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教师教育系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范恩源//洪文峰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内容推荐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本书以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为对象,以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最终目标,本书对从事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价值。 目录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1.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石——终身教育理念 1.1.1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 1.1.2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原则 1.1.3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 1.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目标——教师专业化 1.2.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2.2 两种教师专业化理论 1.2.3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 1.3 专业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 1.3.1 中小学教师应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3.2 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 1.3.3 中小学教师应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1.4 专业化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结构 1.4.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1.4.2 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 1.4.3 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1.5 专业化背景下教师的能力结构 1.5.1 人际交往能力 1.5.2 教学能力 1.5.3 教育能力 1.5.4 管理能力 1.5.5 教育研究能力 1.5.6 信息素养 1.5.7 终生学习的能力 第二章 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2.1.1 课程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2.1.2 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1.3 课程设置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2.2.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2.2.2 强调基础性与反映时代先进性相结合 2.2.3 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2.4 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协调 2.2.5 坚持整体性,兼顾个体性 2.2.6 坚持专题化与综合化相结合 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思想 2.3.1 课程设计的内容框架 2.3.2 课程设计的多元化课程观 2.3.3 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 2.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划分 2.4.1 准备期 2.4.2 适应期 2.4.3 发展期 2.4.4 创造期 2.5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想 2.5.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构 2.5.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 2.5.3 课程设置理念的转变 2.5.4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2.5.5 教育科学类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 3.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3.1.1 教育观念 3.1.2 教育思维方式 3.1.3 教育行为的艺术和技术 3.1.4 教师的教育风格类型 3.2 新课程赋予教师专业发展以新的内容 3.2.1 新课程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3.2.2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 3.2.3 新课程要求教师建立新型的教师文化 3.3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支撑 3.3.1 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3.3.2 教师知识的发展有利于课程意义的生成 3.3.3 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课程理想的实现 3.3.4 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 3.3.5 新课程培训的内容构成 3.4 新课程培训的内容组合 3.4.1 新课程培训的内容重点 3.4.2 新课程培训的内容组合结构 3.4.3 新课程培训的内容递进 第四章 网络教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地教学模式 4.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学模式 4.1.1 网络教学的界定 4.1.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4.1.3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学的意义 4.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学的实施模式 4.1.5 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双主”理论 4.1.6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角色特征 4.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 4.2.1 网络课程的界定 4.2.2 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 4.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类型 4.2.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体系的组织原则 4.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 4.3.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依据 4.3.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4.3.3 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 4.3.4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4.3.5 网络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 4.3.6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4.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评价 4.4.1 课程的质量观 4.4.2 课程评价的概念 4.4.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4.5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价 4.5.1 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4.5.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5.1 指导思想 5.2 培训层次划分 5.3 培训目标体系 5.3.1 总体培训目标 5.3.2 分层培训目标 5.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5.4.1 课程类别 5.4.2 课程的组合与应用 5.4.3 课程管理 5.4.4 课程实施 5.4.5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5.5 天津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培训方案 5.5.1 课程设置 5.5.2 主要课程说明 5.6 天津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6.1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方案 5.6.2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方案 5.6.3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方案 5.6.4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方案 5.6.5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物理学科课程方案 5.6.6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化学学科课程方案 5.6.7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生物学科课程方案 5.6.8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方案 5.6.9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地理学科课程方案 5.6.10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美术学科课程方案 5.6.11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课程方案 5.6.12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体育学科课程方案 5.6.13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方案 5.7 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培训方案 5.7.1 课程设置 5.7.2 主要课程说明 5.8 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1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2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3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4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5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6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5.8.7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美术学科课程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