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欢笑、泪水、迷茫、奋斗、理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踪迹。面对人生的大命题,我们用自己的视角,交上了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答卷。
《木棉花开时: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90后作者廖子逸难忘的高中学习、生活点滴,细致描述了自己人生阶段中重要的成长轨迹,字里行间流出对高中母校无限怀念、对老师和同学无限追忆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棉花开时(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廖子逸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青春的欢笑、泪水、迷茫、奋斗、理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踪迹。面对人生的大命题,我们用自己的视角,交上了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答卷。 《木棉花开时: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90后作者廖子逸难忘的高中学习、生活点滴,细致描述了自己人生阶段中重要的成长轨迹,字里行间流出对高中母校无限怀念、对老师和同学无限追忆之情。 内容推荐 《木棉花开时: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由廖子逸编著。 《木棉花开时: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讲述了: 一个无心之念,记录下一段平凡而刻骨铭心的回忆。 16班,佛山一中。 这是两个值得铭记一生的名字。 在这里认识的人、发生的事,我尽我所能将他们写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这本书将向大家展现一个独特而真实的佛山一中。 是在重点中学、高升学率、名师荟萃、精英学生这些光环背后,一个平凡的、给了我们三年美好青春的佛山一中。 青春的欢笑、泪水、迷茫、奋斗、理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踪迹。 面对人生的大命题,我们用自己的视角,交上了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答卷。 目录 序一 青春就应该用文字来纪念/龙建刚 序二 一样的青春,别样的风采/吴创峰 第一章 相逢 第二章 老师驾到 第三章 与你同桌 第四章 校运会 第五章 青春如歌 第六章 恰同学少年 第七章 “大事件” 第八章 暂时的告别 第九章 征程再启时 第十章 人不犯二枉少年 第十一章 学业水平测试纪实 第十二章 世界杯前后 第十三章 趣谈两则 第十四章 复习交响曲 第十五章 痛苦的角力 第十六章 第一波考验 第十七章 剑锋初露 第十八章 危机与信念 第十九章 100天 第二十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二十一章 高考!高考! 第二十二章 你赠给我的回忆》 第二十三章 终章后的新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睿韬和肥仔赤着上身,在宿舍阳台两端的洗手池上奋力地清洗着沾了一身臭汗的衣服,旁边的冲凉房传出陈柏宇《你瞒我瞒》的歌声——是阿基在洗澡。 抬头望向晾晒的衣服,一排大小不一的翠绿色衣服参差不齐地排列着。 没错,这是校运会开幕前两天的一幕情景。那排翠绿色的衣服就是我们的班服。 关于这个班服,我一直都觉得厂家做起学生生意总是马马虎虎的。虽然我们班服正面印着大大的“GOSH”,念起来就像粤语里的“沟屎”(威风的意思),看起来确实够威风,但是如果码数不对,那就成笑话了。具体表现看看大索和阿高就知道了,作为班里两位引人注目的“丰满”人士,穿上班服后,走路都变得含蓄多了,轻易不敢做伸懒腰等大幅度动作,不然白花花的肚皮就会把人眼睛晃瞎,按照阿高的说法是,“明明在纸上写了3个×,但是最后拿件4个×都觉得不合身”!偏偏他俩还要去扔铅球,那么效果就是……顺便说一句,我查了一下字典,发现其实“GOSH”的真正意思是“糟了”,也就是说我们48个人一溜儿威风走来,而每个人衣服上都印着“糟了”…… 虽然对粗心或者说黑心的厂家骂声不绝,但好歹钱已经交了,再做也来不及了,我们只好互相安慰道:“这衣服穿起来短小精悍,每一份衣料都用得恰到好处,真是到了增一分多、减一分少的完美境界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比赛前夕,阿高不慎弄伤了手臂,受的还是内伤,肿痛连连,弄得有轻度悲观主义的他连声哀叹。虽然我们纷纷用讥讽式的语言“亲切”劝慰他不要担心,但还是感到有一丝阴云飘过了16班上空:这次校运会,不容易啊。 开幕的前一晚,我安静地躺在床上听着阿基、肥仔和睿韬在黑暗中讨论着各班的情报。 “你觉得男子100米怎么样?” “估计就是理科班那个××的天下了。” “还有啊,那谁,跳远很厉害的那个……” “你说的是×××?” “对,就他,他现在在几班?” “应该是7班(理科班)吧,像这些牛人基本都是去了理科班的。” 林林总总听完这么多,看来不光是16班,就连整个文科班群体的前景都是不容乐观,我穿着“短小精悍”的班服,带着点点忧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早上6点,还在梦中的我被宿舍里各式各样的闹铃声拉回了现实。 我一骨碌坐起身来,清晨淡淡的阳光洒进宿舍的窗口,隐约感觉到窗外的脚步声——静谧的男生宿舍开始喧闹起来。 我很快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蹿到103去找紫阳,一进门却见阿璇面色苍白地坐在床上,一身标准的睡衣装备,一双眼皮无力地垂下,随时有再倒回床上的危险。