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三国志异》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青年作家张佳玮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展现一个年轻人眼中的三国故事!
附赠《三国演义》清代大魁堂刻本绣像图复刻珍藏卡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志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佳玮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三国志异》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青年作家张佳玮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展现一个年轻人眼中的三国故事! 附赠《三国演义》清代大魁堂刻本绣像图复刻珍藏卡牌。 内容推荐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二次元演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青年作家张佳玮撰写《三国志异》一书,以妙趣横生的笔法,展现一个年轻人眼中的三国故事,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乱世 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 官渡 美男子们 三国打仗,到底多少人 三国的都城 兄弟不能成兄弟 命运的玩笑 第二辑 名将 单挑最强三人组 定军山与夏侯渊 姜维死,汉亡 虚虚实实的猛将们 武圣关羽,威震华夏 于禁,一场大雨,三十年 张辽,八百破十万 正史的吕布与流行文化里的吕布,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第三辑 丞相 如何描述诸葛亮 出师表,何等的好文章 为何不出子午谷 诸葛治蜀 第四辑 君王 白帝托孤 刘备老来得子 刘备与高祖之风 孙权与东吴四都督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 像曹丕这么没谱的天子啊 第五辑 谋臣 曹操与荀彧 世上的谋士 王朗王司徒,三国最大的人生赢家 试读章节 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 三国时,有个诸葛绪,琅琊阳都人。众所周知,三国时琅琊阳都姓诸葛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都是出将入相之才。诸葛绪也不丢人。 公元255年,魏国名将毋丘俭叛乱,是为“淮南三叛”之一。吴大将军孙峻举兵号称十万,要渡江来了;三国末期名将、当时兖州刺史——约等于现在的山东省委书记——邓艾,派遣时为泰山太守——约等于泰安市长——的诸葛绪,前去拒战,成功了。诸葛绪从此有了地位。 又八年后,司马昭定方略,要灭亡蜀汉了。当时派出的三路大军,有两路主将威名赫赫:一是“时人谓之子房”、张良再世的钟会,一是征战四方的姜维老对手邓艾。其中钟会十余万众,取汉中。邓艾三万人,攻蜀汉大将军姜维所在的沓中。 这就是三国末期的三杰之战:姜维迎战邓艾与钟会组合。 ——还有诸葛绪。 此时的他,通过个人奋斗,已是雍州刺史,即甘肃省委书记了。他领军三万,向阴平桥头出发,拦截姜维,别让其干扰钟会的汉中攻势。 然后,您猜到了:小人物上大舞台,诸葛绪很快倒了霉。 钟会在汉中征讨顺利,邓艾在沓中阻拦姜维。本来似乎魏国计划要成功:隔断姜维,攻下蜀汉,很好。 然而姜维天纵奇才,来了个声东击西:绕道阴平西北,入北道,俨然要抄诸葛绪的后路。诸葛绪吃了个假动作,退兵三十里,姜维引军翻身,过了阴平桥,回到剑阁。如此,曹魏的正路被堵了。诸葛绪与邓艾组合围杀姜维的计划,就此完蛋。 这时,诸葛绪又做错了一件事:他没向邓艾靠拢,而去找钟会——不难理解嘛,邓艾是老上司,但是放牛娃出身;钟会和诸葛绪都是世家出身,还是钟会靠谱些。 可惜,诸葛绪连续两个决策,都是错误的。 钟会年少,野心勃勃。此次出征,本就心存反意。看诸葛绪犯了错误,手里还握着三万兵,眼馋了。钟会私下向司马昭告密,说诸葛绪临阵不前,治了他罪,打入囚车,押回洛阳去了。三万兵,没收了,归钟会。 此后,邓艾完成了天下知名的传说:偷渡阴平,万山之中行军,占领江油,大破诸葛瞻,逼得刘阿斗出降,蜀汉灭亡。 这时候,诸葛绪是整个故事里最倒霉的人:八年前的市长,八年后的省领导,灭蜀三大队之一。本来很光彩。可是:被姜维晃过,被钟会打小报告,错过了邓艾的不世奇功,坐着囚车回洛阳,什么命嘛!! 然而呢……一个人的命运,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参考历史进程。 