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状况,先从家庭找原因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品德、身心发展要比学业重要很多。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在优秀的家庭中,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家长们这样问:“孩子根本不听我的话,还动不动就哭,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教育孩子听妈妈的,还是听爸爸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出现了这些状况呢?我觉得,主要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周女士的孩子今年刚读中班,为了能自己带孩子,她生完孩子后就换了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现在她却发现,这种牺牲并没有换来好结果。
不管做什么事情,孩子都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动不动就哭,耍无赖。有时候,还会说谎。周女士感到很头疼!有时急起来,老公还会动手打孩子。周女士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找不出其他好办法。
一百多年前,鲁迅在《新青年》中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说道,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的事”。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品德、身心发展要比学业重要很多。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在优秀的家庭中,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个轻松活儿,如果遇到了问题,父母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呢?
◆孩子学本领,家长要陪练吗
家长:
现在,我家孩子已经参加了两个培训班,但我总觉得她进步很慢,比如:国际象棋,每次问她懂不懂,她都点点头。可是,教练却私下告诉我,孩子还没掌握要领。是不是真的要像其他家长一样,天天陪练啊?
彭水明:
我儿子学习各个项目的时候,我都会对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他学什么项目,我就关心什么项目。我不仅会学一些理论,还会通过网上、电视和教练学习一些技术要领。儿子练习的时候,我一般都能及时发现他的不对之处,第一时间指出来,因此他的学习效率要比其他孩子高很多。
比如,学乒乓球。一个拉球的动作,角度一般在30~45度,可很多孩子在训练时都会习惯性地将角度拉到75~90度。教练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如果家长知道相关要领,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了,效率自然就可以高出一般孩子好几倍。孩子训练时,我一般会跟在教练身边,听教练讲动作要领,然后记在心里。如果发现儿子没有按教练说的做,我就会及时为其作出纠正。
◆孩子要做危险的事,该不该制止他
家长: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主张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爷爷奶奶太宠他。可是,很多时候,当孩子要帮我拿碗筷、拿水杯时,长辈们总要出面制止,还说:“这样做很危险。”我自己都有些动摇了,怎么办?
彭水明:
我儿子上幼儿园前,看到外公去倒水,他也会去碰开水瓶,那时我是不同意的。为了让儿子明白为何外公能动他不能动,我就倒了一碗水,在水温能产生烫痛感但不会烫伤时,我让他把手放进碗里。他体会到了烫的感觉,也就知道了我不允许的原因。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能做这件事了,我就指导他让他去学、去做。
面对这样的事情,家长最好不要因为危险就盲目地制止,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家长可以做的就是要尽早地让孩子学会与年龄相称的各种应对危险的能力。
近年来,家长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可否认,家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家长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P3-5
第一章 “土教练”的别样育儿观
孩子出状况,先从家庭找原因
要想教出优秀的孩子,家长首先就要转变育人理念
不要将进“名校”当做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
应试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不要让应试教育捆绑住孩子
爱孩子要有度,不要让家庭教育成为溺爱的工具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不要让学校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
不要用条条框框束缚孩子,还孩子完整的成长人生
家长会做“土教练”,孩子快乐又幸福
第二章 培养自立的品格,让孩子获得成就一生的财富
溺爱是一副枷锁:家长常见的十大溺爱方式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不能用现行的教育体制认定“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来要求孩子
家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不要成为一名勤劳的实干家
巧做懒惰家长,培养勤快孩子
孩子所学的技能要在家长引导下自愿去学
引导孩子自觉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假期回农村,丰富生活体验
见到大人,叫声“叔叔”,让孩子礼貌待人
让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
第三章 从自身条件出发,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
