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那葡萄变成酒的地方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美)艾瑞克·阿诺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葡萄美酒》杂志的编辑亲赴新西兰葡萄园,用整整一年的亲身体会告诉你:如何种植出最美味的葡萄;如何酿制独一无二的葡萄美酒;如何在阴冷,潮湿,风霜,劳累,腰酸背痛,心惊肉跳的漫长旅程中发现劳作的乐趣,享受绮丽的人生!

看了这本书之后,当你再喝葡萄酒,特别是产自新西兰的葡萄酒的时候,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并且,作者强烈建议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好边喝边看,因为他就是边喝边写的。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把自己沉浸到葡萄酒里面的那一年的不凡经历,真是谢天谢地,最后他居然没有出现在戒酒中心。

从来没有长时间干过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大多数的结局是被人炒鱿鱼),艾瑞克·阿诺德在着手写这本书之前,对葡萄酒一无所知,就知道得要几杯酒才能让他尽兴,还有,再喝多少杯就可以让他成仙。为了写一部不让普通读者塞牙的关于葡萄酒的书,他辞了工作,卖了公寓,来到新西兰的葡萄园去打工并打算学一点有关葡萄酒的知识。有什么比在户外清新的空气中干活,然后整天喝酒更好的事情呢?可还没等他明白过来,他已经是又脏又累,又湿又冷了,还差点被一个就要爆炸的盛满葡萄酒的大罐子送上天去。就这样,他开始了和葡萄酒有关的冒险。他被太阳晒伤,关节发炎,浑身疼痛,最后酩酊大醉。然后,转过天来这些罪还得重新再来一遍。

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既出格离奇,又引人入胜。其中有葡萄成熟季节里的第一次榨汁,葡萄园的整枝修剪,还有令人目瞪口呆的品酒大赛等等。跟着作者,酿酒的每一步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能让普通人真真正正地看明白。完全出乎作者的意料,他最终也成了一名葡萄酒的行家。

目录

译者前言

前言

我是如何跑到南太平洋让葡萄皮儿钻进我的衣服里

PART Ⅰ 收获

 1 家族生意

 2 葡萄酒入门之一:粉碎

 3 出师不利

 4 一个吹起来的大大酒评家

 5 新手上路

 6 手脏,酒才香

 7 耐心点儿,年轻的酿酒师

 8 小小灾难的一天

 9 意想不到的放松

 10 最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

 11 大丰收也不过如此

PART Ⅱ 酿制

 12 冬天里的变化

 13 葡萄酒入门之二:从酒缸,酒桶到酒瓶

 14 兑酒的艺术

 15 拧紧的瓶盖

 16 商业秘密

 17 谁也不是赢家

 18 葡萄酒和肉饼

PART Ⅲ 葡萄园

 19 难找的好帮手

 20 葡萄酒入门之三:种植

 21 干干净净,还是脏脏乎乎

 22 种植园主的烦恼

 23 劳力紧缺

 24 从头再来一遍!

试读章节

1 家族生意

三吨重的霞多丽葡萄落入重型运货卡车下面一个巨大的不锈钢容器里,发出“轰”的一声巨响,淹没了周围所有的说话声,随着卡车尾部慢慢地翘起来,又有四吨重的葡萄坠落到容器里。温润、多汁的葡萄一个接一个地挤在一起,发出有节奏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滑稽的是,听起来好像是喝醉酒的人在不停地咂着嘴唇。

“封上酒缸!”杰瑞米,艾伦酒厂的一个酿酒师命令我说。

十多个容积为两千立升、高达二十英尺的不锈钢酒缸排在一起,其中的一个已经和容量三十五吨的压榨机用一个管子连起来了。我把大小像自行车轮胎的密封圈放在酒缸的开口处,然后拉上门,转动阀门,把门关紧。然而,我做的所有操作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从来没在酒厂里干过活儿,说实话,我连自行车轮胎都没换过,更别提用一个跟它很像的东西把酒缸密封好了。杰瑞米很客气,以至于连眼皮都没翻就拧开阀门,拉出密封圈,重新放好,再一次关紧。

“你把上面的开口盖好了吗?”他问道,我点了点头。为什么同样简单的事情在酒缸底部都做不对的话,他却相信我在离此二十英尺远的顶部会有正确的操作,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他真的不该这么信任我,就在几分钟前,我刚刚盖紧了顶部的开口,把阀门拧紧。当然,我的确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两万立升的葡萄汁流进酒缸的时候,里面两万立升的空气一定会想办法跑到别处去的。是他告诉我封紧盖子的,我照做就是了。他是在这儿酿酒的,我是来喝酒的。

