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文、余雨所著的《无毒生活实用全解》四大特色:
特色1破解成分的真相。漂亮商品上标示的成分,就像天书,看不懂,所以不爱看,但毒物就藏在中间。务必了解每种化学物质的性质,让你心中有数,不能再做食品实验的小白鼠。
特色2撕破食品的面具。放了两年不坏月饼,一天到晚游动的鱼虾,漂亮的干果,爽嫩的肉丸,都是化学原料在捣鬼。防毒专家撕开它的面纱,让你远离有毒物质的危害。
特色3揭穿用品的老底。一洗就白净的洗衣粉,一喷就无异味的清新剂,一抹就白的美白化妆品,好用又方便,但请怀疑它的成分,不是有致癌物质,就是会造成慢性毒害。这是所有这类产品的铁律。
特色4传授防毒的绝招。中科院理化博士倾情推荐的防毒减毒绝招,简单实用,让你在这个遍地皆毒、防不胜防的世界能吃得安心,用得放心,少点疾病。
杨再文、余雨所著的《无毒生活实用全解》的内容涵盖了生活毒物的很多方面,包括人们最关注的饮食、饮料篇、厨房用具篇、卫生美容篇、居家服饰篇、孩童用具篇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6-14个最容易忽视的生活毒物。
针对每个可能不当的生活方式,作者都先以故事或经历引入,然而分析其中可能的危害。以有毒的化学物质为线索,讲述生活中类似的生活习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提出正确的生活方式。
你想过这些问题吗?《无毒生活实用全解》将背后的真相通通告诉你。
饮料瓶重复利用可能患癌症
节能灯是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
橡皮擦比塑料奶瓶毒100倍
你吃盒饭也是吃饭盒
垃圾焚烧站和五金回收店附近的孕妇易流产
咖啡不能要伴侣
经常打鞋油小心胎儿畸形
保鲜膜微波患乳腺癌
洁厕灵+84消毒液=死亡
吃爆米花、松花蛋可能变笨
空气清新剂喷的是毒,电蚊香是农药
皮肤不需要用毒物保养,谨慎染发和涂指甲油
更多生活有毒物真相,挑战你的心理极限……
Chapter 01 美食防毒篇
烧烤美味又害人——致癌的苯并芘
瘦肉最好吃,也最危险——兴奋剂瘦肉精
从早到晚都鲜活的鱼——含重金属的鱼浮灵
清脆爽口的酱腌菜——伤胃的苯甲酸
又油又辣真好吃——小心吃到地沟油
看你还敢吃路边的臭豆腐?——臭碱泡出来的美味
坑爹的低盐食品——糖精掩盖了真相
外观漂亮新鲜的蔬果——有毒的“食物化妆品”
干货的“化妆品”——万能的二氧化硫
Chapter 02 饮水饮料篇
要人命的桶装水——细菌的天堂
害人不含糊的自来水——氯仿可不仅仅是麻醉
奶茶,既不含奶又没有茶——调味剂不省心
免费的奶精,不要贪多——反式脂肪酸害人不简单
蜂蜜也不是天然食品——硫酸混合物
维他命还是维你的命?——维生素的滥用
Chapter 03 厨房用具篇
塑料容器抓毒行动——重复利用害死人
漂亮餐具最要命——彩釉要析毒
华美的水晶杯也敢用?——见识氧化铅的毒性
不粘锅,只是不粘油,粘毒——特富龙的危害
不锈钢器具熬药,慢性自杀——可怕的镍铬
仿瓷餐具有玄机——不请自来的甲醛
纸杯纸盒毒你没商量——石蜡和塑化剂双重伤害
易拉罐方便不省心——细菌无处不在
一次性餐具,用一次就够了——二氧化硫和双氧水的威胁
保鲜膜,保了鲜来了毒——塑化剂就在碗里
方法不当,冷冻有害——冻不死的细菌
保肺运动:拒绝厨房的有害气体——丙烯醛可不是闹着玩的
Chapter 04 卫生美容篇
抗菌美白牙膏——骗人的鬼话
漱口水,越漱越有害——化学毒物从口入
空气清新剂,越清越脏——化学物质欺骗我们的感觉
清洁剂真好用?——恐怖的表面活性剂
洗衣机省力又干净?——细菌病毒找上门
湿纸巾方便又卫生?——丙二醇吃不得
樟脑球防虫防蛀,换来肝硬化——居家杀手对二氯苯
防蚊产品,熏死蚊虫,也熏倒自己——拟除虫菊酯也有优劣
越稠越起泡的洗护品越好?——撕开表面活性剂的外套
染发“蒸”的要不得——对苯二胺的毒性
面膜有风险,要美还是要脸?——惹不起的双氧水和汞
快速美白化妆品,毁容不倦——汞对人体的伤害
香水有毒——甲苯和塑化剂的隐性伤害
指甲油很迷人,代价也惊人——丙酮会使肝中毒
Chapter 05 居家服饰篇
装修越漂亮,毒物越多——甲醛,室内空气污染的头号杀手
小心人造板家具——游离甲醛是定时炸弹
越光亮的瓷砖越害人——氡气害人时并不懒
塑胶地板还敢铺?——聚氯乙烯卷土重来
喷毒气吐白粉的加湿器——看不见的颗粒和辐射
如何节能又保命?——节能灯的辐射
致命的鞋油——令人恶心的硝基苯
假首饰害死人——镍铬是重金属,不是贵金属
远离化纤衣物——惹不起的静电和染料
Chapter 06 孩童用具篇
可怕的塑料玩具和安抚奶嘴——塑化剂毒害孩子
花花绿绿的童装买不得——芳香胺染料专毒小孩
远离泡沫拼图地板——甲酰胺的毒性不输于甲醛
修正液美观了作业本,伤害了孩子——有毒的溶剂
橡皮擦也害人——塑化剂再度来袭
朴素最好,彩色铅笔真有铅——毒性也重的铅
是文具,还是杀手?——惹不起的香型文具
彩色图书精美,但要会选——油墨有毒
烧烤美味又害人——致癌的苯并芘
