定有原因。
担任总统五年多来,他以优异的政绩和无法抵挡的个人魅力,已经成为俄罗斯人衷心爱戴的领导人。2001年末,普京就曾经荣获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年度风云男人”称号。在2002年,尽管俄罗斯几度遭遇危机,但是普京以其冷静、果断的处理方式,每每化险为夷,使他成为俄罗斯支持率最高的领导人,俄罗斯民众称之为“21世纪的彼得大帝”。
透过俄罗斯人这一系列的“普京崇拜”,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神奇的“小个子”到底做了些什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危机是时刻伴随着他的。“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米-26”的坠落,发生在莫斯科大剧院和别斯兰中学的人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这位俄罗斯领导人。而在对国内寡头重拳出击之后,又引起了西方媒体的群起攻讦。
但是,他顺利地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并且赢得了俄罗斯人最普遍的尊敬,甚至连他的反对派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
作为一个大国总统,普京要日理万机,实在难得有什么业余时间。但就在极其有限的空闲时问内,他也尽量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种适时的“放纵”,不仅使普京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处理国事,还给他额外增添了吸引人的魅力。他的柔道,他的飞行,他的游泳,他的钓鱼,他的读书兴趣,他的音乐爱好……甚至他走路的姿态,他的菜谱,他的保镖……都成了国内外媒体猎奇的对象。
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政局由乱到治,经济持续回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情绪趋向稳定。他的“新安全构想”、“走自己的强国之路”、“新俄罗斯思想”、“新富国战略”、“双翼外交”等一系列的观点为俄罗斯各阶层所普遍接受。
曾经走过荣誉与沧桑交替的20世纪的俄罗斯人又一次看到了强国的希望,他们坚信:一个强大的民族正在迅速崛起。
2008年,普京根据宪法的要求走下总统宝座,出任政府总理。但是,任何人都知道,他由总统而总理不过是为自己规划了一条权力曲线。不管这条路线是如何曲折迂回,通向权力是唯一的决策选择;不管普京未来是否还能入主克里姆林宫,毋庸置疑的是,他在俄罗斯未来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发挥决定性的影响。
丁志可
2009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