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灿烂(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选萃新概念作文10年纪念版)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作者 李东宇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是曾经的“新概念”一族吗?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时间来见证的。

一转眼,新概念走过了十年历史。新概念成就了一群人,比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

本书能给以后的新概念大赛小选手以参考学习,让他们能鲤鱼跳龙门,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一样,从此开创一个不同的人生。

内容推荐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时间来见证的。

一转眼,“新概念”走过了十年历史。十年还很短,但是足以站在过来人的份上回顾从前。十年前,一切都还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十年后,我们已经可以坐在一起回忆往昔光荣岁月。热血的青春的,放纵的无悔的。

“新概念”成就了一群人,比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

目录

第一辑 初赛作品精选

 那年,我们……

 欲死不能

 理智地生活

 某一瓢白开水

 浴室

 我爹

 那岛

 春天是否完全醒来

 家书里的父亲

 少年时,关于女人

 祭祀

 梦里的女人

 复仇

 幽灵船

 打马而过的旧时光

 狐魅

第二辑 复赛作品精选

 复赛考题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给未来的石头

第三辑 他们的今天

 李东宇·驻足九届记忆,回首十年辉煌·奔驰在生活的烟尘上

 黄淮·关于写作·稻香

 刘宇·有一种生活状态叫写作·二十分钟的初恋

 张磊·我所抵达的申城·他的故事

 林培源·单行遭上的蚂蚁

 刘富强·泛泛之辈·霓裳

 薛超伟·红线

 肖也垚·申城一月

 杨璋·桃花欲嫣

 刘明·顺时针沉淀

 张贝思·我的兄弟姐妹

 常邓天·繁若锦时年少如是

 马牧天·阳光绽放在冬末春初的申城

 初航·飞羽无痕,浮云盛放

 陈泽韩·上海,新概念,印象

 潘浩威·感谢老黄

 藉萌萌·给一个写作的理由

 何旻·让我们把自己娱乐死

试读章节

那年,我们……

那年,我们总是在教室门前玩耍,互相交谈、吵闹。我们都总是容易遗忘,或许是遗忘了对方的双眼、容貌,或许是对方的名字。那年,我们都很无知,仿佛就是懵懵懂懂地过着一年又一年。那年,我们总是笑着,因为任何事物都好像离我们很远,而我们都不懂得一切。不知道朋友是什么,不知道分别又将是什么,或许更多的,是不知道成长是什么。当时的朋友早已离开,也许如今的她早已淡忘过去的日子,也许她过于思念。那年我们似乎喜欢笑着面对阳光,对于我们来说,阳光和我们一样,一样纯洁,一样简单。因为那年我们平凡。我们总是和自己的朋友莫名地玩耍着,一张画,一些话,都足以让我们度过很多的时间,时间好像很多,所以一切都似乎无关紧要了。于是,我们惊奇着,普通的东西也可以占用很多的时间。

那年,我们很奇怪,书本的存在,铅笔的出现,让我们觉得惶恐。时间逼着我们成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长大,就是做自己不愿做的,不明白为什么的一切。那年我们承受了一切的开始,有怨有恨,却逼迫自己习惯一切,我们无法注定所有的开始,也无法为自己辩解些什么。日子一天一天过着,唯一令我们快乐的,便是课间的十分钟,那时我们便可以自然地放开一切,尽情奔跑、躲藏、叫喊,直到时间结束。另一节的下课,我们便又开始这个游戏、奔跑、叫喊,疯狂也好,逃避也罢,能拥有自己,就一切都好。那年,我们学会接受一切,因为我们无法像游戏中的躲藏一样,躲开一切的束缚,我们的人生似乎就如此展开了,没有情愿不情愿,没有接受不接受,因为这只是一个公式,根本没有任何方法去掉、改变一个字母或另一个字母。

那年,我们开始喜欢上操场上的单杠、双杠。岁月无法让我们忘记这个操场,有大榕树、紫荆,我们似乎不懂得怎样去用单、双杠,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玩耍。这个学校,不像城里的任何一个学校,它的操场旁有一座山,使偌大的操场、校园安静时很安静,吵闹时过于吵闹。我们可以在清晨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于是我们的心是那么的平和、纯净。教室是一所平房,旁边有个报废的垃圾池,平房和池子并在一排,下面便有一个带有沟渠的通道,通道有些窄,但两人并肩仍可过去,通道边便是校墙,用红砖头砌成,水泥凝固,在这个镇上这样的建筑随处可见。通道是用黄土弄成的,或许是行走的人多了,又或许是年代过于久远,黄土做的地便不再有尘土。垃圾池和沟渠都是用水泥做成的,下课时,有人在池的边上走着,还有人在沟渠上走(沟渠是干的,除雨天外),似乎是池子和沟渠的颜色很踏实,走在上面很平静,有了着落似的。冬天的时候池里堆满了枯黄的树叶,很安谧的甘味,即使不在冬天,这里的味道也过于熟悉,很阴凉。池子边的一棵老树,让这里的颜色很深沉,但不会让人感到疲倦。教室仿佛很老很旧,像多年前的民居一样,砖瓦房,上扣的窗,的确简陋,但至少我们心无杂念。起风的时候,树总是沙沙地叫,我们也总是喜欢在风中追逐。风的吹过,让我们感觉自己在飞,于是便很开心地笑着,笑声很大。语文老师让我们背《让我们荡起双桨》,当年我们都在教室门前大声地朗读或背诵,风拂过的时候,我们把吹乱的头发捋到耳后,然后等着老师的检查。歌词至今我都没有忘记,或许是这种曲调容易上口,又或许是曲子容易让人想起一些事情。那年,我喜欢去好朋友的家里,上她家的天台看一座有十多米高的塔,我们爬上去,看楼下的一切,仿佛一切很渺茫,像雾一样稀薄,这时我们有种流泪的欲望,即使我们不懂得泪是什么、泪又代表着什么。我们就这样坐着,直到天黑,像教堂里卡西莫多那样的守护者。

