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丛书在清华等一流学府的专业课程设置之外,从认识自我、领导素质、经营技能、创业准备、人际技能、学习方法、个性塑造、人生规划等视角,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等高度综合设计出的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本书从会学习的重要性讲起,到如何开发大脑的潜能,逐渐展开,有论有据有事例,有分析有方法,使读者明确终身学习的信念,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无论你是正在攻读学位的学生,还是已经迈出学校门槛的创业者;无论你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迪,告诉你如何成功地做人、做事,指导你更好地走在人生旅途之上。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
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本系列图书自199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历经四次修订改版而持续受到欢迎。十年后的这次全新修订,历时一年有余,对各个分册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增加和删改,使之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以期成为当代青年素质教育领域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经典读物。
“记忆,好像是一个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
——巴乌斯托夫斯基
学习往往以记忆论成败
我们总想尽量把许多知识都学到手。在古代,人类知识的绝对量并不很多,例如,亚里士多德及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些天才们不仅具备一个领域的知识,而且几乎具有所有领域的知识,所以才能得心应手地在一切领域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可是。当代一切知识的发展,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一个人即使要攀登某一科学领域的顶峰,也几乎需要用尽毕生的精力。所以在一生里想要获得一切知识,从物理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我们人类没有必要变成百科全书或辞典。”出现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毫不为怪的。事实上,只要手头有百科全书或辞典,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查阅的办法找到需要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大量信息的存储或处理,都是用电子计算机高速地进行的。由于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许多人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所以“把繁杂的记忆全部交给电子计算机承担,让人们去做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说。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
就计算机而言,我们个人利用起来虽然还有些困难,但是,更先进的记忆工具已陆续发展起来。现在能利用的记忆工具有:照相机、放映机、录音机、电视机等等。它们的性能在年年发展。从只能拍摄单张照片的照相机,到连续映像的放映机,都能为人类记忆服务,而且正在迅猛发展。录音机已被广泛利用。过去只有在研究所等特殊单位使用的计算机,现在已相当普及。
然而,这些工具能否完全代替我们的记忆呢?回答是:“不能。”我们人类所具备的记忆能力如同过去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比如,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需要经常不断地结交朋友。这时,我们既不能一张一张地照相。又不能把每个人的名字、特征都输人计算机,即使计算机能把这些记忆下来,当我们与某人再相见时,计算机也不可能恰恰带在身边。何况单凭计算机记住的朋友也决不能保持朋友的情意。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依然是以感情与心灵上的相互交流为基础的。
在实践中,我们的记忆能力是无可比拟的。无论什么事,都要依靠词典和计算机去找出答案来,不但过于费事,耗去许多时间,效率也会显著下降。再者,每一个观念都是由许多记忆信息重新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记忆,观念不可能产生出来,学习更是无法进行。
记忆是学习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能够在现代社会的学习浪潮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更不用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大展神威,独占鳌头。
人类所具有的记忆力在生物界中可以说是最出色的。正因为人类有了如此独特的记忆能力。才逐步建立了现代的文明社会。
在未开化地区的部族里,酋长和祈祷师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超人的智力。每当部族遭遇到各种灾难时,他们就能告知人们适当的处置方法,并组织起本部族的全体成员共同行动。他们之所以受到整个部族的尊敬,是由于他们牢记着祖先传授给他们的各种知识,他们所具有的卓越记忆力,被人们认为像“神灵”那样,维持着部族的生存。
同时,世界上存在着为数甚多的宗教,那些成为教主、佛祖的人物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能指示人们的思想,从而获得了众人的信赖。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博学超群,通晓各种事物,洞察一切,具有远见卓识。显然,这一切都是与他们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分不开的。
不仅宗教界如此,在政治界,具有出色记忆力的人也是为数甚多的。日本飞鸟时代的德圣太子抑制了贵族势力,确立了天皇权力的政治制度,并制定了17条宪法,而且还编纂了许多史书。因此,他的功德至今被人们传颂。据说,他能同时倾听10个人的申诉,对每个人所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恰当的判断。由此看来,他的记忆力是十分惊人的。
关于拿破仑,也流传着不少逸闻。传说他能记住自己部下所有军人的面容和姓名,并且比任何人都能清楚地记住正在战斗的部队的移动和位置。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他所具有的超人记忆力可以说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产生的结果。