我的邻居老张走得比较早,那年还不到40岁呢。有人说,他这个烟鬼没得肺癌,却得了肠癌。这不是老天捉弄人吗?其实,我对他比较了解。他是绝对的肉食动物,真的是无肉不欢,而且尤其爱吃烧烤。在夏天,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大排烧烤摊,还有一家中国人经营的韩式烤肉店。老张经常去那里吃烤肉。
夏天,夜幕降临,路边的烧烤升起了袅袅青烟,诱人的肉香味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让人不停地咽口水。老张也经常邀上三五个朋友,一群人坐在烧烤店里,边吃着烧烤,边喝着啤酒,山南海北地闲聊。
这种场景随处可见。因为烧烤不仅令吃货们垂涎三尺,就是素食主义者,都不免把持不住。巴西烤肉、阿根廷烤肉、韩国烧烤、日本烧烤,还有我们本土的烤羊肉串。为什么我们都难以抵挡烧烤食物的诱惑呢?这是因为食物在煎、烤、烹、炸等烹调过程中,会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特有的诱人香味。
老张被诊断出肠癌后告诉我,医生说,他很可能是吃了太多烧烤的缘故。“你说说,我吃的烧烤,多数还是去那种比较像样的餐厅,不是路边摊。肉没问题啊。”
我告诉他,这无关肉的质量,而在于烹饪的方式。是烧烤肉食时产生了致癌物质,比如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香烟烟雾中有,而烧烤食物中更多。老张的问题是,他吃了太多的烧烤,苯并芘在体内积累太多,最终导致他患上了肠癌。
苯并芘,简单说,就是一种多环芳烃,缩写为BaP。这是人类最先认识的可致癌化学物质。曾有人用兔子做过实验: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涂了40天后,兔子耳朵上长出了肿瘤。而且,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时,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香烟烟雾的致癌物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苯并芘。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吸烟有害健康”都无法阻止老张抽烟,更何况坐在家中都能闻到小区外香气四溢的烤肉了。 由于苯并芘是肉食直接烧烤时,脂肪滴在了炭火上,冒起的烟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产生的,所以经常吃这些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诱发胃癌、肠癌的风险。
苯并芘这种物质既可以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烤肉的烟雾进人呼吸道。同时,由于烧烤前肉串都要先腌制,路边摊更有可能用增加口感的亚硝酸盐来腌制肉食(嫩肉粉其实就含有亚硝酸盐)。如果腌制时间过长,肉串还容易产生亚硝胺——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凶手所使用的毒物,就是亚硝胺的一种。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能够耐受亚硝胺而不会致癌的。
此外,肉类食品在煎、烤、烹、炸等过程中,蛋白质成分在200℃以上时会分解生成多环胺。动物实验表明,多环胺可诱发实验动物出现肿瘤。烹调时温度低于160℃,食物不会形成多环胺。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环胺含量逐渐增加。在200℃以上的烹调温度下,食物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多环胺就越多。所以,烧烤煎炸比炖煮蒸焖的烹饪方式产生的多环胺更多。
因此,尽量少吃烧烤食品。另外,煎炸肉制品时要控制油温,以不产生大量油烟为准。煎炸用的食用油要定期更换,因为老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烧烤煎炸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避免把肉制品烤糊、炸糊;在肉制品外面裹上一层淀粉糊再煎炸,能有效预防多环胺的形成。