他平时看起来就有气无力的,现在差不多成了僵尸,而其他人不是在刷牙就是在换衣服了。 “你搞什么啊,丢了魂?还不赶紧?”我碰了他一下。 “你问锁匙去。”他一只手顶住摇晃的身形,又大大地打了个呵欠。 我扭过头去寻找大索,还没找到,一旁的紫阳倒先开口了,听声音像是憋着笑:“昨晚锁匙的呼噜声惊天动地,阿璇到了半夜2点多都还没睡着。” 我再一看就明白了:阿璇和大索是上下床,一旦大索发声,首当其冲受到祸害的就是阿璇了。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我回过头问紫阳。 紫阳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半夜醒来,听到阿璇在‘吭吭吭’地敲床板,敲了几下锁匙的呼噜就停了,谁知道没过10分钟又响了起来,然后阿璇又开始敲了。” 不管阿璇昨晚被折磨成什么样,最后他还是一脸木然地拖着慢悠悠的步伐晃悠悠地和我们一起来到了操场。 7点半左右,阳光已经毫不吝啬地铺满了整个操场,一片灿烂,却不毒辣。记忆中那时初秋的天气不热也不冷,于我们而言是最佳状态。操场上颜色各异的班服闪闪烁烁,四周喧闹无比,间或传出来自主席台上麦克风试音的嗡鸣声。 转眼间,各班的口号横幅和班旗纷纷闪亮登场,16班也不甘示弱,横幅一拉,“SIXTEEN,KING AND QUEEN”的口号迎着朝阳熠熠生辉。再一拉班旗,一条银色的飞龙反射着阳光傲然飞跃在旗面上,实在是威风凛凛。 按照校运会的流程,我们首先要迎接的自然是校长的一番“今天秋高日爽、风和日丽”之类的讲话,但是毛校长可谓与众不同,每回讲话都可以把话题拓展或者说拔高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毛校长矮矮胖胖,一丛银发中只剩几撮黑发在顽抗,我们这一届学生是他任教的最后一批。据说他是教语文的,这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能做到“发言立意,总览世界”的地步了。他虽然一把年纪,却依旧有很多年轻人都缺少的激情,因而讲话开始不到3分钟,他特有的似乎随时都会声嘶力竭的声音就响彻了全场,并不出所料地开始高谈阔论阐述国家和世界的形势。 当他以一声最高音的“祝本次校运会获得圆满成功”来结束他激情澎湃的“演唱”时,我们在场下早就为他的嗓子和麦克风捏了把汗。 应该说第一天的上午,大家还是比较“定”的,没有比赛的都老老实实坐在本班位置里准备发挥拉拉队的效力。我们“公款旅游五人组”买来的充气棒都被吹足了气,开始有节奏地响起来。 印象中当天早上就来了个1500米的比赛,这是个相当考验意志的比赛。然而阿霄很淡定,一言不发、“表情坚毅”地站在了起跑线,也没有来一句“为了班集体我一定会努力的!”这样的很有主角气息的话,就随着发令枪响,迈开步子跑了起来。 古龙说过,凡是以老幼妇孺病残面目行走江湖者,必定是绝顶高手。 现在看来,古龙也说错了。 阿霄平日以“语塞者”面目示人,我们本以为他其实是深藏不露,准备一鸣惊人,但他到最后并没有上演惊天大逆转的剧情,遗憾落败。 P42-44 序言 一样的青春,别样的风采 吴创峰 岁月沧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也当有一代人的青春。 提起90后,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样的情境:松松垮垮露肩露背的衣服,流里流气阴阳怪气的表情,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长发,男孩子耳朵上戴着的本该是女生专利的耳环,爱电脑游戏胜过爱读书。更有肯德基、麦当劳、苹果1Phone5、耐克鞋,“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鼠标的一代”等等词语。 本文的作者廖子逸以及他的同伴——佛山一中2011届学生以及高三16班也是90后,但是他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运动场上的拼搏与汗水,比赛场上的泪水与呐喊,母亲节里的感恩祝福,教师节中蜂拥而至的谢师短信,更有高考场上的辉煌。 他们虽然没有60后的执着,无需为了考上大学而没日没夜地吟咏屈原的《离骚》,浅唱《谁是最可爱的人》,沉醉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透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企盼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但是他们同样有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天刚放亮,校园里已响起晨读的书声;夜幕降临,教室里静静地坐着冥思苦想的学子;深夜里宿舍窗口透出的夜读的灯光。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坚信成绩来自于“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聪明”。他们还有着我们60后所缺乏的激情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苦的倔强。 拜读了子逸同学的纪实性文章后,仿佛让我回到了我们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共同顽强拼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和16班朝夕相处的那两年里,还让我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了90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纯真的憧憬,率真的微笑,随性的嬉笑怒骂,本性的懈怠洒脱,青涩的初恋,成功的喜悦以及失败的失落与苦闷…… 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知道“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注:摘自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2013年5月25日 后记 终于,开始写这个系列的后记了。