灭蜀之后不久,姜维投向钟会,煽动他谋反。钟会擒拿邓艾,自己和姜维策划造反。未遂。一日之内,邓艾、钟会、姜维三杰全都死去——这是公元264年正月的事。 三杰死时,成都大乱,秩序失控,军民死伤无数。到公元264年二月,才大致安定了。蜀汉是灭亡了,只是前后死的人,也够瞧的。参加征蜀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钟会、邓艾、师纂,都死了。 而犯了大过、错过了大功、安进囚车里回去的诸葛绪呢? 他很安静。他因祸得福,被送离蜀中,恰好躲开了风暴。他没什么大过失,而且因为钟会的谋反,反而让他变清白了。 此后: 诸葛绪官运亨通,活到了晋朝开国,担当了太常、卫尉。他儿子诸葛冲当了廷尉。 在诸葛绪被囚车送回洛阳后又十年,那个春天,他的孙女诸葛婉被红纱系臂,选进宫廷,当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论辈分,诸葛绪都是司马懿平辈的亲家了。而此时,曾经风云呼啸的邓艾、钟会、姜维甚至司马昭,都死去多年了。 多年后,诸葛绪回想起自己被打进囚车送回洛阳那年深秋,会作何感想呢?那对他而言是大不幸,但从历史角度看,那场风云凌乱的变局里,他又是个幸运者。他没像钟会、邓艾与姜维那样名动历史,但他活下来了,还平自得了富贵。 P5-9 序言 本书并无谈得上新知灼见之物。大概的内容,也无非是作者本人从一个《三国演义》爱好者向三国历史爱好者过渡时,一点简单的心得。 哪位问了:《三国演义》爱好者与三国历史爱好者,不同吗? 在我国民间认同里,三国历史,实在是中国历史一段别样存在。其他历史传奇,大多承史册、搜故事、立人物而成。如霍去病横绝大漠而壮年夭逝,楚霸王纵横秦末而自决乌江,始皇帝扫清六合鞭挞宇内,高长恭勋高颜美而饮鸩自尽……这样的传奇,都是正史所载。 三国历史之特殊处,大概便是因为本身太过传奇,又加史料繁杂,于是陈寿《三国志》,加以裴松之之注解,又有《晋书》《后汉书》为凭,更有《世说新语》等笔记传说,宋话本,元杂剧,堪称《三国演义》雏形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终于到了《三国演义》,就此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大众对三国的印象。再明清两朝戏剧,更是将许多人物的脸谱描就,输进了大众内心。 比如,诸葛亮在正史,实为苦心孤诣的贤相;《三国演义》将之鹤氅羽扇、能掐会算,鲁迅先生所谓“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张飞在正史,实为爱敬君子不恤小人的猛将,对读书人客客气气;《三国演义》却永久地将一个大胡子黑脸汉子形象给锁定了。鲁肃在正史,实为大局观出众、性格刚毅大胆的军官;《三国演义》里将他做成了一个宽厚到呆萌的君子,被诸葛亮来回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好处自然有了:增加了戏剧性,夸张了本身性格,让大众易于记住。然而,《三国演义》这本书,也确将一些具体人物给偶像化、浪漫化了,以至于多少喧宾夺主。于是如今民间认可接受的三国设定,是一个混杂的设定:有一点正史,有一点评书演义,有一点二次元改编。 自然也不能怪《三国演义》。中国早年评书和小说,是给老百姓和民间读书人读的。所以历朝演义评话,大多有以下脸谱套子:诸葛亮、徐世绩、李靖这种军事家,被描述成牛鼻子老道;张飞、程知节(咬金)、胡大海这种猛将,被描述成花脸憨人;君王都是软耳根子,要听奸妃和国丈的话;要歌颂杨业和包拯,就要把潘美和庞籍(就是庞太师)说成大坏蛋;打仗靠阵前单挑和个人血气;谋略靠埋伏和火计——得啦,老百姓爱看嘛。早在《三国演义》之前的戏曲话本里,这些套路已经有了。虽说这些都符合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但也有副作用,比如正史的个人性情,多少被埋住了些。 也因此,许多小说、评书甚至游戏爱好者初接触史书时,第一反应多是惊诧,“我小时候读的,不是这样的呀!”——比如我即是如此。 但进一步琢磨过,便多少明白了。三国历史所以能流传千古,确实因为《三国演义》定本的人物们光辉万丈;但这段历史本身,在古时能得各色小说家和说书人钟爱,也因为其中的非凡之处。如果不索需单纯的个人英雄情结,则《三国志》加裴松之的注,以及《后汉书》等史册里记载的三国故事,其曲折复杂,还在《三国演义》之上。 罗贯中当年给曹操留了首《邺中歌》,结尾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大略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擅加评论,不免被逝者所笑;所以本书如开头所述,并无新知灼见,更多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譬如齐人野语,一点心得,只是个人对历史的一点叹奇罢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