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励志经典(共5册)》是一套融合阿尔伯特·哈伯德、塞缪尔·斯迈尔斯、奥里森·马登等人的经典作品集。
书中传达的观点改变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的命运,使他们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
被世人称为“跨越时空的永恒经典,人格修炼的完美圣经”,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推荐,纽约时报、南方都市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宣传刊载。
长期雄踞排行榜前列,销量累计超过8亿册,影响近3亿人的人生观、就业观。
从拿破仑·希尔、奥格·曼狄诺到安东尼·罗宾、陈安之,从罗斯福到奥巴马,从福特到乔布斯,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这些经典的思想指导。
如果你一无所有,如果你是蜗居族、蚁族,就应该好好读读《致加西亚的信》《一生的资本》《思考与成功》《自己拯救自己》《没有任何借口》等5本书。
《世界励志经典(共5册)》是一套关于忠诚、敬业、勤奋的管理书,四本公务员、干部、企事业员工必读的励志书。
《世界励志经典(共5册)》简介: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讲述的是在美西战争中,一位名叫罗文的中尉接到美国总统麦金莱的任务——给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中尉没有任何推诿,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件艰巨的任务。他的事迹随着《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出版在全世界广为传颂,同时也成就《致加西亚的信》成为一部盛传百年的励志经典。它蕴涵着个人成功和企业发展实现双赢的真谛,阐述了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书中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更是成为永恒商业精神的典范与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思考与成功》:
有的人一生风光无限,被成功和掌声包围,财富成为其代名词;有的人却是被失败和挫折紧紧跟随,一生好像与成功无缘。透过金钱数字的闪烁变化,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如何才能成功?财富路上最核心的资本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断膨胀?《思考与成功》将为你阐释“思考力决定竞争力,思考力就是生产力,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你才能成功。”《思考与成功》是马登阐发其财富教育理念最重要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是美国崛起时期无数人实现“美国梦”的催化剂,它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马登作品的特色,丰富而深邃。
《一生的资本》:
奠定财富人生的基石,“一无所有的青年人,靠什么获得财富?”马登告诉你答案。《一生的资本》是马登阐发其财富教育理念最重要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它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马登作品的特色,丰富、深邃。《一生的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可读性,它挖掘了不同的背景、不同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人们身上的每一种资本,以我们身边和大家熟知的成功人士的真实故事说明这些资本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运用这些资本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作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城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没有任何借口》:
西点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西点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寻找任何借口,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要勇往直前。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有必要走进西点的精神殿堂,循着西点的足迹,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感受西点,无须亲自走进西点,只需领略它的常青精神。这是一本凝缩了西点精髓的精神盛宴。翻开它,你就会体验到西点的闪光灵魂,感受到了西点精英的魅力人格。我们谨以此书献给那些胸怀壮志的年轻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体悟到人生的精华、成功的智慧,捕捉到前进的勇气、奋斗的激情。即使你站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能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去工作,也能获得极大的成功。
上天如果要赋予一个人伟大的职责,那必先让其经历苦难的洗礼,让他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体魄变得更加健壮。只有经过各种困难的磨炼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他的行为规范也是靠此来铸就的。美德不表现出来是显示不出价值的,就如同那些山林中的隐士,他们往往会变得胆小、懒惰和缺少自我控制。只有懂得付出,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要想学到有用的知识和增加才智,就必须积极地投人日常生活里去。在日常生活里,人们会遵守纪律,明白自己的责任,学会容忍,变得勤奋。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面对困难、痛苦和各种各样的诱惑时,会在与它们的抵抗中变得坚强。在苦难的磨砺下,人们会学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
