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直到我们相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蔻蔻梁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蔻蔻梁:本名梁春雪,旅行美食作家,故事收集爱好者。原《南方都市报》城市杂志中心首席编辑,长期撰写美食和旅游专栏,在深圳的封号是美女食神,去过50个国家旅行。雅虎“环球80天”出征队员之一。

这本《直到我们相遇》是其最新力作之一。

依然是寇氏的文风,寇氏的幽默,洋洋洒洒间,一个立体的老挝摆在我们面前。

内容推荐

见过50个国家的瑰丽精彩之后,老挝虽显得不热门不刺激,但有些东西值得让人必须单独为它写一本书。《直到我们相遇》不仅仅是一本旅行书,它是彼得·海斯勒式的公路风物志,它是“蔻式旅行”的标本:有点糊涂,有点无厘头,时不时出错,认识很多人,听很多故事,发出从心底里暖着的笑声。与蔻蔻梁之前出版的《辞职,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了》一次探访多个国家不同,这次蔻蔻梁带领着我们沿着湄公河畔一路前行,寻访老挝背后的故事。依然是寇氏的文风,寇氏的幽默,洋洋洒洒间,一个立体的老挝摆在我们面前。

《直到我们相遇》的作者是蔻蔻梁。

目录

从此不和自己打架

Chapter 1

一个人+呼噜声

Chapter 2

一个愁脸的湖南小子+一场跨国纠纷

Chapter 3

荒凉的市场+讨厌的“艳芬”

Chapter 4

不必认真+周围村落

Chapter 5

老挝迪斯科+阳光下的糖

Chapter 6

吃不吃蝙蝠+跟手机搏斗

Chapter 7

“薄”物馆+老挝派对

Chapter 8

不许非礼+四大皆空的夜市

Chapter 9

滕老大的山歌+老奶奶的手工纸

Chapter 10

被打烂的小猫头鹰+狗嘴要塞

Chapter 11

小绵羊新手+细得要断掉的吊桥

Chapter 12

深山惊魂+妙僧来去

Chapter 13

中国神医+最难过的一天

Chapter 14

嬉皮士大卫+“恨铁不成钢”的西方人

Chapter 15

花布+蚕

Chapter 16

鲜花小巷+收藏者

Chapter 17

夜市+一万基普一碟

Chapter 18

布施+重遇来去

Chapter 19

战场情歌+归来木碗

Chapter 20

不卖的香蕉+出售的自由

Chapter 21

太吵的甘蔗+送小黑狗的女孩

Chapter 22

8公里处车站+折叠的老挝人

Chapter 23

黑暗蜥蜴+大象莲花

Chapter 24

摸上小岛+未能嬉皮

Chapter 25

不出来混+MO先生

后来

相遇的故事

试读章节

这辆车比我坐过来那辆要豪华得多,车厢里一左一右,看起来是两张巨大的单人床。我“哇”了一声,司机斜了我一眼:“那都是双人床。”

只不过车上的人也是运气好,这辆车加上我总共不过六个人,一个小姑娘,一对老夫妻,一个美籍华人男人。后来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又钻出一个男人来,再后来知道他是个船员,跑澜沧江到泰国的货运。我问他:“那一路美吗?”他挎着他的黑色珍珠鱼皮包不置可否: “美,什么美,都是竹子和水。死穷的鬼地方。”

中国边检是一栋崭新的小楼。它是花花世界的一个句号,当然,那时候我没意识到这点。

我并没有办理健康证,老实说,我并不相信没有这个所谓的“健康证”。真的能让我卷着铺盖打道回府——虽然司机表现出无比的担心来。到了防疫关口,无论如何装可怜,哀求,都不许我过。最后工作人员指了条明路:去旁边那个粉红的小楼房里,40块钱,5分钟办一个。

后来,后来我就用痂块钱证明了自己的健康。

老挝边检和中国边检比起来有些差异。两个窗口,一个负责办理落地签证,一个负责给已经有签证的人盖章。所有人自动自觉地在自己的证件里夹钱,这就是传说中过关时候要给的小费,而我并没有老挝币。

珍珠鱼皮包船员大哥排在我前面,他拿的是边境证,一个蓝色皮的本子,类似我们的港澳通行证,作用也几乎相同。他夹了两万基普递进去,神奇的是对方竟然还找他一万。他转身把那一万基普塞我手里,说:“这个送给你了,没有的话你过不去。”

我还没反应过来,副驾驶大哥从后面神出鬼没地伸出手来,拿走了那张一万的钞票,换了张两万的,说:“你拿护照的人,要收你两万的。”果然,签证人员理所当然地把我的两万收走,然后开始细细端详我的护照。

“去哪里?”