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特别勤奋和善于坚持的人,同样的,当我一年前在电脑前敲下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时,我从没想过能写这么久,写这么多字。到最后统计字数时,我才发现,庞大的字数后面,是一年跌跌撞撞的前进。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结果的人,所以早在开篇时,我就已经在想,有朝一日写完之后,我要怎样写这篇后记。可以说,按照“时间跨度”来说,我考虑得最久的一篇,应该是这个后记。 但是那时每当想到这个问题时,我总觉得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事。因为一开始纯粹只是为了回忆,以及图个好玩。漫无目的,没有计划,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集结出书的话自然是说过的,但只是当作一个玩笑来调侃。 真正让我产生责任感的是在敲下第二篇文章后。因为这篇文章,当晚16班的班群空前热闹,大家都在讨论文章里提到的点点滴滴,并仔细回忆,当年的细节。 作为一个热衷于码字的写手,我承认这样的情景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这是一个作者价值的最大体现。 然而快乐之后就是惶恐。我怕我接下来的文章没办法再给大家带来这种回忆,所以我必须倾尽全力去写好每一篇。这种惶恐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写作过程,既是动力,也是折磨。所以到后来,我跳票时间越来越长,就是个白写得太仓促会破坏文章的质量。 因为这种责任感,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身份,从一个写作者,变成了一个记录者。每写一篇,都要去征询同学们的意见,或者询问事件的当事人,获取更完整的资料。在事件的真实与小说的笔法之间艰难平衡,左右逢源。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托幼时母亲对我写周记的严格要求,我隔三差五就爱码一篇文章聊以自娱或发泄,然而多是对时政指手画脚、胡言乱语,至今写不出一个好玩新奇的故事小说,深以为憾。至于能有这么一本书的出版,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不管我信不信,它反正已经出现在大家面前了,所以今后也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教了。假如蒙上天眷顾,我还能想到点好故事的话,希望我们还会再见。 然后,就是老土但是必不可少的感谢。 谢谢张智聪、高华亮、索新宇三位同学,不但每篇必看,还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此我铭感于心;谢谢林泳钶同学和陆艳珊同学的鼓励,使我在写作中途最迷茫的时候获得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谢谢黎思鹭同学对全文的修改批评,使文章更完善。 感谢龙建刚老师对我写作的指点。没有老师的建议,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 感谢一中的老师们,谢谢你们让我 年有了如此美好的记忆。 感谢出版社编辑们的辛勤工作,谢谢你们耐心修改一个新人的作品,让它能漂亮出版。 还有所有支持这个系列的16班同学以及诸位亲朋好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陪我坚持到了完结,谢谢你们对这个系列的厚爱。 遗憾的是,我自认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记录者。限于笔力,我没办法写出16班的每一位同学,也没办法写出每一件趣事,只能写出我所知道的部分。在此,向大家说声抱歉。 如果您在翻看这本书时,能够在里面找到一点当年青葱岁月的影子,发出一声感慨的叹息,那对笔者来说,就是一年辛劳的最好报酬,和作为作家(伪)的最大胜利。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那些年”。 而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书评(媒体评论) 索新宇:回忆的是过去,展望的是明天,愿友谊长存。 高华亮:品读此书,犹如拾起共同奋斗两年的记忆碎片。人已走,景还在,情依然! 陆艳珊:字里行间覆盖着的是刻骨铭心的情谊,蕴藏着的是点点滴滴的回忆,流露着的是手足般情深的美好,翻开它,那些曾经便历历在目,感谢他,感谢她! 蔡紫阳:兄弟子逸其人,读书尤爱鲁迅,文风颇似孔庆东,在文学快餐化的当代,在九零后群体中,难能可贵。一直关注其博客的连载,不知不觉,洋洋洒洒千万言,竟为之成书了,看好他! 黎思鹭: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高中两年了,踏入大学第三年就说明我们已经离社会不远了,高中的青春可能会变模糊,曾经以为会牢记一辈子的记忆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就从我们的脑海逃跑,但是,这本书帮我们留住了我们的青春,只要翻开书本,高中的种种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但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相见,还能叫出大家的名字,还能说出大家的趣事,离别时,还能说一声:“朋友,珍重,再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