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蒲公英收购站/薛涛作品坊/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薛涛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些读者一定是为我的文字而生。不必多,有那么一两个就够了。

因为许多年前,我也为他们而生。

我要找到他们,便提笔写作。他们也要找到我,便去书店翻来翻去。不然,你们,还有我,不是太寂寞了吗?

读者被我选择,我被读者选择。我愿意写这样的,你们愿意读这样的。谁也别讨好谁,谁也别勉强谁。

写作与阅读,两厢情愿。

内容推荐

本土、民族、守望。薛涛年纪轻轻,却很推崇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意识、民族精神、审美力量、道德力量。他写的三部大幻想作品《山海经新传说》(《夸父与小菊仙》、《精卫鸟与女娃》、《盘古与透明女孩》)中,就是将中国神话传说同现实儿童的心理状态巧妙融合,进行了现代演绎,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收入本书的中篇童话《正午的植物园》、《打开天窗》和《蒲公英收购站》等作品,也都以本土化精神构思谋篇,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以民族化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纯的友谊、唯美的情调、古典东方文化的魅力。

薛涛坚持本土写作、捍卫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另一个表现是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是凝练、形象,有节奏感,民族化,个性化的。他善于将本土的生活语言提炼加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含蓄风趣、淳朴生动,富有个性,充满好奇、幻想、仁爱的童趣,并留有空白,显示了汉语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目录

前言 金牌作家们的倾心奉献徐德霞

序 薛涛的儿童文学世界赵郁秀

小说

 火车远去

 最后一只狍子

 寻找春天

 小兽们的温暖冬天

 我和一只脏小狗的故事

 天堂

 少年与镜子

 清白

 明天花园

 红顶屋

 二十三只灰雀

 闭眼睛走路的木木

 矮个男孩和高个男孩

童话

 蒲公英收购站

 打开天窗

 像青蛙一样长大

散文

 这样,就能够快乐

 童年花草丛生

 天底下最幸福的树

 除夕的火

 小蟹[不害臊]

 故乡遍地冬阳

 独居深山的干净人

 暴戾不是一块硬石头

后记

 短篇,我的家底

试读章节

老校长的坟头的草伸出头的时候,铁路伸进了林区。老校长是第一个看见火车的人,然后才是同学们。“呜——呜——”火车一鸣笛子,铁匠卢的打铁声哑巴了。

那天上数学课,小飞脚没举手,站起来告诉我,他爸爸来林区这段铁路当巡道员了。从前,他爸爸在林区外面当巡道员,常年在外面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小飞脚是“单亲孩子”呢。现在他们全家能团聚了,我替小飞脚高兴。

小飞脚最自豪的是放学以后跟爸爸一起去巡道。小飞脚跟爸爸巡道,可长见识了。一下课,同学们不搭理我了,都围在小飞脚身边。小铁匠朝我咧咧嘴,“老师,我也过去听听。他尽白话那些考试不考的玩意,没有老师讲的有用……”说完,小铁匠挤到小飞脚身边去了。

我挺寂寞的,也凑过去听小飞脚的演讲。小飞脚根本没注意到我,讲着他跟爸爸巡道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响墩吗?”小飞脚挨个瞅着大家。

大家摇摇头。

“知道火炬是干什么用的吗?”小飞脚接着问。

“这个谁能不知道?少先队的标志啊!”小铁匠抢着回答。

大家都说,对啊,少先队标志啊。

“错!”小飞脚一拍桌子,站起来了。等大家安静下来,满脸疑问看着他,他才坐下,说:“告诉你们:回答错误!每个人扣掉十分。我说的火炬其实很像过年放的礼花,我爸爸给火车司机报警用的,跟响墩一个用处……”

“那响墩是咋回事?”辫子有点崇拜地看着小飞脚。

小铁匠终于忍耐不住寂寞了,插话说:“你们知道风箱怎么拉劲儿最大吗?”

总算有几道目光转向了小铁匠。

小飞脚撇撇嘴,“不就是你爸铁匠铺里那玩意嘛。怎么拉?怎么拉也没有火车头喷出的气劲大!有一回我偏不服,站路边等着它。它还真喷了,把我喷一个跟头……”小飞脚又滔滔不绝了。

大家又把头一致扭向小飞脚。

小铁匠的脸白了,瞧瞧我,“老师,咱们走……”

我见小铁匠怪落寞的,便陪他走出教室,下山坡去。一列黑色的火车正急匆匆在白桦林中间穿行。一缕白烟从林子里升起来斜插到天空。小铁匠站住了,呆呆看着。火车很快消失在茫茫林海,那缕白烟没有完全散尽,与更高处的几团白云连成了一片。小铁匠仰头看着,“老师,那些白烟变成白云了……是吗?”

