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普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本书为其中一册《飞落的银河(瀑布)》,由林静编著。
瀑布,是大地的奇景,大自然的宠儿。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惊叹、流连忘返!其中,“诗仙”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歌咏瀑布的名篇。
《飞落的银河(瀑布)》从多个方面对世界各地的著名瀑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且配有相关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瀑布。
《飞落的银河(瀑布)》由林静编著。
1.黄河之水——壶口瀑布
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西部南村坡下。黄河水流到这里,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因此而得名。壶口瀑布景区面积大约10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和陕西省两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瀑布落差为9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壶口瀑布是一个天然瀑布,在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所形成。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县城西南大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出现的最大瀑面为3万平方米。在我国,仅次于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是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流经晋陕大峡谷时,500多米宽的洪流由于受到两岸的束缚,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同时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其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泻而出。在古籍《书·禹贡》中是这样来描述的,“盖河旋涡,如一壶然”,读罢此句,其形象顷刻间跃然纸上。此外,还有两大极为罕见的中外闻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底冒烟”。
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个巨大的沟,宽约30米,深达50米,滚滚黄河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如同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之外仍然可以听得见;其形如巨壶沸腾。在春秋两季,正值水清时节,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绮丽。于是就有了明代陈维藩的《壶口秋风》,“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壶口瀑布在平日里“湍势吼千牛”,在“冷静”时节一改常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情:黄河水从两岸形状各异的冰凌、层层叠叠的冰块中飞流直下,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射出美丽的彩虹,在瀑布下有美丽的冰桥,使得游人不禁慨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当黄河流入“壶口”的时候,湍流急下,水雾四溅,腾空而起,如同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即使在数十里之外,仍然可以看得到。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呈冰凌,地表来水大大减少,壶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较小,飞出槽面的水雾也相对较少:夏季由于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极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不大也不大小,气温适宜,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也就是著名的“水底冒烟”一景。
除此之外,还有上面所说的“旱地行船”一景。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也就是所谓“旱地行船”,只有这样,才可以入水续航,这是千百年来一直未能改变的。
2.日照香炉——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作出的评价。诗中所说的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庐山秀峰景区,悬于双剑、文殊两峰之间,瀑布水被两崖紧束喷洒,如同骥尾摇风,因此又被称为“马尾水”。庐山瀑布群历史悠久,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曾在此赋诗作词,赞颂其壮观雄伟,正因为如此,庐山瀑布的名声才越来越大。这其中又尤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最为著名,诗句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庐山瀑布的壮阔,早已成为千古绝唱,并传为佳话,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实,庐山的瀑布群名气最大的应该是三叠泉,有“庐山第一奇观”的美誉,过去也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一说法。由于三叠泉瀑布水,从月山流出,缓慢地流淌一段路程后,再过五老峰背,随后经过山川石阶,因此被折成三叠,故而得名三叠泉。 当你站在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举目远望的时候,就会看到全长近百米的白练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稍事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白练高悬空中,三叠分外明显,正如古人所云:“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在水流飞溅中,即使远隔十余米,湿意仍然很浓。
庐山之美,素来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的美,更多的是来自于其瀑布的美。P20-26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回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得不赞叹科技,它犹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杖,使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人类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视觉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电话是人类听觉的“顺风耳”,它让即使远隔重洋的亲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样述说家长里短;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人类脚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万里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当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时候,人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仅仅是人类世界观的一个变化,诸如此类的认识变化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就难免会走弯路,所以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环节。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说的科普是指采用读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全社会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是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在科技上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统治,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比较单薄。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等,但是相对来说,图书出版无疑是所有科普活动中最为重要和易于实施的途径。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2003年以来,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已经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2万个,援建图书5600万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科普图书,约3.5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探究式科普丛书》。
该套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套科普图书的出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对科普知识的全面需求,为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一定的基础。
是为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