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妻子的歌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家贫,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掳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羖大夫”。受到秦穆公重用,参与国政。相传,有一次百里奚在堂上作乐,有一个洗衣妇自称解音律。百里奚令她弹唱,她拂弦而歌: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听了这首歌,认出了这个洗衣妇不是别人,正是阔别多年的妻子。百里奚想起了妻子与他患难与共的往事,深为感动。从此,夫妻重又团圆,相亲相爱到百年。
百里奚妻子的这首歌,短短的六句,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有细节的描写,写得朴实动人。“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想起分手的时候,家中一贫如洗,无米做饭,只好将一只正下蛋的老母鸡杀了,无柴为炊,便烧掉了门闩,总算将老母鸡煮熟了。这典型细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正是诗歌以情感人的体现。这之中凝聚着夫妻情感,更充满了讽劝的智慧。
孙叔敖大智取寝丘
楚国大夫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品德高尚,常被后代所称道,认为他是圣贤。
在狐丘这个地方,有一老者,人称狐丘丈人,一次他对孙叔敖说:“一个人容易招来别人怨恨的原因有三种,你知道吗?”
孙叔敖说:“它们是什么呢?请说给我听听。”
狐丘丈人道:“爵位高,令人嫉妒;官位大,君主怨恨他;俸禄厚,使人疏远他。”
孙叔敖说:“你说得有理。我将这样做,我的爵位越高,对人的态度就越卑下;我的官位越大,贪求之意就越减小;我的俸禄越厚,我就越加施舍给别人。倘若这样就可以免去这三种怨恨了,你说对吗?”
狐丘丈人道:“说得好啊,这样一来你的品德可比尧舜了。”
从此孙叔敖便恪守此言。在他一生为官的生涯中,总是谦卑、退让、虚心利人,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活平安顺利,舒畅自在。
另外,孙叔敖也很有政绩。他曾在河南商城附近兴修水利工程,又开凿了芍陂,蓄水灌田。这些事在古代都是极不容易的大事业,它们带给百姓的利益,是泽及百世的。
当时,天下纷乱,楚国和晋国常有交战,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孙叔敖辅助楚庄王,大胜晋军。楚庄王考虑到孙叔敖功劳卓著,就打算封土地给他。
孙叔敖对楚庄王说:“我虽然并不非常富有,但是殿下现在给我的俸禄已经足够了。我一家之人用不了那么多的财物,况且土地在殿下手中是可造福国家的,我怎敢为自己谋利呢?”
楚庄王闻言也就没有强求,不过他对孙叔敖却是更加赞赏,更加信任。
孙叔敖对楚国有功,非别人可比,庄王觉得不奖赏他于心不安,就几次提出要封地给他,可孙叔敖却每次都推辞了。
孙叔敖对楚国鞠躬尽瘁,在他得病将死时,将他的儿子叫到身边,告诫道:“过去楚王曾经多次要封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以后,楚王一定会封土地给你的,你不能再推辞了,但要牢记,千万不要接受膏腴的土地。在楚越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寝丘,此地非常贫瘠,是个不毛之地,没有人愿意到那里生活。要想永久保持为自己所有的话,只有要这一块土地。”
孙叔敖的儿子点首称是,表示不敢违命。
果然,孙叔敖死后,楚庄王要把一块膏腴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三推辞,说:“大王之恩我已心领,不过父命难违,如大王非要赐予的话,别处我一概不要,只要寝丘这个地方。”
楚庄王接受了他的请求,便将寝丘封给了他。
其实,孙叔敖心中明白,庄王也爱宝地,封给别人自己会心疼,以后若遇着他不高兴,没准找个借口就要回去了,并且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再加上别人的觊觎,那日子难免要战战兢兢。
孙叔敖的后代得到寝丘后,便没有失去它。(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