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归伊甸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兰溪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归伊甸园就是从浮躁归于安宁,从无度归于节制,从无序归于有序,从巧取豪夺归于和睦相处,从贪得无厌归于知足常乐,从自私狭隘归于广大心灵,使人类真正走向和谐、自由、博爱,诗意地歇居,美丽安适,回到理想家园的怀抱。《回归伊甸园》真实地记录了以色列之行的所见所感。作者兰溪以浓厚、凝重、抒情的笔调,史诗般地记录了以色列之行、澳洲之行的深刻感悟,将人文、历史、信仰、景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大气婉约。犹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澳洲那片净土带给人的宁静、抚慰,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饱满而生动的展现。

内容推荐

《回归伊甸园》作者兰溪以浓厚、凝重、抒情的笔调,史诗般地记录了以色列之行、澳洲之行的深刻感悟,将人文、历史、信仰、景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大气婉约。犹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澳洲那片净土带给人的宁静、抚慰,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饱满而生动的展现。

《回归伊甸园》的主题是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理想,对人类社会的精神失衡、信仰赤字、人性荒凉有着深刻的反思,给人以启迪。作者深切呼唤心灵的回归,回归原生态的故乡,回归人类的本原,回归精神的伊甸园。

目录

映水兰花雨发香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陈建功

诗之心爱之魂——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李燕杰

馨香幽兰生命活溪——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吴兵

第一辑 沙仑玫瑰

金色的耶路撒冷

朝见锡安山

梦中的橄榄树

沙仑的玫瑰

约旦河水青幽幽

圣境加利利海

凝望橄榄山

玫瑰色的晨星

守望东方

谷中百合花

广大智慧的心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流泪的哭墙

苦路

感受赎罪日

阱眼

漫步墓园

黑暗中的光明

苏醒,沉睡的美人

大卫的帐幕

天使在人间

在炼狱中穿行

欢乐之海

黑人魅力

泪水中的良知

秋雨之福

淳朴的圣城

第二辑 谷中百合

徜徉伊甸园——澳洲之美

鸟瞰悉尼海湾

漫步情人港

复活的桉树

孤独的“望夫椅”

澳洲天鹅湖

洁白橘子花

库克船长小屋

黄金海岸

奇异鸟·奇异果

自然之都

没有围墙的大学

云的故乡

冰与火

海上摇篮

温柔红杉树

天鹅伴侣

袋鼠与考拉

原野牧歌

柔顺的羔羊

王子桥下亚拉河

伊甸山

邦迪海滩踏浪

毛利人的伊甸园

卖艺的教授

伊甸园剪影

第三辑 忘川忆溪

敬畏自然

呼唤童心

放飞心灵

河伯与大海

预备好心灵的土地

清气若兰

分享免费的礼物——爱

丰盛的生命

野地的花

彩虹之约

睁开心灵的眼睛

永恒的爱

儿童乐园“老地方”

爱在海边

宋庆龄的魅力

永远的亨德尔

千年曲阜,道德人家

温柔的魅力

附录

为生命高歌让人生精彩——访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得主、女作家兰溪 赵德水

滚滚红尘中的一束幽兰——兰溪散文集《心灵的圣殿》赏析 陈伟雄

百草丰茂赏慧眼,万花吐芳悦明心——兰溪散文的精神气质 王家莲

品读兰溪 王彤

把心灵交给纯净——访《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兰溪 雅男

读好书,照亮人生之路 兰溪

那片神奇的土地忧伤而明亮——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而作 兰溪

喜乐与爱是良药 兰溪

酿得甜蜜满人间 兰溪

真爱永恒——品读《简·爱》的魅力 兰溪

百年中行赋 兰溪

感受国际巨星郎朗钢琴音乐会的魅力 兰溪

跋——回归伊甸园 兰溪

试读章节

犹太人聪明智慧,全球各行各业的顶级人才中,都有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1%的犹太人,从1901年到1995年间,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达129人。

犹太人九死一生,生生不息且卓越超群,它的真谛是什么?他们历尽杀戮而不被同化,并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带着极大的好奇,翻阅了大量关于犹太人的资料,对犹太人有了理性的认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2008年9月,我踏上了中东,来到了以色列。一幅生动、璀璨的画卷,随着我行进的脚步慢慢打开,谜底也随之揭开。

在以色列从南走到北,一路上没有看到一家冒烟的工厂。天格外蓝,草格外绿,花格外娇艳,空气格外清新,高楼稀少,别墅古朴,除了首都特拉维夫具有现代气派以外,其余城市都是普普通通的石头房。他们为什么那么富有?为什么卓越人物众多?