我说是的,变成白云了。

“那以后我们这里就能多下雨了吧?”

我没有明确肯定他的推断,说可能的。

我也痴迷地看着那及团白云。白云下面应该是女友工作的地方。现在通火车了,她可以经常来看看我了……

一样看那片白云,小铁匠想的、我想的,不一样。

小铁匠禁不住诱惑,拿铁匠铺一把小铁勾做交换,要跟小飞脚一起去巡道。

小铁匠和小飞脚站在铁道边进行交易。

“一把钩子就能跟一回。”小飞脚把钩子别在裤带上。

“三回咋样?”小铁匠开始讨价。

“两回。”小飞脚还价。  “两把钩子五回。成交吧!”小铁匠说。

“成交……”小飞脚满脸不愿意的样子。

小铁匠跟在小飞脚身后,向那片白桦林出发了。

小飞脚的爸爸在白桦林边等着儿子放学。

三个人踏着枕木,一路敲敲打打,不知不觉在白桦林深处了。小铁匠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响墩”、“火炬”。还有几件很特别的工具,也让他眼馋。那一把小锤子,闪亮闪亮的。爸爸的铁匠铺可是打造不出来的。

一列火车喷着白烟飞驰而去。小飞脚和爸爸朝车头挥着手,车头马上呜的叫了一声。小铁匠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挥挥手。那火车却没理他,钻进林子,没影了。小铁匠不服气,等着第二列火车出现。可是,直到巡道任务结束,第二列火车也没开过来。小铁匠跟在那爷俩身后,很不甘心。谁料刚刚出了林子,远处传来有节奏的轰鸣。小铁匠不走了,面朝火车来的方向看着。等火车一露头,小铁匠用力挥手,差点把胳膊甩出去送给它。火车头大概没注意到他。小铁匠干脆把衣服脱下来,在头顶舞动。这回,火车头有回应了,呜的鸣叫了一声。小铁匠心里开花了,飞快地追上小飞脚和爸爸。

小铁匠跟小飞脚讲刚才的事情,“火车头也看见我了,跟我说话了!”

小飞脚嘿的笑了一下,没当回事。小铁匠心里又被赌住了。

“它看见你了。它在林区走路挺闷的,愿意跟路边的人打招呼……”小飞脚爸爸回头对小铁匠说。

小飞脚爸爸这样一说,小铁匠心里的那个东西化开了。

打那以后,小铁匠一看见火车,就脱下衣服挥舞。“呜——呜——”它们总是这样回应他。

“我一挥手,火车就叫的。”有一天中午,小铁匠趁小飞脚不在教室,跟所有同学说出这个“秘密”。大家被这个“秘密”吸引,跟小铁匠去铁道边做这个实验。我怕学生们不规矩,随着他们下山坡。

一列满载木材的火车从林区开出来,喘着粗气穿过白桦林。

“看我的!”小铁匠说着,朝火车挥舞起手臂。

“呜——”火车果然叫了,叫得很沉重。火车头呼啸而过的瞬间,我们看到了一张黝黑的笑脸。大家都敬佩地看着小铁匠。同学们也朝火车挥舞着手臂。那列火车竟也“呜呜的”叫开了。大家便不看小铁匠了。原来,火车的脾气好着呢,不是小铁匠的面子。

小铁匠急了,说出另一个秘密:“那车上是我舅舅,我舅舅是开火车的。你们是我同学,就给你们叫两声。换别人,不一定了。”

小铁匠的舅舅是火车司机,我们头一回听说。

“司机跟巡道员比,哪个更厉害?”女生辫子甩了甩辫子,问。

“巡道员算什么?那是给我舅舅开道的。”小铁匠的口气很大。

下午上课时间了,我让辫子敲响了铁钟。小飞脚像火车头一样冲进教室,小铁匠赶紧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下课的时候,小飞脚听说了小铁匠的“秘密”:这家伙出息了,多了门铁路上的亲戚。既然也是铁路上的,小飞脚跟小铁匠一下亲密起来了,把小铁匠当成了自己人。小铁匠很低调的样子,讲着舅舅开火车的故事。大家都是第一次听,没觉出那故事乏味。

小飞脚突然很激动地说:“我爸爸跟你舅舅说不定还一起喝过酒呢!”