大卡车慢慢地开下车道,去装运更多的葡萄,装满葡萄的大容器开始升起来,鲜绿色的葡萄汁,叶子,葡萄的根,秆儿,慢慢从容器底下的一个开口流出去,由一个特大号的铁制旋转叶片向前推着,进入粉碎除根机。

“收获季节开始了!”艾伦兴奋地说,轻轻地往我肚子上打了一拳,然后就疾步走开了。他可是亲眼见过三十多个葡萄收获季节的人了。

粉碎除根机颤抖着,轰鸣着,鲜绿的、浆状的碎葡萄和汁儿落入下面的母液泵里,同时所有的叶子、枝子、根茎干干净净地从另一端吐出来。

“这机器是怎么完成这一切的,太神奇了!”我对杰瑞米说。

“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杰瑞米自信地对我说,“因为,一会儿需要你把它清洗干净。”这就是我后来发现的,基本上这才是在酿酒厂学会所有事情的唯一方式:清洗。别十白弄脏手,把设备拆开,洗干净,最后再把它们拼装在一起,如此反复。现在就让老天保佑我这个美国佬儿别把哪儿给弄坏了就行。

母液泵不停地把葡萄汁和粉碎了的葡萄,通过一个直径四英寸的长管子,推进一个巨大的钢铁立方体,即压榨机的后面——它的大小和纽约市价格昂贵的单身公寓差不多。葡萄汁从压榨机的另一端流出来,进入一个小号的不锈钢容器。

杰瑞米和艾伦的儿子卓仕,酒厂里的另一位酿酒师,不停地把酒杯伸到里面去,取出葡萄汁,一边转着,一边闻着,一边尝着。

已经运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母液泵,开始发出一丝颤抖的噪音,特别细微,我从未训练过的耳朵根本就没有察觉,但这足以引起卓仕那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了。

“顶上的开口是开着的吗?”他问我,手往酒缸的顶上一指。

我看着他,自信地说:“不会的,我关紧了。”

仿佛是看到火上房似的,卓仕一步跃上梯子,爬到酒缸顶部,疯狂地转动阀门,好像是去拆除一个大炸弹的引信,那是我不经意间制造的。如果他没听到母液泵发出的那种异响,这本书就该到此结束了。就在卓仕打开酒缸项部阀门的那一瞬间,一股空气在不断增加的内压下冲了出去,避免了酒缸的爆炸,爆炸会让浸着葡萄汁的铁片四处飞散,把艾伦酒厂变成巴格达的一个居民区。

卓仕从酒缸顶上的旋梯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他的头发往后吹得都定型了,仿佛开着方程式赛车在风洞里走了~趟。他开始脸上还带着笑,觉得这挺滑稽的,但随后就不停地摇头:“当杰瑞米说‘盖上它’,只是说把密封圈放上,不是把阀门封上,妈的,那股气都快把我吹跑了。”(最后那句是新西兰人的俚语,意思是:你想把我们都送上天吗?)

接着,他简单地给我上了一节高中时就该修完的物理课,“当你把葡萄汁放掉的时候,也得打开阀门,否则,那玩意儿自己就散架了,就像一个空的啤酒罐,用手一挤就瘪了。”于是,在收获季节剩下的时间里,每当我去关酒缸开口的时候,后面总有人及时跟上一句嘲笑的话:“别关上面的!”

总算是把那一天熬过去了,没有造成几千美元的设备损失和其他的人员伤亡,我们挤出了十七吨的霞多丽葡萄汁,以后将酿成葡萄酒,但是,在当地人的口语中,它们暂时还只能称做是“酒泡泡”。

P3-5

序言

第一次在新泽西的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满是好奇,新西兰?葡萄酒?

