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物品”是我眼中的至宝。比方说,距旧金山车程三个小时,专门做世界上穿最好鞋子的“Murray Space Shoe”的法兰克先生用心为我量脚订制的手工鞋。比方说,《高村光太郎诗集》、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和我之间都具有“故事性”,身边只留下相处一辈子,一旦缺少,就会感到难过的物品。即使在别人眼中,只是廉价的破烂,只要和这个物品相遇时,和该物品产生交集的人,以及自己对该物品的感情充满“故事性”,即便是摔破的花瓶,也是我心中的宝贝。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与人之间的邂逅很相似。
以读书来比喻,也许更容易理解。去书店找书,会先被第一印象引出兴趣,然后随手拿起来翻几页,只要喜欢,就会掏钱买回家。回家翻阅之后,有些书会让人一口气看完,有些虽然挑战多次,仍然无法看完整本。有些书了解故事概要后,就不想再看了,有些书却会一看再看,把它翻得又破又旧。
我的藏书量很少,很多人都对这件事难以置信。我经常写关于书籍的文章,也经营二手书店,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有一间漂亮的书房,里面放满了珍贵的书?”其实完全相反,基本上,我认为只要有我前面提到的那三本书就足够了。
这三本书就像是我永远的朋友,从我对人生感到彷徨的十几岁开始,就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现在我仍然会不时拿出来翻阅,依然兴奋激动。我为此感到高兴,也很纳闷,为什么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会产生新的感动。心情沮丧时,这三本书如同熟悉的阳光般温暖我的心。在高兴和纳闷的同时,也感觉到了美好。所以,重要的书、物品和人一样,相处越久,彼此的感情就会不断深入。朋友、家人、情人不可能多得从橱柜里溢出来,同样的,不必要的书本和物品也要及时清理。
每个人都有占有欲,如果不随时整理,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人会因为娱乐购物,也会基于习惯搜集物品。当我开始有少许可以自由运用的金钱后,每次换季,都习惯为自己添购新衣,并不是大手笔地疯狂血拼,只是夏天买T恤,冬天想要一件大衣之类的。
有一次,我突然对是否有必要在春夏秋冬每一季都买衣服这件事产生疑问,不禁觉得如果只是基于习惯而购买,或是为买而买,那未免太空虚了。那种只有偶尔联络,即使见了面,也只是聊一阵后就说再见的朋友和情人,不要也罢,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这么淡薄。我想要“知足”,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满足,于是决定不再随便乱买东西。
当我了解“只要在心中拥有就够了”,我的占有欲就不再强烈。
二十几岁时,我穷困潦倒,经常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往返,曾经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这些在旅行时搜集的重要纪念品和别人送我的礼物都很珍贵,我也很珍惜,但当时我饥肠辘辘,不得不在家附近摆一个地摊,把物品放在地上,吆喝路人购买。
P20-23
盘点人生仓库,轻装上阵
你身上是否背着不必要的行囊?你可以断言,自己的生活轻松简单吗?——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受到了重重束缚。努力经营的工作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之间的关系,无可取代的经验,自己的处世哲学,梦寐以求的至宝……每一件都是自己渴求已久,花费不少心血,耗费数年的时间才终于搜集到的至宝。
我的背包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分量,变得沉甸甸的,拿在手上时,根本无法自由活动。“这个也想要”,“那个也少不了”。如果在人生路上,把所有必需品都塞进背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同时装进很多垃圾。“有了这个,感觉比较保险”“那个下次可能有机会用到,先留着吧”。人生充满不安,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我借由充实各种装备来自我欺骗。于是,整天扛着一个几乎把自己的肩膀压垮的大背包,努力让自己感到安心。
幸福,却不安定。我陷入了这种状态。
人生的旅程从降临人世那一刻就拉开了序幕,十岁二十岁时,路途越走越宽,但任何人一开始上路时都没什么行李,轻装上阵,可以跑得很快。虽然背包里空空如也,却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各式各样的东西。我曾高中辍学,漫无目的地前往美国,之所以能够渐渐借由书本结识各行各业的人,和他们建立各种关系,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带着空背包在人生的旅途
上奔跑。之后,每当我有任何新发现,就不由分说地统统装进自己的背包。
我最初在纽约街头卖美术书籍,之后在中目黑开了“COW BOOKS”这家书店,开始写文章、从事编辑工作,两年前,又在因缘际会之下,开始担任《生活手帖》这本杂志的总编辑。
在工作上,想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行李也不断增加。增加行李是一件令人快乐、欣喜的事情。但是,当我蓦然回首时,发现行李越来越重,连我自己都扛不动了。我能够带着这个背包活出自我,随心所欲、轻松走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吗?——年过四十后,我有了这样的“发现和疑问”。我不禁思考。轻装上阵,才能轻轻松松地往高处走。想要充分欣赏只有高处才能看到的风景,大包小包的行李只会成为累赘。进一步而言,去见上帝时,最好两手空空,最好能够在空气中飘然融化。
于是,我决定停下脚步,把自己的行李统统拿出来,重新检查自己的背包里到底装了什么。需要,还是不需要?一旦遇到好像需要,又好像不太需要的东西,就毫不犹豫地舍弃。
严格挑选,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好好加以珍惜。极力摒除浪费——结果,我意外发现,有很多是“我已经不再需要”和“即使没有也不影响生活”的东西。于是我知道,只要我下定决心丢弃这些东西,或是送给有缘人,我就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自在。盘点清仓的成果并非如此而已。 我很幸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依然所向无敌地“宛如人生护身符的重要事物”,都完好如初地留在我的背包中。一辈子的稀世宝物、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灵丹妙药,以及虽然占空间,但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希望把这些东西装进可以轻松背在肩上的小背包里,迈向未来的人生。
本书有两大功效。书中提示了盘点人生仓库,从此换来一身轻的方法。我在回顾自己的人生过程中进行了“检查背包里装了什么”这项作业,希望读者以此为参考,尝试“盘点”自己的人生。另一大功效,就是书中和读者分享了“只要有了它,人生无难事”的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如同芳香精油。芳香精油具有放松心情、转换心情、美容、增强免疫力等各种不同的功效。即使没有芳香精油,或许也可以活下去,但一旦有了它,就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拯救自己。当你迷茫、痛苦的时候,可以唤醒内心,让心情很快恢复平静。想要轻松生活,就必须具备“有了这个就安心”的灵丹妙药。
本书中所介绍的,都是我在错误中学习、从很多人身上学到的人生智慧,如果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将是我最大的荣幸。最重要的是,无论你现在几岁,都希望你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让未来人生变得更轻松的方法。因为我相信,只要学会“轻松生活”,无论到了几岁,都能够尽情享受人生的旅程。
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与人之间的邂逅很相似。而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所有周遭物品和他产生故事性的连结,东西不必多,因为拥有少许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种幸福。这本松浦弥太郎编著王蕴洁编译的《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找到自己生活的好节奏)》,就是帮你盘点人生仓库,锻炼身心思绪,卸下物质与心灵包袱,重获轻快的练习指南。
松浦弥太郎编著王蕴洁编译的《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找到自己生活的好节奏)》是一本人生生活哲学的书。松浦弥太郎坦诚说出少年时的无知轻狂和青年时的冲撞鲁莽。经过几番冲击、甚至罹患忧郁症后,他开始盘点自己的人生,学习和自己相处,找出生活秩序,为生命创造变化,终于发现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慢慢地,他放下了包袱,活得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