人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互相联系。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必然是融人了社会的人。要是脱离了社会生活,人会变得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他会由此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更有可能变得孤僻,不能与人相处。
斯威夫特以前说过:“能够对自己有深刻了解,并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的人,他们一定不会是坏蛋,同样,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绝对不会是不了解自己的人。”可是,人们更倾向于了解他人,而往往忽视了对自己的评价。
自知之明是那些想要有所建树的人必备的品格,他们会因此具有坚定并且明确的个人信仰。对一位年轻的朋友,弗雷德里克·伯瑟斯这样说道:“现在,你只是知道自己能够去做哪些事,你要想有成就,必须弄明白哪些事你不能做,这时,你的心态才会变得平和。”
喜欢向人求教的人,都是虚心的人,那些不愿向他人学习优点的人,都是自高自大的人,他们也因此难于成事,要完成伟大的事业,这对于他们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应该勤学好问,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
获取常识并不需要多么强的能力、耐心和谨慎,人们只要凡事小心就好了。在黑兹利特看来,那些有智慧的生意人,还有那些胸有城府的人,往往都是明白人,他们绝不会去臆测那些问题,他们都会以自己亲眼所见为基础进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男性的直觉不如女性的强。女性的直觉大多迅速而敏锐,她们也有着更多的同情心。而且感情也是容易波动的。在与人相处时,她们会体现出温和的一面,还有圆滑的一面,虽然有些感情丰富的女性中,有人会缺乏理性,可是她们却能控制那些难于驾驭的人。
人们都是人生这所大学里的学生。人们可能不习惯经验这种教育的方式,特别是在这些经验教育里包含了痛苦、悲哀、诱惑,还有困苦时。可是这磨砺是不可或缺的,对在磨砺中获得的教训,我们也要加以重视。 在生活这所大学里,学生在经验中都获得了什么学识呢?他们是否提高了自己的才智?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勇气?是否提高了自己的自控能力?但是无法辩驳的是,人获得的成果往往是在苦难的磨砺之后得来的。对于时间的宝贵,那些经验丰富的人是最明白不过的。马莎林枢机主教这样说过:“我和时间是一个整体。”时间会把美带给人,对于那些受伤的心,它也会给予安慰。最好的老师就是时间,它是经验的粮食,也是才智的沃土。它可能是青少年的朋友,但也可能是他们的敌人,可是对于老人来说,时间往往是其心灵慰藉的良剂。如何利用时间,这也就决定了人生是好还是坏,人生是否具有真正的意义。
乔治·郝伯特说: “年轻人的梦想被时间所压碎。”“界在年轻人眼中是多么的光辉耀眼,满是新奇和愉悦。可是生活中不光有快乐,也会有悲伤,我们会从时间上了解到这点。不幸和失败不会是人生的全部,那些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且心灵纯洁的人,才能最终战胜各种阻碍,体会到快乐。对手痛苦,这种人会欢迎它的到来,他们即使面对最沉重的负担也会傲然挺立。
活力和激情是人生需要的东西,可是青春的激情,会在岁月的消磨下变得稀薄:青春的激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被消磨,让它更加平和,也更加自制。青春的激情通过正确的引导,会让人变得更加健康。青春的激情让人变得更加无私,也会更加充满活力。褊狭则通过自私和自高自大表现出来。那些自高自大和自私的人,他们的生活里,是看不到春天的。生命的春天就是人的青春岁月,一些事情往往需要火热激情的鼓励才会去尝试,而成功更离不开青春激情的力量。人的工作质量会在激情的帮助下得以提高,它能给人以信心和希望,那些乏味的路途也要它的引导方能走过,它能让人愉快地承担义务,它也能让人自愿地为工作恪尽职守。
亨利·劳伦斯先生说过:“人要想较为容易地去面对苦难和阻碍,他们就要学会直面现实……人们会在青春的激情和浪漫的气质里找到前进的动力。”亨利先生还说道:“要勤勉的去培育和引导年轻人火样的热情。现实气质帮人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浪漫气质让人走上新的道路,能将浪漫的气质与现实的气质进行融合。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在生命的暗夜里,浪漫的气质就像是一道曙光,它让人不会失去希望。”
个性鲜明是约瑟夫·兰开斯特的特点,在十四岁的时候,他就阅读了《奴隶贸易中的克拉克森》,他在那之后,下了决心,决定要去西印度群岛,在那教黑人阅读圣经。结果,他只带着几先令和《圣经》、《天路历程》这两本书就离家出走了。
他成功地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西印度群岛。可是工作该如何做?对于这点,他并没有想好。他父母为他的出走倍感焦虑,在知道他去了哪后,马上把他带回了家。可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火热的激情。在以后,他投人到了真正的慈善事业之中,一如既往地去教育那些身处贫困中的人们。
在二十岁时,约瑟夫·兰开斯特创办了他的第一所学校。附近贫苦人家的孩子马上就把他的学校填满了。他学校的房子也显得过于狭小了。他接连不断地又在附近租了许多房子,在兰开斯特,最后出现了一栋特别的建筑。在这栋建筑之外,写着这样的标语:“只要你愿意让孩子来,我们就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教育,教育是无偿的,不过,你要是能付学费,我们也会接受。”对于“我们国民教育的先驱”这一称号,约瑟夫·兰开斯特是当之无愧的。
哥伦布是个勇敢的人,他身上同时也充满了激情。他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新大陆,他也为了这个想法积极地行动着,驶入陌生的海域,在那进行冒险地探索。他周围的船员因为绝望而与他为敌,并威胁他说:“我们会把你扔进大海的!”可是他依然不放弃,满怀希望,最后终于找到了新大陆。
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路途上,热情会给予人前进的力量。人们可能会因为缺少热情而被困难和挫折击败。一个人要是具有了无尽的勇气、坚韧的毅力、热情的激励与推动,他会变得无法被战胜,他在任何危险面前都能战斗到最后一刻。
P3-9(《自己拯救自己》)
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英国人,公认的“现代成功学鼻祖”、“西方成功学之父”、“励志和自助之父”,被包括卡耐基在内的后人誉为“人类精神导师”。事实上,斯迈尔斯的首要身份并不是成功学家,而是卓越的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学家。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其作品所蕴涵的思想价值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成功学”,带有浓重的哲学意味。
