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孙利中编著的这本《内蒙古寺庙(全彩图文版)》是《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之一。本书是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地域特色、旅游景区来编写完成的,为了突出内蒙古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现存的藏佛教寺庙为主,着重介绍了明清以来藏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梗概,诸多藏佛教寺庙以及个别汉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和民间传说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内蒙古寺庙(全彩图文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乔吉//孙利中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乔吉、孙利中编著的这本《内蒙古寺庙(全彩图文版)》是《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之一。本书是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地域特色、旅游景区来编写完成的,为了突出内蒙古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现存的藏佛教寺庙为主,着重介绍了明清以来藏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梗概,诸多藏佛教寺庙以及个别汉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和民间传说等等。 内容推荐 乔吉、孙利中编著的这本《内蒙古寺庙(全彩图文版)》作为《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之一,其内容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地区现存寺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等,同时也涉及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梗概。 《内蒙古寺庙(全彩图文版)》中描述了千姿百态的佛像,瑰伟壮丽的寺院,引人入胜的衣钵传承故事,蕴含着悠远深邃的历史情怀,他将带你体验内蒙古寺庙守护着的草原人民独特而富有的精神世界。 目录 雪域佛教传入内蒙古草原 迎佛的前奏 在青海高原上的会见 黄金家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在内蒙古传教的著名高僧 佛教东传 萨满遭到镇压 满族兴起 玛哈噶拉神被夺 清朝诸帝 唯慕为佛事 皇帝保护下的蒙古上层喇嘛 朝廷扶植 漠南蒙古寺庙林立 蒙古人朝拜的内地寺庙 佛的世界——内蒙古寺庙 塞外有召城 悠悠历 大召 锡埒图召 小召 乌素图召 广化寺 五塔寺 鹿城亦有召 古寺呈奇妙 五当召 美岱召 梅力更召 昆都仑召 包头召 吕祖庙 龙泉寺 戈壁阿拉善 寺庙如林然 广宗寺 延福寺 福因寺 妙华寺 昭化寺 承庆寺 达里克庙 阿拉腾特布希庙 巴丹吉林庙 沙日格庙 库日木图庙 游巴彦淖尔 方知山洞寺 阿贵庙 班禅召 乌力吉图庙 萨拉达布庙 本巴图庙 游鄂尔多斯 探高原古刹 准格尔召 乌审召 展旦召 幽幽百灵庙 乌兰察布情 百灵庙 锡拉木林庙 普会寺 草原古寺庙 锡林郭勒美 贝子庙 杨都庙 海音哈尔瓦庙 汇宗寺 善因寺 查干敖包庙 辽代石窟寺 辉煌赤峰市 格力布尔召 根佩庙 查布杆庙 奇救寺 巴拉奇如德庙 荟福寺 庆宁寺 梵宗寺 龙泉寺 灵悦寺 福会寺 法轮寺 青城寺 漫游哲里木 环视库仑庙 兴源寺 福缘寺 双和尔庙 呼伦贝尔 怀古“甘珠尔” 甘珠尔庙 东西二庙 白音和硕庙 葛根庙 王爷庙 寺庙建筑及主要神佛 寺庙建筑特点 寺庙中的主要神佛 显宗佛 菩萨像 密宗佛 菩萨像 护法神像 传承师祖像 附录 蒙汉对照寺庙名称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清政府成为内蒙古佛教的最高保护者,并利用佛教统治蒙古诸部,始于皇太极时期。我们知道,满族和蒙古族在宗教信仰上,本来都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北亚萨满信仰的。自从16世纪末蒙古人再度皈依佛教、教法逐渐普及的时候,满族人也受到临近蒙古部落的影响、也开始信仰了佛教。据汉文和满文史料记载,17世纪初,从西藏东亲蒙古弘法的大师们也顺便到后金渡化,使后金皇帝转向佛法,也是事实。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于1615在其根据地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城东开始修建7座大庙一事,在清代官书上也是大书特书的。此外,努尔哈赤尊崇和优礼从蒙古币斗尔沁部到后金的西藏喇嘛斡禄达尔罕囊索,就是一例。囊索喇嘛圆寂之后,又有许多喇嘛携带信徒及蒙古牧民投奔后金,也同样受到努尔哈赤的优礼相待。努尔哈赤优礼和尊崇喇嘛的这一政策,被努尔哈赤后来的继承者们继承下来,从而成为贯穿清朝一代的重要传统政策,并在内蒙古的佛教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1636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币尔皇帝。不久,皇太极积极和西藏佛教领袖及上层人物建立联系,公开宣布尊崇西藏佛教。我们知道,自从三世达赖亲临蒙古地区传法以来,西藏佛教的领袖们既对蒙古地区的佛教具有领袖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蒙古地区的政治形势,影响着蒙古人心的向背。因此,这位杰出的政治家皇太极,将尊崇佛教作为“驭藩之具”,即笼络、控制蒙古各部,直接和西藏佛教领袖进行联系。崇德四年(1639年)十月,皇太极派遣以额尔德尼·达尔罕喇嘛和察罕喇嘛(此为囊索喇嘛之法弟)为首的9人代表团去西藏,分别致信藏王(当时掌市又者是藏巴汗)和达赖喇嘛(当时为五世达赖),表示清朝发展佛教的愿望,并要求西藏高僧到清廷传教。然而遗憾的是,这一使团因币中种原因,到了呼和浩特后便返回。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西藏达赖、班禅(当时为四世)派遣青海和硕特部领袖额齐尔图的第三子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和厄鲁特部戴青绰尔济等一行人为西藏格鲁派的代表,经长途跋涉后到达盛京。这是西藏方面首次与清朝皇帝联系的宗教代表团。皇太极在盛京极为热情地接待了西藏宗教代表团。当伊拉古克三等人返回西藏时,皇太极也派遣了自己的代表团,同伊拉古克三等人一起前往西藏,拜见达赖和班禅。这一切能够说明,皇太极已经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皇太极的这一举动,为日后清朝诸帝对佛教实现虔信和政治灵活性的结台,奠定了基础。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去世。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攻占了北京。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被拥上北京的皇帝宝座,当时才6岁,即清顺治帝。顺治即位后,清朝的执政者们仍然对西藏佛教校感兴趣,其最重要的表现是,清廷曾多次延请西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据清代官书记载来看,除清朝自1644年首次派遣官员和伊位古克三-呼图克图一起进藏迎请五世达赖而外,又于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八年(1651年)接连派遣专人进藏,邀请五世达赖前亲内地。结果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从西藏启程,于顺治十年(1653年)元月到达北京。顺治帝虽然以若无其事的姿态到北京郊区南苑狩猎,有意安排与达赖嘛在不拘礼节的形式下相会,但仍待之以殊礼,接待规格极为隆重。