小铁匠嘿嘿笑着,“我舅舅坐在火车头里,你爸爸站在地上,他们怎么认识?。”

小飞脚想想,说:“万一认识呢。”  放学路上,小飞脚向小铁匠宣布:以后跟他去巡道,不用拿铁钩子交换了。

小铁匠的心砰砰跳起来,像爸爸的锤子打在铁具上。

小铁匠跟着那父子俩正式巡道了。P1-6

序言

薛涛的儿童文学世界

我们永远思念、崇敬的儿童文学泰斗陈伯吹老人的绝笔是1997年8月7日《人民日报》八版刊发的《造福于亿万儿童》(陈伯吹于1997年11月逝世)。陈老在文中称:“近几年的报刊评论,有关于辽宁儿童文学的好评,诸如八九十年代之交,辽宁异军崛起”,“出现了令人注目的老中青作家群体”。

薛涛,便崛起于这个时期。而今,他被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教授誉为“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年轻的委员,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入选的百位作家中的最后一位,也是辽宁省政协委员。200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重返孩子的世界:薛涛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从年龄划分,薛涛属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但纵观他的创作成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使命意识和艺术主张以及他崛起的时间,我觉得他也接近第四代精英的谱系,可称为两代兼跨的作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薛涛在铁岭师专毕业,便在报刊发表了成人文学作品。但引起我的注意是在1994年的冬季,当时我主持《文学少年》杂志的工作,见到了薛涛的小说稿《空空的红木匣》即引我注意,我一气读完,立即请提稿编辑电话打听作者情况(这是我这个“编辑匠”的“看家习惯”)。作者从容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因玩游戏机输掉30元钱被逼还债,不得不偷走姥姥装在红木匣里的她儿时小伙伴用生命换来的精美贝壳。当姥姥孤独辞世时,还不知她每天擦拭的红木匣已经空空。男孩受到良心谴责,他还清了自己的物质债务,却永远也还不清这精神的重债。作者将姥姥儿时的海滨拾贝和今天嘈杂的游戏机房,将红木匣的满与空,将海边人的生与死,反差交替、巧妙糅合,寓意哲思和诗情,彰显了思想和审美的张力。

如今,他的创作已经结出硕果。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白鸟》选入了我主编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于1997年荣获了全国“五个—工程奖”。此后,他以大幻想长篇小说《废墟居民》荣获了“东北文学奖”(含成人文学)一等奖,后来又相继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2001年,以短篇小说集《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些年,辽宁能出现包括薛涛在内多达六人荣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七人荣获全国五—工程奖的“小虎队”青年作家群,绝非我之功。我们要感谢中国作协领导、儿童文学委员会专家和北京、上海及各省市专家同仁,以及少儿期刊、出版机构的关爱、提携和支持。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在“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中首推薛涛的四卷文集近百篇精品(长篇作品除外),这无疑又是对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极大支持和鼓舞,也是对净化当下少年儿童成长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一份大贡献。

本书责编打来电话邀我为这套书作序,我义不容辞,欣然应允。也借此表达我们对各方关爱者的深深谢意。

以我之浅见,薛涛的创作有如下特色:

一、童心、真情、大爱。儿童文学的灵魂就是童心。“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明·李贽)。薛涛曾明确说过:儿童文学作家其实就是写书的“孩子”,也就是上天赋予给儿童文学作家一颗纯真的童心。他认为在创作上,要回避大人的心态,张扬孩子的人格,要将自己的心底彻底打扫一番,给自己洗个澡,洗去身上的躁气和俗气。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幻想,还是写现实,无论是长、中、短篇小说还是童话、散文、诗歌,都鲜活逼真地表现了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生存状态和成长洗礼,张扬真善美,憎恶假丑恶。纯真的童心就是大爱。如《女孩的暖冬》、《黄纱巾》、《生日礼物》、《爸爸蹲在花园里》等等都彰显了这种精神,为读者构建了充满爱心,遍撒理解、宽容、善良的世界。

薛涛在展现生活中美丑时,有时淡化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使作品显得空灵,却蕴含了永恒的真和爱。诚如周晓先生在《儿童文学的新姿态》一文中说:“在我看来,薛涛的主导方面,还是现实主义,不过他突破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方法。”

他的作品是生命、童真、大爱的咏叹。

二、诗性、哲理、唯美。他的儿童小说是诗化小说、哲理小说,他给孩子们美的诗情、深刻哲意。儿童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谭旭东在《走进诗意的梦想世界》一文中这样评介薛涛:“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获得过国内所有儿童文学大奖的青年作家,也正是他坚守着艺术的底线,不为市场而写,不为商业而作,一直追求古典的、诗意的、美感的世界。”薛涛的小说,多是将极大的故事凝练到较短的篇幅,用简洁的诗的语言,表达一个意蕴丰厚的哲理,巧妙地留下空白。让读者在情感的激荡中想象、思考,领悟。比如《一盆兰草的释义》,短短干字通过小女孩对兰草叶子的解释,充满诗意地表达了孩子多么渴望父母团聚的家庭幸福,稚嫩、纯真的童心多么渴望爱的呵护啊;小说《黄纱巾》,通过女孩对黄纱巾的痴爱,又因贫困而不得也不愿接受卖主的馈赠,却在她恬静略有忧伤的情绪中,既能每天以至永远看到美丽的黄纱巾在清风中高高飘扬,只因那上面有醒目的四个大字“永不出售”。他擅长用浪漫主义手法同现实主义结合,将故事叙说得亦幻亦真,亦实亦虚,以至异幻、奇妙、美轮美奂,是孩子们能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丰富的精神美餐。

