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战隼、一直特立独行的猫,鼎力推荐!
赵昂,行内收费个案数最多的生涯导师,首创自助式难题解决方案,写作历时两年四次修改,朋友圈预读火爆超过10万+次,想读的人纷纷报名。
与上司处不来要离职;刚升职却想要离职;职场妈妈在纠结家庭与工作平衡;对本职没有热情,对业余爱好激情满满;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干了几年觉得向上没有发展空间想转行;选错行当了换行业又对其他行业不了解;对自己在职场没信心;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无法拒绝各种不相干工作变成加班狗;如果你正在上述纠结中消耗能量,这本《在人生拐角处》专为你提供核心解决方案。
《在人生拐角处》是一本让你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涯答案的书,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自我管理大牛战隼认可推荐。
作者赵昂是国内知名职业生涯发展专家、生涯规划领域收费案例最多的生涯导师,这本书可以为这些典型问题提供核心解决方案:与上司处不来要离职;刚升职却想要离职;职场妈妈在纠结家庭与工作平衡;对本职没有热情,对业余爱好激情满满;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干了几年觉得向上没有发展空间想转行;选错行当了换行业又对其他行业不了解;对自己在职场没信心;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无法拒绝各种不相干工作变成加班狗……如果你正在上述纠结中消耗能量,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写的。
不要抱着金碗讨饭吃
从生涯角度来看,格局有两种:
一种是宽度的格局,比如对于行业的认知,对于趋势的把握,这样的格局智慧需要浸淫在一个领域很久的职场高手才能做到。所以,和牛人交往,就是要获得这样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另一种格局,是长度的格局,是以人生为纵轴,看到在不同生涯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社会在变,但是发展的轨迹却又有迹可循。对于生涯咨询师来说,见证了太多生涯迷茫,得到的都是智慧。
一个工程师的十年之痒
宋哲平是一个善思谨慎的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想得太多,行动太少。他在一家通信企业从工程师做到了项目经理,做了8年,加上之前的两份工作经历,他在这一行也有12年的职业经验了。12年,结婚生子;12年,一个个项目立项结项;12年,怎么也做烦了。
宋先生说,去年公司业务调整,自己正在做的一个重点项目突然被砍掉,然后进入了长时间的修整期。虽然每天发着足额的薪水,但是没什么具体工作,除了培训,就是开会。闲下来的日子,他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想到了自己的竞争力,想到了公司内部的各种变化,想到了新来的员工,想到了最近的培训状态。忽然,他问了自己一个惊出冷汗的问题:
除了项目经理,我还能做什么?!
是啊,除了技术,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脉资源,不能做销售;市场什么的就更不懂了;做管理似乎需要机会才能上位;就赖以生存的技术本身,也有很大的危机:新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干,自己慢慢就变成了一个老项目经理了。如果有一天,自己就像之前做的那个项目一样,忽然被砍掉了怎么办?
背上的阵阵冷风吹动宋哲平来做咨询了,虽然早就了解了职业咨询,但一直到最近他才忽然觉得,自己没辙了,求助“专家”试试看吧:
我要做咨询!
我想,这恐怕不只是一家企业中一个职场人发展的困惑,也不是一个行业、一个职业的典型情况。进入职场后埋头苦干,一直做得都挺好的,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快要被淘汰了!就像是一次长跑,自己跑得大汗淋漓的,本来一直领先,忽然发现自己落后了,开始还弄不清楚什么原因,抬头一看,周围已经换了一波人,又都是刚进入跑道的年轻小伙子。拼命都不行了,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我问了一个平常的问题:你周围的人都做什么去了?
宋哲平告诉我,项目经理做久了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种就是晋升,从管理一个项目到管理一条产品线,然后慢慢进入管理层,但是这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特别复杂,见仁见智,有人看到的是能力、资源、人脉,有人看到的就是拍马溜须、投机钻营。宋先生说,他做不了。
另一种就是跳槽,去别的公司做项目经理,然后看看有什么新的机会。但是行业大势如此,跳槽就像是转会,等待碰上好老板,碰上好机遇,可遇不可求,宋先生之前的同事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发展。
这就是宋哲平的困惑了:难道我只能做项目经理吗?
用新格局整合优势
是的,用相同的方式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个有点难。就像是一个农民年年种水稻,忽然有一年在收割的时候想,如果收上来的是麦子该多好。
生涯的格局要考虑不同生涯阶段的重点。在职业发展的前期,拼的是一些执行、操作和具体任务的达成实现能力,说白了,谁能漂亮地完成既定任务,实现目标,谁就能胜出。胜出干吗?继续完成新的任务,慢慢地,把自己变成兵神,无往而不利。
如果没有规划,就等着机会出现了,有新的职位,新的发展,如果自己还能抓住机会,有能力胜任的话,就会有发展,接着进入下一个阶段。但 是,这样凑巧的事发生概率比较小。最靠谱的,还是做好规划:提前盘点自己的优势,需要升级的能力,若准备好了,机会一定会出现,不是这里,就是那里。这也是规划的价值:以顺应规律的主动变化,来迎接变化。
P2-4
在人生拐角处
我人生遇到最惊艳的一个转角,在旧金山街头。
应该是下午6点多吧,街上灯都还没亮。我们沿着一条街走,看到几步前有一个街口流出来金黄色的光,好像打翻了的蜂蜜留在地上。
抢几步一转头,你就突然看到了街道终点的海上的日落。太阳把海水照得金黄,两边高楼的剪影就好像画框,也像是镶嵌在天边的一幅竖版的壁画。
你停下脚步站定,这天上一试管的阳光就动起来,像灾难片中的海啸一样,劈头盖脸地淹没你。在眼睛逐渐适应光亮的几秒钟之后,你看到这一管大海的闪亮金光中,顶上橙红的是半圆是夕阳、闪亮的海水中有船只穿行、底下的黑影是人群车辆来往。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哇,好美!