可以说,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一百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1812年12月23日,斯迈尔斯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十四岁时,开始给一名医生当学徒,后进入爱丁堡大学学医。斯迈尔斯一生阅历丰富,做过医生、商人、摄影师、历史学者、记者、编辑、社会改革家、铁路大臣、道德学家、演说家等。丰富的阅历,使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都有很深的了解,对于人性的优劣、人生的成败也感触颇深。这为他日后的成功学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1859年,斯迈尔斯的著作《自己拯救自己》问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丹麦、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争相出版,不断重印。这本书被公认为现代成功学的开山之作,斯迈尔斯由此成了一名职业作家。
事实上,《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做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更为基础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自己拯救自己》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斯迈尔斯一生写过二十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没有捷径可走,最可靠的途径,就是遵循代代相传的优秀道德品行。这些道德品行很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即使做到也不容易坚持。这些品行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立自救,诚实公正,宽容仁慈,节俭克制等等。这些品行,不但是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唯一路径,也是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
斯迈尔斯的思想,对于浅薄的或者急功近利的阅读者而言,颇有道德训诫的陈腐味道。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抛开基本的道德品行,去通过所谓的“捷径”去寻找幸福和成功,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斯迈尔斯是个历史学者,他翻阅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简洁明快的文字加以表现,使一个个成功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他所总结和推崇的道德品行,也在生动的故事中活了起来。
斯迈尔斯的文笔是朴实的,如同亲切的心灵使者,感人至深。很多句子像格言警句一样振聋发聩。据说,曾有一位英国人去参观埃及统治者赫迪夫的宫殿。在金碧辉煌的墙壁上,英国人发现了一些箴言,于是问赫迪夫:“这些箴言是从《古兰经》中抄来的吗?”赫迪夫回答:“不,它们来自斯迈尔斯……”
斯迈尔斯最大的魅力,并非文字,而是内容,尤其是作品中“务实”的方面。
比如,他在《金钱与人生》中,设身处地替读者着想,探讨了节俭与财富之间的关系。与后世的大多数成功学著作不同,斯迈尔斯没有激情洋溢地鼓吹“创造财富”,而是低调地讨论如何通过“节俭”来留住财富、积累财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思路无疑更为务实,简单而且有效。
在斯迈尔斯看来,节俭是一种责任。节俭就是“将所有东西放在最值当的地方”,以便保证自己和家人的温饱自足。节俭中蕴含着朴实的责任感,以及必要的自我克制。它应该化作日常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养。
斯迈尔斯指出,“贫穷是因为没有善待金钱”。这句话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人的贫富沉浮,就能体会到作者视角的独到和锐利。的确,对金钱缺乏控制力,会使财富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从而进一步失去获得财富的机会。斯迈尔斯提醒我们,财富的丧失,并不一定以很显眼的方式。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善待金钱。斯迈尔斯向读者推荐了一些财务处理的方法,比如“经常记账”,以便对自己的消费倾向与得失有清醒的认识,然后通过理性的分析,制定更好的消费规划。
斯迈尔斯的成功学,不故作高深,而是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分析去发现成功的途径。他引导我们反省自身,努力克制消极情绪和惰性,虽说有时候显得清教气息浓厚,但即使是当代读者,也不得不承认其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效的。比如,斯迈尔斯一再强调节俭,甚至把“对健康的重视”也纳入节俭的范畴。他指出,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康,要尽量减少对身体的损耗,就像珍惜自己的金钱一样:在穷困的时候,一点点金钱都至关重要,同样,只有当人失去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贵。
总的看来,斯迈尔斯的成功学思想,更多是内求诸己,强调道德和品行。英国《观察家》杂志这样评价斯迈尔斯:“他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贡献了非常优秀的作品。他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了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而美国《时代周刊》则强调“在给年轻一代传授技术的同时,决不应该忘记:还应当教育他们成为有高贵思想的、诚实而敢说真话的男女:在培养他们的能力的同时,绝不应该忘了:还应当培养他们高贵的人格品性。”这正是斯迈尔斯的作品100多年来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斯迈尔斯的著作进入中国已经多年,一直备受读者推崇。中文译著版本众多,良莠不齐。我们这个版本,除了严格遵照英文原著准确翻译,而且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准确、更精要地吸取斯迈尔斯的思想,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了适当精简。希望本套斯迈尔斯系列图书能够协助读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自己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