薛涛的散文、童话,更是如诗如歌如画,《与秋虫为伴》的情与美,《铁桥那边的林子》的空灵和飘逸,还有童话《上树猴子与上网老熊》、《两只相距四点五厘米的蚂蚁》,以及《阳光的眼睛·月光的眼睛》等等,无不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幽默、童趣的诗化的写意,奇妙的哲思意境表达了爱与美的情思,净化营造了纯美的环境。

三、本土、民族、守望。薛涛年纪轻轻,却很推崇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意识、民族精神、审美力量、道德力量。他写的三部大幻想作品《山海经新传说》(《夸父与小菊仙》、《精卫鸟与女娃》、《盘古与透明女孩》)中,就是将中国神话传说同现实儿童的心理状态巧妙融合,进行了现代演绎,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收入本书的中篇童话《正午的植物园》、《打开天窗》和《蒲公英收购站》等作品,也都以本土化精神构思谋篇,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以民族化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纯的友谊、唯美的情调、古典东方文化的魅力。

薛涛坚持本土写作、捍卫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另一个表现是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是凝练、形象,有节奏感,民族化,个性化的。他善于将本土的生活语言提炼加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含蓄风趣、淳朴生动,富有个性,充满好奇、幻想、仁爱的童趣,并留有空白,显示了汉语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薛涛就是这样源自生活、源自传统文化、源自丰富的想象,以张扬着高贵民族品格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守望着儿童本真的精神世界,守望着纯美的文学领地,守望着儿童本位,并体现着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中“人类应该把他拥有的最好的精神给予儿童”的精神,坚守本土、立足民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赵郁秀: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副会长)

后记

我跟短篇小说的感情非同一般。如果我的文学历程也算一部编年史的话,我肯定把最好的章节给了短篇小说。

我对世界的认识止于平原的边缘,也始于平原的边缘。

那时候,我们一家还住在生满花草的大平原上。有一天,舅舅带着我穿越平原,一直走到了平原的边缘。我原以为,世界到这里便终止了,可是平原的边缘接着大山的脚,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着我。舅舅指着面前的绿色屏障跟我说,姥姥家在里面藏着呢……

短篇小说就像带我穿越平原的舅舅,它让我初尝了文学的妙致,又带我赶往新的领地。

我接触文学,最初的感动和惊喜都是短篇小说赐予我的。蒲松龄、冯梦龙、鲁迅、欧·亨利,莫泊桑、都德……他们的文字,让我对文学心生好感。我的文学底子,除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滋育,便靠古今中外那些短篇小说的养分了。

凝练,严谨,言有尽而意无止。它矜持,一叶而知秋,一斑窥全豹,语言艺术在这个小天地里,尽显无限风致和滋味。它也过于注重操守了,没有肚量容留轻薄的东西;它太本分、太稳重,它通常不会去冒风险从而滑向不可靠的异界;即便由着它去,即便有些另类的做法,它也不至于出大格。那么就保证了小说这门艺术恒定的走向。相比之下,长篇小说过于洒脱了,像一个无所不好的“坏”孩子,既可以成其大好事,也易染上恶习。

短篇小说,无疑是一剂定心的良药。有它在,很多年里我迟迟不肯涉足长篇的创作。即便是后来,我也不敢轻言长篇。它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给我:在学会走以前,尽量不去跑,何况你不是跨栏的天才;一个不会走路的人,急着向人展示奔跑的样子,那是很容易露怯的。

我放弃了野心,忠实地留在它的身边,一步一步学着走路。

它,治疗着我的浮躁病。

就这样,我也积攒下一些属于自己的短篇小说。我把它们当作安身立命的“家底”。有了这些家底,我的文学梦扑素,踏实,不奢华。

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杂志社给了一次机会,让我把“家底”拿出来,在阳光下面抖抖、晒晒。我感谢他们,也同意编辑的创意,选入了一些很短的散文和童话。

它们究竟散发了什么样的味道?韵致无穷,还是索然无味?

不去管它。我只管继续创造。

薛涛于2009年2月2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