“琅南塔。”我说。

“去干什么?”他问。

“……玩。”我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把他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翻译过来。

“你去琅南塔可以去办理一个暂住证,或者办这种签证,多次往返的,三年的,六年的。”他很热心地教导我。

“能给我30天停留吗?”我小心翼翼地要求。我可不想只被批准在老挝停留15天,再花每天两美元延期逗留。事实_上两万墓吾果然是物超所值,他不但教导了我如何办理多次往返的签证,还很爽快地盖了章。从今天开始,我可以在老挝停留30天。

过了关就是老挝的磨丁镇了。关口处许多大货车,运一种类似慧米那样的谷物,据说八宝粥里用的就是它,又据说中国政府给老挝农民发这个种子,让他们种,然后再回收。

大巴的货舱里有好些鸡蛋和橘子。到了下一层的老挝海关,两个司机就自动自觉报关交税去了。副驾驶司机对我很好,什么都带着我去看。他说:“希望那边只有一个人过来检查,那样我就给他一个红包,比打税还是便宜些。”

他的希望落空了,对方不但不是一个人过来的,甚至是三个人过来的。这10来箱子鸡蛋和几箱橘子一共花了25万基普的税费,司机嘟嘟哝哝地抱怨:“20万都不肯。再这样,赚个屁!”

才过海关,车就在一个四川人开的餐厅门口停下。帮餐厅的人带一点货,收100元人民币的手续费。这次轮到餐厅的人着急了:“这点东西要100块,下次不找你们的车了,找别人的车才收80!”司机没当一回事,点支烟继续走。

山路多弯,倒是平整。

“你去芒新玩什么?”司机问我,“干脆跟我去会晒,很好玩,有个赌场,大,豪华,很多人去赌。”

我问了两旬赌场的事情,然后认真地按照书里对芒新的描述向他解释为什么非要去芒新,他看了我一眼,说:“你不会是记者吧。”

瞧。毕竟是跑江湖的,对不对?

天气很奇怪,有太阳,但总隔着一层灰。穿一件不冷,穿两件不热。山路两边经过一个一个村庄。某个弯道迎面走来四五个裸体小男孩,一手拎着潜水眼镜,一手拿着树枝做成的渔枪,屁股后面挂个小竹篓。

村庄里干什么的人都有,盖房子的,整理稻草的,打水的。一个女孩在一根竹竿水管的滴水下洗头,竹竿从山上引下来,可能是山泉。某个村庄正在大摆筵席,三四十号人围坐在桌子前,可惜我在车上,否则这种热闹必然是要去讨一点吃的。P5-7

序言

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感觉吧总有人会在某场久别重逢之后对你说“你变了好多”,或者“你一点儿也没变”。

无论听到哪句话都好想辩驳:哪里哪里,我根本一点都没变好不好,只是你以前没有见过我的这一面。又或者哪里哪里,我根本已经很不同了好不好,只是懒得被你发觉。

任何一种辩驳,其实我们都只是在恼怒交浅言深,恼怒别人对自己的粗暴判断,然后“bia!”把一个标签贴在了你身上。

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感觉吧。无论你是什么星座,都会深刻地觉得:哎呀,我好分裂啊,我好两面啊。双鱼座和双子座理所当然地过着双面生活,其他星座的人则只好在星座微博的鸡汤里猛点头

有时微笑,不过是为了掩饰伤心的泪水;离开你,不过是表达对你最深刻的眷恋;在烈日下奔跑,却渴望树荫下的停驻;在白天醒来告诉自己要加油,却在夜里黯然寻求安慰.在人群里狂欢,却更喜欢离群索居的自己。××座的你,是这样吗?

然后,就会有23781个转发,345条回复,6420个赞。

140个字里,说不尽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也说不尽佛教里的真我、大我和妄我。可人人都在纠结——纠结别人不了解自己,是因为表现出来的这个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并且目前这个自己不是想要的那个自己。绕口令一样的一堆话,仅仅是写出来,都觉得心有千千结,死也打不开。

于是就有了“寻找自我”的冲动。一厢情愿地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一定藏着一个“另外的自己”,一过着一种不纠结的快乐人生。

时下流行的,是从旅行里寻找“真正的自己”。这句话,我只赞同一半——旅行的那一半。

我的第一本旅行书《辞职,去旅行!)》里被传播得最广的那句话是 “其实,旅行教给我最大的一个道理是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他们是苦行僧,是赌徒,是艺术家,是商业巨子,是农民,是隐居者,是灵修者,是城市漫游人 不旅行,我就无法遇见他们。”

作为一个故事收集爱好者,我一直相信旅行是在观看别人的人生。这种观看,与其说是在旁观,不如说是在挖掘自己的潜在身份:在通过对别人的赞同和否定的同时,洞悉自己到底在要些什么,不要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比对,明白自己到底“是谁”和到底“不是谁”。

人们总是更喜欢旅途上的那个自己——包括我在内。那个自己似乎更开放也更包容,更容易快乐,更少需求。我们认为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但人并不总在旅途上,事实上,我已经行走了地球上的50个国家,但这也仅仅是我人生里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而已。如果说只有旅途E的那个自己才是真实的,岂非另外这十分之九的时光里,我都被—个虚假的蔻蔻梁谋权夺位?人生貌似也不至于那么悲惨吧。

我曾经被自己狠狠地搞糊涂过。

为什么可以在旅行中一再误车误机也还是很开心,在工作上却几乎是吹毛求疵的零容错率?