印度《奥义书》里说,世界的第一个字是“唵”,这个字无好无坏,没有过去与未来。其实这并不玄妙,这个“唵”就像看到这种景观内心发出的“哇,好美”的“哇”一样。
就是那种超越语言的感动。
我们转个弯,向大海走去。
转角之所以惊艳,因为顺着原来的道路,你看不到拐角处的风光,无法想象景色之壮丽。而转角之所以让你迷茫,是因为原来的路上清晰明确,人群熙熙攘攘推着你前行,而转角如白驹过隙,其他的同行者对那个转角无知无觉,回头来了对你说,走啊!
只有你看到了这个街口,而你也只有一个瞬间,能够决定:
要不要停下来?
要不要转过去?
怎么对别人解释?
前面真的那么好吗?
会不会有危险?
……
神秘又迷茫,这就是转角的有趣之处。
这样说来,生命中的转角,实在比自然中的转角震撼和瑰丽太多。
我在出国读建筑之路上窥见新东方老师,在GRE教学之路又窥见生涯,在生涯助人之路上又开始创业做新精英……这十多年,一路转弯,就像在鼓浪屿小岛上的古老巷子里面来回穿行、兜转,最后逐渐在脑子里面摸熟地形。这些转弯让我逐渐窥见整个商业、人性、科技、趋势编织的世界。
回头看当年原本要走的那条路,不是不好,就是太直、太楞,没意思。而我却是那种旅游也不走大路爱钻小道的人。人生之所以好玩,就在兜兜转转,不断打开新的世界。
所以,我本想写—人生转弯,除去当年站在路口的迷茫与惊艳,是人生最有趣之事,但我最后改成:
人生转弯,一次次站在新路口的迷茫与惊艳,就是人生最有趣之事。 而生涯咨询师就是那个站在路边的人。
生涯咨询师让你慌乱的心安静下来,带你看清楚转角的路、墙。帮你看清楚哪些是诱惑,哪些是人生不可错过之风景,陪你分析,助你决策……最后,如果你决定了,他鼓励你向前走,并和你一起计划新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需要广阔的知识和经验,耗费心力却无比快乐的工作。
《在人生拐角处》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三十二个人生的转角的人与咨询师的故事。为什么赵昂要记录这些故事?除了能够看到很多有趣之事,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巧,了解这个新兴行业以外,我想最重要的理由恐怕是与做咨询的人的一个常识有关—很多人带着自己的困惑来,他们确信自己的困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从咨询师看来,大部分人的困惑其实非常类似,他们都在差不多的时间,面临差不多的困惑,最后在生涯咨询师的帮助下,以差不多的方式走出来。
所以这些转角,也许也是你人生必经之角落。读完这些故事,你发现有一些你已经走过,看着会心一笑,而有一些你还没有到达,正好趁机提前做好准备。
最后想说说转角处的人。
我第一次是在黄埔一期培训师特训营见到赵昂,那时他已经走过很多的人生转角,从大学老师到英语教师到大报编辑到拓展培训师……在之前我们也有过邮件、博客上的来往,算是认识。
在黄埔结班的那天晚上,我画了一棵大树的海报,对大家讲:
“我不希望成为大家的老师、导师,我持续教大家东西,你们一直追随我,这并不是我的本意。生涯应该是一棵树,而在未来每一个领域、培训、咨询、企业、中学……都会有新分叉,有更高更细分的枝头。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有自己的优势,骄傲地站在自己的枝头。”课后,我们一起给大树每一片树叶涂上不同的颜色。
下课以后很多人说,古典你讲得真好,希望你带领我们一起走。多联系!
只有赵昂过来找我,他想要这个海报,“因为……”他指着最高一个枝头的叶子说:“我就是这片叶子。”
你看,他不说我要做这片叶子,他也不说我能成为这片叶子,他说:“我就是这片叶子。”
两周后,他加入了新精英,开始成为生涯咨询师的修炼。
这条路不好走。他研究50多个行业,画每一个行业的路线图;他成为咨询部的负责人,从头设计咨询师的成长、晋级体系,设计和反复打磨每一步流程和表格;接两千小时的咨询,一个个死磕自己听不懂的每一个名词和职业;成为一名成熟的咨询师,然后开始授课、开始督导……
他现在就是这片叶子。 回想起来,那时那晚那群人都在生涯咨询导师班的大路上一起前行,只有一部分人对这句话,这个路口留了神。
但是2011年的赵昂却在这个路口停了下来,这条小路有东西吸引他,他心里伸出钩子钩住这个方向,他凝神看,目光穿透未来看到终局,于是他转过头来坚定地说:“我就是这片叶子。”
那一天,两个人在这个转角相遇,互相看到对方心里的光。点点头,一起向前走。
这就是关于转角的两个人的故事。
希望你会喜欢接下来的三十二个故事。
新精英创始人 生涯咨询师 古典
这些拐角,也许是你人生必经之角落。读完这些故事,你发现有一些你已经走过,看着会心一笑,而有一些你还没有到达,正好趁机提前做好准备。
——古典 著名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超级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如果你正遇到职业瓶颈,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迷惑彷徨,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如果有机会更要上一堂赵昂老师的课。你一定会拍着大腿感叹自己遇见他太晚了。在人生每一个拐角的地方,听听赵昂老师怎么说,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特立独行的猫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作者把令人非常迷茫的生涯困惑,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让我读起来非常轻松,轻松之余又很有启发!
——邹鑫 时间管理专家,《小强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