每当提起新西兰,最先想到的总是三十多年前,荣志行率领的国家队兵败他们的脚下,那时还是孩子的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与愤怒。后来上了初中,偶然读到了小说《格兰特船长的故事》,心里渐渐对那个国家产生了一点向往。又是许多年之后,到美国念书,不经意间看了电影《骑鲸鱼的女孩》(Whale Rider),新西兰的毛利风情已经让我着迷、感动。而最近一次接触这个遥远的国度,要算那次聆听海利·韦斯顿纳(Hayley Westenra)的演唱,天籁般的声音,天使般的容颜。或许,这个国家还是值得游历一番的。

不过,这次真的没有想到,新西兰原来早已是著名的葡萄酒之乡,享誉世界的就是马尔博罗地区(Marlborough)的白索维浓(Sauvignon Blanc)葡萄酒。

想当初,我面对葡萄酒的时候总有些束手无措,觉得知识永远不够丰富,酒评家的品评也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帮助,相反,只助长了它的神秘,仿佛那瓶子里装的不是葡萄酒。当然,更多的时候,葡萄酒带来的那份优雅,连酿酒这份工作听起来都是那么浪漫无比,这和作者艾瑞克·阿诺德当初想象得一模一样,当然这只发生在离葡萄园很远的地方。

作者在着手写这本书之前,是—个对葡萄酒一无所知的普普通通的纽约市的小伙子。2001年度假时路过马尔博罗,本来兴味索然的他,回来之后,突然变得对葡萄酒上瘾了。后来看到关于葡萄酒的一切文字都让他觉得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于是他想用更好的方式来解释葡萄酒。毫不犹豫地,他辞去了工作,在2004年只身来到新西兰马尔博罗地区的艾伦·斯科特葡萄园(Allan Scott Winery)打工,并打算学习一点儿有关葡萄酒的知识。

开始他想,有什么能比在户外清新的空气中一边劳作—边整天喝酒更好的事情呢?可还没等醒过昧儿来,他已经是又脏又累,又湿又冷了,还差点被一个随时爆炸的盛满葡萄汁的大罐子送上西天,就这样,他开始了和葡萄酒有关的冒险。在园子里,他被太阳晒伤,脚上挂彩,关节发炎,浑身疼痛,然后转过天来,还得再重新遭—遍这些罪。

本书描述的就是作者在那个葡萄园里“浸泡”了—年多的新奇经历。

作者以朴素、幽默的文字讲述的这个故事完全出乎常人想象,可又让人不得不信。其中的经历包括葡萄成熟季节里第一次的榨汁,葡萄园的整枝修剪,还有品酒大赛中的“秘密”等等。跟随作者,酿酒的每一步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普通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什么时候的葡萄汁味道最浓?木头瓶塞好还是螺旋瓶塞好?还有,直升飞机经常到葡萄园去干什么?新西兰的肉饼和什么酒搭配最好吃?这次旅行之后,完全出乎作者的意愿,他也快要成为一名酿酒的行家里手。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收获,是葡萄园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间,让人抓狂,神魂颠倒,需要全神贯注,直到精疲力竭,全世界任何一地的葡萄园都是如此。第二部分是酿造,马尔博罗地区是如何酿酒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按照当地的方法酿造?为什么马尔博罗的酒里会有那样的味道?第三部分是种植,即使在一般的年景,这也是葡萄园中最折磨人的生活。

和作者共事的是一群非同寻常而又令人生畏的普通人,全身心地投入,彻头彻尾地热爱葡萄园里的一切,他们时刻感染着作者,直到新的收获季节再次来临的时候,作者才突然意识到他的身上已经沾满了马尔博罗的气味,再也挥洒不去。

看了这本书之后,当你再喝葡萄酒,特别是产自新西兰的葡萄酒的时候,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并且,作者强烈建议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好边喝边看,因为他就是边喝边写的。

从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到翻译完成,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总在回想着来美国这些年的如烟岁月里,曾经错过了多少与父母,与兄弟姐妹的亲情,还有自己唯一的一段真情。身在异乡,分外感觉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总是易逝的,就像采摘葡萄,味道最美的时候不过是那几天;其实,美好的东西又是永驻的,每次回忆,都有无限的满足和幸福,就像葡萄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沉淀,只要开启,就能醉人。

但愿这个从葡萄变成酒的故事,让你我都醉一次。

书评(媒体评论)

“不同年份的美酒,散发着不同的风流。”

——黄耀明,香港歌手

“与任何一本写葡萄酒的书都不一样,娱乐性非常强。”

——《美好生活》作者杰伊·麦金纳尼

“我从70年代起就收藏葡萄酒,从来没想过自己酿酒,现在看了这本书后,更不想这么做了,还是光喝为好。”

——萨米·黑格,歌手

“终于有一本写葡萄酒的书没让人昏昏入睡,作者的故事真实而清新。”

——加里·韦纳舒克,Winelibrary.com创建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