培养身心健康、兴趣广泛的孩子
为了培养孩子兴趣,家长就要投入其中
如何让兴趣的生命延长
对课外辅导机构多些了解,做理智家长
尊重孩子,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动手能力是在熟练中培养起来的
让孩子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小市长
第四章 挫折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教育
温室里,可以育花、养草,但长不出参天大树
频频出现的“问题少年”
在郭靖与杨康的对比中体会如何做家长
别让孩子太安逸,让孩子多吃点苦
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好家长的必修课
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是站在大学门口迈出的第一步
培养纯爷们,从家长开始
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分配金钱
钱要用在关键的地方,不能随便乱花
小学生为什么会对网络游戏上瘾
第五章 加强体质锻炼,培养健康好少年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生活更精彩
面对孩子,家长该做些什么
提高身体素质,关心孩子体质教育刻不容缓
要想增加中考体育分数,就要推动素质教育前进
儿子为何会有这么多时间学习体育艺术方面的东西
我儿子是怎样坚持下来并拿到奖项的
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意义
多劳动,让孩子成为劳动明星
第六章 让孩子拥有大“爱”之心
学习知识很重要,品德身心培养更重要
给孩子们正常的成长过程
孩子之所以自私是家长教出来的
最美现象的思考
找回“寸草心”,回报“三春晖”——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爱”上农村的劳累与快乐
不乱丢垃圾,保护家园从我做起
不乱拔小草,让孩子爱护植物
关爱残疾人,让孩子体会“大爱”
尊师重道,永记心间
大手拉小手,友谊在心中
第七章 教给孩子安全知识,成就孩子完整人生
学会安全技能是关键
孩子出现问题责任在家长
培养孩子,家长首先就要言传身教
从小事中让孩子学习法律知识
让孩子尝试自己走路,亲历安全的重要
让孩子成为好学多学、遵纪守法的人
第八章 “打”孩子也是一种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懂教育的家长
虎爸与虎妈、狼爸、鹰爸在培养理念上有区别
“打”孩子并不是对孩子施暴,而是一种威严和威慑
对孩子犯的原则性错误不惩罚,后果很严重
打绝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可能犯错,但犯错要接受惩罚
让孩子理解:“打”针对的是错事,而不是个人
让孩子真正明白为何挨打
打骂老师的孩子就要挨打,否则就是害他
附录
彭衢杭是我作为校长认识的比较特别的一个男孩子。记得上任的第一天,我站在校门口迎接全校师生,一个瘦小的身影从远处瞬间移动到了我跟前,他戴着头盔,脚踩着轮滑鞋,一身运动装备,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包上还绑着一双平常穿的运动鞋,一路上热情地跟他认识的人打着招呼,“保安叔叔好”“哥哥姐姐好”,最后潇洒地在我面前来了个急停,“老师好”。
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吧,已经过去6年多了,当时的场面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当时的感觉除了新鲜之外还有诧异,在这样一个对孩子们过度保护的时代,在校门口那些牵着孩子的手,甚至背着孩子书包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人群中,这个身影是那么的特立独行。
那时彭衢杭还是二年级学生,随后在学校各项颁奖活动上都能见到他,有乒乓球的、轮滑的、游泳的、帆船的、足球的、篮球的、田径的等,除了体育之外,还有摄影的、书法的、器乐的、棋类的,甚至普法征文、杭报小记者等统统都是活跃分子。接触多了,就发现这孩子挺不简单的。不简单的地方倒不是他掌握的这些本领,而是平时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比方说他很有礼貌,学校里见到谁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他很坚强,体育课上手臂骨裂了也没掉一滴眼泪,满脑子还惦记着会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游泳比赛和乒乓球比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他刚刚开始起步踢足球,比赛中先从替补做起,可是他不像其他的孩子,上不了场会很沮丧或者有情绪,而是非常认真地做一名替补,在场下非常投入地为场上队员加油打气,中场休息的时候会主动为下场的同学递上衣服和水,只要一换上场,就会特别地专注,迅速进入忘我的状态,哪怕只能踢上一分钟。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参加的是一场什么样的竞技呢?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很多人以为从幼儿园开始,到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算完成了,其实那时比赛才刚刚开始,终点应该在一个人退休的时候。入职、成家立业、升职等一系列难关在等待着选手们。一个男孩子,学业成绩未必是最重要的,是不是有责任心,是不是做事专注,是不是够坚强独立,是不是能关心身边的人,才是他是否能顺利走过甚至是跑过终点的保证。这些品质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现在的孩子比较缺失的,而彭衢杭身上都有。我时常在想,这样的孩子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直到认识了彭爸,这些疑问才慢慢被揭开。
彭爸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学校里的活动经常来参与,后来在他的热心张罗下,学校的家委会也成立了。他作为学校首届家委会的主任,为学校里做了很多实事。由于有了这层关系,我和他熟络了起来。他常常自嘲是农民,是啥也不懂的“土教练”。但是,从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看来,家长个人很优秀,孩子不一定优秀;但孩子如果很优秀,背后一定有优秀的家长。我很喜欢听他讲他和彭衢杭的各种故事,他的“土方法”和经验比各种育儿经典来得更加质朴和有生命力。
