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线女(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线女、红线女艺术中心编著,慎海雄主编的《红线女(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介绍了红线女,一个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一个在香港、澳门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在东南亚、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名字。

她生于南国,长于南国,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南国的戏曲剧种——粤剧,一个被世界承认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她创造了粤剧红腔红派……她是观众和专家公认的艺术大师、表演大家,开粤剧一代之新风。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香港澳门,东南亚、美洲,乃至英国、比利时都有她的观众,她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表演艺术家。让我们走近红线女、红腔、红派……

内容推荐

红线女、红线女艺术中心编著,慎海雄主编的《红线女(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分为三部分:“作者小传”简要讲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从艺访谈”通过搜集编辑历史访谈资料再现红线女数十年来从事粤剧表演艺术的心路历程,“代表作精选”拟采用文字+DVD形式,收入《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等代表性作品。

目录

第一篇 红线女传略

 童年:生活的滋味

 学戏,要“醒定”做人

 最初的“小燕红”

 “红线女”的诞生

 星光灿烂与背后的痛苦

 组建“真善美剧团”

 别了,香港!

 这里的生活很充实

 《搜书院》红遍江南塞北

 做一个劳动人民的演员

 一曲难忘《蝶双飞》

 脱胎换骨演女兵

 噩梦醒来是早晨

 红腔似清溪,涓涓流淌

 朝霞暮火红豆情

 红豆,撒向天涯竞风流

 红线女——中国戏曲的骄傲

 后记

第二篇 众说红线女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大会上的致词(周巍峙)

 红线女永垂不朽(王蒙)

 在红线女追思会上的讲话(黎子流)

 诗赠红线女(田汉)

 散论红线女的艺术表演(李凌)

 红线女永远年轻(于是之)

 红线女·红派·红腔(郭汉城)

 红线女表演风格小论(刘厚生)

 红线女的艺术观(郭汉城)

 红线女的挑战自我(曲六乙)

 她把粤剧和美带给了全世界(谭志湘)

 动人的喜剧《搜书院》(梅兰芳)

 红线女是中国艺坛的一颗璀璨明星(尚长荣)

 我认识的红线女(袁雪芬)

 只有不断追求,艺术青春才会永驻(张火丁)

 为粤剧贡献一切的红线女(陈笑风)

 博大精深,点滴汇成(莫汝城)

 她真是一个很值得敬佩的人(秦中英)

 缅怀红线女老师(黄壮谋)

 红线女和粤剧艺术血肉相连(谢彬筹)

 以诚相见,我和她共事了十四年(谢友良)

 红线女是谆谆善诱、一丝不苟的老师(黄露)

 红线女在粤剧历史上占有重大的篇幅(汪明荃)

 她真的是与时并进(刘德华)

 儿子眼中的母亲(马鼎盛)

 她真正做到了“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人民”(邓原)

 上天赐给我一个好老师(郭凤女)

 她将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的终极目标(欧凯明)

 榜样力量,催我前行(丁凡)

 感谢她的鼓励,让我永不放弃(曹秀琴)

 融入社会,融入群众(林墉)

第三篇 红线女作品

 I 粤剧

一代天娇

刁蛮公主戆驸马

苦凤莺怜

昭君出塞

搜书院

关汉卿

焚香记

李香君

山乡风云

昭君公主

白燕迎春

祥林嫂

 II 电影

审死官

慈母泪

家家户户

一代名花

天长地久

我是一个女人

原野

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

 III 表演心得

女腔的出现——红线女谈《一代天娇》的唱腔

我演《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

我第一次在舞台上演绎王昭君

谈两个“王昭君”

我在《昭君公主》中的艺术探索

我演《搜书院》中的翠莲

我演《关汉卿》中的朱帘秀

我演李香君:

我演《焚香记·打神》中的焦桂英

我喜爱《白燕迎春》中的沈洁

附录 红线女艺术年表简编(1925—2013)

试读章节

童年:生活的滋味

1925年12月25日,一个女孩出生在广州西关,她的祖籍是广东开平。父亲为她取名邝健廉,家人和亲朋好友都亲昵地称她“阿廉”。

阿廉的父亲邝奕渔,年轻时曾漂洋过海,在澳洲的悉尼做过洗衣工人,薄有积蓄,回国后又承继祖业,经营药店和酒店生意,生活也还算富足。

阿廉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她有四个哥哥,七个姐姐,父亲有一妻二妾。那个时代的男人,有钱又能干的,娶妾侍是光彩的事,也是很平常的事。阿廉出生时,邝家的鼎盛时期已过去,时局不太平,加之人口多,日子已是一年不如一年。她是庶出,家庭地位可想而知。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阿廉随父亲逃到澳门,生活没了着落。小阿廉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的叹息声,有时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打人骂人也时有发生,小小的阿廉也吃过父亲的“菱角”,那就是父亲把手指捏起来,往她的小脑袋瓜上敲,虽说下手不重,可还是很痛的。

