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浓缩中国式管理思想的精髓,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的智慧、易经管理的奥秘,让管理者透彻领悟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包括《立于不败的本事》《刚柔相济的艺术》《聚拢人心的法门》《持经达变的学问》《分寸拿捏的要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曾仕强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浓缩中国式管理思想的精髓,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的智慧、易经管理的奥秘,让管理者透彻领悟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包括《立于不败的本事》《刚柔相济的艺术》《聚拢人心的法门》《持经达变的学问》《分寸拿捏的要领》。 内容推荐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共5册)》是八十巨献——微时代的阅读精品,是中国式管理思想精华呈现,是用最短的时间,感悟最深刻的管理。 管理活动,始于“修己”的功夫,终于“安人”的行为。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被别人管,所以,中国人一定要首先好好管理自己,这就是“修身”,在职场中修炼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感应别人的心。 《分寸拿捏的要领》就阐述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甚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推己及人,去沟通、去决策。 中国人的经权之道,“经”即《易经》中的“不易”,也即“常道”,是不能变的东西;“权”即《易经》中的“变易”,也就是“变化”或“变通”。“经”与“权”相结合,便构成了“持经达权”的方法。一个人有所变,有所不变;能变,也能不变,这才厉害。 《持经达变的学问》告诉管理者,如何依据易理而行,把握“变易之易”和“不变之易”,合理安排“变易”和“不易”。 对待中国员工,管他,他不服;理他,他又将信将疑;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安他”。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最高境界——“安人”。 要想聚拢人心,靠西方所谓先进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深入挖掘中国式的管理哲学,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用。 《聚拢人心的法门》中阐述的“修己安人”之道,将管理、伦理和人性结合起来,以达到安员工、安顾客、安股东的效果。 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使其让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做出合理的行为。 管理者不激励不行,激励得不合理也不行,这复杂的局面导致激励活像一把双刃剑。《立于不败的本事》就从“激励不一定好,不激励也不好”的两难说起,提醒管理者时刻保持激励应有的态度,多面兼顾,以求合理激励。 中国管理者沟通难、授权难、管人难,根源在哪里? 《立于不败的本事》就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提炼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详细剖析管理者如何分清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事,秉持仁义的目标而非单靠权威,以立于不败之地。 目录 《分寸拿捏的要领》 第一章 人普遍不喜欢被动 第二章 人大多希望自主自动 第三章 有限范围最大自由 第四章 害怕自动喜欢自主 第五章 用心来使彼此互动 第六章 絜矩之道五大要领 第七章 “M理论”合乎人性 第八章 “M理论”贵在实践 第九章 “M理论”大同小异 《持经达变的学问》 第一章 虚以控实的道理 第二章 “经权”是安人的方法 第三章 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章 经权配合四种现象 第五章 经权配合层层串联 第六章 经权配合有三原则 第七章 经权之道五大要领 《聚拢人心的法门》 第一章 人性管理的演进 第二章 人性管理“M理论” 第三章 “M理论”有三向度 第四章 管理和伦理合一 第五章 安顾客第一优先 第六章 安员工以厂为家 第七章 安股东持续发展 第八章 安人之道五要领 《刚柔相济的艺术》 第一章 激励的两难 第二章 激励的两大因素 第三章 本事是激励之“刚” 第四章 安人是激励之“柔” 第五章 安人之外的激励因素 第六章 不变是激励的经 第七章 万变是激励的权 第八章 刚柔相济的激励艺术 《立于不败的本事》 第一章 天人合一的管理艺术 第二章 管理者应该做的事 第三章 管理者不应该做的事 试读章节 五、愈逼愈没有效果 我们发现员工愈推愈推不动,愈逼愈没有起色的时候,必须提高警觉,因为此时已经物极必反,失去效果了。 员工时时期待推、催、逼、压,来时勉强承受一下,但马上变成耳边风,不当一回事。这时候又期待下一次的推、催、逼、压,然后再一次把它当作耳边风。不逼不行,逼也不行的时候,管理就失灵了。 我们中国人是内心非常矛盾的。上级安排我们做事情,我们一方面很高兴,认为他看得起我才叫我做;另一方面又很不高兴,认为上级虐待我们,别人没有事不让他做,总让我做就是找我麻烦。所以做领导很难,你逼他做,他不高兴;你不逼他做,他还是不高兴。这是很难处理的事情。 西方人是没有这种问题的,规定该谁做就谁做,是非常清楚的。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也把事情规定清楚,不就可以了。我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作“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就是说一旦到了下属不怕上级、对上级毫不畏惧的时候,推、催、逼、压就完全没有用了。所以,制度会使得主管无能为力。 举个例子。上级按照制度来激励下属是没有效果的,如果是按照制度给他发奖金,他一点也不感谢你,他会心想:“这是我按照制度应该得到的,凭什么要感谢你?”而且他还开始抱怨,这个奖励规定已经制定三年了,三年前奖励2000元,现在还是2000元,为什么不随物价的上涨调整?他一百个不满意。所以,中国的老板会给主管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这个道理。 此路不通的时候,最好反过来想一想,人真的喜欢被动吗?人真的需要推、催、逼、压吗? 主管要下属做事情,是不可以发号施令的。我在当领导时,每向下属交办一件事情,我都会把他请来。我的第一句话是:“李科长,我知道你最近很忙。我这里有一件事情,但我实在不忍心再叫你做。”他说没有关系呀。我的第二句话是:“这件事别人不会做,你又那么忙,我给谁做呢?我看还是我自己做好了。”他就会说:“你千万不要自己做,我做好了。”他就轻松愉快地去做了。你为什么要推、催、逼、压呢? 西方人的职位说明书,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写完了就完了,没有其他东西。中国人的职位说明书,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写完了,总要在最后加一条“其他”。因为,没有“其他”,他就不去做那些本该完成的事情;有了“其他”,他会非常高兴地去做。 所以,同样一件事情,你把方向调过头来,反过来想一想,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六、人并不喜欢被动 人并不喜欢被动,刚好相反,人喜欢自动。人性的尊严在哪里?就在于自己可以为自己作决定。如果事事被动,还有什么尊严可讲? 人最乐意服从的,就是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别人的决定。人对别人的决定多半感受到一些压力,多半想要抗拒;但对自己的决定,会非常乐意去接受,而且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人自动的时候,他会觉得样样都很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心情十分愉快。一个人被动的时候,他就觉得样样都不满意,心里不情愿,做起事情来,不是拖拖拉拉,便是敷衍塞责。 中国人只要心里很乐,什么事情都很好商量;中国人心里不乐,就最难商量,他样样都斤斤计较,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主管如果完全只是按制度…… P9-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