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了这件事,禹王越发烦躁,寝食难安。后来他想到:“自己之所以能顺利地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二是舜选定自己做继承人之后,就让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权。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权让儿子去执行,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名义呢?”于是禹王让启参与治理国事。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作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正行使起王权来了。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大怒。他本是东夷人,他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夏启打败了伯益的军队。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钩台(今河南禹县)举行了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国君。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有眉氏,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于是,夏启就和有眉氏在甘泽地方(今陕西户县一带)发生了战斗。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眉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夏启训话完毕,六军兵士就挥舞刀枪,呐喊着冲向有眉氏的队伍。经过一场激烈的斯杀,有眉氏被打败了,有眉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从此,夏启的王位终于坐稳了,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开始了。
夏启实行王位世袭,说明那时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已经彻底瓦解,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已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到来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向前发展。P5-6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的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活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地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历史是一座蕴藏着人类文明光辉成果与深刻智慧的知识宝库。做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睿智。”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能了解人类的昨天,更重要的在于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学习历史能够使我们分辨历史上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够学会一种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起来。
当现实成为历史后,后人往往会从客观的角度找寻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其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三者共同组成了历史转折的契机,但是,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和往往能改变天时、地利。毫无疑问,朝代变更、制度转变往往凝聚了许多人的力量,但追根溯源,起根本作用的往往是几个核心人物。本书正是记录这些核心人物如何利用或创造天时、地利改变历史进程的。
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往往离不开那些风云人物之间伟大思想的碰撞,他们都是站在世界浪潮最顶端的弄潮儿,他们的智商、远见、谋略和精神都深深影响着时代的进程。而他们面对面地交锋时,则产生了无数重大的决策和新局势,这些交锋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并不亚于一场自然变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大都是通古博今的人。他们从历史中找到成功的借鉴,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学会了正确处理纷繁复杂事情的方法,从而踏上了功成名就的路途。伟人毛泽东就是孜孜不倦阅读史书的“历史迷”,他曾将《资治通鉴》通读了十七遍,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研读史书。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中,历史知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历史是连续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它的全部轨迹都丝丝入扣,一脉相承;历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连,它既可以古鉴今,也可以今知古。一句话,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令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因此,古往今来的伟人巨擘们都非常重视历史。《战国策》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历史知识,让孩子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邀游,观赏历史舞台上的杰出人物的表演,及早地进入历史这座知识宝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成才的种子。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学会为人处世,增长聪明才智。
为此,我们编写了《历史的拐点》,生动地介绍了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形象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轮廓。本书中简明生动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历史是连续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它的全部轨迹都丝丝入扣,一脉相承;历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连,它既可以古鉴今,也可以今知古。一句话,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令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因此,古往今来的伟人巨擘们都非常重视历史。《战国策》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历史知识,让孩子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邀游,观赏历史舞台上的杰出人物的表演,及早地进入历史这座知识宝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成才的种子。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学会为人处世,增长聪明才智。
欧阳悟道编著的《历史的拐点》,生动地介绍了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形象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轮廓。《历史的拐点》中简明生动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欧阳悟道编著的《历史的拐点》内容介绍: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的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