烧烤类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危害超过了油炸食品。美国卫生部公布了新的致癌物名单,列有高温烧烤食物。但这些都无法阻止我们喜欢它们。比如,有些男人最爱吃烤腰子和烤羊宝,以为可以补肾壮阳。其实,烤腰子和烤羊宝不但没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如果吃得不对,或者过多食用,反而容易带来危害。意大利一位生物医学教授指出,烤肉、烧鹅、香肠和熏肉等肥腻食物会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并使男人性欲减弱。另外,动物内脏所含胆固醇和脂肪较高,经常食用很可能引发“三高”。有些肾脏病人需要低蛋白饮食,腰子和羊宝都是富含高蛋白的食物,食用后,特别是无节制地食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常吃烤肉会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尤其是那些少女时代爱吃羊肉串等高温烧烤肉食的女性,她们婚后或到中年后患乳腺癌的比率明显增高。而那些10岁以前经常食用烧烤、烟熏、腌制食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3倍。
苯并芘是附着在食物表面的。每千克烤羊肉串中苯并芘的含量高达4微克,串肉的铁钎子附近的焦肉,每千克含苯并芘高达120微克,而国际规定的烤食标准是不得超过1微克。所以,最好不要使用铁钎子烤肉。
烧烤食物、熏制食物,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都含有致癌物苯并芘,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和胃癌。油炸食品,比如快餐店的炸鸡腿,或是路边摊的臭豆腐、油条、油饼、麻花等,一般都是用老油煎炸的,而老油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但我们并非要从此远离烧烤。要我们改变爱好美食这种习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其实,只要我们不把烧烤当成主要食物,而且在吃烧烤时加一些番茄酱,就能将烧烤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看看人家麦当劳肯德基,免费赠送番茄酱,不但是为了改善口味,其实也有降低油炸食品毒性的功效呢。所以,管不住嘴,就多动动脑,掌握科学健康的烧烤吃法。
P3-5
别再对自己慢性自杀了
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喝过奶茶吗?用橡皮擦在舌尖上蘸过口水吗?喝咖啡要加伴侣吗?进超市要挑选口味不同的饮料?是不是总觉得电蚊香安全无害?
为什么你会这样做、这样想?要知道,这些行为都属于慢性自杀呢。因为我们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其化学成分大有学问,你还没来得及了解它们。如果认清了它们的真面目,你就不会总是去染发,也不会再买指甲油,会扔掉软塑料手机套,也不会再用洗护二合一的洗发水,用微波炉加热时不想再套上保鲜膜……因为它们都有毒。
现在的许多食品、用品都可能有毒,因此有人以为食品用水使劲泡、外套进屋就脱掉、地板不是绿色产品不要……就能构筑一座防毒堡垒,避免毒物的伤害。
你的防御工作做得很好,但你却在堡垒里面投毒:空气不好就用空气清新剂喷几下,卫生间有异味就放上除味剂,衣柜里防虫用卫生球,夏天驱蚊点上电蚊香,最常见的是,每次清洗餐具都离不开洗洁精。
不懂生活化学,别说养生保健,稍不注意,保命都难。在毒物满天飞的今天,食品不敢乱吃,物品不敢乱用。不懂生活化学,就意味着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毒物,抹在脸上的不是化妆品而是毒品,孩子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玩命。
通常,这些生活毒物不直接取人性命,但会对我们造成慢性伤害。比如常喝奶茶可能患上不孕症和心脏病,橡皮擦蘸口水会吃进塑化剂,塑料奶瓶可能影响婴儿生殖发育,经常染发可能会患癌症,化妆品竟然含有大量的汞……这个世界太疯狂,你再不多学点生活化学,就会继续做商家实验的小白鼠。
所以,你不但要知道工业明胶、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还要知道咖啡应该离开伴侣,冷饮纸杯不能喝开水,快餐店的奶精不可占便宜多用等防毒知识。
本书每一个章节,以一种常见的食品或用品为代表,用真实的毒物伤害案例为引子,探索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毒物,内容包括美食、饮水饮料、厨房用具、卫生美容、居家服饰以及孩童用具等六个领域的常见化学毒物。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想说服你不吃不喝,而是将真相呈现在你眼前,同时提出简便实用的替代方案。根据中科院理化博士提出的防毒减毒建议,你只需做出微不足道的一点改变,就能避免毒物伤害,过上放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