那年,我们很单纯。我们让轻风拂过脸颊,姿态优雅地逆风而行,然后抚摸自己的长发。我们开始喜欢上音乐室悦耳的琴音,也开始喜欢上音乐室明亮的光线和明朗的花香,还有风吹过余下的那阵清凉。我们也喜欢上了一个水泥做的小坡,上坡的时候风会吹起,那样的年纪容易悲伤。那年,我们喜欢去遐想一切,但遐想的东西又太轻浮,尽管如此,无论爱情,无论梦想,我们总是坚信它的美好。那年我们不相信世间的残酷,我们很单纯地思考一切,像草那样的颜色。那年我们只是轻轻地微笑,觉得自己像春天般的完美,同时我们期盼一切,祈祷拥有一天的完美。离开校园后,我们又回到孩子的样子,可以说校园让我们容易遐想,风让我们容易思念,思念远方,思念梦想。回到家后,我总是和大哥哥去骑车,不像在校园里,此时我的角色只是单纯的年少者,还有朋友。我们去附近的村子骑车,有甘甜的风,有美美的绿,仿佛这就是我的童年,清新,安定。村里的路总是不平坦的,但一路却走得很开心,我和这个哥哥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于是心情、语言也变得单纯起来,我没有任何必要在这样的朋友面前掩饰什么,说是哥哥,我却一直把他当姐姐看待。像疯狂的奔跑、叫喊一样,这时我就是我自己。我们每次都会去一个小店买酸菜吃,有点甜又带点酸,开店的是个村民,已经开店多年,这种买东西的习惯一直持续,直到我们不再见面,还有这家店的倒闭。校园尽管叫人悲伤,但教室总是有一种温暖。打雷闪电那样的大雨天,雨总是说来就来,天也总是一下子暗下去,雷鸣,电闪,风雨,黑暗总是让人害怕,我们每一个人都谨遵老师的吩咐不去碰任何的东西,于是我们什么也不做,不去看雨,也不去听风,我们只把门窗都关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然而我们不害怕了,因为人很多,并不冷,此时会有一股暖流从心上涌来,即使狂风暴雨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心暖,像是受了保护一样,不再怕雷的轰鸣,还有雨打在门窗上的声音,不怕雨雾漾漾黑暗的混浊。我们觉得自己很安全,便不会再害怕惶恐的袭来。

那年,我们都觉得自己快要长大了,不为时间的流逝,而为一个人的离开。那天的教室似乎过于安静,然而每个人都不说为什么,朋友说班上的一个人已经离开这里了。或许有时候,玩笑不会成为玩笑,但我希望这只是一个玩笑,因为关于死的玩笑似乎过于唐突。那个人是我的同学,我和他并不熟,尽管如此,但我又为这个玩笑而悲伤。我和朋友回到教室,不和任何人谈论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谈论,愿意思考,死亡仿佛离我们很远,我们的生命却过于漫长。老师来时已经是出操时间,她好像刻意地去躲闪每一个人的眼睛,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大家都知道了。然后她就哭了,她尝试说下一句,但她始终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最终大家都哭了,却没有人发出任何的哭声。我从不相信泪可以如此自然地流下,流下也没有任何感觉,它只是很安静很安静地流下来了,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泪早已流下。此时我如梦初醒,死亡如此遥远,却又如此切近,突如其来。我们还是不得不去相信这个开得有点大的玩笑,在前一天,我们都看见他笑着出现在眼前,可是今天我们却要接受他不会再出现的现实。不会再看到他笑,不会再听到他的声音,我们刹那间明白,生命如此脆弱如此短暂。我不曾像此时这样热爱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活着,活着就好。然而面对这样的生命与死亡,我们却什么也无法去做,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人,因为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生活会给我们些什么意外。我不曾像此时一样怀着如此强烈的感激的心,感激我的生活,感激我的亲人,感激我的生命。相对于死去的人,能好好活着,能感激,能庆幸便是一种幸福,于是我不再奢望什么,做好、珍惜好眼前的一切就够了,就不会在乎未来,未来的人。我没有办法知道我的生命的终点,死去了便不再存在了,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在死前珍惜了一切美好,死时也不带着悔走了。于是我想起了他在的时候,我们全班在一起大扫除,在一起值日,在一起上无聊的数学课,在一起画画。