智慧的犹太人,以经营高科技、金融业为主,精于理财、追求卓越。他们开银行,搞发明,让钱生钱,让智慧变成钱。世上有钱人在欧美,欧美有钱人把钞票存到犹太人的银行里。

坚定的信仰,对优秀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是犹太人历经浩劫而不灭的真谛。对犹太人永久的威胁,不但没有使这个民族销声匿迹,反而变成一种动力,使他们为了生存与成功,必须执着地保持其民族特色和追求卓越的民族性格。适应与忍耐,文化与智慧,成为第一财富,使这个弱小民族绝处逢生。

其一,他们的智慧与独特来源于信仰的坚定与遵循。《圣经·旧约》是他们永恒的经典,《律法书》、《塔木德》是他们行为的准则。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们强化了内部精神纽带,以这些书为最高典籍,并成为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5岁学习《圣经》,10岁学习《密西拿》,15岁学习《塔木德》。这些经典里,充满了犹太式的智慧。这种信仰已经变成一种情怀,一种文化。追求信仰,崇尚智慧,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义务。

因为要严守戒律,就要经受苦难承担惩罚;因为有所畏惧,就要人心向善;因为墨守教规,就不肯融合于别族,势必遭受排挤和镇压。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历尽磨难,浪迹天涯的内因与外因,也是犹太人为了民族和宗教尊严所付出的血的代价。

其二,他们的独特智慧来源于文化的根基与崇尚。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纳人敬神的一部分,学者被推上最高的地位,拉比和学者在犹太人阶层中,享有最高的地位。

在犹太历史中,有许多有名的拉比都是大学者,有一个拉比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有个穷人没钱读书,有一次在教室天窗上听课,被大雪冻僵,感动了老师,从此免费让他听课。因勤奋好学,他后来成了犹太拉比中的泰斗。他有一句名言: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犹太教不在教堂里,在哲学里。

有句犹太格言耐人寻味:“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失去一切也无所谓。”犹太人对科学和知识的重视,不愧为“书”的民族。人会死,但智慧不会消亡,而且生生不息,影响代代人的精神。

早在11世纪,犹太民族就几乎消灭了文盲,人人都能阅读识字。各国总统大多是政治家,科学家当总统的凤毛麟角,而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魏兹曼。可见犹太人对教育的推崇备至。以色列建国前,犹太复国主义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当时的提法是“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把文化上升到民族复国的首要位置,对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

其三,他们讲究诚信,鼓励创造。犹太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是永不自满,崇尚开放、自由意志,鼓励冒险,勇于创新,推崇创造性,反对因循守旧。鼓励推翻前人带给后人的影响,创建一个自己主宰的新天地。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全世界”。他们惊人的富有、奇异的赚钱能力,让世界折服。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钱在自己的脑袋里。

两千年没有祖国,漂泊异乡,如履薄冰、寄人篱下的日子,使他们格外精明,诚实守信、精心筹划一切。不像处于小农经济、地大物博的地方,可以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舒舒服服过日子,小富即安。犹太人生活在动荡中,他们一般不置办固定资产,专心研究钱生钱的生意:办钱庄、开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

鼓励变革,涌现出众多改变世界的伟人:马克思、摩西、斯宾诺莎、魏兹曼等。尽管他们追求的形式不同,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一样: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的人民国家,为社会正义的理想而生活,并自我牺牲。

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超凡脱俗的艺术大师:拉斐尔、毕加索、门德尔松、卡拉扬等。一个小小的民族竟然有13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普鲁斯特的意识流、贝克特的荒诞派、约瑟夫的黑色幽默等。

千百年来,犹太人主张内部通婚,保持了一个民族的纯一性,也是两千年未被灭亡的原因。

其四,他们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探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犹太人,他在沉浸于对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同时,也在热切关注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为真理和正义而服务。他一生关注的三个问题之一就是犹太人问题。对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并没有影响他的信仰,反而有了更独到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许多人对以色列这个民族看法有偏颇,历史上的排犹运动,使多少犹太人死于无辜。因此,对犹太人有个正确的认识,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坚定的信仰、远大的理想、卓越的追求、诚信的理念使犹太人不断登上成功的宝座。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人类灵魂永恒充满激情秘密的探索。”P21-23

序言

我的第四部文集《回归伊甸园》即将出版发行,仿佛期待已久的婴儿、一个鲜活的新生命即将诞生,心情百感交集。怀着感恩的心,我把她奉献给喜爱我作品的各位朋友。这部书我改了多遍,不仅是我用心血写出来的,也是我用脚走出来的。在不到一年内,我去了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这部书由此而诞生。

2008年10月,我向妈妈请假:“国庆节不回家了,我要出国。”妈妈问:“你去哪儿?”“去欧洲。”我是从不对妈妈说谎的。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上火,这次没敢实话实说。在全球人心中,中东是个危险是非之地,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说,我对中东的热情丝毫未减。那些充满神秘气息的故事、精美富有情调的赞美诗,令人浮想联翩;摩西、大卫、耶稣,披上了一层神秘、扑朔迷离的面纱;约旦河、哭墙、耶路撒冷,就像一部经典大片等着我去观看,也像一部部经久不衰的奇书等待我去阅读,又像一个神奇莫测的迷宫,魅力无穷,等待我走进去,探寻个究竟,更像磁石吸引我的心,仿佛那里埋藏了黄金珠宝般,我是一个淘金者,不,比淘金对我更有吸引力。

