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权对结社自然异常敏感。统治层里的满族人口少,只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团结反抗,满族政权应该会迅速土崩瓦解,所以清政府严禁结社。
清代出现各种各样的秘密结社。连不是反体制的、非政治性结社也受到政府的禁止,所以全部都成为秘密结社。虽然不允许结社,但有的职业离不开结社。
例如水夫。隋唐以来,南方的粮食、物资运往北方,这是为南北格局取得平衡所必需的,是中国地政学的必然。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在这条漫长的运河上行船的水夫们就需要成立互助性的组织,否则无法安心工作。马戛尔尼等使节团来到中国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发明照相机,但留下了精致细密的铜版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运河河面并不宽敞,船只很容易遭受来自陆地的攻击。运载重要物资的船只必须做好防范匪盗抢劫的准备。
乾隆中期以后——18世纪末之前,清朝的“盛世”已过,国势开始倾颓。人口的急剧膨胀也是造成生活窘困的一个原因。农村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口。乾隆时期,据说人口比一个世纪前增加了一倍,具体说,从两亿增长到四亿,而同期的耕地面积只增加百分之十几。农业技术几乎没有改良,按简单计算,人均收入减半。
生活贫困,流民自然随之增加,他们偷盗抢劫,为非作歹,为了生存采取违法手段。在政府眼里,他们是“匪”,所以必须彻底镇压,严加惩处。匪贼当然也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范,生死攸关之事,竭尽全力反抗。如果出现富有统率力的领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可以成立力量相当强大的集团。他们甚至袭击抢劫运河上的船只。船队自然也采取防御的手段,例如与沿岸的权势者联合实行保护,有的还雇用保镖。其实保镖也与匪贼的出身阶层差不多。
治安混乱,人们为了自卫,便团结起来。尤其强烈感觉团结深有必要的是水夫、搬运工、行商、在举办庙会时的肩挑小贩等这样的出外干活的人们。这些人成立的自卫性组织当然是非法的。因为禁止结社是政府的原则方针。
说得极端一点,在那个时代,只要是结社,就只能是秘密结社。即使不是反体制的结社,也不会得到政府的承认,所以只好采取秘密结社的形式。虽然禁止组织社团,但政府起初对宗教信仰的社团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后来,白莲教及其同一系统的混元教、天理教、清水教等进行反政府活动,连宗教信仰的结社也遭到镇压。
第六卷说过,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冲进紫禁城,当时发射的箭矢至今还留在隆宗门的门额上。这是一种宗教的暴动,各地都有发生。组织结社最合适的条件就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只要宣传信仰的功德,就可以聚集众多人,以信仰作为加强团结的精神纽带。 清中期以后,时常发生利用宗教结社的反乱。一说到反乱,可以说必定都与宗教牵连在一起,而且似乎反乱的次数有点过多。
虽然也有与宗教信仰无关的民众反乱,但政府方面全部统归为宗教暴乱。如果是纯粹的民乱,说明地方官的执政不得民心,会被问责处刑。一旦城市在民乱中失陷,地方官会被判处死刑。如果是宗教暴乱占领城市,地方官只是被撤职,不会被杀。因为宗教暴乱一律被认定为邪教,被视为超越政治的异常现象。邪教产生于与政治不同的世界观,所以不是政治家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想法,也就把民乱说成是邪教的暴乱。
在需要组织社团的职业人中,最热心组织社团的是水夫。因为只要上船,大家都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具有团结的力量。他们在成立自卫、互助的团体时也采取宗教信仰的形式,称为“设教”。
“水夫设教”成为清代的一大政治问题。水夫的组织必须是大规模的团体,像大运河这样,这么漫长的河岸线,需要地区广泛的组织才能覆盖运河沿线地区。如此庞大的组织不仅对清代,甚至对近代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运河的水夫,据说起初多是北方人。首都北京居住着皇室以及众多的贵族(满洲旗人)、高官,他们的俸禄都是用大米支给。北方不产大米,只能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来。大运河的起点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北方的水夫来到江南运米,肯定不太习惯南方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水土。于是,居住在杭州的有权势的北方人为他们提供食宿。中国人原本具有浓厚的同乡意识。这可以说是定居的农耕民的习性吧。
为北方水夫提供生活方便的主要是钱氏、翁氏、潘氏,他们修造庵,分别称为钱庵、翁庵、潘庵。这些庵不仅提供食宿,也附设有医疗设施,甚至还为死者准备好墓地。这虽然是一种侠义的行为,但据说三个庵的主人都是禅宗的一派罗教的信徒。于是罗教自然而然地在水夫中传播开来,蔓延扩大,成为他们维系这个团体的纽带。
罗教是明代一个名叫罗祖的人开创的禅宗的一个派别,主张“无为解脱”,所以又称为无为教。罗祖原先是运粮的军人,也许运粮的水夫对他有一种亲近感。
往北京运粮的水夫还有一个必须团结起来的理由:船只北上是运粮,南下则因无物可运,多为空船。但如果利用空船运送违禁品,可获暴利。起初是运盐。盐是政府的专卖品,其利润为成本的十几倍。民间销售私盐,即使价格比官价便宜很多,依然大有赚头。但如果被政府发现,必遭严惩。只要挂着御用商人的旗帜,向各地官员贿赂,运送私盐应该不会困难。不过,只要同船的水夫出现一个叛徒,那就非同小可。因此,水夫的团结更加坚强。 贩运私盐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加上鸦片,买卖越干越欢。不言而喻,这是极其危险的营生,需要牢不可破的团结,因此有的开始举行可怕神秘的仪式。
虽然是秘密仪式,水夫组织的覆盖地区十分辽阔,根本无法隐瞒。于是他们就将已经公开化的组织起名为“安清帮”。“帮”是帮派的意思。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安定清王朝的集团”,标榜爱国,为政府出力。
这个组织后来称为“青帮”,成为中国黑社会的标志。其母体是杭州的三庵,所以根据地是江南地区。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