他死后的三天,一只蚱蜢飞到了教室的窗口,他曾经的好朋友对着我们喊:“黎家乐回来了,他回来了,他回来上课了!”他很大声,蚱蜢却没有被吓得飞走,我们都看着那只蚱蜢,大家都沉默了,没有商量过的,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我们静静地看着它停留,飞走,而我们依旧沉默。是的,他回来了,回来了……P3-7

序言

转眼,新概念作文大赛跨入了第十个年头。当初我们在发起组织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个比赛,会变成一场声势浩大、青春激荡的文学盛宴,会对那么多年轻人的生活以及中国的文学生态和语文教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我们酝酿筹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候,大多数中学生的文学阅读几乎为零。连我们这样一本专门给年轻人阅读的文学杂志《萌芽》,读者也都是中年人。当时的感觉真是悲哀!

我常常想起1998年秋天在上海西区那个平民化的招待所,我们和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们,在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构建最初的框架。我们抱着对文学、对教育、对青年的责任,也带着对活动结果不可知的忐忑,期望着未来;直到我们收到四千份来稿,直到我们看到韩寒、徐敏霞、陈佳勇、刘嘉俊、宋静茹等等一大批好得出乎我们意料的佳作。

其实,我们远远低估了年轻人对文学的钟情。看来,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是文学天然的朋友。他们细腻、充沛、饱满的情感在寻找喷发的出口,他们对万花筒般复杂而丰富的生活人睁着好奇的眼睛。他们感受着快乐也感受着痛苦,他们需要表达,尽管痛苦和快乐都很容易被放大。他们一直在寻找着可以陪伴生活、滋润生命的朋友,忽然,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在他们同龄人的写作中,他们发现了,他们寻找的朋友就是文学!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阵容堪称豪华。参加联合主办的北大、复旦、南京、南开、华师大、厦大这些全国名校都派出了最权威的教授参与,王蒙、铁凝、叶兆言、方方、叶中等著名作家都参加了首届比赛的评审。后来各届比赛随着规模的扩大,有更多的名教授和名作家加入了评委的队伍。这样一批文学权威来集体审阅默默无闻的中学生的习作,是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情。这使得我们的大赛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无可争议的权威性。

我们的孩子们没有辜负前辈名家的希望。深夜,在青松城宾馆的会议室里,阅读的兴奋让评委们忘却了疲倦,他们互相推荐自己刚刚看过的佳作,发表即兴的评论,感慨着年轻人文笔的独特和老到。这是一个让他们眼睛一亮的阅读经历。

1999年,一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悄悄地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开来。厚厚两大本学生写的文章,曾经被预测只能销售一万册,居然卖掉了60多万套。同学们争相传阅,大量信件寄到萌芽杂志社,寄到各位评委手中。“作文居然可以这样写!”“写文章居然这么有意思!”“文学原来那么好啊!”

短短几年,文学在青年中间成为时尚;年轻人成为了文学书籍的主要消费对象;“青春文学”、“80后作家”成为出版社追逐的热门。尽管,年轻的作者和读者都还幼稚;尽管青春写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文学人口的大大拓展,根本上改变了当代文学的生态环境,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多样化的可能性。文学给了青年人营养,青年人给了文学力量!

十年过去了。在文学和青年的互动中,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成为了一个公认的品牌。现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走向海外。经新概念作文大赛工作委员会授权,新概念作文大赛港澳地区首届比赛已经成功举办。学养精深的著名高僧、参加主办港澳赛区的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说:“写作事业是治国大事,是千秋大业,是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不朽盛事。中国是世界大国,文学名家辈出,从1999年在内地举办第一届比赛以来,在中国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已先后举办了九届,产生了历史性的良好效果,孕育了一大批新进年轻作家,为文坛带来了崭新气象。今年第十届,我们港澳地区也有幸参加这一赛事了。这也是我们港澳地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成就人才的一次善举。”这表示了各界著名人士对我们大赛的高度评价。  新概念作文大赛不是一项具体工作,是一个事业。十年不是结束,只是成熟期的开始。我们期待着下一个十年。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靖芽》杂志主编

赵长天

书评(媒体评论)

青年人横溢的才华、精妙的文笔令人赞叹。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新概念作文永远都会是新的。因为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人,都是处在生命中正做着白日梦的少年时代。他们的梦想都是新的,而且,都是真的在做梦。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生命都是新的,而且,又都活得真实。

——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专家 吴俊

创作就应在一种自由状态中把你对人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不要被指导为“怎样写”,借鉴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如何将自己的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最好的小说应该是感受最强烈,最深切,甚至是最痛的东西,这是“新概念作文”的思想。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 赵长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