英国哲学家米尔。10岁以前就已掌握了几种语言。发掘出特洛伊遗址的修里曼,幼儿时就能背诵父母教授的霍梅罗斯的诗篇。长大成人以后,他只需几个月就能掌握一门外语。盲人学者高保己一,据说能把相当于几十册大词典上的知识完全记忆在脑子里,并且还能背诵出许多围棋、象棋的棋谱。在那些实业家、名人和学者们当中,具有卓越记忆力的人更是不胜枚举。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要想在各自岗位上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学习各种知识,增强记忆是重要的方法。良好的记忆力,是学习和未来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础。
P23-25
行健不息须自强——清华大学教授魏杰作序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清华”二字常在人们耳边响起。提起清华大学这所著名高等学府,人们不禁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半个多世纪以来,跨入清华园,接受清华教育,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清华园何以如此魅力四射?清华精神又何以名扬四方?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却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就公开说:“未来的中国部长、总理,就是要从清华出。”
清华大学一直倡导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这一传统。“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多少青年学子陶醉于清华园这种“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文化氛围,以青春的理想和行动努力体味和实践清华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著名学者王佐良后来所概括的:“做学问要有最高标准,而取得学问却是为了报效祖国。简单地说,就是卓越和为公。”
清华大学虽偏重于理工,但一直全力改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致力于“教育出一个真正懂得建设、懂得做人、懂得自己和人生的完善的青年”。
如此的清华园走出的清华青年,忘不了清华岁月,割不断清华情结,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这16个宇,是新中国跨世纪总理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镕基,在母校生日时,写下的广大清华学子的肺腑之言。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总比同龄的青年,在撇开专业技能之外,具有更为全面和厚实的成功素质,具有潜在的巨大可塑性,拥有更大成功概率的真正缘由所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目前的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能继续高中教育,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者也是百里挑一,而能上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读书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则无缘在清华园研习不朽的书卷,体味和实践清华精神。但清华园之外的人们也渴望成才,希冀成功,这主要源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实现自我驱动,这种驱动已经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已不仅仅是“小儿郎”了,而立、不惑甚至年逾古稀的人们照样要学习充电。在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清华等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于主流教育。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丛书,正是顺应这种潮流,在清华等一流学府的专业课程设置之外,从认识自我、领导素质、经营技能、创业准备、人际技能、学习方法、个性塑造、人生规划等视角,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等高度综合设计出的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无论你是正在攻读学位的学生,还是已经迈出学校门槛的创业者;无论你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都可以从这套丛书中得到启迪。这套丛书告诉你如何成功地做人、做事,指导你更好地走在人生旅途之上。
你可能无缘在清华等一流学府学习,但你却可以通过这套丛书学得到来自清华等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是为序。
魏杰(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
素质教育的图书不下几百本,唯有这套书以中国青年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能够真正满足青年人成功成才的学习需求。我认为,青年人应该在课后或业余时间系统地读一读这套书。
——《中国企业报》副总编辑 刘彤
我会把《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学生、朋友和亲人,相信这套书会给他们指明一条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令他们真正适应当今的新时代。
——人大附中教师 谢颖辉
这套书令人“轻松并思考着”,当你在灯下打开扉页,你将开始一段有关人生技能和方法的精神之旅。
——华点通国际顾问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苏珊
这套书告诉你如何成功地做人、做事,指导你更好地走在人生旅途。你可能无缘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学习,但你却可以通过这套丛书学到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 魏杰教授
憧憬北大,却未必要迈进北大;向往清华,却未必要到清华。如果未能进入北大、清华是人生中的一个缺憾的话,那么这套丛书以及书中所揭示的成功道理,也许是对这一缺憾的可贵的弥补。我的成才、你的成才,让我们一同来圆成才之梦!
——北京大学知名学者 仓道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