为什么明明可以用两条牛仔裤就能在外头行走三个月,却还是有快要爆掉的衣橱和鞋柜?

为什么啃大馒头都觉得好香甜,却还是在米其林三星的餐厅里挑剔小牛胸腺下配的烩饭没有用真正意大利北部的米?

为什么在10美元一个铺位的混合宿舍里都有黑甜梦乡,还要馋500美元一晚阿丽拉的苏里大宅?

这种句子还可以继续写出100个来,不写,是因为被一个反问打倒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去过逗号之前的那种生活,或者说,以那种方式生活一辈子7例如说,就在老挝过一辈子好了。

莫说一辈子,可能一年都做不到。仔细想来,啃馒头……可能一个月也做不到。无论你如何宣称自己不沉醉于华衣美食,又如何不是那种追逐名牌的姑娘,你也必须承认,美好的东西并不因为它特别贵,但也一定不会因为它特别便宜——唉,还是好爱衣柜里那条Diesel的露背裙;过尽千帆之后,真心觉得CK的内裤就是要比别的牌子更舒服一些:10厘米高跟鞋的确会让宴会上那个帅哥多看我一眼还有,华侨城那家菠萝包虽然比别家都贵,那是因为它比别家都好吃;华香鹅老板阿水家的烧鹅就是皮脆肉香……还有,肯尼亚奢华的长颈鹿庄园一定是我人生最闪亮的记忆之一。

也行,那就过逗号后面的那种生活吧,以那种生活方式,过一辈子!唉,莫要忘了巴厘岛最难忘的晚餐是在农民马德家吃的那顿只有一个荷包蛋的饭;包里那支不舍得用完的笔是在埃及5块钱买回来的,比万宝龙好写一万倍:伊朗一块钱一个的冰激凌能把哈根达斯比到尘埃里去……还有啊,露宿在阿尔勒的喷泉下不是个很美妙的夜晚吗?敢说从西藏和牛羊一起坐军用运输机回成都不是最值得铭记的飞行经历?

是的,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好的。

为了追寻这些美好,我有时穷游有时奢享,忙着分析到底在哪个旅途上找到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是,哪怕在第一次欧洲之旅,在连吃三明治都要选便宜的吃的年纪里,我都宁可承认自己是个城市娇气小公主,当然,是落难那种。直到这次老挝之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虽然言之凿凿地爱上这个多元的世界,却忘记承认一个多元的自己。

想我进可听懂伦敦西区的《歌剧魅影》,退可在庙街街头听粤曲:豪可用伊比利亚火腿当零食,抠可吃老挝肉末米粉一整周。那么我到底是一个女神,还是一个女屌丝!到底是一个工作狂,还是一个散仙儿?到底是一个小公主,还是一个女民工?到底是个都市拜金女,还是一个淡泊森系妞?

无数标签飞舞,选哪个贴上,都心有不甘。标签自己互相打架,然后我和所有标签打架,不是不累的。

可谁规定了入非贴标签不可?即便要贴,谁规定只能在身上贴上一个标签7又到底是谁制定了这些二分化的非黑即白标签?

四处寻找元凶,才发现:是自己呀。为难自己的,原来一直是自己呀。

人以原石的形态出生。在旅途中也罢,在自己的城市里也罢,每度过的一天都在我们身上打下一个小小的锻造印记,改变一点点形状。有些我们引以为荣,有些我们不怎么喜欢。有些勇敢的人敢于反叛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印记和形状,切除它们,割开它们,扭曲它们。我没有,我怕疼,我选择接受它们。

 正如拍照的时候很明显地知道,我正面比侧面好看,左半边脸比右半边脸好看,但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许多短下巴侧脸照和眯眯眼右脸照。纵然我把这些照片都扔掉,也还是不能反对右半脸扎扎实实地长在身上,也不可能把站在我侧面的人眼睛都戳瞎。所以我选择接受自己不是个无死角美女。

接受之后,就容易快乐了一就不纠结寻找所谓“真实的自己”或者“更好的自己”。庆幸自己是个“极其分裂”的多元人格吧,好或者不好,每一个存在的裂面都是“真”的。立方体一定比矩形丰富,钻石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多棱多面,一个“萝莉文青屌丝型女神美眉王”,一定过着一个六倍人生,赚到了。

有一天,临死前,我会把女学生、女作家、萝莉、女强人、女屌丝、女神、森女都聚在一起,到时候可能还会找到师奶、女文青、家庭主妇、阿婆、女博士、女导演、女流氓…女总统……谁知道还会找到些谁呢。我会和这群蔻蔻梁聚在一起,对她们说:“嗨,我们总算相遇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