彭爸跟我探讨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他说,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的老师站在同一阵线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如果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听谁的了。“那老师的观念和你的有些不一样,或者老师也犯错了呢?”我反问道,“那也以老师说的为准,老师也是人,难免会出错,那也听老师的,绝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好,真有问题,私下里跟老师沟通。孩子吃点亏没事的,尊重一个人才是基本的态度,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没有人会像老师这样对你好了”。这让我想起,现在一些自以为是的家长和不讲道理的孩子,老是站在老师的对立面,或者说对老师持有的是一种基本不信任的态度。不能说,所有的老师都是师德上没问题的,但至少大部分对学生还是负责的。可是这样的态度往往对孩子起到的是反作用。
彭爸也跟我聊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里吃晚饭的时候,我的饭都是彭衢杭给我盛的。”光这一点就足可以让现在的绝大部分“4+2+1”的家庭不得其解,现在的小孩,哪个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呢,不要说给爸妈盛饭了,不用喂已经很好了。彭爸的解释是,现在的孩子是被过度保护了,其实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只是大人“以为”他们还小,就连给父母服务一下承担点孝敬的责任这种最基本的锻炼机会都没有,我们大人永远都围着“小皇帝”服务,结果并没有培养出孩子感恩的心,反而让他们觉得以他们为中心是必需的,理所当然的。“我现在让他盛饭,不是因为我偷懒,而是让他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作为‘小大人’的意识,不从小事做起,怎么能指望我退休之后他还能赡养我呢,不‘啃老’就不错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不再赘述了,彭爸的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彭衢杭成长的故事,其实也是彭爸不断思考的历程。正如他所言,做父母其实要当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来做,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年轻父母对于育儿这件事基本上都是没有经验的,也没“培训”过,有些人能够自学成才不断修正,而有些人一开始就走了弯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很不一样。彭爸希望他的经验能够给其他的家长一些帮助。虽然现在关于育儿的各种书籍汗牛充栋,但是本书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本书讲的都是彭衢杭成长的各种故事,有可读性,容易借鉴,通篇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孩子教育的问题多源于家长”,用通俗和简单的语言给其他的家长也很好地上了一课。
当然,现在社会上各种“……爸”“……妈”很多,各有各的道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复杂,不可能一概而论,彭爸的书也是如此。能引发思考就好,具体怎么做,家长还是得做个有心人,自己琢磨,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过无论如何,本人还是非常荣幸,能够为本书的序写上几句。作为彭衢杭的小学校长,应该说,一路上看着他成长,书中说的很多故事我都是经历者或者是见证者,自己也深受教育,希望书中一些好的做法能够让更多的家长受益。
我是彭衢杭走上足球道路的引路人,五年级时他还在篮球社团里,我在操场上巡查的时候发现他拍着篮球的时候眼睛却盯着足球场上,于是跟教练员协商把他放进了足球社团。可能当时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小个子替补在三年后能够进入中国顸尖的恒大皇马足校学习和训练。我在这里衷心地祝愿他能够学有所成,把他在小学时积累起来的坚韧、顽强、独立、专注等品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他的梦想。
杭州胜利小学校长全力博士
2013年9月20日
《老爸是个土教练》讲的是作者儿子彭衢杭成长的各种故事,有可读性,容易借鉴,通篇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孩子教育的问题多源于家长”,用通俗和简单的语言给其他的家长也很好地上了一课。
作为独生子,一般都会受到家人的溺爱,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变得任性、骄横、无礼。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父母要积极探索正确有效地育儿策略。因此,作者彭水明呼吁,家长们都要成为一个“土教练”,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家长;因为只有家长投入到兴趣中去,才能让孩子在兴趣训练中健康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体、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彭水明所著的《老爸是个土教练》为亲子教育图书,作者及其儿子曾被无数家报纸报道,本书主要从“土教练”的别样育儿观、培养自立的品格,让孩子获得成就一生的财富、从自身条件出发,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挫折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教育、加强体质锻炼,培养健康少年、让孩子拥有大“爱”之心、教给孩子安全知识,成就孩子完整人生、“打”孩子也是一种管教孩子的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土教练”的成功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