顺治与五世达赖的这次会见,在政治上的成功在于清朝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同年五月,五世达赖在返藏途中行至内蒙古的代噶庙(今凉城县境内)时,顺治帝派遣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追至代噶庙送来金印和金册,其印文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之印”。册文除对五世达赖倍加推崇外,在册文最后有“兴隆佛化,随机说法,利济群生”等语。清朝显然是把五世达赖喇嘛作为西藏宗教领袖加以隆重册封。对五世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宗教意义,对清廷来说,清朝皇帝的威望影响了西藏,从而使西藏佛教领袖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皇帝变成了西藏佛教的第一个宗主或是第一个檀越(施主);对西藏来说,这一册封便是西藏地区自元朝以来再度臣属于中国皇帝的象征;而对蒙古来说,使其在西藏的政治统治(当时统治西藏的是西蒙古的固实汗)实权,无声无息地退居于次位。从宗教角度来说,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册封,把藏、蒙、满三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国北方历史上最强大的宗教势力。自从五世达赖喇嘛被册封以后,清朝一代便形成了一种制度,即每一代达赖喇嘛坐床时都要由清廷来加以册封,才算取得正式地位。 P11-13 序言 爱好旅游的朋友们,当您们有机会到祖国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时千万不要忘记,除了那迷人的草原风光之外,还有分布在城市和草原深处的众多佛教寺庙值得您去观赏。尤其是那独具特色的藏佛教寺庙,更是别有情趣。因为,在这些寺庙中您会看到,那金碧辉煌,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宗教气氛的殿宇、佛塔,以及寺内千姿百态的佛、菩萨、各类护法神像,精美的壁画和各币中彩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将给您一种难以忘怀的古老文明和佛的世界的神秘感。 《内蒙古寺庙》是《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之一。本书是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地域特色、旅游景区来编写完成的,为了突出内蒙古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现存的藏佛教寺庙为主,着重介绍了明清以来藏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梗概,诸多藏佛教寺庙以及个别汉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和民间传说等等。 自明清以来,截止到民国为止,内蒙古地区仅藏佛教的寺庙就先后修建了1200余座。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被毁坏的不少,其中“文革”时期尤为严重。本书所介绍的60余座寺庙,大多是内蒙古境内幸运地遗存下来的。自20世纪国家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感召下,内蒙古地区的这些寺庙得到了妥善保护和重新修缮,如今,信徒们能在修葺一新的寺庙里虔诚地举行宗教仪式,国内外的游人亦可无忧无虑地参观游览。 我们编写这些寺庙历史时所依据的资料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以今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旗县的文史资料、各类方志以及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金石资料、各币中行记史料为依据;还有一部分为清代内蒙古地区寺庙的蒙文档案;此外还有一些寺庙的现状资料,是笔者亲自到实地考察得来的。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研究内蒙古佛教及其寺庙,除了蒙古文、汉文资米斗外,藏文资料和其它外文资料也极为重要,有其价值。 为了满足旅游者们到寺庙参观时,想了解内蒙古寺庙文化内涵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仅以此书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广大读者。若通过这市书的介绍,能使更多的人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有了进一步认知和了解,我们就欣慰了,也达到了我们编撰此书的目的。 编者著 2013年11月于呼和浩特市 后记 《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是一部专门展现内蒙古独特旅游资源,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大众化旅游读物。 时值该《丛书》出版之际,恰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于2013年3月提出“8337”发展思路,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为更好地体现这一重要的发展思路,同时满足更多旅游者和广大读者的需要,2013年初,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提议,决定重新编撰出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为内蒙古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尽绵薄之力。 此次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由《内蒙古古塔》、《内蒙古古城》、《内蒙古寺庙》、《内蒙古清真寺》、《内蒙古自然奇观》、《蒙古包文化》、《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民俗风情》、《蒙古族饮食文化》、《春天里盛开的映山红——达斡尔族风情》、《天边那绚丽的彩虹——鄂温克族风情》、《高高的兴安岭——鄂伦春族风情》、《内蒙古考古大发现》组成。此次出版,对2003年9月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进行了调整,将原《来自森林草原的人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风情》,一分为三:《达斡尔族风情》、《鄂温克族风情》、《鄂伦春族风情》,同时,除整合《丛书》初版时的个别分册之外,还增加了《内蒙古考古大发现》一册作为《丛书》之一种。同时,每种图书,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即将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共计13册,170余万字。 经过《丛书》全体新老作者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再次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宗教局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丛书》付梓之际,我谨对付出辛劳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丛书》的出版,得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领导、各汉文编辑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武连生副总编在《丛书》的总体策划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永真 2013年11月 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