为生活所迫,十岁的阿廉不得不挑起生活的担子。那双稚嫩的小手,为爆竹厂打过爆竹孔,为糕饼铺敲过瓜子仁,也干过撕棉纱的营生。那时汽车司机会用棉纱擦油污的手,于是把棉织物的边角料撕扯成棉纱,就成了穷人家孩子赚钱的活儿,扯一斤棉纱可以赚五分钱,小孩们一两天也不一定能扯出一斤纱来。阿廉成为“红线女”后,在舞台上那双仿佛会说话的手,那古典美人的兰花玉指,那般柔美纤细,仿佛十指不沾阳春水一般,可谁知道她的童年竟干着种种粗重的活儿。

她还干过编制草垫子的活儿。草绳在小姑娘的手上跳动,那双小手是那般的灵巧,抽、穿、结、缠、绕……十指飞舞,她终日坐在那里,连头也不抬一下,不停地编,编,编……就是为了多挣几分钱,贴补家用。生活,磨练了小小的阿廉,也磨练了她的意志,造就了她一双巧手。这最初的磨练,让她一生受用,学戏再苦,再累,她都不怕。

澳门的水大多是咸的,有钱人家喝的是山泉水,那是淡水,于是就产生了卖淡水这一行业。阿廉生性活泼,喜动不喜静,父亲常常唤她“马骝仔”,这是广东话,译成普通话就是像猴子一般灵巧顽皮的小孩子。寻找淡水,挑回家,再卖给有钱人,这是“马骝仔”最喜欢干的活儿。她和表姐、表哥、表弟一起寻找那种陕要枯竭的水井,用绳子把身体绑牢,沿井壁慢慢下到井底,若是发现一层浅浅的水,那就大喜过望了。阿廉会用装牛奶的小铁罐,一点一点,小心翼翼把水舀到小铁桶中。就这么一小桶一小桶地吊到井上,装满一大桶后,阿廉才拉着绳子,脚蹬着井壁爬上来。有时他们也到妈阁庙、西环一带去舀水坑,有时就去接山泉水。

接山泉水也是一件很磨性子的活儿。滴滴答答的山泉水要好半天才能装满一小杯,她和表姐就双手捧杯,一滴一滴地接,这真是又累又闷又烦的活儿。一担水可卖半角钱,能换十几个铜板。还处于孩提时代的阿廉就明白,每个铜板都来之不易,只有流汗干活儿才能得到。这让她懂得珍惜,不乱花一分钱,长大后,阿廉学习,排戏,她舍得花钱,但生活中绝不乱花一分钱,不讲排场,拒绝奢华,厌恶摆阔气。

艰难的岁月,温饱尚且难顾,偏偏这时候阿廉又得了疟疾,冷一阵热一阵,有时发烧甚至胡言乱语,神志不清。阿廉只记得,每日中午必定发冷,浑身颤抖,冷得要命。这冷,莫名其妙地来了,又莫名其妙地去了,时间准得出奇。看着小女孩受折磨,没钱看病,没钱买药,怎么办?不知是谁教了母亲一个办法,病来了,母亲就拖着女儿兜圈子走。他们住的是个半岛,母女俩就沿着海边走,从西环走到东环……小女儿发着高烧,浑身打颤,足下无力,真是难煞人也。那滋味让阿廉终生难以忘怀。

发高烧在海边兜圈子的办法实在是不行,病急乱投医,母亲又想出一个怪招。(P3-4)

序言

五岭之南的广东,人杰地灵,物丰民慧。自秦汉始,便是沟通中外的重要门户,海上丝绸之路即发祥于此。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外来侵略,一批有识之士求索救国图强,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东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钟灵毓秀,得天独厚,哺育出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谦逊、务实、勤勉的广东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赋予了岭南文化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珠江,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取得开拓性成就,岭南文化绽放出鲜明的时代亮色。今天,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东如何响应要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就此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打造一批弘扬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粤军”,并主持策划了《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大型丛书。

记录当代,以启后人。本丛书以人物(文化名家)为线索,旨在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提供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展现名家风采,引导读者品鉴文艺名作,深切体悟当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广东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梦的广东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为此,我们从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领域,遴选出一批贡献卓著、影响广泛的广东文化名家。他们之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邑人”,也有长期在广东生活、工作的“寓贤”。我们为每位名家出版一种图书,内容包括名家传略、众说名家(或对话名家)和名家作品三大篇章,读者可由此了解文化名家的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艺术造诣等。同时,我们将结合多媒体技术,在视频制作、名家专题片、影音资料库和新媒体推广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形式、多渠道地向读者提供新鲜的阅读体验。

我们深信,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丰富的文化实践,一定会编织出一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长卷,它必将成为一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积累,价值非凡,传之久远。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编委会

201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