中国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不到耶路撒冷心不甘。神秘、神奇,吸引我去揭开层层面纱,不再雾里看花。

犹太人之谜、耶路撒冷之谜,令我心驰神往。

于是,带着多年的期盼,多年的向往,多年的疑惑,我踏上了飞往圣城的旅途。

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了耶路撒冷,我对许多困惑的问题茅塞顿开,对犹太人、阿拉伯人有了感性、清晰的认识。原来许多理性的认识得到了感性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以色列之行的所见所感。

以色列地区,锥子形的弹丸之地,从古至今,上演了一幕幕触目惊心、刀光剑影的悲剧:摩西率领犹太人浩浩荡荡出埃及、过红海;耶路撒冷圣城18次被摧毁,又一次一次被重建;十字军东征,血流成河;三次中东战争,硝烟弥漫……一个弹丸之地,却多灾多难、大悲大喜,令人费解,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向它注目。

犹太民族,像谜一样,神秘莫测。一个智慧超群又多灾多难的民族。

犹太民族的确有些特殊:周围的国家几乎皆信伊斯兰教,他们信犹太教;周边国家人的肤色大多是棕色,犹太人却是偏白色,白里透红;周边国家大多保守、自闭,犹太人却开明、智慧,思想前卫;周边国家大多封闭、落后,犹太人却富有、先进;邻国大多说阿拉伯语,犹太人说英语和希伯来语……

耶路撒冷,充满惊险、传奇,让人向往、探寻、留恋又畏惧。一个不可思议之地。多想靠近你,却又胆战心惊;多想深情投入你的怀抱,又因你的战火不断而心有余悸。就这样矛盾,爱你又怕见到你,就像一个怀春的少女,渴望见到心上人,见到了又不好意思看,心中忐忑不安,激动的心微微发颤。正是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踏上了中东的土地。

回来不久我又飞到了南半球,12天的旅行,我像小鸟一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美丽土地上,飞来飞去,伊甸园般的纯净、清新使我流连忘返。澳洲与中东地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紧张到放松,从狭小到寥廓,从荒漠到绿洲,反差极大。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环保意识一流。空气好,自然风光好,吃的是绿色食品,喝的是放心水。我能切实感受到他们对伊甸园的寻找,对回归的渴望,对家园的爱护。

人生在世,短暂的一生,无论是有家无家,都是客旅,都有一种人在旅途的感觉。因此,心一直在漂泊、流浪。

走过人生几十载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早已落户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市不大,却是沿海开放城市。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喧闹,闲适、悠然,金融系统稳定的工作,白领丽人,压力不大。居住在闹中取静的市中心社区,上班不用长途跋涉。单位备有一日三餐,衣食无忧。一切都是安定的、稳稳当当的。然而我的心却始终没有归宿感,流浪的心一直在旅途上,总有一种漂泊之感:我是过客,是客旅,是住在人生旅途上暂时搭建的帐篷里,我的家园在哪里?

对于居无定所的人,外来打工者,客居异国他乡的人,有漂泊感是人之常情。而对于我这样安家落户之人,为何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我终于茅塞顿开。圣经上说:“你们当站在路上查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中。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

寻找善道,就是心灵回归伊甸园,回到起初淳朴的爱,融于自然,享受天赐美好。节制无谓的消耗、浪费,与天和谐,遵循自然规律,自私、贪婪只会破坏自然与简单,代之以复杂、混乱。  访问古道,就是生活回归伊甸园,远离喧嚣、拥挤的闹市。城市的发展,人口的爆炸,无休无止的采掘,人性的荒凉、黑势力猖獗等,非人性化反自然的危机已经压得地球气喘吁吁,伤痕累累。大地母亲不堪重负,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江河哭泣,高山呐喊,地震不断。人类再不悬崖勒马,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自食其果,受到严厉的惩罚是必然的后果。回归,是唯一出路;悔改,才有出路。

回归伊甸园就是从浮躁归于安宁,从无度归于节制,从无序归于有序,从巧取豪夺归于和睦相处,从贪得无厌归于知足常乐,从自私狭隘归于广大心灵,使人类真正走向和谐、自由、博爱,诗意地歇居,美丽安适,回到理想家园的怀抱。这与我这部文集的内容不谋而合,由此便有了文集的名字——《回归伊甸园》。

几年来,我用业余时间一年创作一部文集,如果没有出版部门的欣赏和大力支持,就没有我的文集在众多的文稿中脱颖而出,正式出版、全国发行。所以,我由衷地感谢一直以来无私帮助我的大连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和所有为这部书付出辛苦的朋友。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陈建功先生,著名演讲大师李燕杰教授,吴兵牧师在百忙中为我写序题词,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焘健为我题写书名,刘益令老师对我的散文提出宝贵意见。

在这里我愿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愿他们永远平安健康快乐!

2012年9月27日

于大海边兰室雅轩家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